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倍唬骸叭唬∥粽呶峋刷鬯烙诨,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訂枺骸昂螢椴蝗ヒ玻俊痹唬骸盁o苛政!狈蜃釉唬骸靶∽英茏R之,苛政猛于虎也。”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阡陌交通: 、诒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今吾子又死焉
3.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
4.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
評卷人 |
得分 |
|
|
四、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蘇省鹽城中學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義犬(蒲松齡)
周村有賈某,貿(mào)易(1)蕪湖,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豐,蕩舟入莽(2),操刀欲殺。賈哀賜全尸,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鳴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流蕩不知幾遠,淺擱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鳴。或以為異,從之而往,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凸涛此,始言其情。復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盜船不見。
適有同鄉(xiāng)賈(4)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鳴嗥,喚之卻走?拖轮鄢弥(5)。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徒侵,見所嚙即前盜也。衣服與舟皆易(6),故不得而認之矣?`而搜之,則曩金猶在。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1)貿(mào)易:做生意。(2)莽:蘆葦叢。(3)悼:難過。(4)賈(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換。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2)悉如外人:
(3)或以為異,從之而往: (4)適有同鄉(xiāng)賈將攜俱歸: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劃兩處)(2分)
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
【小題4】甲文中通過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而乙文則通過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兩件事表達了犬的“義”舉。(2分)
【小題5】乙文中,作者發(fā)表議論的是哪一句?從該句中,我們可獲得怎樣的啟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九年級中考模擬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義犬(蒲松齡)
周村有賈某,貿(mào)易(1)蕪湖,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豐,蕩舟入莽(2),操刀欲殺。賈哀賜全尸,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鳴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流蕩不知幾遠,淺擱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鳴;蛞詾楫,從之而往,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凸涛此,始言其情。復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盜船不見。
適有同鄉(xiāng)賈(4)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鳴嗥,喚之卻走?拖轮鄢弥(5)。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徒侵娝鶉Ъ辞氨I也。衣服與舟皆易(6),故不得而認之矣?`而搜之,則曩金猶在。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1)貿(mào)易:做生意。(2)莽:蘆葦叢。(3)悼:難過。(4)賈(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換。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2)悉如外人:
(3)或以為異,從之而往: (4)適有同鄉(xiāng)賈將攜俱歸: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劃兩處)(2分)
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
4.甲文中通過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而乙文則通過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兩件事表達了犬的“義”舉。(2分)
5.乙文中,作者發(fā)表議論的是哪一句?從該句中,我們可獲得怎樣的啟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狈蜃訂枺骸昂螢椴蝗ヒ?”曰:“無苛政!狈蜃釉唬骸靶∽英茏R之,苛政猛于虎也!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
【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阡陌交通: 、诒要還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今吾子又死焉
3.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
4.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 義犬(蒲松齡)
周村有賈某,貿(mào)易(1)蕪湖,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豢養(yǎng)舟上。舟人固積寇也,窺客裝豐,蕩舟入莽(2),操刀欲殺。賈哀賜全尸,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鳴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流蕩不知幾遠,淺擱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鳴;蛞詾楫,從之而往,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凸涛此溃佳云淝。復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盜船不見。
適有同鄉(xiāng)賈(4)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鳴嗥,喚之卻走?拖轮鄢弥(5)。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客近呵之,見所嚙即前盜也。衣服與舟皆易(6),故不得而認之矣?`而搜之,則曩金猶在。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1)貿(mào)易:做生意。(2)莽:蘆葦叢。(3)悼:難過。(4)賈(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換。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2)悉如外人:
(3)或以為異,從之而往: (4)適有同鄉(xiāng)賈將攜俱歸:
11、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給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劃兩處)(2分)
見 堤 上 有 屠 人 縛 犬 倍 價 贖 之 豢 養(yǎng) 舟 上。
13、甲文中通過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而乙文則通過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兩件事表達了犬的“義”舉。(2分)
14、乙文中,作者發(fā)表議論的是哪一句?從該句中,我們可獲得怎樣的啟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蘇東臺頭灶鎮(zhèn)中學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加柧氄Z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或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數(shù)年之后( )
【小題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之 | B.民之所以為盜者 |
C.上哂之曰 | D.或請重法以禁之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東臺九年級下學期中考系列化?加柧氄Z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4分)
(1)屋舍儼然 ( ) (2)阡陌交通( )
(3)或請重法以禁之 ( ) (4)自是數(shù)年之后( )
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3分)
A.問所從來,具答之 B.民之所以為盜者
C.上哂之曰 D.或請重法以禁之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個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話來說,起碼是因為那里沒有 和 。(2分) 陶淵明虛構這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選自《桃花源記》
【乙】明日,宿旦子岡①。甫②行數(shù)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chǎn)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nóng)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shù)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
【注釋】①旦子岡:在江蘇省江寧縣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衣。
6.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黃發(fā)垂髫 ( ) ②甫行數(shù)里 ( )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擔糞灌園 ( ) ④自恨不如遠甚也( )
8.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標一處)(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屬。
9.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
10.【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現(xiàn)的生活圖景有什么共同之處? (2分)
座號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其五)
15.請利用《新華字典》查閱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1)豁然開朗( ) (2)儼然( )
(3)處處志之( ) (4)問君何能爾( )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7.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展現(xiàn)的畫面。(4分)
18.陶淵明在《桃花源記》和《飲酒》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請結合當今社會實際,簡要說出你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問所從來,具答之 | B.民之所以為盜者 |
C.上哂之曰 | D.或請重法以禁之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