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每百公里的耗油量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有關呢?端午節(jié)期間.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車由達州去成都.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18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行駛相同的路程時,所消耗的汽油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有關呢?星期天,小明乘坐叔叔的汽車從憑祥去南寧,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南友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22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去南寧 回憑祥
平均速度(km/h) 108 60
里程(km) 180 180
耗油量(L) 16 20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明覺得這與他事先的猜想相吻合.你認為小明的猜測應該是什么?
(2)請你算出汽車在南友高速公路上行駛180km消耗的汽油質量是多少kg?(ρ汽油=0.8kg/L)
(3)若汽車在南友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60kW,那么汽車行駛180km.發(fā)動機做的功是多少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每百公里的耗油量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有關呢?端午節(jié)期間,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車由達州去成都,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18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目的地項目 去成都 回達州
平均速度km/h 90 50
里程(km) 415 380
耗油量(L) 31 38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明覺得這與他事先的猜想相吻合.你認為小明的猜想應該是:
 

(2)若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180km,求:
①汽車行駛的時間為多少?
②若該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60kW,效率為30%,則汽車發(fā)動機所做的有用功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每百公里的耗油量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相關呢?五一節(jié)期間,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車由達州去成都,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18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目的地
項目
去成都 回達州
平均速度(km/h) 90 50
里程(km) 415 380
耗油量(L) 31 38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明覺得這與他事先的猜想吻合.你認為小明的猜想應該是:
同一汽車,運動速度越快,耗油越少
同一汽車,運動速度越快,耗油越少

(2)若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180km,求:
①汽車行駛的時間為多少?
②若該汽車發(fā)動機的功率為60kW,則汽車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多少?
③若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為30%,則汽車受到的阻力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每百公里的消耗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有關呢?星期天,小明乘坐叔叔的汽車去上海,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20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明覺得這與他事先的猜想相吻合.你認為小明的猜測應該是
車速越大、油耗越少,車速越小、油耗越多
車速越大、油耗越少,車速越小、油耗越多

去上海 回嘉興
平均速度(km/h) 90 60
里程(km) 108 116
耗油量(L) 8.5 11.2
(2)請你算出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108km消耗的汽油質量.(ρ汽油=0.8kg/L)
(3)若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60kW,那么汽車行駛108km,發(fā)動機做的功為多少;轎車發(fā)動機提供的平均牽引力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節(jié)能是汽車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同一輛汽車每百公里的消耗與行駛速度的快慢是否有關呢?星期天,小明乘坐叔叔的汽車去枝江,于是他決定借此機會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他們?nèi)r走高速公路,回來時走318國道,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1)分析數(shù)據(jù)后,小明覺得這與他事先的猜想相吻合.你認為小明的猜測應該是
行駛速度越大,百公里油耗越小
行駛速度越大,百公里油耗越小

(2)若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60 kW,在318國道上行駛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40kw,那么去枝江和回宜昌此汽車的發(fā)動機做的功分別為多少?
(3)對比(2)中的數(shù)據(jù),請你從能量角度分析節(jié)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