新課程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革
一、新課程與教學方式的改革
1、新課程改革挑戰(zhàn)教師素質
第一,新課程改革挑戰(zhàn)教師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著眼學生終身學習理念和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等在信息網絡條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選擇性課程等多種新的嘗試納入發(fā)展目標。其功能不僅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發(fā)生了很本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人才培養(yǎng)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必須接受新的課程觀、知識觀、學生觀、人才觀和教師觀,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
第二,新課程改革挑戰(zhàn)教師知識結構。新課程結構改變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更多地體現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課程內容強調與學習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只熟悉某一門學科的單一型教師已不能勝任新的教學要求,視野寬廣、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全能型教師將在新課程改革中倍受青睞。
第三,新課程改革挑戰(zhàn)教師能力結構。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強調民主教學、啟發(fā)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這對傳統(tǒng)的以“講授一接受”式教學模式主導下的教學方法以及在這種教學模式和方法下構建的教師能力結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必須轉換教師角色,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行為,并具備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能力。同時,教師教學的陣地從教室、學校向廣闊的社會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活動組織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對于習慣了講臺和照本宣科的教師來說,無疑必須構建全新的能力結構。
另外,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同時,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不可推卸地落到了教師的身上。這對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教師必須實現向專家型、學者型的轉變,樹立強烈的科研意識,具備扎實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課程改革和實施中有所作為。
1、重點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的有關部分,明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領導者)”和“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2、研討“怎樣建立親切的朋友似的師生關系”;“如何用好實驗課本中‘我會讀’、‘我會寫’、‘我會連’……之類的自主練習”。
3、觀摩“以學定教”的研究課。
問題二:
對語文教育目標認識的不適應
語文課程標準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需要出發(fā),制定了整合三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課程目標,然而長期以來,老師往往關心的是一維(知識能力)的教育目標,現在要關注三維,會感到不適應,因此,在引導學生達標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差距。
最近《羊城晚報》上有一篇文章:“誤盡天下蒼生是語文”,還有北京文藝有一系列文章都對語文教育提出了質疑。語文是國家承擔投入最多的學科,而收效卻并不那么令人滿意,為什么?語文是母語,而我們卻用教外語的方法教母語,過分強調系統(tǒng)、詞法,語法知識。我們要考慮母語的特殊性,應“淡化學科知識體系,軟化學科邊緣”,這也是這次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對策:
1、學習課程標準的“前言”部分,明確語文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承擔的重要任務和應發(fā)揮的作用。
2、重點研討課程標準的包含的三維因素和如何在具體教學中落實的問題。教師們應認識到,語文課程目標不僅只是語言文字的學習,還有讓學生體驗情感,發(fā)展思維以及賞析和審美等都是語文目標的重點組成部分。
3、備課、上課、評課都要以三維為標準,而不應只是以一維為標準。
問題三:
在“多認少寫,認寫不同步”上的不適應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認字和寫字都是同步進行的,這不僅老師們已經習以為常,就連學生家長也習慣如此,然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實驗中的“認多寫少”會使老師們一時還不能適應。
對策:
1、學習語文課程標中“識字和寫字”的目標要求和實施建議的有關部分,明確“多認少寫”是識字教學的一種策略。
2、了解認字和寫字的不同要求和相應的規(guī)律,討論“認寫不同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主動實施“多認少寫”的教學策略,以盡快適應低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
3、開展識字教學的專題研究,通過若干課例,使識字、寫字教學任務落到實處。
4、向學生家長做好課程標準實施的宣傳工作,求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問題四:
教學方法上的不適應。
課程標準實驗課本較之以往的教材,課文多,識字量大,呈現方式靈活,注意了學科間的融合以及給師生留有擴展的空間等等。如果只按以往習慣的方式教學,就難以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會遇到教不完、教不好、不知怎么教和達不到目標等情況。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便成了實驗課程標準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對策:
1、重點學習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使教師明確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去改革教法,設計教學,選擇策略。
2、鼓勵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出“適合學生有效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
3、開展不同教學形式和各種課型的教學研究活動。
4、觀摩和推廣成功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
問題五:
教學評價上的不適應
課程標準的實施,涉及了方方面面的改革,原來那一套對語文教育的評價如果不加以改革,將會制約語文課程改革的進程。
┧
對策
1、改革評價的內容,讓評價成為促進和引導改革的動力。
2、改革評價的方式,除筆試外,采取游戲、比賽、觀察、記錄等以獲取學生更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信息。
3、加強形成性評價的研究,正確利用形成性評價提供的信息改革教學,完善教學過程。
這一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那么,怎樣在教學中擺正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位置?在小學階段,怎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呢?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將“自主學習”的特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
●學習者積極發(fā)展各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活動能夠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做出相應的調適。這里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
而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持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和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和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能力發(fā)展和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個目標。
(二)、為什么要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首先在于我們對“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究竟什么是教育呢?學生來到學校,坐在教室,老師在上課,這一定就是教育嗎?教師里發(fā)生了什么?學生獲得的又是什么?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也是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需要。學生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需要:
●探究的需要;
●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
●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
●承擔責任的需要。
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尊重學生,更多地欣賞和鼓勵學生,將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學生面前,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訣。
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其理由還在于:我們不能對“課堂上的收獲”作狹隘的理解,收獲不僅包括認知方面的,如概念、定義原理(公理、定理)公式、基本事實等的掌握以及認知策略的完善,也應包括態(tài)度、價值觀的改變、豐富與提升,所經受到的理智的挑戰(zhàn)和內心的震撼,所獲得的感動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等等。
具體地說,至少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經驗的激活、豐富與提升;
●知識的建構與運用;
●認知策略與學習策略的完善;
●情感的豐富、細膩和純化;
●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改變與完善;
●技能的形成、鞏固和熟練。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這必定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的學習與探究學習。
(三)、如何在課堂中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
二、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改革
1、要明確教師的職責
教師在教學中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職責:
●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
●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
●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
●幫助學生發(fā)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
●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
2、要開發(fā)和提供充分的課程資源
從最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試圖帶給學生和學生經驗到的一切都是課程。而凡是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的活動所能開發(fā)與利用的物質的、精神的材料與素材,都是課程資源,如圖書資料、音像資料、風俗習慣、文中掌故、名勝古跡、自然風光、與眾不同的人和事(如獨特的個性、卓越的創(chuàng)新、超常的表現)等等。
3、確立新的教學觀
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盡可能充分的發(fā)展。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影響學習者的一系列行為,但應更多地視為是一項人際互動的過程。教學過程由以下事件構成:
●引起注意和喚起學習者的學習需要;
●就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形成共識;
●激活學習所必需的先前經驗;
●規(guī)劃學習領域并提供適當的學習資源;
●引出作業(yè)并適時提供作業(yè)正確性的反饋;
●促進保持和遷移。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任何情形下學生學得最好”這樣一個問題,這對于我們如何在課堂中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將很有幫助。我們認為在如下情況下,學生有可能學得最好:
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教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戰(zhàn)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發(fā)現知識的個人意義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索與創(chuàng)新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他們學得最好;
當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得最好;
因此,教師的教學采用如下策略,將有助于增進教學的效果:
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
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
激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及時反饋,建造溝通的橋梁;
不要限制學生思考的方向;
幫助學生發(fā)現知識的個人意義;
強調理解而非死記結論;
經常提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聯;
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缺失或錯誤。
(四)、一年級學生的合作學習
一年級小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落實《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應結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習。
1、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新生入校伊始,教師便可利用多種時機培養(yǎng)他們樹立起合作的意識。如,教師問第一天上學的小學生:你交上新朋友了嗎?問問坐在你周圍同學的名字,下課你們一起玩好嗎?然后,教師在經過觀察,初步掌握學生的情況后,將學生按性格特點及學習習慣等方面互補搭配建立小組。并且,讓他們自己給小組命名。孩子們興趣很高,紛紛為自己的小組起個好名字。如:博士隊、前進隊、金星隊、超越隊等。教師鼓勵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便為合作學習開啟了大門。
在培養(yǎng)合作意識時,教師還要適時結合語文學科特點,使一年級小學生懂得為什么要與他人合作學習。這是他們從末有過的想法。教師應幫助他們形成這種意識,學會這種學習方式,養(yǎng)成這種習慣。如學習漢語拼音時,第一、二課只是學習六個單韻母。第三課開始學習四個聲母,出現了b-a-ba的音節(jié)。教師抓住這一學習機會告訴學生:b和a只有走到一起,合作拼成音節(jié),才使我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認識了bā八、bá拔、bǎ把、bà爸等漢字,合作多么重要!如果b和a不合作,小朋友可就不喜歡它們了。漢語拼音中很多聲母和韻母都喜歡合作,我們以后會學到更多的音節(jié),認識更多的漢字。讓我們也和它們一樣來合作吧!教師又采取表揚全組而非個人的措施,使學生互相督促,共同進步。也就是從這時起,孩子們開始真正的合作學習。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