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0%216154 (1)完成表格中空格.(2)該實驗采用的實驗裝置圖是圖中的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李在測定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得到下表中的兩組數(shù)據(jù)
序號物重(N)提升高度(m)繩端拉力(N)繩端移動距離(m)機械效率
1612.5460%
216154 
(1)完成表格中空格.
(2)該實驗采用的實驗裝置圖是圖中的______.(填“甲”或“乙”)
(3)比較實驗1、2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大提升物體的物重,可以______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填“增大”或“減小”)
(4)小李想到計算機械效率還可用,于是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動滑輪重,代入上式計算后發(fā)現(xiàn)比實際測得的機械效率值偏大,原因是實際測量中還包含克服______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李在測定某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得到下表中的兩組數(shù)據(jù)
序號物重(N)提升高度(m)繩端拉力(N)繩端移動距離(m)機械效率
1612.5460%
216154
(1)完成表格中空格.
(2)該實驗采用的實驗裝置圖是圖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
(3)比較實驗1、2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大提升物體的物重,可以________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填“增大”或“減小”)
(4)小李想到計算機械效率還可用數(shù)學公式,于是用彈簧測力計測得動滑輪重,代入上式計算后發(fā)現(xiàn)比實際測得的機械效率值偏大,原因是實際測量中還包含克服________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擺球擺動周期的因素”實驗,現(xiàn)有如下器材:較長細線一根、質(zhì)量為0.1千克和0.2千克的鐵球各一個、鐵架臺一套、夾子一個,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實驗序號 擺線長度(米) 擺球質(zhì)量(千克) 擺動幅度(厘米) 連續(xù)擺動次數(shù) 擺動時間(秒) 擺動周期(秒)
1 1 0.1 5 30 60
2.0
2.0
2 1 0.2 5 30 60
2.0
2.0
3 1 0.1 10 30 60
2.0
2.0
4 0.5 0.1 5 30 42
1.4
1.4
5 0.5 0.2 10 30 42
1.4
1.4
(1)完成表格中“擺動周期”一欄的有關填空;
(2)第1次實驗和第4次實驗是控制
擺球質(zhì)量和擺線幅度
擺球質(zhì)量和擺線幅度
不變,研究擺球擺動周期與
擺線長度
擺線長度
的關系;
(3)分析比較第1次和第3次實驗,可得結論:當
擺球質(zhì)量和擺線長度
擺球質(zhì)量和擺線長度
相同時,擺動周期與
擺球幅度無關
擺球幅度無關

(4)該實驗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時,某小組利用自重不同的兩個動滑輪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次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
序號
鉤碼
重/N
動滑輪
重/N
拉力/N 鉤碼上升的高度/m 測力計移動
的距離/m
有用功/J 總功
/J
機械效率
/%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6 0.5 3.3 0.2 0.4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數(shù)據(jù)空白處的計算;
(2)通過比較
①與②
①與②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選填實驗序號),可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
有關
有關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小明認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通過比較
①與③
①與③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選填實驗序號),可知他的觀點是
錯誤
錯誤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wǎng)在“探究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時,某小組利用自重不同的兩個動滑輪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次測量,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實驗
序號
鉤碼
重/N
動滑輪
重/N
拉力/N 鉤碼上升的高度/m 測力計移動
的距離/m
有用功/J 總功
/J
機械效率
/%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6 0.5 3.3 0.2 0.4 (a) (b) (c)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數(shù)據(jù)(a)(b)(c)處的計算,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a)
 
;  (b)
 
; (c)
 

(2)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選填實驗序號),可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
 
(選填“有關”或“無關”).
(3)小明認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選填實驗序號),可知他的觀點是
 
的(選填“正確”或“錯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