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與質(zhì)點速度相同的質(zhì)點是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電子與質(zhì)子速度相同,都從O點射入勻強磁場區(qū),則圖1-1中畫出的四段圓弧,哪兩個是電子和質(zhì)子運動的可能軌跡( 。

圖1-1

A.a是電子運動軌跡,d是質(zhì)子運動軌跡

B.b是電子運動軌跡,c是質(zhì)子運動軌跡

C.c是電子運動軌跡,b是質(zhì)子運動軌跡

D.d是電子運動軌跡,a是質(zhì)子運動軌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6分)某同學在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所用的鉤碼每只的質(zhì)量都是30g,他先測出不掛鉤碼時彈簧的自然長度,再將5個鉤碼逐個掛在彈簧的下端,每次都測出相應的彈簧總長度,將數(shù)據(jù)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彈力始終未超過彈性限度,取g=10m/s2
砝碼質(zhì)量(g) 0 30 60 90 120 150
彈簧總長(cm) 6.00 7.15 8.34 9.48 10.64 11.79
彈力大。∟) 0 0.3 0.6 0.9 1.2 1.5

①試根據(jù)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在右圖給定的坐標紙上作出彈簧所受彈力大小F跟彈簧總長L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圖線.
②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
25N/m
25N/m

(Ⅱ)(1)現(xiàn)要驗證“當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物理規(guī)律.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diào)節(jié)的長斜面(如圖所示)、小車、計時器一個、米尺.請?zhí)钊脒m當?shù)墓交蛭淖,完善以下實驗步驟(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①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記下所用的時間t.
②用米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x,則小車的加速度a=
2x
t2
2x
t2

③用米尺測量A1相對于A2的高度h.設小車所受重力為mg,則小車所受合外力F=
mg
h
x
mg
h
x

④改變
斜面傾角(或h的數(shù)值)
斜面傾角(或h的數(shù)值)
,重復上述測量.
⑤以h為橫坐標,1/t2為縱坐標,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圖.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以驗證“當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guī)律.
(2)在“驗證牛頓運動定律”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有一位同學通過實驗測量作出了圖乙中的A圖線.試分析:

①A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
②A圖線上部彎曲的原因是
未滿足鉤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未滿足鉤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質(zhì)點作直線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規(guī)定向右為正方向,則該質(zhì)點在前8s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如圖為用拉力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實驗裝置.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長木板上相距L=48.0cm的A、B兩點各安裝一個速度傳感器,分別記錄小車到達A、B時的速率.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將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
②平衡摩擦力,讓小車在沒有拉力作用時能做
勻速直線
勻速直線
運動;
③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拉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鉤碼相連;
④接通電源后自C點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細線拉力F的大小及小車分別到達A、B時的速率vA、vB;
⑤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重復④的操作.
(2)下表中記錄了實驗測得的幾組數(shù)據(jù),vB2-vA2是兩個速度傳感器記錄速率的平方差,則加速度的表達式a=
(
v
2
B
-
v
2
A
)
2L
(
v
2
B
-
v
2
A
)
2L
,請將表中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完整(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作出a~F關系圖線;
次數(shù) F(N) vB2-vA2(m2/s2 a(m/s2
1 0.60 0.77 0.80
2 1.04 1.61 1.68
3 1.42 2.34
4 2.62 4.65 4.84
5 3.00 5.49 5.72
(4)對比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得到的關系圖線(圖中已畫出理論圖線),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Ⅱ)在長度和粗細均不相同的五個空心柱狀絕緣管內(nèi)注入質(zhì)量和濃度都相同的某種導電液體,管的兩端用銅制塞子封閉,并與接線柱相連.
(1)某同學用多用電表歐姆檔×100分別粗測了這五段液柱的電阻,發(fā)現(xiàn)最大的電阻不超過最小的電阻的3倍.右圖是測量其中電阻最小的液柱電阻時表盤的情況,管內(nèi)液體的電阻是
1.36×103
1.36×103
Ω.(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接著,該同學利用如下實驗器材探究在電壓相同的條件下,通過這五段液體的電流和液柱長度的關系:
A.直流電源:電動勢15V,內(nèi)阻很小,額定電流為1A;
B.電流表A1:量程0~300mA,內(nèi)阻約0.5Ω;
C.電流表A2:量程0~15mA,內(nèi)阻約 10Ω;
D.電壓表V:量程0~15V,內(nèi)阻約15kΩ;
E.滑動變阻器R:最大阻值5kΩ;
F. 開關、導線等
①實驗要求操作方便,實驗結果盡可能準確,則電流表應選用
A2
A2
 (填“A1”或“A2”).
②該同學已經(jīng)完成部分導線的連接,請你在實物接線圖中完成余下導線的連接.
③該同學根據(jù)實驗獲得的有關電流I和長度l的五組數(shù)據(jù),作出了上圖所示的圖線,圖中橫軸表示的物理量是
l-2
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學?萍蓟顒有〗M的同學們準備自己動手粗略測定鐵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已有的器材:長木板、小鐵塊、米尺和刻度尺.他們同時從實驗室借來一個電火花打點計時器,設計了如下實驗:
a.用米尺測量長木板總長度l,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然后將長木板靠在豎直墻壁固定(如圖1),并測量長木板頂端B相對于水平地面的高度h和長木板底端A與墻角C之間的距離s;
b.將小鐵塊連上紙帶,接通打點計時器后釋放,得到的紙帶如下圖,A、B、C、D、E是紙帶上連續(xù)的5個點.
現(xiàn)用刻度尺直接測出AC、CE的距離分別為:x1、x2;已知交流電的頻率為f,重力加速度為g.由此可求得鐵塊的加速度a=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得動摩擦因數(shù)μ=
 
(用f、g和測得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Ⅱ)某同學用下圖的裝置做“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1)先將斜槽軌道的末端調(diào)整水平,在一塊平木板表面先后釘上白紙和復寫紙,并將該木板豎立于靠近槽口處,使小球a從斜槽軌道上某固定點處由靜止開始滾下,撞到木板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O.
(2)將木板向右平移適當距離,再使小球a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釋放,撞到木板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B.
(3)把半徑相同的小球b靜止放在斜槽軌道水平段的右邊緣,讓小球a仍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開始滾下,與b球相碰后,兩球撞在木板上,并在記錄紙上留下壓痕A和C.
①本實驗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是
 
.(填序號字母,要求驗證方法簡潔可行)
A.小球a、b的質(zhì)量ma、mb
B.小球a、b的半徑r
C.斜槽軌道末端到木板的水平距離 x
D.球a的固定釋放點到斜槽軌道末端的高度差h
E.記錄紙上O點到A、B、C的距離y1、y2、y3
②放上被碰小球,兩球相碰后,小球a在圖中的壓痕點為
 

③若兩球碰撞動量守恒,則應滿足的表達式為
 
(用①中測量的量表示)
④若兩球發(fā)生的是彈性碰撞,則還應滿足的表達式為: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個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全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錯選或不選得零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D

B

D

A

D

C

A

B、D

A

C

A、B

B

二、填空、實驗題(每小題4分,共36分)

13.做功,熱傳遞(兩個空的位置可以交換)  14.,

15.增加,80   16.右,下    17.60, A   18.,   19.A、C、D

20.

三、計算、論述題(第22題6分,第23題7分,第24題7分,第25題8分,共28分。)

22.解:由題意得:           ……………………(2分)

        又因為                 ……………………(2分)

         所以               ……………………(1分)

                                ……………………(1分)

23.解:設勻強電場的場強為E,極板的長度為,氫離子的質(zhì)量為,則:

        氫離子的加速度為:  ……………………(1分)

        運動時間為:         ……………………(1分)

        偏轉(zhuǎn)距離為:     ……………………(1分)

                            ……………………(1分)

       同理,氦離子的偏轉(zhuǎn)距離為:……………………(2分)

                                   ∴  ……………………(1分)

24.解:取水平向左為正方向

        (1)子彈射入木塊至兩者具有共同速度的過程,動量守恒;

         ……………………(2分)

        代入數(shù)據(jù),有……………………(1分)

   故……………………(1分)

(2)設射入顆子彈后木塊靜止

 ……………………(2分)

……………………(1分)

25.解:(1)內(nèi)經(jīng)歷了3個正半周期,2個負半周期,對小球用動量定理有:

    ……………………(1分)

代入數(shù)據(jù),有

解得……………………(1分)

(2)對小球用動能定理有: ……………………(1分)

                               ……………………(1分)

(3)在每個正半周期:

                     

在每個負半周期:

                 ……………………(1分)

所以小球運動的圖象如圖答1所示:   

www.ks5u.com第一個周期內(nèi)小球位移為:

第二個周期內(nèi)小球位移為:

同理,第個周期內(nèi)的位移為:

個周期小球的位移為:

……………………(2分)

解此方程,取合理解得

……………………(1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