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533  8541  8547  8551  8557  8559  8563  8569  8571  8577  8583  8587  8589  8593  8599  8601  8607  8611  8613  8617  8619  8623  8625  8627  8628  8629  8631  8632  8633  8635  8637  8641  8643  8647  8649  8653  8659  8661  8667  8671  8673  8677  8683  8689  8691  8697  8701  8703  8709  8713  8719  8727  447348 

6.(2011山東高考11)下列與有機物結構、性質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

B.蛋白質和油脂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條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與苯和硝酸反應生成硝基苯的反應類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說明苯分子中沒有與乙烯分子中類似的碳碳雙鍵

解析:乙酸屬于一元羧酸,酸性強于碳酸的,所以可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A正確;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屬于酯類,但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選項B不正確;甲烷和氯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應生成硝基苯的反應都屬于取代反應,C正確;只有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就可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從而使之褪色,D正確。

答案:B

試題詳情

5. (2011廣東高考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纖維素和淀粉遇碘水均顯藍色

B.蛋白質、乙酸和葡萄糖均屬電解質

C.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共熱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解析:本題考察常見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只有淀粉遇碘水才顯藍色,A錯誤;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蛋白質屬于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不是電解質,而葡萄糖屬于非電解質,只有乙酸才屬于電解質,B不正確;溴乙烷屬于鹵代烴,在NaOH乙醇溶液中共熱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C正確;食用植物油屬于油脂,油脂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形成的酯,水解生成的醇是丙三醇即甘油,D不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4.(2011福建高考8)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油脂在空氣中完全燃燒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麥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電離出H+

    D.在濃硫酸存在下,苯與濃硝酸共熱生成硝基苯的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解析:在水溶液里,只有乙酸分子中的-COOH才可以電離出H+,電離方程式是

CH3COOHH++CH3COO。這題是必修2有機內(nèi)容,考查角度簡單明了,不為難學生。

答案:C

試題詳情

3.(2011北京高考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麥芽糖及其水解產(chǎn)物均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B.用溴水即可鑒別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在酸性條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產(chǎn)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D.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縮合最多可形成4種二肽

解析:麥芽糖屬于還原性糖可發(fā)生銀鏡反應,麥芽糖的水解產(chǎn)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也屬于還原性糖可發(fā)生銀鏡反應,A正確;苯酚和溴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2,4-已二烯可以使溴水褪色,甲苯和溴水不反應,但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甲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下層是水層,上層是橙紅色的有機層,因此可以鑒別,B正確;酯類水解時,酯基中的碳氧單鍵斷鍵,水中的羥基與碳氧雙鍵結合形成羧基,所以CH3CO18OC2H5的水解產(chǎn)物是CH3COOH和C2H518OH,因此選項C不正確;兩個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酸或堿的存在下加熱,通過一分子的氨基與另一分子的羧基間脫去一分子水,縮合形成含有肽鍵的化合物,成為成肽反應。因此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縮合是既可以是自身縮合(共有2種),也可是甘氨酸提供氨基,丙氨酸提供羧基,或者甘氨酸提供羧基,丙氨酸提供氨基,所以一共有4種二肽,即選項D正確。

答案:C

試題詳情

2.(2011浙江高考11)褪黑素是一種內(nèi)源性生物鐘調(diào)節(jié)劑,在人體內(nèi)由食物中的色氨酸轉化得到。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色氨酸分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可形成內(nèi)鹽,具有較高的熔點

B.在色氨酸水溶液中,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使其形成晶體析出

C.在一定條件下,色氨酸可發(fā)生縮聚反應

D.褪黑素與色氨酸結構相似,也具有兩性化合物的特性

解析:A.正確。氨基酸形成內(nèi)鹽的熔點較高。

B.正確。氨基酸在等電點時,形成內(nèi)鹽,溶解度最小,易析出晶體。

C.正確。

D.錯誤。褪黑素的官能團為酰胺鍵,結構不相似。

答案:D

[評析]本題是一道有機題,考查了氨基酸的性質,特別是等電點的應用,同時能在辨認、區(qū)別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官能團。

試題詳情

1.(2011江蘇高考11)β-紫羅蘭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種天然香料,它經(jīng)多步反應可合成維生素A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β-紫羅蘭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中間體X最多能與2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

C.維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

D.β-紫羅蘭酮與中間體X互為同分異構體

解析:該題以“β-紫羅蘭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種天然香料,它經(jīng)多步反應可合成維生素A1”為載體,考查學生對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官能團的性質、同分異構體等基礎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A.β-紫羅蘭酮中含有還原性基團碳碳雙鍵,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1mol中間體X含2mol碳碳雙鍵和1mol醛基,最多能與3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

C.維生素A1以烴基為主體,水溶性羥基所占的比例比較小,所以難于溶解于水或水溶性的溶液如NaOH溶液。

D.β-紫羅蘭酮比中間體X少一個碳原子,兩者不可能互為同分異構體。

答案:A

試題詳情

12.(2011山東高考29,14分)科研、生產(chǎn)中常涉及鈉、硫及其化合物。

(1)實驗室可用無水乙醇處理少量殘留的金屬鈉,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要清洗附著在試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試劑是     。

(2)下圖為鈉硫高能電池的結構示意圖,該電池的工作溫度為320℃左右,電池反應為2Na+S=Na2,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兩個作用是    。與鉛蓄電池相比,當消耗相同質量的負極活性物質時,鈉硫電池的理論放電量是鉛蓄電池的  倍。

(3)Na2S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固體CuSO4,溶液PH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Na2S溶液長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為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乙醇中還有羥基可以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單質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液CS2,在加熱時可與熱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因此要清洗附著在試管壁上的硫,可選用CS2或熱的氫氧化鈉溶液;

(2)由電池反應可與看出金屬鈉失去電子作為負極,單質硫得電子被還原成,所以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XS+2e;由于原電池內(nèi)部要靠離子得定向運動而導電,同時鈉和硫極易化合,所以也必需把二者隔離開,因此其作用是離子導電(導電或電解質)和隔離鈉與硫;在鉛蓄電池中鉛作負極,反應式為Pb(s)+SO42(aq)-2e=PbSO4(s),因此當消耗1mol即207g鉛時轉移2mol電子,而207g鈉可與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所以鈉硫電池的理論放電量是鉛蓄電池的9/2=4.5倍。

(3)Na2S屬于強堿弱酸鹽S2水解顯堿性,所以c(H+)最小。但由于水解程度很小,大部分S2還在溶液中。因為氫硫酸屬于二元弱酸,所以S2水解時分兩步進行且以第一步水解為主,方程式為S2+H2O=HS+OH、HS+H2O=H2S+OH,因此Na2S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S2)>c(OH)>c(HS)>c(H+);由于S2極易與Cu2+結合形成CuS沉淀而抑制S2水解,因此溶液但堿性會降低,酸性會增強,方程式為S2+Cu2+=CuS↓。S2處于最低化合價-2價,極易失去電子而被氧化,空氣中含有氧氣可氧化S2而生成單質硫,方程式為2S2+O2+2H2O=2S↓+4OH

答案:(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熱的氫氧化鈉溶液;

(2)XS+2e;離子導電(導電或電解質)和隔離鈉與硫;4.5;

(3)(Na+)>c(S2)>c(OH)>c(HS)>c(H+);減小;2S2+O2+2H2O=2S↓+4OH

試題詳情

11.(2011山東高考28,14分)研究NO2SO2 、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NO2可用水吸收,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利用反應6NO2+ 8NH37N5+12 H2O也可處理NO2。當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2在標準狀況下是     L。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則反應NO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條件下,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狀態(tài)的是     。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和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時生成1 mol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shù)K=      。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該反應ΔH    0(填“>”或“ <”)。實際生產(chǎn)條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    

解析:(1)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反應的方程式是3NO2+H2O=NO+2HNO3;在反應6NO

+ 8NH37N5+12 H2O中NO2作氧化劑,化合價由反應前的+4價降低到反應后0價,因此當反應中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NO2的物質的量為,所以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

(2)本題考察蓋斯定律的應用、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以及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① 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② 2NO(g)+O2(g)2NO2(g)   ΔH2=-113.0 kJ·mol-1  。②-①即得出2NO2(g)+2SO2(g)2SO3(g)+2NO(g)  ΔH=ΔH2-ΔH1=-113.0 kJ·mol-1 +196.6 kJ·mol-1=+83.6 kJ·mol-1。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41.8;反應NO2(g)+SO2(g)SO3(g)+NO(g)的特點體積不變的、吸熱的可逆反應,因此a不能說明。顏色的深淺與氣體的濃度大小有關,而在反應體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所以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時即說明NO2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因此b可以說明;SO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況下二者的體積比總是滿足1:1,c不能說明;SO3和NO2一個作為生成物,一個作為反應物,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時必然會生成1 molNO2,因此d也不能說明;設NO2的物質的量為1mol,則SO2的物質的量為2mol,參加反應的NO2的物質的量為xmol。

   

(3)由圖像可知在相同的壓強下,溫度越高CO平衡轉化率越低,這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因此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實際生產(chǎn)條件的選擇既要考慮反應的特點、反應的速率和轉化率,還要考慮生產(chǎn)設備和生產(chǎn)成本。由圖像可知在1.3×104kPa左右時,CO的轉化率已經(jīng)很高,如果繼續(xù)增加壓強CO的轉化率增加不大,但對生產(chǎn)設備和生產(chǎn)成本的要求卻增加,所以選擇該生產(chǎn)條件。

答案:(1)3NO2+H2O=NO+2HNO3;6.72

(2)-41.8;b;8/3;

(3)<  在1.3×104kPa下,CO的轉化率已經(jīng)很高,如果增加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大,而生產(chǎn)成本增加,得不償失。

試題詳情

10.(2011福建高考23,15分)

I、磷、硫元素的單質和化合物應用廣泛。

(1)磷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___________。

(2)磷酸鈣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500℃生成白磷,反應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時,就有________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3)硫代硫酸鈉(Na2S2O3)是常用的還原劑。在維生素C(化學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過量I2溶液,使維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測定溶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發(fā)生的反應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32+I2===S4O62+2I

在一定體積的某維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 I2溶液V1 mL,充分反應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 Na2S2O3溶液V2 mL。該溶液中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鉀(KIO3)和亞硫酸鈉可發(fā)生如下反應:2IO3+5SO32+2H+===I2+5SO42+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檢驗,根據(jù)反應溶液出現(xiàn)藍色所需的時間來衡量該反應的速率。某同學設計實驗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體積/mL
0.01mol·L1Na2SO3溶液的體積/mL
H2O的體積/mL
實驗溫度
/℃
溶液出現(xiàn)藍色時所需時間/s
實驗1
5
V1
35
25
 
實驗2
5
5
40
25
 
實驗3
5
5
V2
0
 

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V2=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寶貴的戰(zhàn)略資源,我國的蘊藏量居世界首位。

(5)鈰(Ce)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無水CeCl3可用加熱CeCl3·6H2O和NH4Cl固體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在某強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調(diào)節(jié)pH≈3,Ce3+通過下列反應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離。完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e3++□H2O2+□H2O === □Ce(OH)4↓+□_______

解析:(1)P屬于第15號元素,其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2)每生成1 mol P4時,P由+5價變成0價,電子轉移為5×4=20或C化合價由0價變成為+2價,電子轉移為2×10=20;

(3)n(Na2S2O3)=bV1/1000 mol;與其反應的I2為bV1/2000 mol,與維生素C反應的I2mol,即維生素C的物質的量是mol(或其它合理答案);

(4)由實驗2可以看出混合液的總體積為50mL,V1為10mL,V2為40mL,實驗1和實驗2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亞硫酸鈉溶液濃度的關系;實驗2和實驗3可知實驗目的是探究該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5)題目中給出:“加熱條件下CeCl3易發(fā)生水解”,可知NH4Cl的作用是肯定是抑制水解的,CeCl3水解會生成HCl,可以完整答出: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氣體,抑制CeCl3水解。

(6)根據(jù)題意:“強酸性”或觀察方程式可知缺項是H+,利用電子得失守恒或觀察法就可以配平方程式。2Ce3++H2O2+6H2O=== 2Ce(OH)4↓+6H+

此題考查原子結構示意圖,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與電子轉移計算,滴定中的簡單計算,水解知識,實驗探究變量的控制等,上述皆高中化學中的主干知識。題設中的情景都是陌生的,其中還涉及到稀土知識,其中第(4)小問是該題亮點,設問巧妙,有點類似于2010全國新課標一題,但題目設計更清晰,不拖泥帶水。第6小問的缺項配平有點超過要求,但題中給出提示,降低了難度。

這題拼湊痕跡比較明顯,每小問前后聯(lián)系不強,或者說沒有聯(lián)系。

答案:(1)

    (2)20;

    (3)

    (4)探究該反應的速率與溫度、亞硫酸鈉溶液濃度的關系(或其他合理答案);

    (5)分解出HCl氣體,抑制CeCl3的水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6)2Ce3++H2O2+6H2O=== 2Ce(OH)4↓+6H+。

試題詳情

9.(2011浙高考26,15分)食鹽中含有一定量的鎂、鐵等雜質,加碘鹽中碘的損失主要是由于雜質、水分、空氣中的氧氣以及光照、受熱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

>Fe3+>I2;還原性:>I;

3I2+6OH+5I+3H2O;

KI+I2KI3

(1)某學習小組對加碘鹽進行如下實驗:取一定量某加碘鹽(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并加稀鹽酸酸化,將所得溶液分為3份。第一份試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第二份試液中加足量KI固體,溶液顯淡黃色,用CCl4萃取,下層溶液顯紫紅色;第三份試液中加入適量KIO3固體后,滴加淀粉試劑,溶液不變色。

①加KSCN溶液顯紅色,該紅色物質是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CCl4中顯紫紅色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試液中加入足量KI固體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為加碘劑的食鹽在保存過程中,由于空氣中氧氣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損失。

寫出潮濕環(huán)境下KI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I2溶于KI溶液,在低溫條件下,可制得KI3·H2O。該物質作為食鹽加碘劑是否合適?______(填“是”或“否”),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提高加碘鹽(添加KI)的穩(wěn)定性,可加穩(wěn)定劑減少碘的損失。下列物質中有可能作為穩(wěn)定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

(4)對含F(xiàn)e2+較多的食鹽(假設不含F(xiàn)e3+),可選用KI作為加碘劑。請設計實驗方案,檢驗該加碘鹽中的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Fe3+與SCN的配合產(chǎn)物有多種,如、等;I2的CCl4溶液顯紫紅色。②應用信息:“氧化性:>Fe3+>I2”,說明和Fe3+均能氧化I生成I2。

(2)KI被潮濕空氣氧化,不能寫成I+O2+H+→,要聯(lián)系金屬吸氧腐蝕,產(chǎn)物I2+KOH似乎不合理(會反應),應考慮緩慢反應,微量產(chǎn)物I2會升華和KOH與空氣中CO2反應。

KI3·H2O作加碘劑問題,比較難分析,因為KI3很陌生。從題中:“低溫條件下可制得”或生活中并無這一使用實例來去確定。再根據(jù)信息:“KI+I2KI3”解析其不穩(wěn)定性。

(3)根據(jù)信息“還原性:>I”可判斷A;C比較難分析,應考慮食鹽潮解主要是Mg2+、Fe3+引起,加Na2CO3能使之轉化為難溶物;D中NaNO2能氧化I。

(4)實驗方案簡答要注意規(guī)范性,“如取…加入…現(xiàn)象…結論…”,本實驗I對Fe2+的檢驗有干擾,用過量氯水又可能氧化SCN,當然實際操作能判斷,不過對程度好的同學來說,用普魯士藍沉淀法確定性強。

答案:(1)①Fe(SCN)3    

②IO3+5I+6H+=3I2+3H2O  2Fe3++2I=2Fe2++I2

(2)O2+4I+2H2O=2I2+4KOH

否  KI3在受熱(或潮濕)條件下產(chǎn)生I2和KI,KI被氧氣氧化,I2易升華。

(3)AC

(4)取足量該加碘鹽溶于蒸餾水中,用鹽酸酸化,滴加適量氧化劑(如:氯水、過氧化氫等),再滴加KSCN溶于,若顯血紅色,則該加碘鹽中存在Fe2+。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