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相對分子質(zhì)量用以下數(shù)據(jù):H2O-18.0 CaO-56.0 CaO2-72.0 過氧化鈣是一種完全無毒的氧化物.通常含有部分CaO,且?guī)в袛?shù)量不等的結(jié)晶水.為分析某 過氧化鈣樣品的組成.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 稱取0.270 g樣品.灼熱使之完全分解.生成CaO.O2和H2O.得到的O2在標準狀況下體積為33.6 mL. ② 另取0.120 g樣品.溶于稀鹽酸.加熱煮沸.使生成的H2O2完全分解.然后將溶液中的Ca2+完全轉(zhuǎn)化為CaC2O4沉淀.經(jīng)過濾洗滌后.將沉淀溶于熱的稀硫酸.用0.02 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共用去31.0 mL KMnO4溶液.化學方程式如下: 5CaC2O4+2KMnO4+8H2SO4=K2SO4+2MnSO4+5CaSO4+10CO2↑+8H2O (1)寫出CaO2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2)計算樣品中Ca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 (3)計算樣品中CaO2·xH2O的x值.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A.(1)右圖所示為冰晶石(化學式為Na3AlF6)的晶胞.圖中●位于大立方體頂點和面心,○位于大立方體的12條棱的中點和8個小立方體的體心,▽圖中●、○中的一種.圖中●、○分別指代哪種粒子
AlF6-
AlF6-
Na+
Na+
;大立方體的體心處▽所代表的是
AlF6-
AlF6-
.冰晶石在化工生產(chǎn)中的用途
電解煉鋁的助熔劑
電解煉鋁的助熔劑

(2)H2S和H2O2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比較如下:
熔點/K 沸點/K 標準狀況時在水中的溶解度
H2S 187 202 2.6
H2O2 272 423 以任意比互溶
H2S和H2O2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質(zhì)差異的主要原因
H2O2分子間存在氫鍵,與水分子可形成氫鍵
H2O2分子間存在氫鍵,與水分子可形成氫鍵

(3)向盛有硫酸銅水溶液的試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難溶物,繼續(xù)加氨水,難溶物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極性較小的溶劑(如乙醇),將析出深藍色的晶體.寫出銅原子價電子層的電子排布式
3d104s1
3d104s1
,與銅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銅原子相同的元素有
Cr
Cr
(填元素符號).實驗時形成的深藍色溶液中的陽離子內(nèi)存在的全部化學鍵類型有
共價鍵和配位鍵
共價鍵和配位鍵
.實驗過程中加入C2H5OH后可觀察到析出深藍色Cu(NH34SO4?H2O晶體.實驗中所加C2H5OH的作用是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B.用含少量鐵的氧化銅制取氯化銅晶體(CuCl2?xH2O).有如下操作:

已知:在pH為4~5時,F(xiàn)e3+幾乎完全水解而沉淀,Cu2+卻不水解.
(1)加熱酸溶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
Fe+2H+=Fe2++H2↑、CuO+2H+=Cu2++H2O
Fe+2H+=Fe2++H2↑、CuO+2H+=Cu2++H2O

(2)氧化劑A可選用
(填編號,下同)
①Cl2 ②KMnO4 ③HNO3
(3)要得到較純的產(chǎn)品,試劑B可選用

①NaOH   ②FeO     ③CuO
(4)試劑B的作用是
①③
①③

①提高溶液的pH   ②降低溶液的pH  ③使Fe3+完全沉淀  ④使Cu2+完全沉淀
(5)從濾液經(jīng)過結(jié)晶得到氯化銅晶體的方法是
②④①
②④①
(按實驗先后順序填編號)
①過濾   ②蒸發(fā)濃縮   ③蒸發(fā)至干   ④冷卻
(6)為了測定制得的氯化銅晶體(CuCl2?xH2O)中x值,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稱取m g晶體灼燒至質(zhì)量不再減輕為止、冷卻、稱量所得無水CuCl2的質(zhì)量為n g.
方案二:稱取m g晶體、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過濾、沉淀洗滌后用小火加熱至質(zhì)量不再減輕為止、冷卻、稱量所得固體的質(zhì)量為n g.
試評價上述兩種實驗方案,其中正確的方案是
,據(jù)此計算得x=
80m-135n
18n
80m-135n
18n
(用含m、n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選做題:(本包括A、B兩小題,分別對應于“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和“實驗化學”兩個選修模塊的內(nèi)容.請選擇其中一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若兩題都做,則按A題評分.)
A.有E、Q、T、X、Z五種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E<Q<T<X<Z.E、Q、T三種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具有相同的能級,且I1(E)<I1(T)<I1(Q),其中基態(tài)Q原子的2p軌道處于半充滿狀態(tài),且QT+2與ET2互為等電子體.X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電負性最小的元素,Z的原子序數(shù)為28.
請回答下列問題(答題時如需表示具體元素,請用相應的元素符號):
(1)寫出QT+2的電子式
,基態(tài)Z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84s2
1s22s22p63s23p63d84s2
;
(2)Q的簡單氫化物極易溶于T的簡單氫化物,其主要原因有
這兩種氫化物均為極性分子、相互之間能形成氫鍵
這兩種氫化物均為極性分子、相互之間能形成氫鍵
等兩種;
(3)化合物甲由T、X兩種元素組成,其晶胞如圖①,甲的化學式為
KO2
KO2
;
(4)化合物乙的晶胞如圖②,乙由E、Q兩種元素組成,硬度超過金剛石.
①乙的晶體類型為
原子晶體
原子晶體
;
②乙的晶體中E、Q兩種元素原子的雜化方式均為
SP3
SP3


B.現(xiàn)有氧化銅和碳粉組成的混合物,為通過實驗確定氧化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某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中裝置如下:

分析上述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中,酒精燈加熱也可達到反應所需的溫度,改用電熱絲加熱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
d
d

a.加快反應速率b.氫氣流動
c.加熱溫度更高d.精確測定數(shù)據(jù)
(2)為確保能準確測定到必要的數(shù)據(jù),下列步驟按實驗操作順序排列應為:
dcbea
dcbea
(填字母).
a.停止通氫氣;b.電熱絲通電;c.通入氫氣;d.裝置氣密性檢查;e.電熱絲停止通電.
(3)為準確測定數(shù)據(jù),你認為本裝置是否完整?若需要改進,請在虛線下面的方框內(nèi)畫出所需添加的裝置示意圖并注明必要的物質(zhì)名稱.若無需改進,則將裝置圖中虛線部分改為實線.
(4)實驗結(jié)束后,該同學交給老師的實驗報告主要欄目如圖

(具體內(nèi)容已略).請你根據(jù)實驗報告的撰寫要求,對此份報告作出評價,若有不完整,請在下面的空格中寫出,若已完整,則無需填寫.
實驗名稱(標題)、實驗步驟(內(nèi)容)
實驗名稱(標題)、實驗步驟(內(nèi)容)

(5)老師看完實驗報告后指出,改變實驗原理可以設計出更加簡便的實驗方案.請你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新方案的反應原理,并指出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
化學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或C+O
高溫
CO2
CuO+H2SO4→CuSO4+H2O(或C+O
高溫
CO2
;
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
樣品的質(zhì)量、C的質(zhì)量(或CuO的質(zhì)量)
樣品的質(zhì)量、C的質(zhì)量(或CuO的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