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1)放熱反應:即有熱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2)吸熱反應:即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化學反應原理:

(14分)近年來,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產生活實際中應用廣泛。

(1)甲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可作為能源用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已知 ① 2 CH4 (g) + 3O2 (g) = 2 CO (g) + 4 H2O(l)  △H1 = -1214.6 KJ/mol

② 2 CO (g) + O2(g) = 2 CO2 (g)  ΔH2 = -566 kJ/mol

則反應CH4(g) + 2 O2 (g) = CO2 (g) + 2 H2O (l) 的△H =                  。

(2)將兩個石墨電極插人KOH溶液中,向兩極分別通入CH4和O2,構成甲烷燃料電池。通入CH4的一極,其電極反應式是:CH4 + 10 OH― 8e= CO32+ 7 H2O;通入O2的一極,其電極反應式是                              。

(3)若用石墨做電極電解500 ml飽和食鹽水,寫出電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電解一段時間后兩極共收集到標準狀況下的氣體1.12 L(不考慮氣體的溶解)。停止通電,假設反應前后溶液體積不變,則所得溶液的pH=             。

(4)將不同量的CO (g) 和H2O (g) 分別通入到體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

 CO (g) + H2O (g)       CO2 (g) + H2 (g),得到如下三組數(shù)據(jù):

          實驗組

溫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達到平衡所

需時間/min

H2O

CO

CO2

CO

1

650

2

4

1.6

2.4

5

2

900

1

2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 實驗1中以υ(H2) 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

② 實驗2中的平衡常數(shù)是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③ 該反應的正反應為          (填“吸”或“放”)熱反應。

④ 若實驗3要達到與實驗2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即各物質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相等),

則a、b應滿足的關系是                 (用含a、b的數(shù)學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4分)下列反應在210℃時達到平衡:

①PCl5(g)PCl3(g)+Cl2(g); H1>0  K1=10

②CO(g)+Cl2(g)COCl2(g);H1<0  K2= 5×103

③PCl5(g) +CO(g) COCl2(g) + PCl3(g)  K3

   (1)反應③的平衡常數(shù)K3 =          。

     (2)要使反應①和反應②的K數(shù)值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號)。

A.降低反應①、②體系中Cl2濃度         B.反應①、②選擇不同的催化劑

C.反應①、反應②同時升高溫度            D.降低反應①、反應②的體系壓強

E.反應①降低溫度,反應②維持210℃

【解析】當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生成物濃度的冪之積和反應物濃度的冪之積的比值稱作平衡常數(shù)。①+②即得到③,所以③的平衡常數(shù)為10×5×103= 5×104.。反應①是吸熱反應,②是放熱反應,所以要使反應①和反應②的K數(shù)值相等,則反應①要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②要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答案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4分)下列反應在210℃時達到平衡:

①PCl5(g)PCl3(g)+Cl2(g);H1>0  K1=10

②CO(g)+Cl2(g)COCl2(g);H1<0  K2= 5×103

③PCl5(g) +CO(g) COCl2(g) + PCl3(g) K3

   (1)反應③的平衡常數(shù)K3=         

     (2)要使反應①和反應②的K數(shù)值相等,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號)。

A.降低反應①、②體系中Cl2濃度         B.反應①、②選擇不同的催化劑

C.反應①、反應②同時升高溫度            D.降低反應①、反應②的體系壓強

E.反應①降低溫度,反應②維持210℃

【解析】當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生成物濃度的冪之積和反應物濃度的冪之積的比值稱作平衡常數(shù)。①+②即得到③,所以③的平衡常數(shù)為10×5×103= 5×104.。反應①是吸熱反應,②是放熱反應,所以要使反應①和反應②的K數(shù)值相等,則反應①要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反應②要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答案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I2(g)+H2(g)?2HI(g)△H=-9.48kJ/mol
②I2(s)+H2(g)?2HI(g)△H=+26.48kJ/mol
(1)寫出固態(tài)碘生成氣態(tài)碘的熱化學方程式:
I2(g)=I2(s)△H=-35.96kJ/mol
I2(g)=I2(s)△H=-35.96kJ/mol

(2)若反應②吸收52.96kJ熱量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
4
4
mol.
(3)對于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①,能說明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CD
CD

A.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
B.容器中氣體密度不變
C.容器中氣體顏色的深淺不變
D.有n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2n個H-I鍵斷裂
(4)可通過反應2NO+O2=2NO2和NO2+2H++2I-=NO+I2+H2O來制取碘,NO在制碘過程中的作用是
催化劑
催化劑

(5)硫酸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過0.05%(體積分數(shù))時需經處理后才能排放.某校化學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硫酸工廠排放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采用以下方案:如圖2所示,圖中氣體流量計B用于準確測量通過的尾氣體積.將尾氣通入一定體積已知濃度的碘水中測定SO2的含量.當洗氣瓶C中溶液的藍色消失時,立即關閉活塞A.
①用碘水測定SO2的含量的化學方程式是
SO2+I2+2H2O=H2SO4+2HI
SO2+I2+2H2O=H2SO4+2HI

②洗氣瓶C中導管末端連接一個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其理由是
增大SO2與碘水的接觸面積,使SO2和碘水充分反應
增大SO2與碘水的接觸面積,使SO2和碘水充分反應

③洗氣瓶C中溶液的藍色消失后,沒有及時關閉活塞A,測得的SO2含量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10分)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 I2(g)+H2(g)2HI(g) △H=-9.48 kJ/mol  

② I2(s)+H2(g)2HI(g) △H=+26.48 kJ/mol

(1)寫出固態(tài)碘生成氣態(tài)碘的熱化學方程式:                             

(2)若反應②吸收52.96kJ熱量時,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      mol。

(3)對于在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反應①,能說明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 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

B. 容器中氣體密度不變

C. 容器中氣體顏色的深淺不變

D. 有n個H—H鍵斷裂的同時有2n個H—I鍵斷裂

(4)可通過反應2NO+O2=2NO2和NO2+2H+2I=NO+I2+H2O來制取碘,NO在制碘過程中的作用是                  。

(5)硫酸工業(yè)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過0.05%(體積分數(shù))時需經處理后才能排放。某�;瘜W興趣小組欲測定某硫酸工廠排放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采用以下方案:如下圖所示,圖中氣體流量計B用于準確測量通過的尾氣體積。將尾氣通入一定體積已知濃度的碘水中測定SO2的含量。當洗氣瓶C中溶液的藍色消失時,立即關閉活塞A。

①用碘水測定SO2的含量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洗氣瓶C中導管末端連接一個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其理由是     

③洗氣瓶C中溶液的藍色消失后,沒有及時關閉活塞A,測得的SO2含量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