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尊民. 2002. 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孔子”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承載了太多的意義,同時也受到了許多的關注。因此,許多人都“拿孔子說事兒”: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壇,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壇,以至于孔子在中外歷史上有多種歷史形象……在歷史舞臺上不斷的變臉,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中,有許多同時代的隱士對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極盡嘲笑之能事,或諷刺他“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壘壘若喪家之犬”等。
材料二 “從根本上講,儒家思想認為,社會治亂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從根本上達到社會的治理,就應當從人心的治理入手!饪糠ㄖ坪椭贫鹊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的治亂問題。重視人心治理的儒家學說在這方面則顯然略勝一籌。這也是為什么在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之后,統(tǒng)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視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為一尊的原因之一!     
——《“愛智慧”的哲學與“實用主義”的儒家——兼談西方儒學研究的誤區(qū)》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運動時期學者)認為:為什么專制君王要獨尊孔子而不抬舉別人呢?從根本上講,不得不歸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權,漫無限制,易演成獨夫專制之弊;其二,孔子講學不尊問難,易演成思想專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
材料四  18世紀法國一批學者高度贊賞孔子,幾乎認定孔子是個完人。大思想家伏爾泰從18世紀后期起開始接觸中國文化,他特別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對孔子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房間里常年掛著一幅孔子畫像。他反對君主專制,希望有一位開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為貴,君為輕”被他當做武器來攻擊封建君主專制。伏爾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認為孔子是用道德的說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熱和個人崇拜來影響別人。
請回答:
(1)依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同時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據(jù)材料二、三,中國的專制統(tǒng)治者為什么獨尊孔子和儒學?
(3)材料三作者對孔子持什么態(tài)度?其目的何在。
(4)根據(jù)材料四,說明伏爾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5)導致上述材料對孔子持不同觀點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題。
朱修之,字恭祖,義興平氏人也。曾祖燾,晉平西將軍。祖序,豫州刺史。父諶,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文帝謂曰:“卿曾祖昔為王導丞相中郎,卿今又為王弘中郎,可謂不忝爾祖矣!焙箅S彥之北伐。彥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臺,為虜所圍,數(shù)月糧盡,將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虜。
拓跋燾嘉其守節(jié),以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后鮮卑馮弘稱燕王,拓跋燾伐之,修之與邢懷明并從。又有徐卓者,復欲率南人竊發(fā),事泄被誅。修之、懷明懼,奔馮弘,弘不禮。留一年,會宋使傳詔至,修之名位素顯,傳詔見即拜之。彼國敬傳詔,謂為“天子邊人”,見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禮。時魏屢伐弘,或說弘遣修之歸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為黃門侍郎,累遷江夏內史。雍州刺史劉道產(chǎn)卒,群蠻大動,修之為征西司馬討蠻,失利。孝武初,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寬簡,士眾悅附。及荊州刺史南郡王義宣反,檄修之舉兵;修之偽與之同,而遣使陳誠于帝。帝嘉之,以為荊州刺史。義宣聞修之不與己同,乃以魯秀為雍州刺史,擊襄陽。修之命斷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義宣敗于梁山,單舟南走,修之率眾南定遺寇。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修之至,乃殺之,以功封南昌縣侯。
修之治身清約,凡所贈貺,一無所受。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征為左民尚書,轉領軍將軍。去鎮(zhèn),秋毫不犯,計在州然油及牛馬谷草,以私錢十六萬償之。然性儉克少恩情,姊在鄉(xiāng)里,饑寒不立,修之未嘗供贍。嘗往視姊,姊欲激之,為設菜羹粗飯,修之曰:“此乃貧家好食!敝嘛柖。  
(節(jié)選自《宋書·朱修之傳》,有刪改)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可謂不爾祖矣忝:辱沒
B.以宗室女妻:(把女兒)嫁給(某人為妻子)
C.宋使傳詔至   會:恰好
D.時竺超民執(zhí)義宣執(zhí):掌管
【小題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朱修之能“守節(jié)”的一組是(    )
①修之潛謀南歸      ②修之自州主簿遷司徒從事中郎
③而遣使陳誠于帝      ④復欲率南人竊發(fā)
⑤凡所贈貺,一無所受    ⑥修之率眾南定遺寇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一樣,都擔任不小的官職。后來跟隨彥之北伐,在留守滑臺的時候,被敵人圍困,雖堅持數(shù)月,但最終被俘。
B.雖然拓跋燾很賞識他,但朱修之畢竟是南方人而時時想著回去。后來在隨拓跋燾討伐馮弘時,終于找機會逃走,最終在傳詔的幫助下回到了宋國。
C.在平定義宣的叛亂中,朱修之先是假裝同意和義宣一起叛亂,然后又斷了魯秀的進攻道路,讓他無功而返,最終殺了義宣。
D.朱修之雖然非常節(jié)約,但對生活貧困的姐姐顯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時,姐姐準備了很差的飯菜來激他,但他并沒有為之所動。
【小題4】翻譯文言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
(1)修之潛謀南歸,妻疑之,每流涕問其意,修之深嘉其義,竟不告也。(4分)
(2)有餉,或受之,而旋與佐吏分之,終不入己,唯以撫納群蠻為務(4分)
【小題5】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22分)
  陶元淳,字子師,江蘇常熟人?滴踔信e博學鴻詞,以疾不與試。二十七年,成進士,廷對,論西北賦輕而役重,東南役均而賦重,愿減浮額之糧,罷無益之費。閱者以其言戇,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廣東昌化知縣,到官,首定賦役,均糧于米,均役于糧。裁革雜徵,自坊里供帳始,相率以力耕為業(yè)。縣隸瓊州,與黎為界,舊設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緣為奸,元淳立撤去。一權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舊不滿百家,至此戶口漸蕃。元淳時步行閭里間,周咨疾苦,煦嫗如家人。
  瓊郡處海外,軍將多驕橫,崖州尤甚。元淳嘗署州事,守備黃鎮(zhèn)中以非刑殺人,游擊余虎縱不問;且貪,索黎人獻納。元淳廉得其狀,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賄之不得,造蜚語揭之。總督石琳下瓊州總兵會訊,元淳申牘曰:“私揭不應發(fā)審,鎮(zhèn)臣不應侵官,必挫執(zhí)法之氣,灰任事之心。元淳當棄官以全政體,不能蒲伏武臣,貽州縣羞也!背貅妒仟z,鎮(zhèn)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據(jù)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備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國法也!辨(zhèn)中氣懾,疾揮去,卒定讞,論罪如律。崖人為語曰:“雖有余虎,不敵陶公一怒!倍偠阶湟蛟揪髲櫍粰z驗失實,會赦免。復欲于計典黜之,巡撫蕭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車,便劾廉吏,何以率屬?”為之言于總督,乃已。
元淳自奉儉約,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諸生,講論至夜分不倦。屢乞病未果,竟以勞卒于官。昌化額田四百馀頃,半淪于海,賦不及二千,浮糧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為浮糧考,屢請于上官,乞豁除,無應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獲俞旨免焉。
(節(jié)選自《清史稿·列傳第二百六十三》)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閱者以其言戇:愚直
B.至此戶口漸蕃:多
C.卒定讞,罪如律論:議論
D.復欲于計典之黜:罷免。
【小題2】下列各項中加線詞意義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罷無益費架梁椽,多于機上之工女
B.守備黃鎮(zhèn)中非刑殺人臣神遇而不以目視
C.之言于總督,乃已吾公取彼一將
D.屢請上官,乞豁除而刀刃若新發(fā)
【小題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關心民生疾苦的一組是(   )(3分)
①愿減浮額之糧,罷無益之費            ②時步行間里問,周咨疾苦
③當棄官以全政體,不能蒲伏武臣        ④雖有余虎,不敵陶公一怒
⑤為浮糧考,屢請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獲俞旨免焉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初任昌化縣知縣時,陶元淳厘定賦役,裁減額外的賦稅,減輕了百姓負擔,使百姓“相率以力耕為業(yè)”,發(fā)展了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在任崖州知州時,守備黃鎮(zhèn)中違法殺人,陶元淳依法審案被誣陷,總督下令瓊州總兵“會訊”。陶元淳得知后上書申辯,總督終因陶元淳的倔強而赦免了他。
C.在陶元淳初審黃鎮(zhèn)中違法殺人的案子時,黃鎮(zhèn)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沖人衙¨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無懼色,拍案怒斥,黃鎮(zhèn)中“氣懾”而退。
D.陶元淳力行節(jié)約,生活儉樸,為官時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歡與讀書人交往,常常與他們討論問題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元淳廉得其狀,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賄之不得,造蜚語揭之。(5分)
(2)吾初下車,便劾廉吏,何以率屬?(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fā)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jù)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笨蛦柶渥。子路對曰:“族孔氏!笨驮唬骸翱资险吆沃我?”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庇謫栐唬骸坝型林c?”子貢曰:“非也。”“侯王之佐與?” 子貢曰:“非也!笨湍诵Χ,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勞形以危其真。嗚呼!遠哉其分于道也!”
子貢還,報孔子?鬃油魄俣,曰:“其圣人與!”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將杖拏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xiāng)而立?鬃臃醋撸侔荻M。
客曰:“子將何求?”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笨驮唬骸拔!甚矣,子之好學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jīng)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后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jié),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節(jié)選自《莊子·漁父》)
【小題1】下列對劃線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仁義身:親自B.顧見孔子,還鄉(xiāng)而立鄉(xiāng):故鄉(xiāng)
C.孔氏者何也治:研習D.人憂其事,乃無所陵:侵擾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休坐杏壇之上胡為惶惶欲何之
B.行原上,距陸而止去六月息者也
C.圣人與如土石何
D.下求之幽武置大窖中
【小題3】對加點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B.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C.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D.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左手據(jù)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2)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