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所掛鉤碼的重力G/N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的關系”時(如圖甲所示),老師給每個研究小組的同學準備了一只彈簧測力計,5只質量均為100克的鉤碼.小華在實驗時把5只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讀出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
鉤碼的質量m(千克) 0.1 0.2 0.3 0.4 0.5
鉤碼所受重力的大小G(牛) 1
2
2
3 4 5

(1)如圖所示,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寫完整
2
2
N,小華所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
0~5
0~5
 N.
(2)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的方格紙上描點并連線,畫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
(3)仔細觀察彈簧秤,它主要是一根彈簧在起作用,結合本實驗的信息,我們除了可以得出物體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以外,還可以得出物體所受拉力大小與彈簧
伸長的長度
伸長的長度
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的關系”時(如圖甲所示),老師給每個研究小組的同學準備了一只彈簧測力計,5只質量均為100克的鉤碼.小華在實驗時把5只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讀出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并記錄在表格中:
鉤碼的質量m(千克)0.10.20.30.40.5
鉤碼所受重力的大小G(牛)1______345

(1)如圖所示,根據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寫完整______N,小華所用的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______ N.
(2)請根據表中數據在圖乙的方格紙上描點并連線,畫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
(3)仔細觀察彈簧秤,它主要是一根彈簧在起作用,結合本實驗的信息,我們除了可以得出物體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以外,還可以得出物體所受拉力大小與彈簧______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杠桿左端下傾,應將橫梁右端的螺母向
邊旋一些,或將橫梁左端的螺母向
邊旋一些,使杠桿水平平衡.

(2)實驗時準備了10個相同的鉤碼,杠桿上每格等距,當在A點掛4個鉤碼時(圖甲),怎樣掛鉤碼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設計方案)
在左邊2格處掛4個鉤碼或在左邊4格處掛2個鉤碼
在左邊2格處掛4個鉤碼或在左邊4格處掛2個鉤碼

(3)下列是某同學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請在空格處填上適當的數據.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2.5 4   20
2 5 1.5 10
3   6 3 8
(4)如果實驗正確無誤,該同學所得的實驗結論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想用彈簧測力計驗證杠桿平衡條件,如圖乙所示,他發(fā)現F?OB和G?OA并不相等,其原因是
沒有豎直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
沒有豎直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

(5)小明和小華合作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①實驗時,小明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
可直接讀出力臂
可直接讀出力臂

②小華將4個重為0.5N的鉤碼掛在杠桿左端后,又將彈簧測力計鉤在杠桿A處的細線上,如圖丙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則小華應沿
豎直向上
豎直向上
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在此情況下,小華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2N.小明和小華對實驗數據分析后得到的結論是: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們這樣就得出結論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簡述理由:
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應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應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杠桿左端下傾,應將橫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邊旋一些,或將橫梁左端的螺母向______邊旋一些,使杠桿水平平衡.

(2)實驗時準備了10個相同的鉤碼,杠桿上每格等距,當在A點掛4個鉤碼時(圖甲),怎樣掛鉤碼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設計方案)______.
(3)下列是某同學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請在空格處填上適當的數據.
實驗次數動力/N動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
12.54 20
251.510
3 638
(4)如果實驗正確無誤,該同學所得的實驗結論是______.他想用彈簧測力計驗證杠桿平衡條件,如圖乙所示,他發(fā)現F?OB和G?OA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
(5)小明和小華合作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①實驗時,小明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
②小華將4個重為0.5N的鉤碼掛在杠桿左端后,又將彈簧測力計鉤在杠桿A處的細線上,如圖丙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則小華應沿______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在此情況下,小華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2N.小明和小華對實驗數據分析后得到的結論是: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們這樣就得出結論是否合理?______.簡述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前沒有掛鉤碼時發(fā)現杠桿左端下傾,應將橫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邊旋一些,或將橫梁左端的螺母向______邊旋一些,使杠桿水平平衡.

(2)實驗時準備了10個相同的鉤碼,杠桿上每格等距,當在A點掛4個鉤碼時(圖甲),怎樣掛鉤碼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設計方案)______.
(3)下列是某同學實驗時記錄的部分數據,請在空格處填上適當的數據.
實驗次數動力/N動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
12.54 20
251.510
3 638
(4)如果實驗正確無誤,該同學所得的實驗結論是______.他想用彈簧測力計驗證杠桿平衡條件,如圖乙所示,他發(fā)現F?OB和G?OA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
(5)小明和小華合作做“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①實驗時,小明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
②小華將4個重為0.5N的鉤碼掛在杠桿左端后,又將彈簧測力計鉤在杠桿A處的細線上,如圖丙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小,則小華應沿______方向拉彈簧測力計.在此情況下,小華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2N.小明和小華對實驗數據分析后得到的結論是: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認為他們這樣就得出結論是否合理?______.簡述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