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針對歷屆高考易失分點.查漏補缺 盡管每年的考生個體有差異.但是.如果將歷屆高考題得分率低的試題加以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易錯點是歷屆學生共同犯的. (1)思維的變通性差 許多學生受高考迎考題海的影響.拿到試題后若遇“似曾相識 .必快速下結(jié)論.往往也是失分率較高的.比如:和若知平均相對原子質(zhì)量.求二者個數(shù)比或某一種的豐度.學生很熟.若改問求占的質(zhì)量分數(shù)?許多學生仍用原來的思維習慣求解.大錯特錯.所以在做習題時.同學們試著舉一反三.改頭換面.增強自己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2)語言表達能力差 盡管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實驗操作或描述中正確的是(  )

①將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熱并濃縮至有晶體析出,趁熱過濾時,可分離出NaCl晶體
②海帶中碘元素的分離及檢驗時,需要向海帶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過氧化氫溶液
③紙層析法分離鐵離子和銅離子實驗中,點樣后的濾紙需晾干后,才能將其浸入展開劑中
④經(jīng)氯氣消毒的自來水,若用于配制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均會使所配溶液變質(zhì)
⑤用加熱法可以分離高錳酸鉀和碘單質(zhì)的混合物,因為碘單質(zhì)受熱易升華
⑥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將量取液態(tài)物質(zhì)的量筒用水洗滌,洗滌液倒入容量瓶
⑦將飽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鉀試紙上出現(xiàn)如圖現(xiàn)象,說明低濃度氯水能將I-氧化成I2,高濃度氯水考資 源網(wǎng)能將I2進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
⑧將過量CO2通入Ca(ClO)2溶液得澄清溶液,說明H2CO3的酸性比HClO弱

A.③⑤⑥⑦⑧B.①②④⑦
C.①②④⑥⑦D.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校三個研究性學習小組對“葡萄糖溶液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作用得到的磚紅色沉淀是Cu2O”提出質(zhì)疑.
(1)甲小組認為紅色沉淀不一定是Cu2O,為此展開了確定紅色沉淀成分的研究.
步驟一:提出假設::
 

步驟二:查閱資料.得出:①+1價的銅在酸性條件下易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
②在空氣中灼燒氧化亞銅生成氧化銅.
步驟三:設計方案、實驗.
A.取該紅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B.取該紅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觀察是否有殘渣
C.取該紅色沉淀ag,在空氣中充分灼燒至完全變黑,放在干燥器里冷卻,再稱重,反復多次至固體恒重,稱得質(zhì)量為bg,比較a,b的關系
D.取該紅色沉淀裝入試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觀察是否有銀白色沉淀析出.
你認為合理的方案是(填字母)
 

(2)乙小組針對甲小組的假設,另設計如圖裝置進行驗證.
精英家教網(wǎng)
若按乙組裝置定性檢驗上述紅色沉淀成分,可根據(jù)
 
現(xiàn)象的發(fā)生與否即可判斷.
若按乙組裝置定量測定上述紅色沉淀的成分,你認為理論上應該測定下列哪些物理量
 
(填序號).
①通入氫氣的體積;
②反應前紅色沉淀和硬質(zhì)玻管的總質(zhì)量;
③完全反應后紅色固體和硬質(zhì)玻璃管的總質(zhì)量;
④實驗前干燥管質(zhì)量;
⑤硬質(zhì)玻璃管質(zhì)量;
⑥鋅粒質(zhì)量;
⑦稀硫酸中含溶質(zhì)的量;
⑧實驗后干燥管質(zhì)量
該實驗裝置中距實際可行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有
 
、
 
(請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菏澤二模)X、Y、Z、W均為中學化學中常見的單質(zhì)或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如圖1所示(水及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   
(1)若X為金屬單質(zhì),W是某強酸的稀溶液.X與少量W反應生成Z的離子方程式為
3Fe+8H++2NO3-=3Fe2++2NO↑+4H2O
3Fe+8H++2NO3-=3Fe2++2NO↑+4H2O
,向Y溶液中加入某種試劑
硫氰化鉀
硫氰化鉀
(填試劑名稱),若溶液出現(xiàn)血紅色,即可判斷Y溶液中陽離子的存在.
(2)若X、Y為正鹽,X的水溶液顯酸性,W為NaOH溶液,寫出Y與X在水溶液中轉(zhuǎn)化為Z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Al3++3AlO2-+6H2O=4Al(OH)3
Al3++3AlO2-+6H2O=4Al(OH)3

(3)若X為強堿,常溫下W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態(tài)氧化物.常溫時,將Z的水溶液露置于空氣中,溶液的PH變化是
變小
變小
(填“變大”、“變小”、“不變”.不考慮水的揮發(fā)),其原因是
亞硫酸根離子有還原性,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2SO32-+O2=2SO42-,所以溶液的pH變小
亞硫酸根離子有還原性,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2SO32-+O2=2SO42-,所以溶液的pH變小
(用簡要的文字說明,并寫出離子方程式)
(4)室溫下,若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VmL0.1mol/L HA溶液,滴定曲線如2圖所示,則a、b、c、d四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最大的是
c
c
點;a點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
c(A-)>c(Na+)>c(H+)>c(OH-
c(A-)>c(Na+)>c(H+)>c(OH-
;取少量c點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加0.1mol/L鹽酸至中性,此時溶液中除H+、OH-外,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
c(Na+)>c(A-)>c(Cl-
c(Na+)>c(A-)>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對于0.5mol/L Fe2(SO43和0.5mol/L CuSO4的混合溶液100mL,可用下列兩種方法進行分離、提純和轉(zhuǎn)化.
方法1、用下圖所示的流程進行分離,同時獲得硫酸亞鐵晶體和銅粉.

請回答:
(1)由濾液制取FeSO4?7H2O晶體要經(jīng)過
加熱蒸發(fā)
加熱蒸發(fā)
、
冷卻結(jié)晶
冷卻結(jié)晶
、過濾、洗滌等步驟,要想加快過濾的速度可以通過抽濾的方法,則抽濾要用到的主要儀器是
布氏漏斗、吸濾瓶
布氏漏斗、吸濾瓶

(2)用100mL的混合液制取FeSO4?7H2O晶體,制得的晶體質(zhì)量至少
55.6
55.6
g.
方法2、用紙層析方法進行分離,實驗步驟如下:
①點樣:如右圖所示,在濾紙條末端約2cm處用鉛筆畫一個小圓點作為原點.
在原點處滴一滴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晾干后再滴,重復3次,要求留下斑點的直徑小于0.5cm.將濾紙條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下面.
②展開:在大試管中加入9mL丙酮和1mL 3mol?L-1硫酸,混合均勻.把濾紙末端浸入溶劑中約0.5cm,注意不要讓試樣點接觸展開劑.塞緊橡膠塞,將大試管垂直靜置.
③顯色:待溶劑擴散到濾紙上端時,取下濾紙,放在盛有濃氨水的試劑瓶瓶口上方,用氨氣熏.請回答:
(3)硫酸的作用是
抑制Cu2+和Fe3+的水解
抑制Cu2+和Fe3+的水解
;在層析操作時,不讓濾紙上的試樣點接觸展開劑的原因是
如果試樣接觸展開劑,樣點里要分離的離子或者色素就會進入展開劑,導致實驗失敗
如果試樣接觸展開劑,樣點里要分離的離子或者色素就會進入展開劑,導致實驗失敗

(4)氨熏后紅棕色出現(xiàn)在濾紙上端,其原因是
Fe3+更易溶于丙酮,展開的速度快
Fe3+更易溶于丙酮,展開的速度快
,由
色斑的形成和距離
色斑的形成和距離
可判斷分離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摩爾鹽[(NH42SO4?FeSO4?6H2O]是一種復鹽,它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性質(zhì)比一般亞鐵鹽穩(wěn)定,不易被氧化.某實驗小組查得硫酸銨、七水硫酸亞鐵、硫酸亞鐵銨的溶解度如下表:
溫度/℃ 10 20 30 40 50
(NH42SO4/g 73.0 75.4 78.0 81.0 84.5
FeSO4?7H2O/g 40.0 48.0 60.0 73.3 -
(NH42SO4?FeSO4?6H2O/g 18.1 21.2 24.5 27.9 31.3
該實驗小組在實驗室按下列流程進行制取摩爾鹽的實驗:
(1)為了加快鐵屑的溶解,可加入少量的
銅或硫酸銅等
銅或硫酸銅等
(填物質(zhì)名稱).
(2)反應Ⅰ進行后要“趁熱過濾”,其目的是:
除去過量鐵屑
除去過量鐵屑
.實驗中要在反應Ⅱ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其作用是:
防止溫度降低析出FeSO4?7H2O造成FeSO4的損失,抑制Fe2+、NH4+的水解
防止溫度降低析出FeSO4?7H2O造成FeSO4的損失,抑制Fe2+、NH4+的水解

(3)反應Ⅱ后的溶液經(jīng)蒸發(fā)等操作所得固體用乙醇洗滌的目的是:
除去晶體表面的少量水分
除去晶體表面的少量水分

(4)在摩爾鹽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Fe2++2(NH3?H2O)=Fe(OH)2↓+2NH4+
Fe2++2(NH3?H2O)=Fe(OH)2↓+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