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所述環(huán)境條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長繁殖的是 A.在缺乏生長素的無氮培養(yǎng)基中的圓褐固氮菌 B.在人體表皮擦傷部位的破傷風桿菌 C.在新配制的植物礦質營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 D.在滅菌后的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中的禽流感病毒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7重慶卷)李振聲院士獲得了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其主要成就是實現了小麥同偃麥草的遠遠緣雜交,培育出了多個小偃麥品種。請回答下列有關小麥遺傳育種的問題:

(1)如果小偃麥早熟(A)對晚熟(a)是顯性,抗干熱(B)對不抗干熱(b)是顯性(兩對基因自由組合),在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以某親本與雙隱性純合子雜交,F1代性狀分離比為1∶1,請寫出此親本可能的基因型:            

(2)如果決定小偃麥抗寒與不抗寒的一對基因在葉綠體DNA上,若以抗寒晚熟與不抗寒早熟的純合親本雜交,要得到抗寒早熟個體,需要表現型          的個體作母本,該純合的抗寒早熟個體最早出現在        代。

    (3)小偃麥有藍粒品種。如果有一藍粒小偃麥變異株,籽粒變?yōu)榘琢,經檢查,體細胞缺少一對染色體,這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       變異。如果將這一變異小偃麥同正常小偃麥雜交,得到的F1代自交,請分別分析F2代中出現染色體數目正常與不正常個體的原因。

(4)除小偃麥外,我國也實現了普通小麥與黑麥的遠緣雜交。

①普通小麥(六倍體)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為21,配子形成時處于減數第二分裂后期的每個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為          ;

②黑麥配子中的染色體數和染色體組數分別為7和1,則黑麥屬于     倍體植物;

③普通小麥與黑麥雜交,F1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為      ,由此F1代可進一步育成小黑麥。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重慶卷)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壁形成

B.在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間期能觀察到紡錘體和中心體

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內質網和細胞質基質中加工

D.質粒和線粒體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細胞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06重慶卷)(21分)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圖1和圖2分別是植物甲、乙的萌發(fā)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圖。

             圖1 植物甲的萌發(fā)花粉粒                             圖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離珠被細胞的原生質體時,通常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除細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質。如果將圖1中的1個精子與圖2中的1個_______細胞或2個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體植株。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該三倍體植株的幼苗,可能獲得藥用成分較高的六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花粉管不能伸長。為探究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請結合表中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06重慶卷)(21分)植物甲、乙是兩種瀕危藥用植物(二倍體)。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1)以植物甲、乙的莖尖和葉片為材料,通過組織培養(yǎng)獲得了再生植株,解決了自然繁殖率低的問題。這表明植物細胞具有__________。由葉片等材料形成的愈傷組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是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下圖1和圖2分別是植物甲、乙的萌發(fā)花粉粒和未受精胚珠的示意圖。

圖1 植物甲的萌發(fā)花粉粒                        圖2 植物乙的未受精胚珠

在分離珠被細胞的原生質體時,通常使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除細胞壁。其原理是利用了酶的______性質。如果將圖1中的1個精子與圖2中的1個_______細胞或2個_______融合,可培育出三倍體植株。用適當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該三倍體植株的幼苗,可能獲得藥用成分較高的六倍體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

(3)植物乙自然結實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發(fā)后多數花粉管不能伸長。為探究生長素對植物乙花粉管伸長的影響,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課外實驗,得到下表結果:

生長素濃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長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請結合表中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重慶卷)3.下列與實驗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馬鈴薯塊莖搗碎后的提取液可檢測出蛋白質

B.光學顯微鏡,可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

C.檢測酵母菌培養(yǎng)過程中是否產生CO2,可判斷其呼吸方式

D.在95%乙醇中加入無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