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面對文言詩句分析不恰當?shù)氖?/p>
A.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橫”字用得好,表現(xiàn)了一種自然、閑適、恬淡的意境。
B.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反前人“悲秋”的情調,通過鶴“排云上”的形象,頓時沖破秋天的肅殺之氣,展示出樂觀明快的境界。
C.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表現(xiàn)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心志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D.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前兩句運用了“興”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水波蕩漾的景致,表現(xiàn)了一種朦朧之美。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面對文言詩句分析不恰當?shù)氖?/p>
A.春草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橫”字用得好,表現(xiàn)了一種自然、閑適、恬淡的意境。
B.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反前人“悲秋”的情調,通過鶴“排云上”的形象,頓時沖破秋天的肅殺之氣,展示出樂觀明快的境界。
C.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表現(xiàn)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心志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D.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前兩句運用了“興”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水波蕩漾的景致,表現(xiàn)了一種朦朧之美。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12分)
春從心出
劉心武
①愿乘火車,喜歡那窗外舒卷的田園畫面;愿乘輪船,喜歡那船頭劈開的浪花飛濺;愿乘飛機,喜歡那舷窗外的云海無邊……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
②愿有機會,被準允一個人進入沒有演出的劇場,隨便選一個適中的座位,靜靜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閉的大幕,在萬籟俱寂中,以回憶,以想象,以對自己鐘愛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深深感激,以對藝術的敬畏與對審美的忠貞、從心靈里,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劇,難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樣的一種超級享受!
③當近照堆積如山時,我們厭倦了攝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興致�?墒�,我們對舊照片的窺視欲久盛不衰,難道非得通過人世的紛亂,自我的顛沛,以痛苦的失落、無奈的損減,當那歲月梳蓖過的殘照,零星如梳齒上的斷發(fā)時,我們才能懂得珍惜,生發(fā)出琴弦般顫動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總覺得那陳列出的新書,有許許多多都應該抓緊購買,而自己囊中羞澀,欲壑難填——甚至僅僅是站在書店的櫥窗前,便有一種受到特殊強刺激的感覺,怦然心動,難以自持;常常是,進去時拼命告誡自己不得癲狂,而出來時卻囊空如洗,抱著一大包書,踽踽獨行在長街之上,因為連乘公共汽車的錢也沒留下,步行抱書回家真乃苦難的歷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觀書,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勁頭,噫,亞賽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那些花花綠綠的出版物,雖然呈現(xiàn)著滿坑滿谷之勢,不像以往那樣隔著柜臺,大半還得有勞售貨員取拿,可以隨意自選,瀏覽聽便,可是,竟往往很難遇上一兩本想買下的書,甚至帶去打算購書的費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悶;終于淘出購得數(shù)種,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發(fā)上展讀,那紙張沒得說是雪白挺括的,裝幀得頗稱“雅皮”,但僅是頭一章,便幾乎每頁都有別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掃興!
⑤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書林雜蕪,仍要耐心從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詭譎,仍要堅韌地追求活著的真諦。
⑥冬去春來,朋友打來電話,興奮地報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現(xiàn)了多年不見的南雁群,一會兒呈一字,一會兒呈人字,躍然翩飛,引出他心中釅釅的詩意,多年不曾寫詩的他,一時竟揮就了五首新作!放下電話,我也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也只有那么一段。這都很像北國的春天,會飄然而至,C繡出萬紫千紅,卻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隨著陣陣沙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然落紅滿地�,F(xiàn)代人里,誰還會像林黛玉那樣衰傷地葬花?一時間你會覺得有許多俗眾熙熙攘攘,無情地在你跟前踐著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悵,你喟嘆……但是,我鼓勵自己,也勸告別人,像我那朋友一樣,詩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敗得失,看待生關死劫;需知,有一種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從心靈D滋生出來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作者在開篇強調“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內容具體體現(xiàn)了人生旅途中的“瀏覽”?(3分)
2.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3分)
3.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好像扯遠了,能否刪去?如果不能,請談談理由。(2分)
4.著名作家劉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詞用語,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動詞運用得恰到好處。請在文中A、B、C、D四處任選一例動詞,結合具體內容簡析它的妙處。(2分)
5.結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題目“春從心出”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四川省南充一中初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12分)
春從心出
劉心武
①愿乘火車,喜歡那窗外舒卷的田園畫面;愿乘輪船,喜歡那船頭劈開的浪花飛濺;愿乘飛機,喜歡那舷窗外的云海無邊……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
②愿有機會,被準允一個人進入沒有演出的劇場,隨便選一個適中的座位,靜靜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閉的大幕,在萬籟俱寂中,以回憶,以想象,以對自己鐘愛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深深感激,以對藝術的敬畏與對審美的忠貞、從心靈里,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劇,難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樣的一種超級享受!
③當近照堆積如山時,我們厭倦了攝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興致。可是,我們對舊照片的窺視欲久盛不衰,難道非得通過人世的紛亂,自我的顛沛,以痛苦的失落、無奈的損減,當那歲月梳蓖過的殘照,零星如梳齒上的斷發(fā)時,我們才能懂得珍惜,生發(fā)出琴弦般顫動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總覺得那陳列出的新書,有許許多多都應該抓緊購買,而自己囊中羞澀,欲壑難填——甚至僅僅是站在書店的櫥窗前,便有一種受到特殊強刺激的感覺,怦然心動,難以自持;常常是,進去時拼命告誡自己不得癲狂,而出來時卻囊空如洗,抱著一大包書,踽踽獨行在長街之上,因為連乘公共汽車的錢也沒留下,步行抱書回家真乃苦難的歷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觀書,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勁頭,噫,亞賽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那些花花綠綠的出版物,雖然呈現(xiàn)著滿坑滿谷之勢,不像以往那樣隔著柜臺,大半還得有勞售貨員取拿,可以隨意自選,瀏覽聽便,可是,竟往往很難遇上一兩本想買下的書,甚至帶去打算購書的費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悶;終于淘出購得數(shù)種,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發(fā)上展讀,那紙張沒得說是雪白挺括的,裝幀得頗稱“雅皮”,但僅是頭一章,便幾乎每頁都有別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掃興!
⑤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書林雜蕪,仍要耐心從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詭譎,仍要堅韌地追求活著的真諦。
⑥冬去春來,朋友打來電話,興奮地報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現(xiàn)了多年不見的南雁群,一會兒呈一字,一會兒呈人字,躍然翩飛,引出他心中釅釅的詩意,多年不曾寫詩的他,一時竟揮就了五首新作!放下電話,我也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也只有那么一段。這都很像北國的春天,會飄然而至,C繡出萬紫千紅,卻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隨著陣陣沙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然落紅滿地�,F(xiàn)代人里,誰還會像林黛玉那樣衰傷地葬花?一時間你會覺得有許多俗眾熙熙攘攘,無情地在你跟前踐著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悵,你喟嘆……但是,我鼓勵自己,也勸告別人,像我那朋友一樣,詩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敗得失,看待生關死劫;需知,有一種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從心靈D滋生出來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小題1】作者在開篇強調“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內容具體體現(xiàn)了人生旅途中的“瀏覽”?(3分)
【小題2】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3分)
【小題3】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好像扯遠了,能否刪去?如果不能,請談談理由。(2分)
【小題4】著名作家劉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詞用語,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動詞運用得恰到好處。請在文中A、B、C、D四處任選一例動詞,結合具體內容簡析它的妙處。(2分)
【小題5】結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題目“春從心出”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四川省初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性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12分)
春從心出
劉心武
①愿乘火車,喜歡那窗外舒卷的田園畫面;愿乘輪船,喜歡那船頭劈開的浪花飛濺;愿乘飛機,喜歡那舷窗外的云海無邊……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
②愿有機會,被準允一個人進入沒有演出的劇場,隨便選一個適中的座位,靜靜地坐在那里,凝望那垂閉的大幕,在萬籟俱寂中,以回憶,以想象,以對自己鐘愛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深深感激,以對藝術的敬畏與對審美的忠貞、從心靈里,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劇,難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樣的一種超級享受!
③當近照堆積如山時,我們厭倦了攝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興致�?墒�,我們對舊照片的窺視欲久盛不衰,難道非得通過人世的紛亂,自我的顛沛,以痛苦的失落、無奈的損減,當那歲月梳蓖過的殘照,零星如梳齒上的斷發(fā)時,我們才能懂得珍惜,生發(fā)出琴弦般顫動的情愫么?
④以往,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總覺得那陳列出的新書,有許許多多都應該抓緊購買,而自己囊中羞澀,欲壑難填——甚至僅僅是站在書店的櫥窗前,便有一種受到特殊強刺激的感覺,怦然心動,難以自持;常常是,進去時拼命告誡自己不得癲狂,而出來時卻囊空如洗,抱著一大包書,踽踽獨行在長街之上,因為連乘公共汽車的錢也沒留下,步行抱書回家真乃苦難的歷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觀書,那一份悠哉游哉的勁頭,噫,亞賽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為那些花花綠綠的出版物,雖然呈現(xiàn)著滿坑滿谷之勢,不像以往那樣隔著柜臺,大半還得有勞售貨員取拿,可以隨意自選,瀏覽聽便,可是,竟往往很難遇上一兩本想買下的書,甚至帶去打算購書的費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悶;終于淘出購得數(shù)種,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發(fā)上展讀,那紙張沒得說是雪白挺括的,裝幀得頗稱“雅皮”,但僅是頭一章,便幾乎每頁都有別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掃興!
⑤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書林雜蕪,仍要耐心從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詭譎,仍要堅韌地追求活著的真諦。
⑥冬去春來,朋友打來電話,興奮地報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現(xiàn)了多年不見的南雁群,一會兒呈一字,一會兒呈人字,躍然翩飛,引出他心中釅釅的詩意,多年不曾寫詩的他,一時竟揮就了五首新作!放下電話,我也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也只有那么一段。這都很像北國的春天,會飄然而至,C繡出萬紫千紅,卻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隨著陣陣沙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然落紅滿地�,F(xiàn)代人里,誰還會像林黛玉那樣衰傷地葬花?一時間你會覺得有許多俗眾熙熙攘攘,無情地在你跟前踐著落花去追名逐利,于是惆悵,你喟嘆……但是,我鼓勵自己,也勸告別人,像我那朋友一樣,詩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敗得失,看待生關死劫;需知,有一種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從心靈D滋生出來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作者在開篇強調“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內容具體體現(xiàn)了人生旅途中的“瀏覽”?(3分)
2.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3分)
3.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好像扯遠了,能否刪去?如果不能,請談談理由。(2分)
4.著名作家劉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詞用語,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動詞運用得恰到好處。請在文中A、B、C、D四處任選一例動詞,結合具體內容簡析它的妙處。(2分)
5.結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題目“春從心出”的理解。(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題目。(12分)
警句
徐懋庸
許多作者寫作喜用警句,許多讀者讀書喜看警句。有些老師在學生的習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贊賞,結果就連在一篇說明文中,學生們也必硬添入許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實,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讀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見識淺。才力薄,所以不能創(chuàng)作充實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娛人;見識淺,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義,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語言說真實的事理,所以無處不善,沒有警句,也可以說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讀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錦上添花,與全文相得益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本來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飲酒》詩里與其他詩句渾然一體,并不獨自出色�?捎行┤绥姁鄞司�,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為可以使文章增色,結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線繡花,極不相稱,且所繡之花,絕不會佳。現(xiàn)在有一類人寫作幾乎全篇用警句湊成,使人如看萬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錦,莫測高深,一經拆穿,則不過是一些玻璃碎片亂湊而成,毫無意義。
喜歡看警句的讀者,閱讀偉大的作品定會因為沒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讀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賞花,真能欣賞名花的人,會到園地上,于陽光微風中,欣賞花兒的活潑生機、天然的姿色及其與環(huán)境相掩映之美。在這樣境界中的花,無論大小開謝,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賞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為已盡得此花之美,卻不知這是大煞風景的。
世上的語言,本無所謂“奇警”與“平凡”,關鍵在于運用得當。好作品的語言無論有著怎樣的特點,都能表達充實完善的內容。那些只追求“處處須警句”的文章,華而不實,實在是不足取的。
(選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刪改)
【小題1】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是( )(3分)
A.寫說明文,不必硬添入許多奇警的句子。 |
B.好文章無處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
C.寫作時,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
D.閱讀作品,不應該因為沒有警句而失望。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文后1—5題。
詞語權變之妙
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在具體運用中,若注意靈活變通,如調整語序、更換詞語、增添詞語、巧用標點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橫生,收到極佳的表達效果。試舉數(shù)例,略談其妙。
一、調整語序。于右任先生工于書法,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請他題寫。為了防濫,亦出于謙虛,他不愿隨便滿足別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來客求墨心切,苦苦懇求。于老甚感為難,便草就一幀條幅: “不要隨處小便。”于老心想,寫的這些,人家把它掛出去則不適合了。豈料,來客取到條幅滿懷喜悅,心生一計,把條幅上的字逐個剪開,再調整詞語順序,裱成新的條幅,成了“小處不要隨便”的箴言。真是 。
二、更換詞語。唐代詩人李商隱有這樣的詩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詩中情調顯得低沉、消極、無奈,表現(xiàn)出一種失落感。朱自清先生把它改為“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經他妙筆一改,真是筆下生輝,情調高昂,心境顯得特別高遠,化消極為積極。葉劍英元帥《八十書懷》中更有“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顯得更為美妙,深為廣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 “字眼”是一句中的關鍵詞,有了它,整句傳神。從前,有個秀才在自家大門上貼上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身無分文”,下聯(lián)“家徒四壁”,橫批“自得其樂”。對聯(lián)貼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說是這個秀才窮到如此地步,還能“自得其樂”嗎?豈料,這位秀才走出門來,在上下聯(lián)之下各補上一個字,對聯(lián)成為“身無分文債,家徒四壁書”,轉貧為富了。旁觀者個個驚嘆這位秀才很有點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樂”了�?磥�,根據(jù)上下文意,銜接上恰當?shù)脑~語,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為妙法。
四、巧拆成語。就是用表達語氣的標點巧妙地點斷原有的成語。國共合作和談時,有一次,國民黨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來在談判時,國民黨代表提出種種無理條件,均遭到周恩來的嚴詞駁斥。國民黨代表理屈詞窮,惱羞成怒,拍案且蠻橫地說:“跟你周恩來談判是對牛彈琴�!敝芏鱽頇C智地接過其話鋒,從容不迫地說: “對!牛彈琴�!睂Ψ秸_蔑的成語“對牛彈琴”,用表語氣的感嘆號巧妙點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駁得對方自知理虧,啞口無言。
五、妙斷語句。標點是無聲的語言,是書面語言的五官。語句中恰當增添標點,把整句分開,可以使語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據(jù)稱,抗日戰(zhàn)爭時期,敵占區(qū)農村的墻壁上被漢奸刷上一條這樣的標語:“糧食不賣給八路軍。”老百姓看了很氣憤。出于義憤,老百姓中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標語上巧妙地增加了一個逗號,變成“糧食不賣,給八路軍”,與原標語的意思正相反。一個小小的標點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體現(xiàn)了當時敵占區(qū)人民愛憎分明的大仁大義。
(作者:馬挺生 文章略有刪改)
1.從說明對象看,文章屬于一篇 說明文;根據(jù)文意,解釋標題中“權變”
一詞的意思 。
2.概括這篇文章的說明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調整語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選項中,填入該句空格的最佳一項是: ( )
A.化俗為雅,點石成金! B.別出心裁,字字珠璣!
C.工夫不負有心人! D.得來全不費功夫!
4.文章主要使用了 、 兩種說明方法。試分析其中一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文章開頭“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句中的“之一”一詞刪去可以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本文,你對“漢語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會有新的理解吧?請舉出一個學習或生活中的一個實例,來說明漢語表意的豐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6題
成 功 季羨林
什么叫成功?順手拿過來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面寫道:“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毖院喴赓W,明白之至。
但是,談到“預期”,則錯綜復雜,紛紜混亂。人人每時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預期,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總之是無法界定,也無法分類,我們不去談它。我在這里只談成功,特別是成功之道。這又是一個極大的題目,我卻只是小做。積七八十年之經驗,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 + = 成功
“天資”,我本來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個稀見現(xiàn)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棄而不用,改用”天資”,大家一看就明白。這個公式實在是過分簡單化了,但其中的含義是清楚的。搞得太煩瑣,反而不容易說清楚。
談到天資,首先必須承認,人與人之間天資是不相同的,這是一個事實,誰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學術界和文藝界自命天才的人頗不稀見,我除了羨慕這些人“自我感覺過分良好”外,不敢贊一詞。對于自己的天資,我看,還是客觀一點好,實事求是一點好。
至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韓愈的‘‘焚膏油而繼晷,恒兀兀而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談到機遇,往往為人所忽視。它其實是存在的,而且有時候影響極大。就以我自己為例,如果清華大學不派我到德國去留學,則我的一生完全不會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在這里,古人的教導也多得很。還是先舉韓愈。他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边@兩句話是大家所熟悉的。
王國維的《人間詩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说谝痪骋��!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c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说谌骋病!蓖鯂S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做學問或干事業(yè),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1.根據(jù)文章內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寫完整。
答: + + = 成功
2.本文開頭通過 ,引出“ ”這個話題;結尾提醒人們 ,強化文章的中心。(本題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3.如果要補寫一個名人事例來論證文章的中心,下面恰當?shù)囊豁検牵海? )
A.陳景潤得到華羅庚的賞識,被從廈門大學調到中科院,后來成為著名數(shù)學家。
B.蘇秦以錐刺股,終于成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C.馬克思與恩格斯在革命斗爭中結下深情厚誼,至今傳為佳話。
4.選文最后一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你解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名言的大意。
6.文中說“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边@樣的說法好像有點不妥,請你舉一例加以反駁。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寫說明文,不必硬添入許多奇警的句子。 |
B.好文章無處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
C.寫作時,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
D.閱讀作品,不應該因為沒有警句而失望。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云南省昆明八中2012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