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示實驗裝置.通過描點法畫出小球平拋運動的部分軌跡.在軌跡曲線上取A.B.C三個點.測量得到A.B.C三點間豎直距離h1=10.20cm.h2=20.20cm.三點間水平距離x1=x2=12.40cm.g取l0m/s2.則物體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大小為 m/s.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木板水平放置,小車的質量為M,一個鉤碼的質量為m0,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只掛一個鉤碼,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如圖乙所示;
②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分別掛上3個、5個鉤碼時,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分別如圖丙、丁所示.
(1)從圖乙紙帶上的點跡能初步判斷出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為
m0g
m0g

(2)圖丙紙帶所對應小車的加速度應為
2m0g
M
2m0g
M
.(用M、m0和g表示)
(3)某同學在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時,測出了多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數(shù)值,并作出了如圖所示的a-F圖象,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
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木板水平放置,小車的質量為M,一個鉤碼的質量為m0,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只掛一個鉤碼,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如圖乙所示;
②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分別掛上3個、5個鉤碼時,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分別如圖丙、丁所示.
(1)從圖乙紙帶上的點跡能初步判斷出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為______.
(2)圖丙紙帶所對應小車的加速度應為______.(用M、m0和g表示)
(3)某同學在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時,測出了多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數(shù)值,并作出了如圖所示的a-F圖象,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木板水平放置,小車的質量為M,一個鉤碼的質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
①只掛一個鉤碼,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如圖乙所示;
②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分別掛上3個、5個鉤碼時,紙帶上所記錄的點跡分別如圖丙、丁所示.
(1)從圖乙紙帶上的點跡能初步判斷出小車運動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為______.
(2)圖丙紙帶所對應小車的加速度應為______.(用M、m和g表示)
(3)某同學在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時,測出了多組合外力與加速度的數(shù)值,并作出了如圖所示的a-F圖象,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          和             

(a)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shù)為________N.

(b)下列必要的實驗要求是 __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

C.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2)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 通過改變小托盤和砝碼總質量m來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外力,通過加減鉤碼來改變小車總質量M.

①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應當取下         (選填“小車上的鉤碼”、“小托盤和砝碼”或“紙帶”),將木板右端適當墊高,直至小車在長木板上運動時,紙帶上打出來的點間距相等.

②圖乙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74cm,x3=6.30cm,x4=7.85cm,x5=9.41cm,x6=10.96c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此實驗中有三個變化的物理量,在實驗中我們采用的方法是          ,在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我們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圖像不過原點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shù),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         和             

(a)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shù)為________N.
(b)下列必要的實驗要求是 __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

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
C.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2)采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 通過改變小托盤和砝碼總質量m來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外力,通過加減鉤碼來改變小車總質量M.
①實驗中需要平衡摩擦力,應當取下        (選填“小車上的鉤碼”、“小托盤和砝碼”或“紙帶”),將木板右端適當墊高,直至小車在長木板上運動時,紙帶上打出來的點間距相等.
②圖乙為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74cm,x3=6.30cm,x4=7.85cm,x5=9.41cm,x6=10.96c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③此實驗中有三個變化的物理量,在實驗中我們采用的方法是         ,在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我們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圖像,圖像不過原點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10小題,每小題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幾個正確,全選對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選錯或不答的不得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AD

 AC

AD

BD

AC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

11.(8分)(1)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2)PQ兩球將相碰,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3)1.240m/s2

12.(6分)(1)在保持其他量不變時,正對面積越小,C越。辉诒3制渌坎蛔儠r,兩板距離越大,C越;在保持其他量不變時,兩板間絕緣介質的相對介電常數(shù)越大,C越大;

    (6分) (2)減;增大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90分.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公式和演算過程)

13.(1)宇宙村中的人受到桶壁對人的支持力提供人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且向心加速度的值為.(2分)

設:宇宙村轉動的轉速為,則(6分)

 所以           (4分)

14、①應建在靠近赤道處,因為越靠近赤道,地球自轉的速度越大.則發(fā)射時所需要燃燒的燃料越少.......4 ׳

  ②向東發(fā)射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3 ׳

.......6 ׳

     即還應該知道地球自轉的周期.......2 ׳

15、 ①支持甲的觀點:.......2 ׳

若a在同一等勢面上,則根據(jù)動能定理:.......2 ׳

        

則說明有0      a電場力做正功  而

  即.......3 ׳

②由a      b  電場力做功為0

.......6 ׳

.......2 ׳

  16、①

                  .......4 ׳

         G:指萬有引力常量      M:指地球質量.......2 ׳

②  

     則        

     即     .......4 ׳

               

                .......2 ׳

  要相距最近,則2比1多轉半圈

             .........4 ׳

17、液滴受力分析如圖

  

 

 

 

 

 

 

 

 ① 

        方向與豎直夾角為角斜向下.......5׳

②     則 

        方向豎直向下.......5׳

③所加電場為水平向右的電場:

    則  

                    

               

               

                                            .......6①

18、當粒子恰好從上板邊緣飛出時:

    而

.......4 ׳

當粒子恰好從A板邊緣飛出時:

.......4 ׳

  才能打在熒光屏上.......1 ׳

.......3 ׳

       .......3 ׳

.......1 ׳

 

通州市高一物理期中考試(A卷)答題紙

一. 單項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答案

 

 

 

 

 

 

 

 

多項選擇題

 

題號

6

7

8

9

10

答案

 

 

 

 

 

 

 

 

二.

11.(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12.(1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2分)

 

 

 

 

 

 

 

 

 

 

14. (15分)

 

 

 

 

 

 

 

 

 

 

 

 

 

 

 

 

 

 

15.(15分)

 

 

 

 

 

 

 

 

 

 

 

 

 

 

 

 

 

 

 

16.(16分)

 

 

 

 

 

 

 

 

 

 

 

 

 

 

 

 

 

 

 

 

 

 

 

 

 

 

 

 

 

17.(16分)

 

 

 

 

 

 

 

 

 

 

 

 

 

 

 

 

 

 

 

 

 

 

 

 

 

 

 

 

 

 

 

 

 

 

 

 

 

 

 

 

 

 

 

 

 

 

 

 

 

18.(16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