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訓(xùn)練

春天的夢   

蘇叔陽

黎明,窗外飄著雪花,靜靜地,靜靜地……啊,多像夢的使者。驀地,幾行詩句涌上心頭:閃亮的雪花,輕柔晶瑩

每一片都一個溫馨的夢。

讓樹枝看見了新綠,

讓街道看見了濃陰。

哦,在這落雪的早晨,

我忽地聞到了丁香的芬芳,

聽見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愛的嗎?特別是在這里,短促得猶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閃,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戀的嗎?特別是在這里,常常有漫天的風(fēng)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還是喜愛她,像喜愛我最傾心的戀人;我還是執(zhí)拗地追尋她,像追尋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為再短促的春天,也還是春天,可以看得見積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梢钥匆娋G色,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見鮮紅,這滾燙的血液的火焰。而沒有了色彩,也就沒有了旋律,沒有了詩歌,沒有了舞蹈,沒有了運動,沒有了一切!春天賦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還是春天。只要挺得過那風(fēng)沙,人們總會脫去厚厚的外裝,活動一下僵硬的軀體,喚醒沉睡在靈魂里的種種追求。春天賦予人類以希望。

因為有了對春天的渴慕,對春天的夢想,我忍耐住了許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好像比現(xiàn)在冷得多。那時我還是個孩子?晌矣X得一切都沒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發(fā)過"人生如夢"的嘆息。我那時只有十歲呀。可是春風(fēng)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開來。從那時起,我知道了春天與希望同在,春天與溫暖俱來。哦,我懷念,懷念那給了我們民族和我們民族所有子孫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還記得過了二十年后的那個嚴冬。我在長城以外的一個荒涼的村莊,經(jīng)受"脫胎換骨"的革命教育,我記得那帶著冰碴的紅高粱面糊糊,記得那縮肩拱背的農(nóng)民木然的眼睛,記得那陽坡下避風(fēng)的土洞。在那兒,眼光木然的農(nóng)民,用一小堆枯葉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腳,烤暖我的心,送給我一個烤熟的土豆。在那兒,我曾經(jīng)蜷縮著睡去,夢見了春天;淙淙的水,搖曳的花。夢見妻子溫柔的手臂,小兒子的笑臉--他那時剛剛出生不久。靠了春天的夢,我熬過了踐踏靈魂的歲月。

又是一個春天。祖國的大地被淚水飄起,人們哭訴一個巨人的長睡,仿佛他帶走了所有的人內(nèi)心里對春天可憐的夢幻。然而,春天畢竟來了,雖然遲了,雖然挾著風(fēng)沙,雖然難免還殘留著嚴冬的寒氣。可她畢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沒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沒有夢幻。我愿春風(fēng)把夢吹撒到一切人的心頭。

我們不能苛求春天,因為春天是冬天的產(chǎn)兒。她有母體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親。她嬌嫩、柔弱,可她有長長的未來,她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希望的種子。嚴冬所誕生的并不是嚴冬。因此,人類才向她呼喚,才把她贊頌。

晶瑩的雪花,正在為春天鋪下襁褓,陣陣的鞭炮正在為春天催生。我在夢中焦渴地呼喚著春天,又將在春天里編織新的夢幻。

啊,祖國的春天吶,家鄉(xiāng)的春天吶!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為了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來的一切,我也愿意獻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來吧!

1981年2月3日春節(jié)前夕   北京

1.作者寫春天的夢,為什么要從冬天的雪花寫起?(6分)

答:            

                                                                        

                                                                              

2.作者感受到的家鄉(xiāng)的春天是什么樣的?請簡要概括(6分)

答:  

                                                                                    

                                                                              

3.“春風(fēng)吹開了故都的城門,也廓清了我心靈上的迷霧!苯Y(jié)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  

                                                                                    

                                                                              

4.本文的題目是“春天的夢”,文中又多處將“春天”與“夢”聯(lián)系在一起,請說說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6分)

答:  

 

 

 

 

答案

 

 

 1.①嚴冬過后是春天,嚴冬之中更易引起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慕。

   ②作者覺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給人以“溫馨的夢”。

2. 作者感受到的家鄉(xiāng)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風(fēng)沙漫天的,充滿生機的充滿色彩的,給人帶來希望的。(“短促”、“寒冷”、“風(fēng)沙漫天”、“充滿生機”、“充滿色彩”、“帶來希望”,每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五點即給6點。

3. 故都的解放,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茫。(答對“故都的解放”給2分;答對“讓‘我’對人生又有了信心,對前途不再迷!保o2分,意思對即可。

4. 作者將“春天”與“夢”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出兩層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個夢,她給人以溫暖和希望;艱難時,社會的變革、人間的真情是充滿春天氣息的夢,她更能給人以溫暖和希望。將“春天”和“夢”聯(lián)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現(xiàn)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變革、呼喚真情的主旨。

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個層面分析出“春天”和“夢”的關(guān)系,給4分;分析出“春天”與“夢”在一起的效果給2分。意思對即可。

 

 

看     樹

高林瑜

在鄉(xiāng)村學(xué)校,十多年了,我總喜歡看樹。在四季的輪回中,樹像這幽靜的村莊,呈現(xiàn)它自己的色彩。面對一棵樹,我所追尋的只是樹與天空構(gòu)成的一種最純樸的風(fēng)景,然而這一切給人的感覺,卻像心靈散發(fā)的一陣陣光芒。

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過一棵樹。那是一個已被水珠打濕的傍晚,我輕輕地撫摸著一棵枝干像盤龍一樣的榕樹,它的龐大的樹身蓋住了一大片莊稼。和煦的風(fēng)從耳邊掠過,心霎時像一泓明靜的湖水,一向被忙碌踩亂的日子在心中漸漸沉靜了下來。這時,風(fēng)是最美的問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皺的情感撫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縷思緒都變得那么純粹而蔥蘢了。從此,每當(dāng)春天,我的心就成了溫柔的綠色。

在夏天的山道上,我推著滿裝學(xué)生課本的三輪車,看過樹。陽光火一般燦爛,山道上是一棵棵苦楝樹。它們盡力伸著腰肢,向我展示著一種青春的動感與奔放,碧綠的葉子潤潤地生長著。那樹陰給我的心遮上了一把清涼的傘。于是,我用歌聲開始裝點這長長的山路,用昂揚的心情把不經(jīng)意間掉進心里的那一點點孤獨趕走。這時,最好掬一捧山道旁清澈的泉水,讓那一陣陣清涼去廓清那迷茫的視野。然后再摘幾片大大的葉子,把陽光全裝在心底。

在秋天的鄉(xiāng)村,我?guī)е鴮W(xué)生們,看過樹,我對他們說,秋天的每一棵樹,都負載著一顆成熟的心靈。一棵樹也許滋潤不了萬物,擔(dān)它能滋潤自己的每一片葉子,養(yǎng)熟自己的每一個果子。他們臉上蕩滿歡笑,如一個個紅透的果。然后他們一個個把心貼緊樹,緊緊地去擁抱那些樹。這時我突然覺得,對于他們,面對一棵樹,竟是一種最美的完善。

在老家冬天的高原上,我曾和父親趕路,看過樹。那是一排白楊,它們和我們一樣,在朔風(fēng)中感受一種寒冷。它們是鉆天楊,很高大,但腳下卻牢牢地抓住一方泥土,頭頂一片蒼天,在風(fēng)與雪中挺直著軀干,就像一桿桿堅強的旗幟。我知道,這是一種與脆弱無關(guān)的美麗。那一刻,我們只是和樹一樣在凜冽的冰雪中遙望自己的遠方。那是一排掛滿冰霜的樹,然而它們卻至今虔誠地站著,在我記憶的春天。

我喜歡看樹,也愛思索樹。人的一生就像一條長路,許多人走不到向往的盡頭,而樹的一生像一片葉子,竟能把一生幾乎完美地走完,直到將每一片葉子都染成金黃。我不曾想這是為什么,但我明白,樹的四季都在承受烈日和風(fēng)雨,它坦然地以一種堅毅面對一樹同樣的葉子。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哲人的話:“永遠不要哀嘆,像樹葉一樣用一生綠著,最后成熟一個金色的夢。”這是關(guān)于一片葉子的名言。我想,這也是關(guān)于每一棵樹的名言。很多時候,我在想,不管誰怎么說,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

 

 

 

 

 

 

1.請賞析“風(fēng)是最美的問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皺的情感撫摸得平展展的”這句話。(3分)

答:                                                             

2.請你用自己的話表述作者在四季看樹時內(nèi)心受到的影響和啟迪。(8分)

春天看樹:                                                    

 

夏天看樹:                                                  

 

秋天看樹:                                                     

                      

冬天看樹:                                                    

 

3.你怎樣理解“我總渴望像樹一樣活著,坦然地正視自己的一生。”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3分)

答:                                                                  

 

4.下列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寫法,通過描述樹的特征表達對人生的感悟。

B.本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其中“樹的一生像一片葉子,竟能把一生幾乎完美地走完”一句用了比喻和比擬的方法。

C.“我喜歡看樹,也愛思索樹!痹诮Y(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由前面寫樹轉(zhuǎn)到后面寫人。

D.文中提到樹“能夠滋潤自己的每一片葉子”“直到將每一片葉子都染成金黃”,委婉地傳達出一位鄉(xiāng)村教師對學(xué)生深沉的愛。

E.文章最后一段中哲人的話,把樹的形象描繪得更加具體、逼真,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答:【    】【    】

 

 

 

 

 

 

 

 

 

 

 

答案

1.(3分)

   把風(fēng)擬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拋卻煩惱后的平和心境。

2.(8分)

   心靈得到凈化  心情昂揚振奮   得到自我完善的啟迪    激勵自己堅毅執(zhí)著

3.(3分)

   人無論境遇如何,都要從容面對,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4.(4分)

C     E

 

 

 

 

 

 

日  歷(福建)

馮驥才

       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

       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新的一頁――光亮而開闊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著我去填滿。我喜歡日歷每一頁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歡它隱含著一種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兒。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它不像“未來”那么過于遙遠與空洞。它就守候在門外。走出了今天便進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會是怎樣呢?當(dāng)然,多半還要看你自己的。你快樂它就是快樂的一天,你無聊它就是無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fā)現(xiàn),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滑過手心,散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我發(fā)現(xiàn)時間也是一種空間。歷史不是一種空間嗎?人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墒,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我不能天天都從容地扯下一頁。特別是忙碌起來,或者從什么地方開會、考察、訪問歸來,看見幾頁或十幾頁過往的日子掛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沒用;被時間掀過的日歷好似廢紙。可是當(dāng)我把這一dié(     )用過的日子扯下來,往往不忍丟掉,而把它們?nèi)跁艿目p隙或夾在畫冊中間。就像從地上拾起的落葉。它們是我生命的落葉!

       別忘了,我們的每一天都曾經(jīng)生活在這一頁一頁的日歷上。

       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間被徹底搖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樣找一個洞爬了出來。當(dāng)我雙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覺真像從死神的指縫里僥幸地逃脫出來。轉(zhuǎn)過兩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機,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廢墟般的破樓,鉆進我的房間――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屋頂。我將自己命運所遭遇的慘狀拍攝下來。我要記下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我個人獨有的經(jīng)歷。這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堵殘墻上居然還掛著日歷――那蒙滿灰土的日歷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來。如今,它和我當(dāng)時拍下的照片,已經(jīng)成了我個人生命史中刻骨銘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歷的意義,它原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從“隱形寫作”的含義上說,日歷是一本日記。它無形地記載我每一天遭遇的、面臨的、經(jīng)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應(yīng)對與所作所為,還有改變我的和被我改變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復(fù)的――重復(fù)的工作與人際,重復(fù)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所以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過后想起來,好似空洞無物。于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guān)系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厚重、智慧和變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記憶的事物都是純粹而深刻個人化的。所有的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記憶很像藝術(shù)家,潛在心中,專事刻畫我們自己的獨特性。你是否把自己這個“獨特”看得很重要?廣義地說,精神事物的真正價值正是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記憶依靠載體。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的歷史的街區(qū)與建筑上,一個人的記憶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歷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chuàng)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誠、愛心、責(zé)任感,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把這一天深深xiāng qiàn(    )

(    )進記憶里。我們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幾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歷。我總把這最后幾頁保存下來。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凈光。你一定會笑我,并問我這樣就能保存住日子嗎?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yōu)榫疲4鏆q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歲月變?yōu)橛来娴脑娖虍嬀怼?/p>

 

1.根據(jù)文中的注音寫出正確的漢字。(2分)

(1)一dié(      )    (2)xiāng qiàn(      )(      )

 

2.“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表述。(3分)

 

 

 

3.作者“喜歡用日歷”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文章以“日歷”為題,后半部門為什么著重寫“記憶”?請根據(jù)文章簡要分析。(6分)

 

 

 

 

5.請你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賞析。(6分)

 

 

答案

1.(2分) (1)疊  (2)鑲嵌

2.(3分)人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選擇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意思對即可)

3.(3分)(1)日歷讓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歷讓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時間;(3)日歷讓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義。(意思對即可)

4.(6分)

   (1)作者認為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是黯淡無光的,但是記憶卻能使我們從黯淡無光的生活中擺脫出來,因為記憶排斥平庸,使人變得獨特。(2)作者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留在日歷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還要用行為去創(chuàng)造記憶,認真地書寫每一天的日歷,使自己的人生(日歷)豐富、充實。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著重談記憶。(意思對即可)

5.(6分)

(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們生活中“用日歷”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2)語言方面:①寓豐富的感情于平實的語言中。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歷、對生命的真摯感情,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②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shè)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對即可)

波茲曼的詛咒

周國平

①美國文化傳播學(xué)家波茲曼的《把我們自己娛樂死》是一部聲討電視文化的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時時聽見一聲聲急切有力的喝問: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自己娛樂死?

②無人能否認電視帶來的便利,問題在于,這種便利在總體上是推進了文化,還是損害了文化。

③波茲曼認為媒介的變化意味著并且導(dǎo)致了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來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tǒng)。相反,電視則以現(xiàn)時為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dāng)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在波茲曼看來,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類精神傳統(tǒng)之中進行思考。書籍能夠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個目標,電視卻會使我們背離這個目標。那么,電視究竟把我們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娛樂。一種迷戀當(dāng)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們只能恰如其分地稱之為娛樂。

④并不是說娛樂和文化一定勢不兩立,問題也不在于電視展示了娛樂性內(nèi)容,而在于電視上的一切內(nèi)容都必須以娛樂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波茲曼的結(jié)論是,在電視的強勢影響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轉(zhuǎn)變成娛樂的程度而被人們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轉(zhuǎn)變成了娛樂!俺藠蕵窐I(yè)沒有其他行業(yè)”――到了這個地步,本來意義上的文化就蕩然無存了。

⑤波茲曼是把美國作為典型來對電視文化進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譬如說,在我們這里,通過電視劇學(xué)習(xí)歷史,而歷史僅僅作為戲說、也就是作為娛樂而存在,消滅歷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這更加徹底的了。又譬如說,在我們這里,電視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樣,報紙和雜志紛紛向電視看齊,蛻變成了“電視型印刷媒介”。且不說那些純粹娛樂性的時尚雜志,只要翻開幾乎任何一種報紙,你都會看到一個所謂文化版面,所報道的全是娛樂圈的新聞和大小明星的逸聞。這無可辯駁地表明,文化即娛樂日漸成為新的約定俗成,只有娛樂才是文化即將成為不爭的事實。

⑥赫胥黎曾預(yù)言:一旦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為滑稽戲,文化就滅亡了。波茲曼認為,赫香黎的預(yù)言應(yīng)驗了。這個結(jié)論也許太過悲嘆,我相信,只要人類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決不會滅亡。不過,我無法否認,對于文化來說,一個娛樂至上的環(huán)境是最壞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任何嚴肅的精神活動都不被嚴肅地看待,人們不能容忍不是娛樂的文化,非把嚴肅化為娛樂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戲侮嚴肅當(dāng)作一種娛樂。面對這樣的行徑,我的感覺是,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

1.文章第三段闡述了波茲曼的媒介文化觀,請作簡要概括。(不超過40個字)(6分)

答:                                                                                

                                                                                    

                                                  

2.文章第五段說明“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觀點時,為什么以中國為例?在闡明中國情況時采用了什么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5分)

答:                                                                                

                                                                                    

                                                  

3.作者既說波茲曼的結(jié)論“也許太過悲觀”,又說“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對此應(yīng)當(dāng)如何理解?(5分)

答: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   】

 A.當(dāng)前電視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時介紹電視文化批判理論,對沉溺于電視娛樂文化潮流中的人當(dāng)頭棒喝,體現(xiàn)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會責(zé)任感。

 B.電視文化與媒介文化的區(qū)分是本文展開論述的基礎(chǔ),論述兩種文化時作者采用了正反對比的手法,使文章觀點鮮明,邏輯嚴密。

 C.波茲曼聲討電視文化,是因為娛樂以電視為主要傳播媒介,電視上的一切都必須。以娛樂方式表現(xiàn)出來,電視壟斷了一切,“除了娛樂業(yè)沒有其他行業(yè)”。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無可辯駁”、“決不會”等詞語,從而使文章富于嚴正直率的論辯色彩。

 E.文章開頭巧借書名發(fā)出“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自己娛樂死”這一“喝問”,峭拔警心,以“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結(jié)尾,巧妙點題,而“詛咒”一詞更是振聾發(fā)聵。

 

 

 

 

答案

1、(6分)
  媒介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應(yīng)當(dāng)引導(dǎo)人們思考,書籍有助思考,而電視排斥思考。
2、(5分)
 、旁瓡悦绹鵀榈湫停髡咭灾袊鵀槔,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讀者對象為中國人,有現(xiàn)實針對性。
  ⑵舉例說明的方法。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服力。
3、(5分)
  相信人類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滅亡論;娛樂至上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造成了對文化的傷害;旅途娛樂至上傾向,波茲曼的話將應(yīng)驗。
4、(4分)B  C

 

  

 

 

 

 

 

 

 

 

 

 

 

 

 

 

 

 

 

 

 

 

 

 

 

 

給匆忙走路的人  

 嚴文井

 

我們每每在一些東西的邊端上經(jīng)過,因為匆忙使我們的頭低下,往往已經(jīng)走過了幾次,還不知有些什么曾經(jīng)在我們旁邊存在。有一些人就永遠處在憂愁的圈子里,因為在他即使不需要匆忙的時候,他的心也儼然是有所焦灼。這種人的惟一樂趣就是埋首于那貧乏的回憶里。

這樣的人多少有點不幸。他的日子同精力都白白地消費在期待一個時刻,那個時刻對于他好像是一筆橫財,那一天臨到了,將要償還他的一切。于是他棄掉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而處在焦慮粗率之中也許真的那一刻可以令他滿足,可是不知道他袋子內(nèi)所有的時候已經(jīng)花盡了。我的心不免替他難過。

一條溪水從孕有它的湖泊往下注時,它就迸發(fā)著,喃喃地沖激著往平坦的地方流去。在中途,一根直立的蘆葦可以使它發(fā)生一個旋渦,一塊紅沙石可以使它跳躍一下。它讓時間像風(fēng)磨一樣地轉(zhuǎn),經(jīng)過無數(shù)的曲折,不少別的細流匯集添加,最后才徐徐地帶著白沫流入大海里,它的被人嘆賞決不是因它最后流入了海。它自然得入海。詩人歌頌它的是它的閃光,它的旺盛;哲學(xué)家贊揚它的是它的力,它的曲折。這些長處都顯現(xiàn)在它奔流當(dāng)中的每一刻上,而不是那個終點。終點是它的完結(jié)。到達了終點,已經(jīng)沒有了它。它完結(jié)了。

我們豈可忽略我們途程上的每一瞬!

如果說為了懼怕一個最后的時候,故免不了憂慮,從此這個說話人的憂慮將永無窮盡,那是我們自己愿意加上的桎梏。

一顆星,閃著藍色光輝的星,似首不會比平凡多上一點什么,但它的光到達我們的眼里需要好幾千年還要多。我們此刻正在驚訝的那有魅力的耀人眼目的一點星光,也許它的本體早已寂冷,或者甚至于沒有了。如果一顆星想知道它自己的影響,這個想法就是愚人也會說它是妄想。星是靜靜地閃射它的光,絕沒有想到永久同后來,它的生命就是不理會,不理會將來,不理會自己的影響。它的光是那樣亮,我們每個人在靜夜里昂頭時都發(fā)現(xiàn)過那藍空里的一點,卻為什么沒有多少人于星體有所領(lǐng)悟呢?

那個“最后”在具體的形狀上如同一個點,達到它的途程如同一條線,我們是說一點長還是一條線長呢?

忽略了最大最長的一節(jié),卻專門守候那極小的最后的一個點,這個最會講究利益同價值的人類卻常常忽略了他自己的價值。

偉大的智者,你能保證有一個準確的最后一點,是真美,真有意義,超越以前一切的嗎?告訴我,我不是懷疑者。

不是嗎?最完善的意義就是一個時間的完善加上又一個時間的完善,生命的各個小節(jié)綜合起來方表現(xiàn)得出生命,同各個音有規(guī)律地連貫起來才成為曲子,各個色有規(guī)律地組合起來才成為一幅畫一樣。專門等待一個最后的好的時刻的人就好像是尋找一個曲子完善的收尾同一幅畫最后有力的筆觸,但鐵軌略了整個曲子或整幅畫的人怎么會在最后一下表現(xiàn)出他的杰作來?

故此我要強辯隕星的存在不是短促的,我說它那搖曳的成一條銀色光帶消去的生命比任何都要久長,它的每一秒沒有虛擲,它的整個時辰都在燃燒,它的最后就是沒有燼余,它的生命發(fā)揮得最純凈。如果說它沒有一點遺留,有什么比那一瞬美麗的銀光的印象留在人心里還要深呢!

過著一千年空白日子的人將要實實在在地為他自己傷心,因為他活著猶如沒有活著。

                            (選自《山寺暮》,1937年6月初版,有刪改)

1.根據(jù)文意,解釋“匆忙走路的人”的含義。(4分)

答:                                                                        

2.作者為什么要用較多筆墨寫溪水、星光、隕星?試作簡要分析。(6分)

答:                                                                       

3.文章最后一段寫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傷心”,文中哪些詞語與之相呼應(yīng)?這種寫法有

什么作用?(4分)

答:                                                                        

 

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錯誤的兩項是(4分)                   (    )

    A.本文是一篇哲理色彩較濃的散文,它探討的是關(guān)于如何對待人生、對待時間的問題。

    B.除了比喻,文中還使用了擬人、反問、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C.作者認為,偉大的智者能保證他的“最后一點”是真美,又有意義,且超越以前一

 切的。

    D.匆忙走路的人古今中外都有。在焦灼中生活,實在是人類的痼疾,作者對此給予了

 深刻尖銳的批判。

    E.《給匆忙走路的人》中的“等待”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其寓意不盡相同。

 

 

 

 

 

答案

 

1.(4分)

    指那些不注重過程之美、只追求結(jié)果的人。(或:指“忽略了最大最長的一節(jié),卻專門守候那極小的最后的一個點”的人。)意思答對即可。

2.(6分)

    使用多個比喻強調(diào)說明不可忽視我們途程上的每一瞬。

    與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對比。

    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動地表達文章的主旨。

3.(4分)

    憂愁、焦灼、焦慮、憂慮。

    構(gòu)成一條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既使文章結(jié)構(gòu)緊湊,又呼應(yīng)文題。

4.(4分)C、D

 

 

 

 

 

 

 

 

 

 

 

 

 

 

 

 

 

 

 

 

 

 

 

 

 

 

 

 

 

 

 

 

幸福的籃子

 

(俄)尤?沃茲涅先斯卡婭

 

    有段時間我曾極度痛苦,幾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過一家半地下室式的菜店,見一美麗無比的婦人正踏著臺階上來――太美了,簡直是拉斐爾《圣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凝視著她的臉。因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臉。但當(dāng)她走出來時,我才發(fā)現(xiàn)她矮得像個侏儒,而且還駝背。我耷拉下眼皮、快步走開了。我羞愧萬分……瓦柳卡,我對自己說,你四肢發(fā)育正常,身體健康,長相也不錯,怎么能整天這樣垂頭喪氣呢?打起精神來!像剛才那位可憐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長得像圣母一樣的駝背女人。每當(dāng)我牢騷滿腹或者痛苦悲傷的時候,她便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我就是這樣學(xué)會了不讓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卻是從一位老太太那兒學(xué)來的。   

    那次事件以后,我很快又陷入了煩惱,但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這種情緒。于是,我便去夏日樂園漫步散心。我順便帶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繡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里無所事事。我穿上一件極簡單、樸素的連衣裙,把頭發(fā)在腦后隨便梳了一條大辮子。又不是去參加舞會,只不過去散散心而已。

    來到公園,找個空位子坐下,便飛針走線地繡起花兒來。一邊繡,一邊告誡自己:“打起精神!平靜下來!要知道,你并沒有什么不幸!边@樣一想,確實平靜了許多,于是就準備回家。恰在這時,坐在對面的一個老太太起身朝我走來。

    “如果您不急著走的話,”她說,“我可以坐在這兒跟您聊聊嗎?”

    “當(dāng)然可以!”

    她在我身邊坐下,面帶微笑地望著我說:“知道嗎,我看了您好長時間了,真覺得是一種享受,F(xiàn)在像您這樣的可真不多見!

    “什么不多見?’

    “您這一切!在現(xiàn)代化的列寧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長辮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樸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這兒繡花!簡直想象不出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籃里!

“什么,幸福之籃?”

“這是個秘密!不過我還是想告訴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嗎?”

    “當(dāng)然了,誰不愿自己幸福呀!

    “誰都愿意幸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樣才能幸福。我教給您吧,算是對您的獎賞。孩子,幸福并不是成功、運氣、甚至愛情。您這么年輕,也許會以為愛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樂的時刻,一顆寧靜的心對著什么人或什么東西發(fā)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對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會神地繡花兒,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這一時刻記錄下來,為了以后一遍遍地回憶。我把它裝進我的幸福之籃里了。這樣,每當(dāng)我難過時,我就打開籃子,將里面的珍品細細品味一遍,其中會有個我取名為‘白衣姑娘在夏日樂園刺繡’的時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會立即重現(xiàn),我就會看到,在深綠的樹葉與潔白的雕塑的襯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會神地繡花。我就會想起陽光透過椴樹的枝葉灑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辮子從椅子后面垂下來,幾乎拖到地上;您的涼鞋有點磨腳,您就脫下涼鞋,赤著腳;腳趾頭還朝里彎著,因為地面有點涼。我也許還會想起更多,一些此時我還沒有想到的細節(jié)!

   

 

 

“太奇妙了!”我驚呼起來,“一只裝滿幸福時刻的籃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嗎?” 

    “自從一位智者教我這樣做以后。您知道他,您一定讀過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們是老朋友,是他親口告訴我的。在他寫的許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這個意思。遺忘生活中丑惡的東西,而把美好的東西永遠保留在記憶中。但這樣的記憶需經(jīng)過訓(xùn)練才行。所以我就發(fā)明了這個心中的幸福之籃!

我謝了這位老婦人,朝家走去。路上我開始回憶童年以來的幸福時刻;氐郊視r,我的幸福之籃里已經(jīng)有了第一批珍品。

 

 

1.作者寫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二自然段中包含多組對比,請簡要概括。(3分)

  (1)婦人外形:          (2)“我”的心理:羨慕      

 

 

 

3.以下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老太太認為“我”在公園刺繡時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都市的時尚美。   

    B.“那次事件”指的是“我”在菜店與“美麗無比的女人”相遇。

    C.“我”是一個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卻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D.“我”的“幸福之籃”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來的美好時刻。

 

4.本文不僅敘說了動人的故事,而且教會我們?nèi)绾尉幙棥靶腋5幕@子”,那就是_________。(3分)

 

5.第二次偶遇寫得很有感染力,請指出其中運用的兩種寫作手法并舉例說明。(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籃”里一定也有許多珍寶,請和我們分享(可寫一件,也可寫一組,80字左右)。(5分)

 

 

答案

 

 

1.(2分)為寫第二次相遇鋪墊

2.(3分)  (1)貌美(1分)  體殘(1分)    (2)同情(羞愧、自責(zé))(1分)

3.(3分)A

4.(3分)遺忘生活中丑惡的東西(1分),而把美好的東西永遠保留在記憶中(2分)

5.(4分)寫作手法(如:細節(jié)、對話、景物、外貌描寫等)(各1分)  例子(各1分,必須相配)

 

 

 

      合 歡 樹(北京)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拔夷菚r可能還不到十歲呢!蔽衣牭煤軖吲d,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為了我的腿,母親的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盡管醫(yī)院已明說我的病目前沒辦法治,但母親不死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錢買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服用,讓我洗、敷、熏、炙!皠e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疾人救出困境?赡赣H仍不放棄,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這對于癱瘓病人實在太懸了。后來母親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拔衣牫鰜,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于絕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澳阈r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說。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一樣鍥而不舍。

    三十歲時,我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獲獎,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母親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爺可憐她,就召她回去了!边@讓我心里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風(fēng)正在樹林里吹過。

    幾年前,老街坊們就提醒過我:“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聽了心里一陣抖。還說,我家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小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長起來,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dāng)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過一年,母親去世,我們搬離了同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外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著那棵樹吧。來到老院子,老街坊們還是那么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問起那裸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但我再難看見它了,因為老院里擴建了小廚房什么的,過道窄,搖車進不到里面的小院兒。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告別了老街坊,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取材于《史鐵生作品集》)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說是為了激勵

        孩子成為作家。

    B.母親本來喜歡花木,“但當(dāng)時心思全在別處”。這“別處”指的是為兒子治病和找工

       作。

    C.母親以為合歡樹第三年的復(fù)生!笆莻好兆頭”。作者寫這一點是暗示,母親因為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D.在質(zhì)樸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與工作顯然比文章,比獲獎更重要。

    E.“悲傷也成享受”,是說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

有某種溫馨的感覺。

答:【   】【   】

2.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沖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4分)

答: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后和三十歲以后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4分)

答:                                                                      

                                                                         

                                                                         

                                                                          

4.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jié)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xiàn)什么?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么?(6分)

答:                                                                     

                                                                         

                                                                          

                                                                         

                                                      

 

 

答案

1.(4分)A、C

2.(4分)

       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很率真可愛,這與后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gòu)成對比。②展現(xiàn)母子倆曾經(jīng)有過一段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松筆調(diào),與后來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壓抑的氣氛形成對照。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致,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shù)吸引力。

3.(4分)

       ①二十歲以后,作者雙腿殘廢,母親為了給他治病和幫助他學(xué)習(xí)寫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過度操勞而早逝,這使他體會到母親的執(zhí)著與無私。②三十歲以后,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xiàn)在,痛定思痛,更體會到母親的深厚與恒久。

4.(6分)

       要點:

       想表現(xiàn)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②母愛又是獨特的

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給一位遠方的朋友寫信,曾說我要盡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來的特別的晚,而且在還不知春在哪里的時候,抬頭忽見黃塵中綠葉成陰,柳絮亂飛,才曉得在厚厚的塵沙黃幕之后,春還未曾露面,已悄悄的遠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別地冷,也顯得特別地長。每天夜里,燈下孤坐,聽著撲窗怒號的朔風(fēng),小樓震動,覺得身上心里都沒有一絲暖氣。一冬來,一切的快樂、活潑、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凍得蜷伏在每一個細胞的深處。我無聊地安慰自己說:“等著罷,冬天來了,春天還能很遠么?”

   然而這狂風(fēng)、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長,似乎沒有完盡的時候。有一天看見湖上冰軟了,我的心頓然歡喜,說:“春天來了!”當(dāng)天夜里,北風(fēng)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黃沙,忿怒的撲著我的窗戶,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見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著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時節(jié),嚴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過盡――我不信了春天!

幾位朋友說:“到大覺寺看杏花去罷!彪m然我的心中始終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卻也跟著大家去了。到了管家?guī)X,撲面的風(fēng)塵里,幾百棵杏樹枝頭,一望已盡是殘花敗蕊;轉(zhuǎn)到了大工,向陽的山谷之中,還有幾株盛開的紅杏,然而盛開中氣力已盡,不是那滿樹濃紅、花蕊相間的情態(tài)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罷!”歸途中心里倒也坦然,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總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約我到掛甲屯吳家花園看海棠,“且喜天氣晴明”――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就欣然地答應(yīng)了。

   東坡恨海棠無香,我卻以為若是香得不妙,寧可無香。我的院里栽了幾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還有玉簪,秋天還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為這些花香,都使我頭痛,不能折來養(yǎng)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愛蘭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無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歡的了。

   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陽里,我正對著那幾樹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這四棵海棠在懷馨堂前,北邊的那兩棵較大,高出堂檐約五六尺;ê笫琼懬缥邓{的天,淡淡的半圓的月,遙俯樹梢。這四棵樹上,有千千萬萬玲瓏嬌艷的花朵,亂烘烘的在繁枝上擠著開

   看見過幼稚園放學(xué)沒有?從小小的門里,擠著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繚亂的一大群的快樂、活潑、力量、生命;這一大群跳著涌著的分散在極大的周圍,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遠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賣力的春,使我當(dāng)時有同樣的感覺。

   一春來對于春的憎嫌,這時都消失了。喜悅地仰首,眼前是爛漫的春,驕奢的春,光艷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來無數(shù)的徘徊瞻顧,百就千攔,只為的是今日在此樹枝頭,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處,便辭謝了主人回來。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過了三四天,又有友人來約同去,我卻回絕了。今年到處尋春,總是太晚,我知道那時若去,已是“落紅萬點愁如!,春來蕭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緒。

    雖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對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報,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滿意之余,還覺得有些遺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于好,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dāng)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我要盡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這里的“吞咽”的含義是什么?作者說這句話,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4分)

 

 

2.“我不信了春天”,作者為什么反復(fù)這樣說?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6分)

 

 

3.“海棠花又是我所深愛的”,請簡要概括作者深愛海棠的原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