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樂清市柳市中學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br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①不亦說乎 ②思而不學則殆
③溫故而知新 ④是知也
【小題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3】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庇谜n文中的原句就是 , 。
【小題4】青少年正處于求學階段,正需要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試選取課文中與學習有關的一則,談談它對你學習的指導。(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羅定市七年級上學期階段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3分)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話) |
B.人不知而不慍(生氣,發(fā)怒) |
C.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這) |
D.士不可以不弘毅(剛強,勇毅) |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了學與思的辨證關系。 |
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說明了新舊知識的關系。 |
C.“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告訴我們應該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寬廣的胸懷。 |
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明人不必虛心求教,博取眾長。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江都市大橋中學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u>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 慍____________________ 。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而不思則罔 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翻譯句子。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將文中劃橫線的部分填寫完整。(寫在原文上)
【小題4】選文中的有些詞句現(xiàn)在已成為成語保留了下來,請寫出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的看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5屆江蘇省江都市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u>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慍 慍____________________ 。
(2)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而不思則罔 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文中劃橫線的部分填寫完整。(寫在原文上)
4.選文中的有些詞句現(xiàn)在已成為成語保留了下來,請寫出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處世之道,對此,曾經(jīng)有過不同的看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片初一上學期期中素質(zhì)調(diào)研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
1.(4分)翻譯下面劃線的字。
(1)為人謀而不忠乎?( ) (2)誨女知之乎( )
(3)是知也( ) (4)不亦說乎?( )
2.(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2分)簡答。
(1)請從文中提煉出四個成語。
(2)如果有一位同學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請你選擇上面的一句格言來婉拒他。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4屆廣東省羅定市七年級上學期階段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3分)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話)
B.人不知而不慍(生氣,發(fā)怒)
C.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此,這)
D.士不可以不弘毅(剛強,勇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3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焉。
3.文中有很多語句都已成為成語,請你寫出其中的三個四字成語。(3分)
4.選出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3分)
A.“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了學與思的辨證關系。
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說明了新舊知識的關系。
C.“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告訴我們應該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寬廣的胸懷。
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明人不必虛心求教,博取眾長。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浙江省樂清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re>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①不亦說乎 ②思而不學則殆
③溫故而知新 ④是知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用課文中的原句就是 , 。
4.青少年正處于求學階段,正需要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試選取課文中與學習有關的一則,談談它對你學習的指導。(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浙江省樂清市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re>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4分)
①不亦說乎 ②思而不學則殆
③溫故而知新 ④是知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孔子曾說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資:這里有借鑒的意思)!庇谜n文中的原句就是 , 。
4.青少年正處于求學階段,正需要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試選取課文中與學習有關的一則,談談它對你學習的指導。(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