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6937  436945  436951  436955  436961  436963  436967  436973  436975  436981  436987  436991  436993  436997  437003  437005  437011  437015  437017  437021  437023  437027  437029  437031  437032  437033  437035  437036  437037  437039  437041  437045  437047  437051  437053  437057  437063  437065  437071  437075  437077  437081  437087  437093  437095  437101  437105  437107  437113  437117  437123  437131  447090 

6.結晶:             。結晶水合物:       。結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結晶水,常見的結晶水合物有:

如膽礬(   )、綠礬(   )、明礬(    )、石膏(   )、芒硝(    )等。

試題詳情

5.溶解度曲線:              。

(1)溶解度曲線上的點表示物質         ,溶液所處的狀態(tài)         。

(2)溶解度曲線下面的的點,表示溶液所處的狀態(tài)是    狀態(tài)。

(3)溶解度曲線上面的點,依其數據配制的溶液為對應溫度時的     溶液,且該溶質有剩余。

(4)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在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兩種物質的     相等。

如:右圖為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由圖可知:

①當溫度______時,硝酸鉀與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

②當溫度______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

③圖中P點表示KNO3對應的溶液是______   

④當溫度為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______  。

試題詳情

4.固體溶解度: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 里形成  時所溶解溶質的  。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單位為  。其數學表達式:      

一般用固體物質在25℃時的溶解度大小來衡量其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

試題詳情

3.溶質的質量分數:用   溶液中所含溶質的    表示的濃度。

溶質的質量分數通常用ω表示,其數學表達式為 :       。

配制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操作步驟為①       。現(xiàn)欲配制100g質量分數為10%的的NaOH溶液,需用到的實驗儀器有   、

   、      (必要時需注明儀器規(guī)格)。            

試題詳情

2.飽和溶液:一定  下,一定量溶劑中不能      的溶液。溶液是否飽和是相對的,改變   、      等因素,不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變。

試題詳情

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  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    的混合物。

溶液由    組成。

試題詳情

3.對于化學平衡的有關圖象問題,可按以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1)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勒沙特列原理掛鉤。

(2)緊扣可逆反應的特征,搞清正反應方向是吸熱還是放熱,體積增大還是減小、不變,有無固體、純液體物質參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變化及變化量的大小,在條件與變化之間搭橋。

(4)看清起點、拐點、終點,看清曲線的變化趨勢。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轉化率-時間圖上,先出現(xiàn)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此時逆向推理可得該變化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高。

(6)定一議二。當圖象中有三個量時,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

試題枚舉

[例1]某溫度下,在體積為5L的容器中,A、B、C三種物質物質的量隨著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2s內用A的濃度變化和用B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類題目是討論同一時間段內各物質的變化量的比例關系,且要注意物質的量減少的為反應物,物質的量增多的為生成物。又因物質的量都不變時,反應物、生成物共存,故方程式要用“”表示。

答案:2A3B+C;0.08mol/(L·s);0.12mol/(L·s)。

[例2] 對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X+YZ+W,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壓強,反應速率變化圖象如圖1所示,則圖象中關于X、Y、Z、W四種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為

A.Z、W均為氣體,X、Y中有一種是氣體

B.Z、W中有一種是氣體,X、Y皆非氣體

C.X、Y、Z、W皆非氣體

D.X、Y均為氣體,Z、W中有一種為氣體

解析: 經常有一些同學錯選B,認為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其實,圖象告訴我們的是:增大壓強,加快了正、逆反應,但逆反應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正反應速率增大的幅度,由此而導致平衡向左移動.而壓強的改變,只影響氣體反應的速率,選項B所言的X、Y皆非氣體即其正反應速率不受影響,故正確答案為A.

答案:A

 [例3]下列各圖是溫度(或壓強)對應的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曲線交點表示建立平衡時的溫度或壓強,其中正確的是

 解析:曲線交點表示建立平衡時的溫度或壓強,升高溫度,增加壓強,均增大,B中,D中走向均減小,則B、D均錯;可逆反應;的正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增大的吸熱反應,則升高溫度,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增加壓強,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

答案:A、C

[例4] 現(xiàn)有可逆反應A(g)+2B(g)nC(g)+Q,在相同溫度、不同壓強時,A的轉化率跟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4,其中結論正確的是 [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解析: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可逆反應,壓強越大,到達平衡的時間越短.圖象中曲線和橫軸平行,表明反應已達平衡.由圖象知道,當壓強為p2時,該反應到達平衡的時間較短,故p1<p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壓強會使化學平衡向著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因p1<p2,且當壓強為p1時,A的轉化率較大,所以正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加的反應,即1+2<n,故正確答案選B。

答案:B

試題詳情

2.對于化學反應速率的有關圖象問題,可按以下的方法進行分析:

(1)認清坐標系,搞清縱、橫坐標所代表的意義,并與有關的原理掛鉤。

(2)看清起點,分清反應物、生成物,濃度減小的是反應物,濃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數以原點為起點。

(3)抓住變化趨勢,分清正、逆反應,吸、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時,v(吸)>v(放),在速率-時間圖上,要注意看清曲線是連續(xù)的還是跳躍的,分清漸變和突變,大變和小變。例如,升高溫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應物濃度,v(正)突變,v(逆)漸變。

(4)注意終點。例如在濃度-時間圖上,一定要看清終點時反應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結合有關原理進行推理判斷。

試題詳情

1.牢固掌握有關的概念與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條件的改變對一個可逆反應來講,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化學平衡如何移動,在速度-時間圖、轉化率-時間圖、反應物的含量-濃度圖等上如何體現(xiàn)。要能夠畫出有關的變化圖象。

試題詳情

2.能夠通過對圖形、圖表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對這些感性知識進行初步加工和記憶

知識梳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