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受到兩個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物體在平衡力作用下.究竟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由原來的起始狀態(tài)決定. 力不是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例題選講] 例1 什么是力? 答:人們對力的認識.是從生產勞動中開始的.例如.用手提重物時感到肌肉緊張.我們就說.手對重物施了力,在彈簧下掛一重物.看到彈簧被伸長我們說.重物對彈簧施了力,手拍皮球.皮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我們說手對皮球施加了力等等.以上例子表明.力能使肌肉緊張.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反過來說.肌肉感到緊張.物體發(fā)生了形變或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就知道物體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通常我們把對物體的推.拉.提.壓和捶.踢.吸等作用叫力的作用.所以力就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例2 某物體受到的重力是5N.圖中正確的是哪一項( ) 解: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重心.四個圖的長度均符合規(guī)定.選項B的方向不是豎直向下的.而是與斜面垂直.是錯誤的.選項A的作用點在物體的底部.選項D的作用點在系繩的位置.都不在重心.所以選項A.D也不正確.選項C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在重心處.選項C是正確的. 例3 一個質量是20kg的小車受到與水平地面成30°角向右上方的力.拉力的大小是98N.作出此車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圖示. 解:受力物體是小車.它受到的重力作用點在重心上.設圖中O點.方向豎直向下.大小是G=mg=20kg×9.8N/kg=196N.拉力F作用在小車上.我們也可視作在重心上.方向與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為98N.根據(jù)這兩個力的大小可選標準長度為49N再根據(jù)力的大小和方向畫出上圖. 例4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書對地球的吸引力和書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書受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書受的支持力和書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書受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應選C. 書本受的支持力和書受的重力都作用在書本上. A中的吸引力和重力分別作用在地球和書本上.所以不可能是平衡力.B中的支持力和壓力分別作用在書本和桌面上.所以也不可能是平衡力.D中的重力和壓力分別作用在書本和桌面上.也不是同一物體.其方向也不相反.因此不是平衡力. 例5 兩個力的合力總大于原來的每一個力.這話對不對?兩個平衡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根據(jù)力的合成的原理.如果兩個力方向相反.則合力的大小是這兩個力的差.這時合力總比其中較大的一個力小.因此“合力總大于原來的每一個力 這句話不對.當二力平衡時.它們的合力F=F1-F2=0. 例6 常見的摩擦有哪幾種.試舉例說明. 答:常見的摩擦有三種.滑動摩擦,(3)滾動摩擦. 靜摩擦是指兩個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的摩擦.例如.我們用不太大的力推桌子.桌子沒有動.這是因為桌子和地面間存在著靜摩擦.又如圖中所示.物體A放在傾斜的傳送帶B的上面.并隨B一起運動.這時A.B仍保持相對靜止.它們間的摩擦也是靜摩擦. 滑動摩擦是指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例如.鋼筆尖在紙上寫字時.筆尖與紙之間的摩擦. 滾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例如滾動軸承中的滾珠在軸承內滾動時的摩擦.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 例7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互壓力大小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實驗表明.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式中f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N表示壓力大小.是比例系數(shù)叫滑動摩擦系數(shù). 摩擦不是都有害的.在生產和生活中常常根據(jù)需要來增大有益摩擦或減小有害摩擦. 例8 在行駛的汽車上.放有一盆水.當汽車緊急剎車時.盆中的水將( ) A.向車頭方向灑出 B.向車尾方向灑出 C.不會灑出 D.可能向各個方向灑出 解:以盆中的水為研究對象.水盆與和汽車以相同速度運動著.剎車時.汽車緊急制動.盆受到汽車底板的摩擦力與車一起由運動變?yōu)殪o止.盆中的水由于慣性.還是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運動.即相對于盆.向車頭方向運動.因此本題的答案應選“A . 例9.子彈從槍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是因為( ) A.子彈受到火藥燃燒產生燃氣的推力 B.子彈受到慣力 C.子彈有慣性 D.子彈的慣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解:正確答案是C 子彈從槍口射出后.它跟高溫高壓的燃氣之間脫離了接觸.因此子彈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慣力是主觀憶造的.實際上“慣力 并不存在.子彈能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它具有慣性.又因為慣性不是力.用物體的慣性跟受到的阻力相比較.是不對的.這道題的答案應選C. 例10.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使小車沿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就必須有一個水平推力作用,如果在運動過程中這推力突然撤去.小車就慢慢停下來.由此說明力是使物體產生運動或推持運動的原因對不對? 答:上述說法是錯的.小車沿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它是受平衡力作用的結果.除了受一個水平推力外.還有一個地面對車子的摩擦力.推力突然撤去.小車不是不再受力作用.而是在摩擦力作用下.改變了車的運動狀態(tài).車速越來越小.最后停下來.所以這一情況并不說明“力是產生運動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正好說明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它們符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例10.有兩個雞蛋.一個生的一個熟的.讓它們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樣的速度同時開始轉動則( ) A.生雞蛋很快停止運動.熟雞蛋轉了一會兒才停止 B.熟雞蛋很快停止運動.生雞蛋轉了一會兒才停止 C.兩個雞蛋都很快停止運動 D.兩個雞蛋都轉了一會兒.才停止運動 解析:此題關鍵問題是通過求異的方法.找到聲雞蛋和熟雞蛋的區(qū)別.聲雞蛋里裝的是液體.里面的液體與外面的蛋殼是分層的.運動起來不能同步.造成里.外層之間產生阻礙雞蛋旋轉的阻力.熟雞蛋的蛋青.蛋黃凝固成固體.因此.運動起來是一個整體.內部沒有阻力.故熟雞蛋旋轉起來很難停下來.所以本題選A. [專題練習]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列關于力的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物體只有相互接觸才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B.宇宙空間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C.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將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不變.
D.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關于力的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1. A.
    兩個物體只有相互接觸才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2. B.
    宇宙空間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C.
    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將保持原來的狀態(tài)不變.
  4. D.
    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       狀態(tài)時我們認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增減兩端砝碼的數(shù)目。當兩端砝碼數(shù)相等時,木塊將處于      狀態(tài)。此時若在右盤中再加入一個較小的砝碼,木塊理應向右運動,但實際操作時木塊往往仍保持靜止。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存在        。

(3)實驗中保持兩端砝碼數(shù)相等,用手將木塊扭轉一個角度,松手后,木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而是發(fā)生     。實驗中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二力平衡時,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是: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關于力的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連云港)下列關于力和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推墻的力和墻對人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B.

靜止的物體不受摩擦力,運動的物體才受摩擦力

 

C.

給正在運動的物體再施加一個力,物體就會比原來運動得更快

 

D.

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車廂里,豎直向上跳起的人仍將落回原處(不計空氣阻力)

考點:

平衡力的辨別;慣性;摩擦力的種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

(2)發(fā)生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受摩擦力作用;

(3)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否則物體作減速運動;

(4)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

解答:

解:A、人推墻的力和墻對人的力,二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具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摩擦力稱之為靜摩擦;當物體發(fā)生滑動是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故B錯誤;

C、給正在運動的物體再施加一個力,如果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則物體就會比原來運動得慢,故C錯誤;

D、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車廂里,豎直向上跳起的人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因此仍將落回原處;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1)掌握物體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2)掌握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3)掌握摩擦力的重力,理解滾動摩擦、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規(guī)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