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隱隱約約)
B、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不管)
C、不足為外人道也。(不值得)
D、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訪求)
7、請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漁人甚異之。(2分)
(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2分)
8、請寫出一個最能體現(xiàn)作者寄托社會理想的句子。(請用文章的語句回答)(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信陽市羊山中學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題目。(16分)
(一)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二)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否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i,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睏钪x而從之。又戒日:“子來或遲,則封穴矣!逼饶海c老人同出。
【小題1】解釋畫線字。(4分)
①便要還家: 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④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小題2】寫出下列詞語的古義和今義。(4分)
①交通:古義: 今義:
②妻子:古義: 今義:
【小題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i,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
【小題4】兩文中所描繪的社會有什么共同點(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你怎樣評價這種社會?。(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河南信陽市八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題目。(16分)
(一)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二)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否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i,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睏钪x而從之。又戒日:“子來或遲,則封穴矣!逼饶海c老人同出。
1.解釋畫線字。(4分)
①便要還家: ②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④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寫出下列詞語的古義和今義。(4分)
①交通:古義: 今義:
②妻子:古義: 今義:
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4分)
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②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i,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
4.兩文中所描繪的社會有什么共同點(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你怎樣評價這種社會?。(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蘇東臺頭灶鎮(zhèn)中學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模考訓練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或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數(shù)年之后( )
【小題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之 | B.民之所以為盜者 |
C.上哂之曰 | D.或請重法以禁之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東臺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加柧氄Z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或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數(shù)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之 B.民之所以為盜者
C.上哂之曰 D.或請重法以禁之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 和 。(2分) 陶淵明虛構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