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山東嘉祥一中2009屆階段性測試)一艘宇宙飛船飛近某一新發(fā)現(xiàn)的行星,并進入靠近該行星表面的圓形軌道繞行數(shù)圈后,著陸在該行星上。飛船上備有以下實驗器材
A.精確秒表一只 B.已知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一個
C.彈簧秤一個 D.天平一臺(附砝碼)
已知宇航員在繞行時及著陸后各作了一次測量,依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可求出該星球的半徑R及星球的質(zhì)量M。(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
(1)兩次測量所選用的器材分別為 . 。(用序號表示)
(2)兩次測量的物理量分別是 . 。
(3)用該數(shù)據(jù)寫出半徑R.質(zhì)量M的表達式! R= ,M= 。
答案: (1) A , B C (2) 周期T 物體重力F
(3)
6.(啟東市2009屆高三第一次調(diào)研測試)某同學在探究摩擦力的實驗中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操作,將一個長方體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個力傳感器對木塊施加一個水平拉力F,并用另外一個傳感器對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表1是其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木塊的重力為10.00N,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答案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表1
實驗次數(shù) |
運動狀態(tài) |
水平拉力F/N |
1 |
靜止 |
3.62 |
2 |
靜止 |
4.00 |
3 |
勻速 |
4.01 |
4 |
勻加速 |
5.01 |
5 |
勻加速 |
5.49 |
(1)木塊與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N;
(2)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
(3)實驗次數(shù)5中監(jiān)測到的加速度 m/s2.
答案:(1)4.01 (2)0.401 (3)1.45
5.(中山一中2008-2009學年高三第二次統(tǒng)測物理試題)(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行定則實驗中:除了方木板、白紙、圖釘、細線套、橡皮條、鉛筆和刻度尺外,還需要的器材有: 。在此實驗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變,那么為了使橡皮條仍然伸長到O點,對F2來說,下面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2可以有多個方向
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個值
C.F2的方向和大小是惟一確定值
D.F2的方向是惟一的,但大小可有多個值
(2).在探究影響加速度的因數(shù)的實驗中,作出
了如圖所示的A、B兩圖象,圖A中三線表示實
驗中________不同。圖B中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
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_cm
答案:(1)三角板和彈簧秤 C (2)小車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由于長木板的傾角過大! (3)1.095
4.(汕頭金山中學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期中考試)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zhì)量m關(guān)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所用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圖中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根據(jù)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保持砂和砂桶質(zhì)量不變,改變小車質(zhì)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m及對應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小車加速度a/m·s–2 |
0.633 |
0.572 |
0.497 |
0.418 |
0.332 |
0.250 |
0.167 |
0.101 |
小車質(zhì)量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小車質(zhì)量倒數(shù) |
4.00 |
3.45 |
3.03 |
2.50 |
2.00 |
1.41 |
1.00 |
0.60 |
請在方格坐標紙中畫出圖線,
并從圖線求出小車加速度a與質(zhì)量倒數(shù)
之間的關(guān)系式是 .
(3)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zhì)量,一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
作出了加速度a隨拉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0.510 (2)略 (3)沒有平衡摩擦力
3.(廣東省2009屆高三第一次六校聯(lián)考試卷物理試卷)(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另一端系著繩套B、C(用來連接彈簧測量力計)。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
①在實驗中,如果只將細繩換成橡皮筋,其它步驟沒有改變,那么實驗結(jié)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答: 。(選填“變”或“不變”)
②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接在電壓為U,頻率為f的交流電源上,從 實驗中打出的幾條紙帶中選出一條理想紙帶,如圖所示,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5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始點的距離為S0,點AC間的距離為S1,點CE間的距離為,已知重錘的質(zhì)量為m,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i style='mso-bidi-font-style:normal'>g,則:
①起始點O到打下C點的過程中,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EP= ,重錘動能的增加量為△EK= 。
②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條件,還可利用重錘下落求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 ,經(jīng)過計算可知,測量值比當?shù)刂亓铀俣鹊恼鎸嵵狄,其主要原因是?u> 。
答案:(1)①不變 、贐
(2)① ② ,紙帶與限位孔之間的摩擦力(或紙帶與其它部分的阻力或摩擦阻力)。
2.(福建省福州三中2008-2009學年高三年級第二次月考)在液體中下落的物體最終會達到一個恒定的速度,稱之為收尾速度。一個半徑為r的球體在液體中下落的收尾速度為v = r2(ρ-ρ/),其中η、g、ρ、ρ/分別為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與液體種類相關(guān)的常數(shù))、重力加速度、球體的密度、液體的密度。(本題中g、ρ、ρ/為已知量)。某同學為了測定某已知密度的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選定了下列器材:一只1000mL的量筒;一塊秒表;一把刻度尺;直徑不同的鋁球若干個(最大直徑約10.00mm)。
⑴請列出該同學漏選的器材: 。
⑵實驗時,該同學首先將直徑約10.00mm的鋁球重復從裝滿被測液體的量筒液面上自由落下測定它通過量筒刻線750mL到500mL和450mL到200mL的兩段時間,列表如下:
距離L(mL) |
時間t(s) |
平均時間t/(s) |
750-500 |
1.74 1.72 1.72 |
1.73 |
450-200 |
1.73 1.72 1.73 |
1.73 |
由以上測量數(shù)據(jù)得到的結(jié)論是 。
⑶若測出了不同半徑的鋁球的收尾速度,要求出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對以上數(shù)據(jù)應如何處理?
答案:(1)螺旋測微器或右邊卡尺或天平
(2)鋁球自750mL刻度處已達到收尾速度做勻速運動
(3)根據(jù)不同半徑的球,求出液體的粘滯系數(shù),求出它的平均值。
1.(合肥一中2009屆高三教學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一)⑴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做好實驗準備后,先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某一位置O,此時學生需要記錄的是 , , ,接著用一個彈簧秤拉橡皮條,要特別注意的是 .
⑵某同學做“探索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guān)系”實驗。他先把彈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長,用直尺測出彈簧的原長L0,再把彈簧豎直懸掛起來,掛上砝碼后測出彈簧伸長后的長度L,把L-L0作為彈簧的伸長X,這樣操作,由于彈簧自身重力的影響,最后畫出的圖線可能是下列所示圖線的哪一個?( )
答案:⑴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兩個細繩套的方向,橡皮條結(jié)點的位置 . 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O。⑵ C
16.(05年黑龍江、吉林、廣西)用游標為50分度的卡尺(測量值可準確到0.02mm)測定某圓柱的直徑時,卡尺上的示數(shù)如
圖?勺x出圓柱的直徑為 mm。
用螺旋測微器測圓柱體的直徑時,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示數(shù)為_______mm。
答案:42.12 22.8.116(5 分,在8.116± 0 . 002 范圍內(nèi)都給5 分)
2009年聯(lián)考題
15.(05年春季卷)圖1中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為
答案:2.720mm
14.(06年江蘇卷)如圖所示為一個彈簧振子做簡諧運動的振動圖象,由圖可知,該彈簧振子的振幅是__ _____cm,振動頻率是_______Hz.
答案: 10 0.5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