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育已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開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成為“四有”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是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在英語教學中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英語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作用在于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使英語學習既有利于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又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學生去探索、創(chuàng)新。

究竟怎樣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融、人際交往、思想共鳴的過程。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民主的、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是促進學生愉快學習英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生掌握現(xiàn)在進行時的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認識,我們可以采用歌曲與游戲來達到這一目的。先教學生唱"London Bridge" 這首歌,然后通過游戲的形式邊唱邊演。由兩個學生用手彎成弧形當做倫敦橋,其余的孩子站成一隊,從橋下穿過。唱到"My fair lady"時,橋倒下來,抓住其中一個學生。合唱時,倫敦橋把他來回搖擺。合唱結束后,游戲繼續(xù)進行,直到所有孩子都抓住為止。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來引出現(xiàn)在進行時,不僅達到了授新的目的,而且也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能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提倡“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就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余地,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要努力將“一言堂”變成“群言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討論、合作,自己去領受,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

師A在教授BookⅡ"Weather Report"一文中,做了以下工作:

(1)先讓學生聽一遍錄音,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內容,做選擇題。

(2)在聽第二遍錄音時,出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自己組織回答。

(3)學生打開書本,跟讀錄音,找出疑、難點,老師逐一解答。

(4)根據(jù)key words,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5)學生編制類似 weather report,然后上臺扮演氣象預報員,說出自己所編的weather report,然后根據(jù)內容提問其他學生。

師B在教授這一課時,做了下列工作:

(1)打開書本,邊聽錄音,邊看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3)教師解釋疑、難點。

(4)學生背有關詞組、句型和課文。

  從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句型和語法,但教師A的教學方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嘗試、討論中發(fā)現(xiàn)、領悟知識,而教師B的教學方法,卻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因此,提倡“以學生為主”的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活動的英語學習能力

  高效率的英語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進行英語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掌握和運用英語。以往教師在過去“應試教育”傳統(tǒng)觀念的支配和影響下,總以為自己比學生高明,喜歡把學生框在自己的主張、見解和意識之內。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學生沒了個性,沒了主見,沒了興趣,沒了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沒了創(chuàng)新意識,他們只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知識。如果我們經常注意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能力,充分體現(xiàn)英語的交際能力,不僅學生的思維能活躍起來,而且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在"Mr Green's problem" 一文中,可請學生分角色扮演,其中可采用一些道具,把課桌當茶幾,椅子當沙發(fā),再準備幾個茶杯,邀請學生表演對話,然后再可以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讓學生仿效課文,編制"Mr White's problem "等等。

除課堂教學外,我們還可以開辟第二課堂英語,通過英語角,英語學習園地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活動能力,充分發(fā)揮英語的交際性,從而使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四、組織貼近生活、社會和教學內容

  任何教學活動都要有一個“藍本”,也就是教材,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是圍著教材轉,以教材為中心。作為素質教育,主要是解決學生的發(fā)展問題,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會英語的價值,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

T: Our life is better and better. And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at people. Is it good for our health to be too fat?

S: No, it's bad for our health.

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are too fat?

S1: I can't run fast.

S2: I'll feel tired. I can't study well.

T: What will you do then?

S: I'll go to see the doctor.

T: Ok,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is Mrs Green. She is fat. And she often feel tired. What will she do? Can you guess?

S: She'll go to see the doctor.

T: Yes, Mrs Green is too fat So she will go to see the doctor. Now let's see what the doctor will say to her?

  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出課文,使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