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燃燒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蠟燭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燃燒時火焰分為三層,由于焰心溫度較低,還會發(fā)生不完全燃燒,除生成CO2和H2O外,還有其它產物,小希對此進行了探究.將圖1所示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點燃蠟燭,將導管的一端插入焰心部分,引出焰心中的部分氣體(如圖2).實驗中可觀察到:
(1)盛有冰水試管的水層上有一層薄薄的白色固體,說明引出的氣體中含有
石蠟蒸氣
石蠟蒸氣

(2)插入焰心的導管變黑,說明蠟燭不完全燃燒時有
C
C
(填化學式)生成.
(3)將一干冷的小燒杯罩在導管另一端,發(fā)現其內壁有
水霧
水霧
,說明蠟燭燃燒有H2O生成.點燃酒精燈,發(fā)現導出氣體可燃燒,在火焰上方罩上沾有石灰水的燒杯,渾濁,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證明該導出氣體燃燒一定生成了CO2,理由是
(填序號).
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石蠟蒸氣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③蠟燭燃燒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經實驗證明該導出氣體還含有CO,CO燃燒的產物與蠟燭燃燒產物之一相同,它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反應式為
2CO+O2
 點燃 
.
 
2CO2
2CO+O2
 點燃 
.
 
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興趣小組二的兩位同學在討論“能否用蠟燭燃燒法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這一問題時,進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分析.

(1)小明認為:通過圖1裝置,用蠟燭代替紅磷,通過蠟燭燃燒法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會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他根據蠟燭燃燒產物的特點闡述了自己的理由:
蠟燭燃燒生成是二氧化碳是氣體
蠟燭燃燒生成是二氧化碳是氣體

填補了氧氣減少的體積
填補了氧氣減少的體積
,并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結論.(注:本題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且忽略氣體溶解于水所引起的氣壓變化)
(2)小張認真分析了小明的實驗結果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導致小明這一實驗結果還有其他原因嗎?
[實驗探究]小張設計了如圖2裝置,進行以下實驗:
取黃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惰性電熱板下面的凹槽內;
②將燃燒匙內的蠟燭點燃后迅速插入試劑瓶內,并立即塞緊橡皮塞;
③待蠟燭熄滅后(蠟燭有剩余),接通電熱板電源,發(fā)現白磷先熔化成液體,接著燃燒產生大量白煙.說明通電前瓶內仍含有
氧氣
氧氣
,產生白煙的化學符號表達式是
5O2+4P
 點燃 
.
 
2P2O5
5O2+4P
 點燃 
.
 
2P2O5

[得出結論]導致小明這一實驗結果的另一個原因是
氧氣未完全消耗
氧氣未完全消耗

[反思交流]小張和小明分析了上述實驗后,又提出了一個問題:
為什么氧氣沒有消耗完時蠟燭就熄滅了?
為什么氧氣沒有消耗完時蠟燭就熄滅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碳及碳的氧化物進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學習.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拓展探究
(1)傾倒二氧化碳實驗
甲、乙兩同學將兩瓶完全相同的足夠的二氧化碳氣體,分別以甲圖、乙圖的方式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請分析回答:
①甲同學用甲圖的方式傾倒,觀察到兩根蠟燭是由下而上熄滅,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
密度比空氣大
密度比空氣大
的性質.
②乙同學用乙圖的方式傾倒,觀察到的結果是兩根蠟燭都沒有熄滅,請你聯系學科知識分析,蠟燭沒有熄滅的原因
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得比空氣小,隨著熱氣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沒有進入燒杯
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得比空氣小,隨著熱氣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沒有進入燒杯

(2)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溶解性對比實驗
丙同學用相同的試管分別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圖所示的對比實驗,現象如圖.分析該現象得到的結論是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該實驗設計的思路:一是利用對比實驗,二是利用
氣體溶于水使試管內壓強減小
氣體溶于水使試管內壓強減小
的原理產生實驗現象.
【探究二】在學習了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后,小明對課本上實驗進行如下改進:
將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鋪在反應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圖連接儀器(加熱裝置和固定裝置省略,下同).

實驗開始時緩慢通入氮氣,過一段時間后,加熱反應管a,觀察到管內有紅色固體產生,b瓶的溶液中出現白色渾濁.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xù)通氮氣,直至反應管冷卻.根據以上敘述回答問題:
(1)通N2的目的是
將反應管內的空氣(或O2)排盡
將反應管內的空氣(或O2)排盡

(2)寫出b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
不需要
不需要
.為什么?
因為繼續(xù)通入氮氣,b瓶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管
因為繼續(xù)通入氮氣,b瓶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管

(4)小梅認為: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產生的氣體中既有CO2,又有CO.為驗證此猜想,小梅對上述裝置做了如下改進并實驗:

小梅觀察到
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現象,證明了氣體中的確含有CO.
小明認為小梅的實驗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產生了CO2,其理由是
因為甲中CO與CuO反應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CO2
因為甲中CO與CuO反應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CO2
.(5)本實驗的尾氣是否需處理?如需處理,請回答如何處理;如不需處理,請說明理由:
需要,因為反應過程中有CO產生,可在尾氣管口放上一個點燃的酒精燈
需要,因為反應過程中有CO產生,可在尾氣管口放上一個點燃的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化學興趣小組二的兩位同學在討論“能否用蠟燭燃燒法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這一問題時,進行了如下的思考和分析.

(1)小明認為:通過圖1裝置,用蠟燭代替紅磷,通過蠟燭燃燒法測得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會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他根據蠟燭燃燒產物的特點闡述了自己的理由:______
______,并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結論.(注:本題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且忽略氣體溶解于水所引起的氣壓變化)
(2)小張認真分析了小明的實驗結果后,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導致小明這一實驗結果還有其他原因嗎?
[實驗探究]小張設計了如圖2裝置,進行以下實驗:
取黃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濾紙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惰性電熱板下面的凹槽內;
②將燃燒匙內的蠟燭點燃后迅速插入試劑瓶內,并立即塞緊橡皮塞;
③待蠟燭熄滅后(蠟燭有剩余),接通電熱板電源,發(fā)現白磷先熔化成液體,接著燃燒產生大量白煙.說明通電前瓶內仍含有______,產生白煙的化學符號表達式是______.
[得出結論]導致小明這一實驗結果的另一個原因是______.
[反思交流]小張和小明分析了上述實驗后,又提出了一個問題: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瘜W興趣小組就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實驗探究:
[集體討論]:
(1)討論后同學們認為,選擇的藥品既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它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他們應該選擇(填編號)
B
B
,
A.蠟燭          B.紅磷          C.硫粉
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氣,藥品的用量應保證
足量
足量

(2)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的兩套裝置,你認為合理的是(填編號)
A
A

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在裝藥品之前應該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分組實驗]
在討論的基礎上,他們分組進行了實驗.
[數據分析]實驗結束后,整理數據如下:
(注:集氣瓶容積為100mL)
組    別 1 2 3 4 5 6
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mL) 20 21 19 20 22 18
(3)通過對實驗結果的交流,大多數同學都驗證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1
5
1
5

通過實驗還可以推斷集氣瓶中剩余氣體的性質是
難溶于水
難溶于水
、
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寫兩點)
[實驗拓展]
(4)小組的同學做完實驗后又嘗試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實驗,發(fā)現水幾乎沒有進入集氣瓶.你認為,其主要原因是
木炭燃燒在消耗氧氣的同時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壓強基本不變
木炭燃燒在消耗氧氣的同時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壓強基本不變
;經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如果事先在集氣瓶內注入少量
氫氧化鈉溶液
氫氧化鈉溶液
來吸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氣體,以減小瓶內氣壓,則實驗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