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相同溫度下等物質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 B. C. D.NH3.H2O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圖為東經(jīng)120°經(jīng)線沿線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質量線、降水量線、年均氣溫等值線的統(tǒng)計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

 

1.[c1] F自然帶的名稱是                 ;D、E、F自然帶的變化體現(xiàn)了              的地域分異。F自然帶的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質量比B自然帶          (多或少),主要是因為                                          。

2.[c2] G處缺少F自然帶的原因是:                                                 。

3.[c3] A處單位面積植物物質的量高于兩側,原因是:①                               ;

                                 

 

 


 [c1]59.

 [c2]60.

 [c3]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濕空氣和干空氣的垂直遞減率是不同的,濕空氣的垂直遞減率要小一些,因為濕空氣上升時水汽會產(chǎn)生凝結,而水分凝結是釋放熱量的過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溫。所以一般迎風坡和背風坡的空氣垂直遞減率是不同的。讀圖回答9—11題。

         

 9.d點若氣溫為26℃,a點氣溫為30℃,d、c兩點高度相同,b點的溫度為10℃,c點溫度為30℃,則bc坡面與a點相同高度的點氣溫為多少?  (    )

A.35℃     B.30℃

C.25℃     D.34℃

 10.根據(jù)材料的敘述可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chǎn)b坡為迎風坡   

B.bc坡為迎風坡

C.兩個坡均有可能為迎風坡

D.無法判斷

 11.讀右邊兩種物質循環(huán)圖,回答圖中表示的兩種物質循環(huán)是 (    )

  ①水循環(huán)    ②氧循環(huán)  ③碳循環(huán)    ④二氧化碳循環(huán)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濕空氣和干空氣的垂直遞減率是不同的,濕空氣的垂直遞減率要小一些,因為濕空氣上升時水汽會產(chǎn)生凝結,而水分凝結是釋放熱量的過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溫。所以一般迎風坡和背風坡的空氣垂直遞減率是不同的。讀圖回答下面試題。

         

 9.d點若氣溫為26℃,a點氣溫為30℃,d、c兩點高度相同,b點的溫度為10℃,c點溫度為30℃,則bc坡面與a點相同高度的點氣溫為多少?  (    )

A.35℃     B.30℃

C.25℃     D.34℃

 10.根據(jù)材料的敘述可以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chǎn)b坡為迎風坡   

B.bc坡為迎風坡

C.兩個坡均有可能為迎風坡

D.無法判斷

 11.讀右邊兩種物質循環(huán)圖,回答圖中表示的兩種物質循環(huán)是 (    )

  ①水循環(huán)    ②氧循環(huán)  ③碳循環(huán)    ④二氧化碳循環(huán)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土壤有機碳濃度反映的是進入土壤生物殘體等有機物質輸入與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為主的有機物質損失之間的平衡指標。讀土壤有機碳濃度與海拔高度的關系圖,回答問題

關于土壤有機碳濃度隨海拔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海拔越低,溫度越高微生物活動越強,有機碳濃度越低

B.海拔800米以下,有機物質遷移速度慢易積累

C.海拔3800米處,有機物質輸入量最大損失量最小

D.海拔7000米處,溫度低提供的有機物質少,有機碳濃度極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地震波又可分為橫波和縱波;卮饐栴}。

1.橫波和縱波的共同之處包括    (    )

①都能通過固體傳播           ②都能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   

③傳播的速度相同             ④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在距離地面大約2900千米深度處橫波速度突然降低為零,縱波速度也突然降低,這說明了            (    )

A.地球內部存在著巖漿

B.該深度上下層次的溫度變化明顯

C.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

D.該深度上下層次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