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試卷

語    文

   

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試題部分1―6頁,答題卷7-10頁。時量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語言知識及其運用(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不同的一組是

試題詳情

A.外    吟    花    驚    以傳訛     怒不可

B.告    從    漁    魚    物民豐     湯蹈火

試題詳情

C.沉    管    見    略    加官爵     若寒蟬

D.編    杜    通    掇    人頭動     抱頭鼠

試題詳情

2.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試題詳情

A.雜糅    克扣    出洋像    鞭辟入里      秣馬厲兵

試題詳情

B文身    脈搏    哈密瓜    獨當一面      頭昏腦漲

C.對弈    溜達    吊胃口    細水常流      推脫責任

試題詳情

D.伸張    隱晦    挖墻腳    做客他鄉(xiāng)      耳根清凈

試題詳情

3.下列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p>

A.9日晚央視新址園區(qū)附屬文化中心工地發(fā)生的嚴重火災,經(jīng)過消防官兵的奮力撲救,至凌晨2時許大火被完全撲滅,火勢沒有漫延到北外立面和演播大廳。

試題詳情

B. 今年春晚給觀眾的一個最大驚喜,就是推出了兩位新人小沈陽和劉謙。他們表演的節(jié)目都獲得了一等獎,兩位新人也一夜成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

試題詳情

C.昨日,因拍攝《色戒》而一舉成名,又在《色戒》遭封殺后行跡全無的女演員湯唯終于出現(xiàn)在公眾視線,出席了香港導演岸西的處女作《親密》首映式。

試題詳情

D. 中紀委昨天通報的江西景德鎮(zhèn)民政局違規(guī)建房問題,相關的責任人受到嚴厲的處分,這是國家在反腐倡廉問題上防微杜漸的又一成果。

試題詳情

4.下列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jīng)從深度和廣度上都衍化成了一場世界各國實體經(jīng)濟有著顯著影響的經(jīng)濟危機。需要回答的迫切問題就是這場危機下的實體經(jīng)濟會向哪一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B. 春節(jié)期間,全國各地娛樂場所、商場市場、高層建筑等場所連續(xù)發(fā)生火災,不僅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而且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重大損失。

試題詳情

C.2月10日,美國一顆通信衛(wèi)星與一顆俄羅斯已報廢的衛(wèi)星在太空中相撞。專家指出,美俄衛(wèi)星相撞產(chǎn)生的碎片對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地球監(jiān)測衛(wèi)星的危害會更大。

試題詳情

D.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就業(yè)形勢十分嚴峻。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待就業(yè)高校畢業(yè)生在求職時對職業(yè)中介要增強防范意識,以免因求職心切而上當受騙。

試題詳情

5.填入下段文字橫線處的內容,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此時終于領會到這句話所蘊含的深意了。    

                   

試題詳情

①我為她的精致典雅而贊嘆,為她的古樸淡雅而傾心,為她的煙雨蒙蒙而陶醉……

②這可能就是美到了極至吧?

試題詳情

二、現(xiàn)代文(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9分,每小題3分)

三、文言文閱讀(21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翻譯題9分,簡答題4分)

四、古詩詞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3分)

    賞小園牡丹有感     (宋)陸 游

 洛陽牡丹面徑尺,幗?牡丹高丈余。世間尤物有如此,恨我總角東吳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輒謂無。周漢故都亦豈遠,安得尺?驅群胡!

注:①幗?:秦文公祭祀白帝處,在今陜西富平縣,漢屬左馮翊,為長安“三輔”所轄,詩中借指長安一帶之地。唐宋時代,長安、洛陽牡丹極盛。②?:鞭子。

(1)裴?《裴給事宅白牡丹》詩中的白牡丹有何特點?是如何表現(xiàn)的?

(2)裴詩與陸詩同為寫牡丹,卻抒發(fā)了不同的感情,試作簡要分析。                                    

試題詳情

15.古詩文默寫。(6分,每空1分)

試題詳情

(1)古詩默寫。(必須默寫)

                      ,                       ,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宮賦》)

試題詳情

(2)古詩默寫。(共兩段,任選一段默寫)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                              ,                   

試題詳情

    ①陽春三月,風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楊柳依依,野花絢爛,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三月風情陌上花”,古遠的詩句似乎隨風從天邊飄來,從歷史的深處飄來,拂過阡陌,襲上心頭。詩是屬于清乾嘉詩人趙翼的,可昂首遠望,眼前的陌上風情卻是不折不扣的現(xiàn)代,由眼簾入心扉。

試題詳情

②漫步陌上,心情是詩意的那種,優(yōu)雅而散淡,不忍匆促,只因陌上花開;花是自然的那種,樸素而恬淡,不落塵俗!叭嘛L情陌上花”,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暢然的一種意境。這意境,枝繁葉茂,從古代長到現(xiàn)代,不枯不衰;又如水,歲歲年年,流淌在阡陌之上,不知迷醉過古今多少王公貴族、粉黛佳麗、騷人墨客、凡男俗女。三月陌上花,讓人愛讓人癡,恍惚人的骨頭都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風韻。

③陌上花開,如果沒有了從俗累的生活中走出來,悄然佇立阡陌并為陌上風情所陶醉的人,那么花開也寂寞,風情也蒼白。于是,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不知被多少人吟誦了多少遍。人歸緩緩,那花便有靈性,便開得執(zhí)著,陌上風情也被撩撥得濃郁而熱烈。

試題詳情

    ④那是春天里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tài)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這時,一騎快馬打陌頭楊柳的綠陰中飄然而來,驛者翻身下馬,氣喘吁吁中把一封書信遞給夫人。夫人展開一看,不禁滿面春色。原來,吳越王錢槿身在王宮大殿卻惦記著遠在臨安陌上的愛妃,囑她只管憐花惜柳,消受春色,不必急著回宮,“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錢槿,這位在五代十國的夾縫中占了十二州江山的吳越國王,不提他江山坐得如何,只是這一番對愛妃的體貼、對春色的傾心之情就足以讓后人擊掌了。緩緩歸,緩緩歸。多么柔情的一句話,游移在古籍史冊中,艷稱千古。

試題詳情

    ⑤只是再柔情、再體貼的話,也難以使國家逃脫傾覆的厄運。憐美惜春的柔情敵不過劍戟弓弩的無情。從此,陌上花開依舊,只是錢槿煙逝,愛妃云去,只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一句話化作一個美麗的故事,游蕩在臨安的陌上,等待后人的憑吊。終于在吳越國“國除”的百十來年后的一個秋天,詩人東坡來到了臨安。歷史似乎特意安排東坡在秋天踏上臨安的陌上。陌上春天花開,秋天亦花開,只是春天的骨子里透的是柔情,而秋天的骨子里透出的卻是蕭瑟。于是在秋天的陌上花開中,東坡悵對古人,一番憑吊,三首《陌上花》于胸中郁結,一吐而快!澳吧匣ㄩ_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歸”……詩人一唱三嘆中,浸染著人事盛衰的感慨。陌上花,就這樣開在歷史的車轍中,櫛風沐雨,浸透艷麗與滄桑,令人唏噓不已。

    ⑥漫步陌上,盡管不能如吳越王妃那樣一路招搖地走在陌上花叢中,也不能像東坡那樣懷一顆憂傷之心吟出千古不泯的詩句,不過,這并不妨礙我把錢槿與王妃的“緩緩歸”當作人類面對大自然所共有的心境去感懷,當然,東坡透過陌上花開而生發(fā)的歷史感悟更以一種強勁的力量震撼著我的心靈。

    ⑦我?guī)缀跻莸乖谀吧匣ǖ拿媲傲?/u>。我突然覺得這一束束、一叢叢開了又落、落了又開的陌上花,簡直就是為了人類的歷史與文化而開而落。我不敢說我可以觸摸歷史與文化,但我可以深情地撫摸陌上這些嬌嫩而又頑強的花朵。陌上花開緩緩歸,這不僅僅意味著悠閑、詩意,而更大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的心靈在恬靜的陌上花開中恬靜如花,回歸自然,回歸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試題詳情

    ⑧緩緩歸,緩緩歸。披一襲“三月風情”,再采一束“陌上花”,緩緩歸。

    ⑨緩緩歸矣,我心已是陌上花開。

                                                      (選自《散文選刊》,有改動)

試題詳情

16.第三段說:“人歸緩緩,那花便有了靈性,便開得執(zhí)著,陌上風情也被撩撥得濃郁而熱烈!睂@句話如何理解? (3分)

試題詳情

17.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中,同是陌上花開,各人的感受不盡相同。錢槿與蘇東坡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

試題詳情

18.第五段說:“陌上花,就這樣開在歷史的車轍中,櫛風沐雨,浸透艷麗與滄桑,令人唏噓不已!闭埢卮穑

 (1)陌上花,明明開在陌上,為什么說它“就這樣開在歷史的車轍中”? 為什么“令人唏噓不已”?(4分)

試題詳情

(2)“艷麗”與“滄!钡暮x各是什么?(2分)

試題詳情

19.文章第⑦段說 “我?guī)缀跻莸乖谀吧匣ǖ拿媲傲恕,文章最后又說 “我心已是陌上花開”,作者有哪些感悟?請用簡要明白的語言分點陳述。(4分)

 

六、文章賞析(14分)

試題詳情

20.從下列題目中任選一個,寫300字左右的文章賞析。

(1)賞析《陌上花開緩緩歸》一文的意蘊美

(2)賞析《陌上花開緩緩歸》一文的語言美

 

七、寫作(60分)

試題詳情

1.正確理解材料,不要脫離材料內容,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左右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試題詳情

    2.不少于800字。

試題詳情

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09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參 考 答 案

試題詳情

1.D(A分別為é  é  è  è  é  è) B(扈從念hù,“漁父”念fǔ,其余全讀fù;                C盡管念jǐn,侵略念qīn,其余念jìn) D(分別為zuǎn zhuàn chuàn cuān cuán cuàn)

試題詳情

2.B(A出洋相   C 細水長流  D作客)

試題詳情

3.C(A應為“蔓延”指火勢向四面延伸。B 貶義,指權勢大,氣焰盛。D 指不良事物在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fā)展,此處不合語境)

試題詳情

4.D(A應在“世界各國”前加“對”  B“娛樂場所、商場市場、高層建筑”有交叉之處,不能并列,另外,“不但”“而且”后內容也要換過來  C“一顆”放到“俄羅斯”后,“會更大”必須相比較而言,而此句中無比較對象)

試題詳情

5.B(整段文字都是圍繞“瑤里的美”的美來談,④應該放在最前面,③緊承④,⑤應該放在②之后)

試題詳情

6.B(A只是篡改的農業(yè)作物。C是自然狀態(tài)下生物自身許可的進化變異,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通過染色體重組發(fā)生的基因交換”是一種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chǎn)技術。)

試題詳情

7.B(這只是一種主觀看法,不是事實。即便發(fā)達國家利用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新作物安全試驗,也只能說明是在試驗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與基因污染原因沒有關系。)

試題詳情

8.C(A“自然環(huán)境污染”不能認為“不斷增殖”“無法清除”。B傳統(tǒng)的“基因改造”“是按生物自身許可的規(guī)律進行的”,不屬于“基因污染”的范疇。D原因是注重了功利性,對安全性認識不足。)

試題詳情

9.C(敗壞,貶損)

試題詳情

10. D(都是被,介詞。A.如果,假設連詞;卻,轉折連詞。B. 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C.況且,遞進連詞;暫且,副詞。)

試題詳情

11.A(是“先皇”聰明圣智,想用綱紀整頓天下)

試題詳情

12.不能允許小人進入宮內(2分。其他意思接近的答案亦可)。主要論證方法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例如:“親君子,遠小人,則主尊國安;疏君子,任小人,則主憂國殆。”運用對比論證,明確了親近君子,遠離小人對于國家的重要性。(2分)

試題詳情

13.①最近我曾當面議論過,君子和小人不能夠一起相處,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認為我說得話是錯誤的。

②他們一定會戕害正值的人,逐漸恢復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為快。做人臣的遭受禍患,

③如果把他們引入朝廷做官,這就好像害怕強盜得到自己的財物,而把他們引入自己的寢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開野外的牧場,沒有這樣的道理。

試題詳情

14.(7分)

(1)幽雅高潔(超塵脫俗,冰清玉潔)(1分);運用對比、襯托(1分),豪貴爭賞紫牡丹與無人欣賞白牡丹形成鮮明的對比,月夜和冷露更襯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潔(1分)。

(2)裴詩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處境,含蓄抒發(fā)了裴給事之高潔品行朝中竟無人賞識的感慨(1分)。

    陸詩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1分),從賞小園牡丹聯(lián)想到洛陽、長安牡丹的勝況,感嘆這兩處失地不能收復,抒發(fā)了渴望收復中原的強烈愿望(1分)。

試題詳情

15.古詩文默寫。(6分,每空1分)

(1)鼎鐺玉石    金塊珠礫

(2)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鷺起    畫圖難足

試題詳情

15.古詩文默寫。(6分,每空1分)

(1)而致千里    君子生非異也

(2)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可謂智力孤危    戰(zhàn)敗而亡    誠不得已

試題詳情

16.人脫離俗累,心態(tài)從容,用陶醉欣賞的心情去看花,(2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靈性富有生機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分) (答不出原因此題不得分)

試題詳情

17.錢槿:對愛妃的體貼、對春色的傾心的情感 。蘇東坡: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感悟。

試題詳情

18. (1)這是作者細細品味歷史和現(xiàn)實后產(chǎn)生的感悟:陌上花是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與載體。(意思相當即可) (2分)  作者在追思吳越王與愛妃的故事、咀嚼東坡的詩句后,產(chǎn)生歲月無情、世事滄桑的感慨。(2分) 

    (2) “艷麗”的含義是指與陌上花有關的許多美麗的故事、動人的情感 ;“滄!钡暮x是世事的更替,朝代的變遷。 (2分) 

試題詳情

19.⑴自然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見證和載體。

    ⑵人類可以通過接觸自然來感悟人類的歷史與文化。

⑶自然給予人類心靈以慰藉與陶冶。

⑷心靈要回歸自然,回歸人類的歷史與文化。(共4分)

試題詳情

20.答題要點:

(1)這篇散文從陌上花開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風景所引發(fā)的人對景的情感推及到人對人的情感,進而推及到對歷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蘊十分豐富。(陌上花開的自然風情之美;憐美惜春的柔情之美;憑吊歷史的滄桑感慨;心靈回歸自然、歷史與文化的恬靜之美。)

(2)這篇散文文字清新,富于詩意;穿插的歷史典故和古詩佳句,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加深了文章的內涵和文采; “緩緩歸”的一唱三嘆中寄托了作者對自然歷史和文化的感悟。

 

試題詳情

21.作文。略。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從元佑初年開始,國家政治煥然一新,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五年了。人心已經(jīng)安定,只是元豐舊黨,分布在朝廷內外,常常興起一些邪說來動搖皇上,呂大防、劉摯很擔心這件事情,想逐漸推舉任用(他們),來平息(他們)先前的仇恨,稱之為“調停”。宣仁皇后猶豫不決,蘇轍當面指出她的不對,又再次上疏說:

    最近我曾當面議論過,君子和小人不能夠一起相處,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認為我說得話是錯誤的。但因皇上的龍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緊張)言辭急促,言猶未盡,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該說的說完,那么誰來補救陛下的過失呢?親近君子,疏遠小人,那么國君就尊貴,國家就安定;疏遠君子,親近小人,那么國君就會擔憂,國家就危險。這是必然的道理。我沒有聽說過,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擔憂他們不高興就把他們引薦到朝廷之內(做官),而給自己留下禍患的。所以我認為,對小人雖然不能把他作為心腹委以重任,但讓他們做地方上的州長、太守(之類的小官吏),為一些俗務奔走效勞,(只要他們做事)不偏頗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廢棄他們不用就可以了)。如果把他們引入朝廷做官,這就好像害怕強盜得到自己的財物,而把他們引入自己的寢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開野外的牧場,沒有這樣的道理。況且,君子、小人在形勢上如同冰和炭,相處必然相爭。一爭之后,小人必勝,君子必敗。為什么呢?小人貪圖利益,能忍受恥辱,攻擊他,但卻很難讓他離開職位;君子潔身自好,看重道義,敗壞他,他就引退了。古語說:“一種香草和一種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結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贝蟾耪f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先帝聰明、睿智、通達事理,痛恨頹靡的風氣,想以綱紀整頓天下,建立與(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一樣興盛的功業(yè)。如果我們做臣子的不能順從(先帝的法規(guī)),(卻擅自)制定出各種法規(guī),(那么就會)對上違背了天意,在下失去民心。二位圣主如果順應民愿,采用先帝之法又適當改變,那么上下都會感到喜悅安慰。這樣一來,那么,前朝的那些舊臣,即使不加以排斥、驅逐,那形勢是不可以再留用他們了。倘若能仰仗二位圣主的仁慈,能容忍他們在朝廷之外(做官),也已經(jīng)是厚待他們了。而提議的人被(元豐舊黨的話)迷惑,竟然想招引、接納他們,和他們一起共事,把這種做法叫做“調停”。這類壞人如果重返朝廷,難道肯徒然地停止(而不報仇)嗎?他們一定會戕害正值的人,逐漸恢復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為快。做人臣的遭受禍患,也許不值一提,而我所痛惜的是祖宗的基業(yè)和我們的社稷!希望陛下堅定自己的圣明的意志,不要被留言迷惑,不要讓小人一做官,然后就有后悔莫及的來發(fā)生,那么天下就很幸運了。

    奏疏送入宮中,宣仁皇后讓宰相在簾前讀(給她聽),(然后)說道:“蘇轍擔心我們君臣正邪兼容,他說的話很符合道理!北姶蟪级柬槒牟⒎咸蟮脑挘罢{!钡闹鲝埥K于停止。

 

 

 

2009年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答 題 卷

 

1-11

12-15

16-19

20

21

合分人

 

 

 

 

 

 

 

 

得分

評卷人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總 分

答案

 

 

 

 

 

 

 

 

 

 

 

 

 

得分

評卷人

 

 

試題詳情

12、                                                                               

                                                                                

                                                                        (4分)

試題詳情

13、(1)                                                                  (3分)

(2)                                                                   (3分)

(3)                                                                        

                                                                        (3分)

試題詳情

14、(1)                                                                                                                                            

                                                                                    

                                                                        (3分)

(2)                                                                                                                                             

                                                                                   

                                                                                

                                                                        (4分)

試題詳情

15、(1)                               ,                                (2分)

   (2)                    ,                      ,                       ,

                        。(4分)

得分

評卷人

 

 

 

 

試題詳情

16、                                                                               

                                                                        (3分)

試題詳情

17、                                                                          

                                                                                

                                                                        (4分)

試題詳情

18、(1)                                                                         

                                                                                

                                                                        (4分)

(2)                                                                       

                                                                        (2分)

試題詳情

19、                                                                             

                                                                                    

                                                                                

                                                                        (4分)

 

得分

評卷人

 

 

試題詳情

20、(14分)

 

 

 

 

 

 

 

 

 

 

 

 

 

 

 

 

 

 

 

 

 

 

 

 

 

 

 

 

 

 

 

 

 

 

 

 

 

 

 

 

 

 

 

 

 

 

 

 

 

 

 

 

 

 

 

 

 

 

 

 

 

 

 

 

 

 

 

 

 

 

 

 

 

 

 

 

 

 

 

 

 

 

 

 

 

 

 

 

 

 

 

 

 

 

 

 

 

 

 

 

 

 

 

 

 

 

 

 

 

 

 

 

 

 

 

 

 

 

 

 

 

 

 

 

 

 

 

 

 

 

 

 

 

 

 

 

 

 

 

 

 

 

 

 

 

 

 

 

 

 

 

 

 

 

 

 

 

 

 

 

 

 

 

 

 

 

 

 

 

 

 

 

 

 

 

 

 

 

 

 

 

 

 

 

 

 

 

 

 

 

 

 

 

 

 

 

 

 

 

 

 

 

 

 

 

 

 

 

 

 

 

 

 

 

 

 

 

 

 

 

 

 

 

 

 

 

 

 

 

 

 

 

 

 

 

 

 

 

 

 

 

 

 

 

 

 

 

 

 

 

 

 

 

 

 

 

 

 

 

 

 

 

 

 

 

 

 

 

 

 

 

 

 

 

 

 

 

 

 

 

 

 

 

 

 

 

 

 

 

 

 

 

 

 

 

 

 

 

 

 

 

 

 

 

 

 

 

 

 

 

 

 

 

 

 

 

 

 

 

 

 

300字

 

 

 

 

 

 

 

 

 

 

 

 

 

 

 

 

 

 

 

 

 

 

 

 

 

 

 

 

 

 

 

 

 

 

 

 

 

 

 

 

 

 

 

 

 

 

 

 

 

 

 

 

 

 

 

 

 

 

 

 

 

 

 

 

 

 

 

 

(此處排作文格400個)

得分

評卷人

 

 

試題詳情

21、作文(60)

 

 

 

 

 

 

 

 

 

 

 

 

 

 

 

 

 

 

 

 

 

 

 

 

 

 

 

 

 

 

 

 

 

 

 

 

 

 

 

 

 

 

 

 

 

 

 

 

 

 

 

 

 

 

 

 

 

 

 

 

 

 

 

 

 

 

 

 

 

 

 

 

 

 

 

 

 

 

 

 

 

 

 

 

 

 

 

 

 

 

 

 

 

 

 

 

 

 

 

 

 

 

 

 

 

 

 

 

 

 

 

 

 

 

 

 

 

 

 

 

 

 

 

 

 

 

 

 

 

 

 

 

 

 

 

 

 

 

 

 

 

 

 

 

 

 

 

 

 

 

 

 

 

 

 

 

 

 

 

 

 

 

 

 

 

 

 

 

 

 

 

 

 

 

 

 

 

 

 

 

 

 

 

 

 

 

 

 

 

 

 

 

 

 

 

 

 

 

 

 

 

 

 

 

 

 

 

 

 

 

 

 

 

 

 

 

 

 

 

 

 

 

 

 

 

 

 

 

 

 

 

 

 

 

 

 

 

 

 

 

 

 

 

 

 

 

 

 

 

 

 

 

 

 

 

 

 

 

 

 

 

 

 

 

 

 

 

 

 

 

 

 

 

 

 

 

 

 

 

 

 

 

 

 

 

 

 

 

 

 

 

 

 

 

 

 

 

 

 

 

 

 

 

 

 

 

 

 

 

 

 

 

 

 

 

 

 

 

 

 

 

 

 

 

 

 

 

 

 

 

 

 

 

 

 

 

 

 

 

 

 

 

 

 

 

 

 

 

 

 

 

 

 

 

 

 

 

 

 

 

 

 

 

 

 

 

 

 

 

 

 

 

 

 

 

 

 

 

 

 

 

 

 

 

 

 

 

 

 

 

 

 

 

 

 

 

 

 

 

 

 

 

 

 

 

 

 

 

 

 

 

 

 

 

 

 

 

 

 

 

 

 

 

 

 

 

 

 

 

 

 

 

 

 

 

 

 

 

 

 

 

 

 

 

 

 

 

 

 

 

 

 

 

 

 

 

 

 

 

 

 

 

 

 

 

 

 

 

 

 

 

 

 

 

 

 

 

 

 

 

 

 

 

 

 

 

 

 

 

 

 

 

 

 

 

 

 

 

 

 

 

 

 

 

 

 

 

 

 

 

 

 

 

 

 

 

 

 

 

 

 

 

 

 

 

 

 

 

 

 

 

 

 

 

 

 

 

 

 

 

 

 

 

 

 

 

 

 

 

 

 

 

 

 

 

 

 

 

 

 

 

 

 

 

 

 

 

 

 

 

 

 

 

 

 

 

 

 

 

 

 

 

 

 

 

 

 

 

 

 

 

 

 

 

 

 

 

 

 

 

 

 

 

 

 

 

 

 

 

 

 

 

 

 

 

 

 

 

 

 

 

 

 

 

 

 

 

 

 

 

 

 

 

 

 

 

 

 

 

 

 

 

 

 

 

 

 

 

 

 

 

 

 

 

 

 

 

 

 

 

 

 

 

 

 

 

 

 

 

 

 

 

 

 

 

 

 

 

 

 

 

 

 

 

 

 

 

 

 

 

 

 

 

 

 

 

 

 

 

 

 

 

 

 

 

 

 

 

 

 

 

 

 

 

 

 

 

 

 

 

 

 

 

 

 

 

 

 

 

 

 

 

 

 

 

 

 

 

 

 

 

 

 

 

 

 

 

 

 

 

 

 

 

 

 

 

 

 

 

 

 

 

 

 

 

 

 

 

 

 

 

 

 

 

 

 

 

 

 

 

 

 

 

 

 

 

 

 

 

 

 

 

 

 

 

 

 

 

 

 

 

 

 

 

 

 

 

 

 

 

 

 

 

 

 

 

 

 

 

 

 

 

 

 

 

 

 

800字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