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程與方法: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知識的交流與表達能力.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實驗室有一瓶盛有無色溶液的試劑瓶,其標簽破損,從殘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具體是什么物質(zhì)的溶液無法辨認,只知道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如下探究,請你共同參與:
【查閱資料】小組同學查閱了相關資料,得知四種物質(zhì)在常溫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
溶解度/g(20℃)51360.1621.5
(1)小組同學經(jīng)過討論,認為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取少量樣品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試液,試液變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你的理由是:________.
(3)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繼續(xù)進行下列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方案甲:選擇氯化鈣溶液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選擇稀鹽酸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進行實驗】你更愿意選擇方案________(選填:“甲”或“乙”)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樣品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
【實驗反思】(1)小組同學認為還可以用一種常見的堿溶液來確定,它是________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同學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議,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傾倒液體時應注意保護標簽不被腐蝕
B.要有嚴謹?shù)目茖W實驗的態(tài)度
C.無法辨認的藥品,直接倒掉,無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
【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nèi)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做法如圖: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zhì)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zhì)量是電子質(zhì)量的7000倍;
(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u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
(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fā)出閃光;
(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jù)】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zhì)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zhì)量、正電荷在原子內(nèi)均勻分布,則極少數(shù)α粒子就__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zhì)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______.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__;
A.原子的質(zhì)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nèi)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jīng)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以下的______.
A.
道耳頓模型特點: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
B.
湯姆生模型特點:正負電荷均勻分布

C.
盧瑟福模型特點:核位于原子中心,質(zhì)量集中在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化學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對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進行了如下探究。
【活動與探究一】探究水的組成
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通過該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得出該結論的理論依據(jù)是化學反應前后          。寫出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                      

【活動與探究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
小帥同學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通入裝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到             現(xiàn)象,小帥得出“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小美同學認真思考后認為:小帥的實驗不完善,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和水確實發(fā)生了反應。為完善小帥的實驗方案,我補充的實驗是                          ,現(xiàn)象是                    。
【活動與探究三】探究草酸分解的產(chǎn)物組成
已知草酸(C2H2O4)在受熱和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分解生成三種常見的氧化物。小軍、小梅、小明和小虎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實驗對分解的產(chǎn)物展開了探究。
⑴ 小軍首先根據(jù)題給信息,推測出生成物中含有水。這一觀點得到了組內(nèi)其他同學的認同。
⑵ 合作學習小組對分解生成的其它產(chǎn)物進一步進行猜測和驗證:
【假設1】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小梅設計實驗1: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實驗現(xiàn)象是         ,小梅據(jù)此判斷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設2】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小明設計實驗2:小明用右圖裝置進行實驗,從而證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根據(jù)小明的實驗,請回答:A裝置中的實驗現(xiàn)象是      。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⑶ 討論交流:小虎認為,小明設計的“實驗2”不需要B裝置也能夠推斷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虎的觀點?      (填“支持”或“不支持”),請說出你的理由:                       。該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后認為,從環(huán)保的角度看,“實驗2”裝置還有一個缺陷。該缺陷是:            。
⑷ 寫出草酸在受熱和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實驗室有一瓶盛有無色溶液的試劑瓶,其標簽破損,從殘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具體是什么物質(zhì)的溶液無法辨認,只知道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或碳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如下探究,請你共同參與:
【查閱資料】小組同學查閱了相關資料,得知四種物質(zhì)在常溫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氫氧化鈉氯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
溶解度/g(20℃)51360.1621.5
(1)小組同學經(jīng)過討論,認為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溶液.
(2)取少量樣品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試液,試液變紅色,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溶液,你的理由是:______.
(3)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繼續(xù)進行下列實驗:
【設計實驗方案】方案甲:選擇氯化鈣溶液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方案乙:選擇稀鹽酸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
【進行實驗】你更愿意選擇方案______(選填:“甲”或“乙”)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少量樣品溶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_.______該溶液是碳酸鈉溶液.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
【實驗反思】(1)小組同學認為還可以用一種常見的堿溶液來確定,它是______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同學提出了如下一些建議,其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序號).
A.傾倒液體時應注意保護標簽不被腐蝕
B.要有嚴謹?shù)目茖W實驗的態(tài)度
C.無法辨認的藥品,直接倒掉,無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
【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
【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nèi)存在著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實驗做法如圖:
(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zhì)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zhì)量是電子質(zhì)量的7000倍;
(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u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
(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fā)出閃光;
(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
【收集證據(jù)】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shù)α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shù)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fā)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zhì)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若原子質(zhì)量、正電荷在原子內(nèi)均勻分布,則極少數(shù)α粒子就______(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zhì)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______.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__;
A.原子的質(zhì)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nèi)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jīng)歷了三個過程,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你認為原子結構為以下的______.
A.
道耳頓模型特點: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 
B.
湯姆生模型特點:正負電荷均勻分布

C.
盧瑟福模型特點:核位于原子中心,質(zhì)量集中在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