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5.6103kg/m3.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a所示,是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
(1)某同學(xué)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A.用天平測量出重錘的質(zhì)量
B.按圖示的裝置安裝器件
C.將打點計時器接到電源的直流輸出端上
D.接通電源后釋放紙帶,打出一條紙帶
E.換用另外的紙帶,重復(fù)步驟D
F.選取合適的紙帶
G.測量所選紙帶上某些點之間的距離
H.根據(jù)測量的結(jié)果計算重錘下落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和它增加的動能,比較二者是否相等
請你指出:①以上實驗步驟中一個可以不必要的操作步驟是
A
A
;②操作有錯誤的實驗步驟是
C
C
.(填字母代號)
(2)某實驗小組打出了三條紙帶,但是由于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三條打點紙帶的第1個點和第2個點之間的距離都明顯的不接近2mm,于是他們選擇了如圖b所示的一條點跡清晰且在一條直線上的紙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他們首先在所選擇紙帶的前四個點的上
方標(biāo)上1、2、3、4,在后面適當(dāng)?shù)奈恢糜诌x取了5個連續(xù)點,分別標(biāo)上A、B、C、D、E;然后他們設(shè)計了三種數(shù)據(jù)處理方案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1:選擇第1個點作為過程的起點,分別選擇點B、C、D作為過程的終點,用刻度尺量出點A、B、C、D、E到第1個點的距離h1、h2、h3、h4、h5,利用vn=
hn+1-hn-1
2T
算出重錘運動到點B、C、D時的速度,比較“mghn
1
2
m
v
2
n
”是否相等來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
方案2:選擇第3個點作為過程的起點,分別選擇點B、C、D作為過程的終點,用刻度尺量出點A、B、C、D、E到第3個點的距離h1、h2、h3、h4、h5,再數(shù)出點B、C、D到第3個點的時間間隔數(shù)k,利用vn=gkT算出重錘運動到點B、C、D時的速度,利用v3=2gT求出打第3個點時重錘的速度,比較“mghn和(
1
2
m
v
2
n
-
1
2
m
v
2
3
)”是否相等來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
方案3:選擇第3個點作為過程的起點,分別選擇點B、C、D作為過程的終點,用刻度尺量出點A、B、C、D、E到第3個點的距離h1、h2、h3、h4、h5,利用
v
 
n
=
hn+1-hn-1
2T
算出重錘運動到點B、C、D時的速度,再測出第2個點到第4個點之間的距離S,利用v3=
S
2T
求出打第3個點時重錘的速度,比較“mghn和(
1
2
m
v
2
n
-
1
2
m
v
2
3
)”是否相等來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
①你認(rèn)為最合理的實驗方案是
方案3
方案3
方案.
②你判斷的理由是:
研究過程的起點不能選在第1點;
研究過程的起點不能選在第1點;

③利用你選擇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案,可求得D點對應(yīng)的速度為vD=
4.19
4.19
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銀導(dǎo)線的橫截面積4mm2,通過2A的電流,若每個銀原子提供一個自由電子,則銀導(dǎo)線1m長度上的自由電子數(shù)最接近下列哪一值(已知銀的密度為10.5×103Kg/m3,摩爾質(zhì)量為0.108kg/mol)( 。
A、2×1017B、5×1020C、2×1023D、6×10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海寶”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如圖所示.點綴在上海街頭的各種“海寶”中,有一座是材質(zhì)均勻、實心的,其質(zhì)量為3.0×103kg,密度為1.5×103kg/m3,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為1m2,g取10N/kg,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汕頭二模)已知金剛石的密度為3.5×103kg/m3,在體積為5.7×10-8m3小塊金剛石中,含有多少個炭原子?設(shè)金剛石中炭原子是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的,估算炭原子體積的大小.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6.0×1023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1789年英國著名物理學(xué)家卡文迪許首先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已知地球半徑R=6400km,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根據(jù)你所學(xué)過的知識,估算出地球密度的大小最接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