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本小題滿分14分)
設(shè)定義在區(qū)間上的函數(shù)的圖像為C,點A、B的坐標分別為且為圖像C上的任意一點,O為坐標原點,當實數(shù)滿足時,記向量恒成立,則稱函數(shù)在區(qū)間上可在標準k下線性近似,其中k是一個確定的正數(shù)。
(Ⅰ)求證:A、B、N三點共線
(Ⅱ)設(shè)函數(shù)在區(qū)間[0,1]上可的標準k下線性近似,求k的取值范圍;
(Ⅲ)求證:函數(shù)在區(qū)間上可在標準下線性近似。
(參考數(shù)據(jù):e=2.718,ln(e-1)=0.54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5:CBCBD 6―10:DCAA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9. 10. 11.15 12.(1,e) e 13.②③ 14.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80分)
15.(共13分)
解:(I) 令,解得
所以函數(shù)的單調(diào)遞減區(qū)間為
(II)因為
所以
因為在(-1,3)上,所以在[-1,2]上單調(diào)遞增,又由于在
[-2,-1]上單調(diào)遞減,因此和分別是在區(qū)間[-2,2]上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
于是有,解得
故 因此
即函數(shù)在區(qū)間[-2,2]上的最小值為-7.
解法一:
(Ⅰ)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A1A⊥底面ABCD,
∴AC是A1C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BD⊥AC, ∴BD⊥A1C.
(Ⅱ)連結(jié)A1E,C1E,A1C1.
與(Ⅰ)同理可證BD⊥A1E,BD⊥C1E,
∴∠A1EC1二面角A1―BD―C1的平面角.
∵AD⊥DC, ∴∠A1D1C1=∠ADC=90°,
又A1D1=AD=2,D1C1=DC=2, AA1=,且AC⊥BD,
∴A1C1=4,AE=1,EC=3, ∴A1E=2,C1E=2,
在△A1EC1中,A1C12=A1E2+C1E2, ∴∠A1EC1=90°,
即二面角A1―BD―C1的大小為90°.
(Ⅲ)過B作BF//AD交AC于F,連結(jié)FC1,
則∠C1BF就是AD與BC1所成的角.
∵AB=AD=2,BD⊥AC,AE=1, ∴BF=2,EF=1,F(xiàn)C=2,BC=DC,
∴FC1=. 在△BFC1中,
∴
即異面直線AD與BC1所成角的大小為.
解法二:
(Ⅰ)同解法一.
(Ⅱ)如圖,以D為坐標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與(Ⅰ)同理可證,BD⊥A1E,BD⊥C1E,
∴∠A1EC1為二面角A1―BD―C1的平面角.
(Ⅲ)如圖,由D(0,0,0),A(2,0,0),C1(0,,,),B(3,,0)
∴異面直線AD與BC1所成角的大小為arccos.
解法三:
(II)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坐標原點為E.
連結(jié)A1E,C1E,A1C1.
與(I)同理可證,BD⊥A1E,BD⊥C1E,
∴∠A1EC1為二面角A1―BD―C1的平面角.
由E(0,0,0),A1(0,-1,
.
(Ⅲ)如圖,由A(0,-1,0),D(,0,0),B(,0,0),C1(0,3,).
得.
∵
∴
∴異面直線AD與BC1所成角的大小為arccos.
17.(共13分)
解:(Ⅰ)
ξ的概率分布如下表:
ξ
0
1
2
3
P
Eξ=0?+1?+2?+3?=1.5 (或Eξ=3?)
(Ⅱ)乙至多擊中目標2次的概率為
(Ⅲ)設(shè)甲恰比乙多擊中目標2次為事件A,甲恰擊中目標2次且乙恰擊中目標0次為事件B1,甲恰擊中目標3次且乙恰擊中目標1次為事件B2,則A=B1+B2,B1、B2為互斥事件.
P(A)=P(B1)+P(B2)=
所以,甲恰好比乙多擊中目標2次的概率為
18.(共14分)
解:(I)
(II)直線由題意得
(III)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可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 由于直線l,曲線C關(guān)于x軸對稱,且l1與l2關(guān)于x軸對稱,于是M1M2,M3M4的中點坐標都為(a,0),所以△OM1M2,△OM3M4的重心坐標都為,即它們的重心重合.
當直線l與x軸不垂直時,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
由
由直線l與曲線C有兩個不同交點,可知
于是△OM1M2的重心與△OM3M4的重心也重合.
19.(共12分)
解:(Ⅰ)
(Ⅱ)因為
所以
猜想:是公比為的等比數(shù)列.
證明如下: 因為
所以是首項為的等比數(shù)列.
(Ⅲ)
20.(共14分)
(Ⅰ)證明:設(shè)的峰點,則由單峰函數(shù)定義可知,上單調(diào)遞增,
在上單調(diào)遞減.
當,
這與是含峰區(qū)間.
當
這與是含峰區(qū)間.
(II)證明:由(I)的結(jié)論可知:
當f(x1)≥f(x2)時,含峰區(qū)間的長度為l1=x2;
當f(x1)≤f(x2)時,含峰區(qū)間的長度為l2=1-x1;
對于上述兩種情況,由題意得
① 由①得1+x2-x1≤1+2r,即x2-x1≤2r.
又因為x2-x1≥2r,所以x2-x1=2r,所以 x2-x1=2r. ②
將②代入①得 x1≤0.5-r, x2≥0.5+r. ③
由①和③解得x1=0.5-r, x2=0.5+r.
所以這時含峰區(qū)間的長度l1=l2=0.5+r,即存在x1 , x2使得所確定的含峰區(qū)間的長度不大于0.5+r.
(Ⅲ)解:對先選擇的x1, x2, x1 <x2, 由(II)可知 x1+x2=1, ④
在第一次確定的含峰區(qū)間為(0,x2)的情況下,x3的取值應(yīng)滿足 x3+x1=x2 , ⑤
由④與⑤可得 當x1>x3時,含峰區(qū)間的長度為x1.
由條件x1-x3≥0.02, 得x1-(1-2x1) ≥0.02, 從而x1≥0.34.
因此,為了將含峰區(qū)間的長度縮短到0.34,只要取
x1=0.34, x2=0.66, x3=0.32.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