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實驗和探究: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回顧實驗和探究:
(1)如圖是研究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中通過
A運動的距離
知道動能的大小.
甲、丙
兩次實驗是為了研究動能與速度的關系.
(2)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讓小車每次都從斜面
同一
位置由靜止滑下,先后滑到毛巾、棉布、木板表面.其中讓小車運動狀態(tài)最難改變的是
木板
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顧實驗和探究:
(1)葉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構”的實驗時,得到如下數據:
實驗次數 物體 m/g V/cm3  
m
V
/(g/cm3)
1 鋁塊1 54 20 2.7
2 鋁塊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①比較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的;
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的.
精英家教網②由上述實驗我們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見,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填“無關”或“有關”).
③上述實驗圖象如圖所示,圖象中的圖線
 
反映了鋁塊實驗情況.
(2)葉子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時,準備了如下器材:小鐵塊、細線、盛滿水的溢水杯、小桶和
 
.實驗步驟如下:
①算出被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
②把小鐵塊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小鐵塊所排開的水;同時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F,算出物體所受浮力F=
 
;
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鐵塊所受的重力G;
④分析數據,得出結論:F
 
G
上述步驟的正確排序為:
 
.請將步驟中空格填好.
(3)小雨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分別在毛巾和棉布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發(fā)現在
 
表面上測力計示數較大.實驗說明: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
 
,摩擦力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顧實驗和探究:
(1)葉子和小雨在探究“歐姆定律”的實驗時:
①他倆提出的問題是: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有什么關系?
②根據經驗,他倆猜想: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③實驗過程如下:
a.他倆按如下電路圖連接電路.請將電路圖填畫完整.
b.用R1=5Ω的定值電阻做實驗,發(fā)現當電壓表示數分別為0.8V、1.6V、2.4V時,對應電流值分別為0.16A,0.32A和如圖電流表的示數.請你在方框內設計表格并將實驗數據整理上.
精英家教網
c.換用R2=l0Ω的定值電阻,重復上述實驗.
④通過分析,他倆驗證了猜想的正確性,得出了歐姆定律.
他倆經歷的思維程序為:提出問題、
 
、實驗檢驗、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2)在上述探究中發(fā)現:對同一個導體,
U
I
等的值
 
,而這個值就是導體的電阻;不同的導體,
U
I
的值一般不同.可見,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它的大小與
 
 
無關.于是,他倆用如圖電路驗證“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在M、N兩點之間接入粗細相同而長度不同的鎳鉻合金絲.實驗發(fā)現:鎳鉻合金絲越長,燈泡越暗,說明電阻越
 
.這種顯示電阻大小的方法是
 
法.
精英家教網
(3)在上述實驗(1)的電路中,將定值電阻換成螺線管,通電后吸引大頭針,發(fā)現當滑  片向左移動時,吸引大頭針的數目
 
.實驗說明:電流越大,通電螺線管磁性越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探究影響音調高低的因素:
過程步驟 通過不斷調節(jié)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是探究音調與
頻率
頻率
的關系.將一把刻度尺按在桌面上,一段伸出桌面.撥動鋼尺,聽它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
快慢
快慢
,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兩次鋼尺的
振幅
振幅
大致相同.
方法 本實驗使用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2)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器材 兩只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
玻璃板
玻璃板
方法 1、如圖所示,在桌面上鋪上一張大紙,紙上立著一塊
玻璃板
玻璃板
代替平面鏡,這樣做的目
為了方便確定蠟燭的像的位置
為了方便確定蠟燭的像的位置
,使用的方法是
將玻璃板豎直的立在白紙上
將玻璃板豎直的立在白紙上

2、把一只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蠟燭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動,知道看上去它跟前面那只蠟燭的像
重合
重合
,這個位置就是前面蠟燭A的像.
3、用
刻度尺
刻度尺
把實驗中蠟燭A和它的像連接起來,觀察連線與平面鏡是否
垂直
垂直
.并用
刻度尺
刻度尺
測量出他們分別到
鏡面
鏡面
的距離
現象結論 移走蠟燭b,在此位置換上光屏,發(fā)現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這說明平面鏡成
像.像和物大小
相等
相等
,他們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
垂直
垂直
,他們到鏡面的距離
相等
相等
(3)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器材 凸透鏡、
光屏
光屏
、蠟燭、光具座、火柴
方法 1、實驗前,在光具座上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
凸透鏡
凸透鏡
、
光屏
光屏
,并調節(jié)他們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得蠟燭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使得蠟燭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固定凸透鏡,將蠟燭放在較遠的地方,使物距u>2f,調節(jié)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觀察其性質.
3、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物距在
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重復上述操作,觀察成像情況.
4、改變蠟燭到透鏡的距離,使物距u<f,移動光屏,發(fā)現在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或不能)觀察到像.從
光屏
光屏
一側向透鏡中看,觀察成像的情況.
5、歸納總結,得出以下結論,請你將表格填寫完整
結論
    物距U     像的性質
  放大或縮小    倒立或正立   虛像或實像    應用  
U>2f 縮小 倒立
實像
實像
照相機
照相機
2f>U>f
2f>U>f
放大
放大
倒立 實像
幻燈機
幻燈機
U<f 放大
正立
正立
虛像
放大鏡
放大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顧實驗和探究:(將下列實驗報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寫完整)
(1)構建密度的概念:
表格
實驗次數 物體 m/g V/cm3 m/V/(g/cm3
1 鋁塊1 54 20 2.7
2 鋁塊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0.5
4 松木2 10 20
0.5
0.5
 
結論 ①請將空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②比較1、2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
相同
相同

③比較2、3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的結論: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
不同
不同
的.
④由此實驗可初步認為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能反映物質一種屬性,我們把
它叫做
密度
密度
.其定義是:
單位體積的
單位體積的
某種物質的
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可見,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體的質量和體積
無關
無關
(填“無關”或“有關”)
(2)牛頓第一定律
器材 小車、長木板、毛巾、
棉布
棉布
、木板
裝置圖 將表面特點填寫完整
 
毛巾
毛巾
表面
棉布
棉布
表面
木板
木板
表面
步驟 在水平桌面上鋪上
粗糙程度
粗糙程度
不同的物體,讓小車從斜面的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自由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
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觀察并記錄小車在不同表面上運動的
距離
距離
表格
接觸面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毛巾
棉布
棉布
 
較大
較遠
較遠
 
木板
 
現象 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
越遠
越遠
結論 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的越

推理: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它將
永遠的運動下去
永遠的運動下去
.可見,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
運動狀態(tài)
運動狀態(tài)
的原因.
方法 1.從同一高度自由滑下采用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2.用過距離的長短了解阻力對運動的影響是采用
轉換法
轉換法

3.實驗中逐步接近不受力并進行理想化推理是采用
科學推理
科學推理
(3)探究動能及其大小的決定因素:
實驗器材 2個
質量不同
質量不同
的小球,斜面,木板
 
 
實驗過程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將兩個小球從斜面的
同一
同一
位置由靜止?jié)L下,觀察兩個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實驗現象
質量較大
質量較大
的小球推動木塊前進的距離遠.
其他探究 若將實驗中的小球
從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靜止?jié)L下
從斜面的不同位置由靜止?jié)L下
,觀察
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小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距離
,即可進一步探究動能和
速度
速度
的關系.
方法 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通過
木塊運動的距離
木塊運動的距離
顯示小球動能的大小,用到了物理學中的
轉換法
轉換法
法.
能量 小球沿斜面滾下的過程中是
重力勢
重力勢
能轉化成
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