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步驟C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 N.學科網(wǎng)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I)某同學查資料得知:彈簧的彈性勢能僅與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和形變量有關,并且與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為了檢驗此結論的正確性,他設計了如下實驗:
a)取一根輕質彈簧和一根內徑略大的直玻璃管,將玻璃管固定的水平桌面上,將彈簧插入玻璃管并固定一端,如圖所示.
b)將小鋼球放入玻璃管,輕推小球,使彈簧壓縮到某一位置后,測出彈簧的壓縮量x.c)然后突然撤去外力,小球沿水平方向彈出落在地面上.記錄小球的落地位置.
d)保持彈簧壓縮量不變,重復10次上述操作,從而確定小球的平均落點,測得小鋼球的水平射程s.
e)多次改變彈簧的壓縮量x的數(shù)值x1、x2、x3…,重復以上步驟,測得小鋼球的多組水平射程s1、s2、s3….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實驗中,“保持彈簧壓縮量不變,重復10次上述操作,從而確定小球的平均落點”的目的是為了減小
偶然誤差
偶然誤差
(填“系統(tǒng)誤差”或“偶然誤差”).
②若要測量小鋼球的水平射程s,除圖中畫出的取材以外,還必須選取的實驗器材是
BDE
BDE

A.秒表         B.刻度尺        C.螺旋測微器   D.白紙         E.復寫紙
③該同學根據(jù)實驗的測量結果,作出了彈簧形變量x與小鋼球水平射程s的s-x圖象,并根據(jù)能量守恒定
律推導出了Ep與水平射程s的關系式:Ep=
mgs24k
,(式中h是開始時小球離地面的高度).據(jù)此他推斷
出彈簧的彈性勢能Ep與x2成正比,他從Ep∝s2得到Ep∝x2的理由是
由圖象可看出s與x成正比,故Ep與x2成正比
由圖象可看出s與x成正比,故Ep與x2成正比


(II)(10分)用右圖所示的電路,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電池的內阻較小,為了防止在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時選成短路,電路中用一定值電阻R0起保護作用.除電池、開關和導線外,可供使用的實驗器材還有:
A.量程0-3V的電壓表
B.量程0-15V的電壓表
C.量程0-0.6A的電流表
D.量程0-3A的電流表
E.(阻值3Ω、額定功率5W)的定值電阻
F.(阻值10Ω、額定功率10W)的定值電阻
G.(阻值范圍0-10Ω、額定電流2A)的滑動變阻器
H.(阻值范圍0-100Ω、額定電流1A)的滑動變阻器
(1)要正確完成實驗,電壓表的應選擇
3
3
V,電流表的應選擇
C
C
; R0應選擇
E
E
,R應選擇
G
G
.(用選項字母符號表示)
(2)引起該實驗系統(tǒng)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造成電流表讀數(shù)總是比電池實際輸出電流。
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造成電流表讀數(shù)總是比電池實際輸出電流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了探究木塊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示意圖,該同學在實驗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彈簧秤測出木塊A的重力為G=6.00N               

B.用彈簧秤測出木板B的重力為G′=9.25N

C.按圖甲所示安裝器材,安裝過程中用手按住木塊和木板

D.松開按住木塊和木板的手讓其運動,并即刻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1)該同學的上述操作中有一個步驟是多余的,有一個步驟存在錯誤,多余的步驟是____,存在錯誤的步驟是____。(填步驟序號)

(2)在聽取意見后,該同學按正確方法操作,讀數(shù)時彈簧秤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____N,根據(jù)該同學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到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   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了探究木塊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示意圖,該同學在實驗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彈簧秤測出木塊A的重力為G=6.00N

B、用彈簧秤測出木板B的重力為G′=9.25N

C、按圖-甲所示安裝器材,安裝過程中用手按住木塊和木板

D、松開按住木塊和木板的手讓其運動,并即刻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1)該同學的上述操作中有一個步驟是多余的,有一個步驟存在錯誤,多余的步驟是__   __,存在錯誤的步驟是__   __。(填步驟序號)

(2)在聽取意見后,該同學按正確方法操作,讀數(shù)時彈簧秤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___N,根據(jù)該同學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到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了探究木塊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示意圖,該同學在實驗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彈簧秤測出木塊A的重力為G=6.00N;
B、用彈簧秤測出木板B的重力為G′=9.25N;
C、按圖甲所示安裝器材,安裝過程中用手按住木塊和木板;
D、松開按住木塊和木板的手讓其運動,并即刻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1)該同學的上述操作中有一個步驟是多余的,有一個步驟存在錯誤,多余的步驟是____________,存在錯誤的步驟是____________。(填步驟序號)
(2)在聽取意見后,該同學按正確方法操作,讀數(shù)時彈簧秤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____________N,根據(jù)該同學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到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為了探究木塊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示意圖,該同學在實驗中的主要操作有:
A、用彈簧秤測出木塊A的重力為G=6.00N;
B、用彈簧秤測出木板B的重力為G′=9.25N;
C、按圖甲所示安裝器材,安裝過程中用手按住木塊和木板;
D、松開按住木塊和木板的手讓其運動,并即刻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
(1)該同學的上述操作中有一個步驟是多余的,有一個步驟存在錯誤,多余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存在錯誤的步驟是______________。(填步驟序號)
(2)在聽取意見后,該同學按正確方法操作,讀數(shù)時彈簧秤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其示數(shù)為______________N,根據(jù)該同學的測量數(shù)據(jù),可得到A和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C    2.B    3.A    4.D     5.C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 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 2 分,錯選或不答的得 0 分.

6.AB    7.ABD     8.AC     9.AD

三、簡答題:本題分必做題(第10、11題)和選做題(第12題)兩部分,共計42分.請將解答填在答題紙上相應的位置.

10.(1)3.00 (2分)  。2)5.2±0.2 (2分)

(3)F′近似在豎直方向,且數(shù)值與F近似相等  (2分)

11.(1)如下左圖 (2分)   a  (2分)          (2)如下右圖。2分)

學科網(wǎng)(Zxxk.Com) 

 

 

 

 

 

電流表的分壓造成電阻的測量值總比真實值大.隨著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小,電流表的分壓作用更明顯,相對誤差更大.(能答出任一要點即給2分)

(3)在(2)的R-t圖像中做出如圖所示的圖線,據(jù)其與理論圖線的交點即可求得

50±2      4.8±0.3      (每空2分)

12.選做題

A.(選修模塊3―3)(本題共12分,每小題4分)

(1)AC (2)6×106,75    (3)①   ②A

B.(選修模塊3―4) (本題共12分,每小題4分)

(1)AC   (2)2   減弱  (3)

C.(選修模塊3―5) (本題共12分,每小題4分)

(1)AC   (2)兩球質量mA、mB   

(3)udd  

 

四、計算題:本題共 3小題,共 47分.解答時請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3.解答:(1)MN與PQ重合時,穿過線框的磁通量為零,故磁通量的變化量為

    2分

(2)cd邊剛過PQ的瞬間,線框中的感應電動勢

學科網(wǎng)(Zxxk.Com)           2分

感應電流的大小為

                     1分

線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為

            1分

線框加速度的大小為

                2

(3)MN到達PQ前,由能量守恒可知,線框中產生的焦耳熱為

                                     2

MN與PQ重合的時刻,線框中的感應電動勢

                                  1

MN經過PQ后,線框中產生的焦耳熱

                                       2分

故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線框中產生的焦耳熱為

                                            2

說明:其它的解法若正確可相應給分

 

14.解:⑴工件剛放在水平傳送帶上的加速度為a1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解得                                    1分

經t1時間與傳送帶的速度相同,則                1分

前進的位移為                                 1分

此后工件將與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至B點,用時

                                             1分

所以工件第一次到達B點所用的時間s             1分

(2)設工件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由動能定理

                             2

                                                   1

(3)工件沿皮帶向上運動的時間為

                                        2

此后由于工件在傳送帶的傾斜段運動時的加速度相同,在傳送帶的水平段運動時的加速度也相同,故工件將在傳送帶上將做往復運動,其周期

                                          2分

工件從開始運動到第一次返回傳送帶的水平部分,且速度變?yōu)榱闼钑r間

                                          1分

                                                1分

這說明經23s工件恰好運動到傳送帶的水平部分,且速度為零.

故工件在A點右側,到A點的距離

                                             2分

 

 

 

 

 

 

 

 

學科網(wǎng)(Zxxk.Com)15.解:(1)由于微粒沿方向運動,可知微粒所受的合力沿方向,可得

                       ①          2分                  

易知

解之得                    ②           2分                  

(2)微粒到達點的速度可分解為水平分速度為和豎直分速度為

學科網(wǎng)(Zxxk.Com)根據(jù)豎直方向上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有,

  則           ③       1分

     ④      1分

對于水平分速度,其所對應的洛倫茲力大小為,方向豎直向上

   ⑤  2分

即與重力恰好平衡

對于豎直分速度,其所對應的洛倫茲力大小為,方向水平向左

此力為微粒所受的合力     ⑥        2分

 (3) 由(2)可知,微粒的運動可以看作水平面內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的合成.能否穿出下邊界取決于豎直面內的勻速圓周運動,則

                  ⑦                              2分

解得:         ⑧                              2分

所以欲使微粒不從其下邊界穿出,磁場下邊界的坐標值應滿足

          ⑨  (寫成“<”也給分)         2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