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正誤。 ①.《從三到萬》作者成南屯,鄧拓是筆名。 A、√ B、× ②.好的議論文不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感人,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A、√ B、× ③.從故事中引出論點是議論文常見的寫法。以《從三到萬》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 A、√ B、×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判斷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趙威的《垃圾困局》,回答1—5題。
垃圾困局
趙威
①2010年1月10日,66歲的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研究員趙章元出席小谷圍科學講壇。這位反垃圾焚燒派專家,站在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高地上,剖析垃圾困局。
太平洋上的第八大洲
②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出發(fā),經夏威夷群島,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現(xiàn)兩個巨大的“綠色島嶼”,“這不是島嶼,而是垃圾山”,趙章元說,這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場。兩個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橫跨北太平洋,逐漸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陸”,面積約343萬平方公里,超過歐洲的三分之一,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塊”,也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洲”。
③據美國某海洋研究中心估計,這塊“垃圾大陸”上約有1億噸塑膠垃圾。海面上累積到30米深,其中80%為塑料垃圾。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萬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發(fā)展速度,估計10年后其面積還將會增長10倍。這些塑料制品平均壽命超過500年,很難生物降解。若干年后,被污染的海域將會出現(xiàn)大量塑料沙,吸附著高于正常含量數(shù)百萬倍的毒素。魚類和海鳥誤食后,將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死亡,據綠色和平組織統(tǒng)計,至少有267種海洋生物受到這種毒害的嚴重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毒害還可通過食物鏈擴大并傳至人類。
陸地上的垃圾毒瘤
④人類活動相對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人口集中的陸地就更可想而知了。垃圾填埋積累暴漲形成的地殼表面垃圾圈,正在圍困全球。至今所有城鎮(zhèn)均被垃圾包圍,已普遍出現(xiàn)了垃圾危機,并引發(fā)出社會危機。
⑤全球最大的城市垃圾堆——紐約FreshKills垃圾堆放場,堆放垃圾長達60年,高聳入云,達到海拔505英尺,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萬加侖的污水。紐約市政府多次收到聯(lián)邦法院的傳票,控告該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滲漏污染了新澤西的海灘。
⑥2008年1月,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發(fā)了一場罕見的“垃圾危機”,堆積如山的垃圾無處掩埋,氣憤的民眾干脆放火焚燒垃圾。在這場消滅垃圾的抗爭中,當?shù)厝罕娪涡惺就恢�,清潔工人兩周停止收垃圾,人們都把垃圾丟到大街上,嗆人氣味令人窒息,政府被迫出動軍警清除垃圾。民眾對政府的垃圾處理決定不滿,與警方發(fā)生了沖突。這就是典型的垃圾引起的社會騷動。
⑦2008年5月,意總理貝盧斯科尼在那不勒斯市召開他上任后的首次內閣全體會議,承諾新政府成立后,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解決那不勒斯垃圾的處理問題。為這個問題,他先后更換了八位官員。以前很不起眼的垃圾問題,今天會演變成這么大的政治問題。垃圾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愈演愈烈的災難,人類終究面臨著被垃圾埋葬的危險!
垃圾場旁的人群
⑧近年來,大型垃圾填埋場周圍大多形成了高發(fā)病區(qū),環(huán)境糾紛案件在不斷增多,現(xiàn)已發(fā)展為國內外重大環(huán)境問題的焦點之一。
⑨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場附近一居民區(qū),患腫瘤類病和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已明顯增多。在民眾提供的一份名單中,七年來僅患有腫瘤類病及其死亡人數(shù)就多達70人。以北京阿蘇衛(wèi)垃圾填埋場附近村莊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長,阿蘇衛(wèi)附近成了枯樹、傻羊和病人的村莊。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患有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腦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比以前明顯增多;村民家中自備吸氧裝置的戶數(shù)超過半數(shù);三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腦血栓的人數(shù)比例達60%以上。
⑩國際上,以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同樣威脅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據綠色和平組織《焚化爐與人類健康》研究報告,焚燒爐潛在地損害人類健康,主要表現(xiàn)在誘發(fā)癌癥、呼吸疾病、性別比例失調、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臟病、皮膚病、泌尿科疾病、甲狀腺激素變化等10個方面。
⑾在英國、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現(xiàn)代化的焚燒廠雇員,均發(fā)現(xiàn)體內二惡英總毒性當量水平升高,影響健康;在意大利,市區(qū)接近垃圾焚燒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6.7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燒廠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2.79倍。在英國,70個城市的焚燒爐和307醫(yī)院醫(yī)療物焚燒爐研究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兒童癌癥死亡概率增加兩倍;在比利時,維爾賴克兩座焚燒爐附近居民新生兒先天性畸形增加了1.26倍。
⑿垃圾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愈演愈烈的災難,如果真如美國科學家預測,地球正處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中期,那么一定與人類自身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密切相關!人類也很有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滅絕!這樣的判斷絕非聳人聽聞。
(選自《讀者》2010年第8期,有刪改)
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全球的垃圾形成了怎樣的困局?
2.第③段中加點詞語“至少”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3.第④段畫線句子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4.9—11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列舉一處,說說其表達作用。
5.讀完文章后,你對如何解決垃圾困局,有什么妙招嗎?請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具體措施。(至少2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泰州市2010屆九年級下學期六校聯(lián)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趙威的《垃圾困局》,回答下題。
垃圾困局
趙威
2010年1月10日,66歲的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研究員趙章元出席小谷圍科學講壇。這位反垃圾焚燒派專家,站在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高地上,剖析垃圾困局。
太平洋上的第八大洲
�、趶拿绹永D醽喅霭l(fā),經夏威夷群島,延伸至日本的900多公里的水域上,出現(xiàn)兩個巨大的“綠色島嶼”,“這不是島嶼,而是垃圾山”,趙章元說,這里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場。兩個巨大的垃圾集中地,橫跨北太平洋,逐漸形成了一座“垃圾大陸”,面積約343萬平方公里,超過歐洲的三分之一,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太平洋垃圾大板塊”,也被稱為世界“第八大洲”。
�、蹞绹澈Q笱芯恐行墓烙嫞@塊“垃圾大陸”上約有1億噸塑膠垃圾。海面上累積到30米深,其中80%為塑料垃圾。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數(shù)據顯示,這一水域每平方公里海面就有330萬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按目前發(fā)展速度,估計10年后其面積還將會增長10倍。這些塑料制品平均壽命超過500年,很難生物降解。若干年后,被污染的海域將會出現(xiàn)大量塑料沙,吸附著高于正常含量數(shù)百萬倍的毒素。魚類和海鳥誤食后,將導致營養(yǎng)不良而死亡,據綠色和平組織統(tǒng)計,至少有267種海洋生物受到這種毒害的嚴重影響。更令人擔憂的是,毒害還可通過食物鏈擴大并傳至人類。
陸地上的垃圾毒瘤
�、�人類活動相對較少的海洋尚且如此,人口集中的陸地就更可想而知了。垃圾填埋積累暴漲形成的地殼表面垃圾圈,正在圍困全球。至今所有城鎮(zhèn)均被垃圾包圍,已普遍出現(xiàn)了垃圾危機,并引發(fā)出社會危機。
�、萑蜃畲蟮某鞘欣选~約FreshKills垃圾堆放場,堆放垃圾長達60年,高聳入云,達到海拔505英尺,高出自由女神像一半,每天流出百萬加侖的污水。紐約市政府多次收到聯(lián)邦法院的傳票,控告該垃圾填埋場的地下滲漏污染了新澤西的海灘。
⑥2008年1月,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爆發(fā)了一場罕見的“垃圾危機”,堆積如山的垃圾無處掩埋,氣憤的民眾干脆放火焚燒垃圾。在這場消滅垃圾的抗爭中,當?shù)厝罕娪涡惺就恢�,清潔工人兩周停止收垃圾,人們都把垃圾丟到大街上,嗆人氣味令人窒息,政府被迫出動軍警清除垃圾。民眾對政府的垃圾處理決定不滿,與警方發(fā)生了沖突。這就是典型的垃圾引起的社會騷動。
⑦2008年5月,意總理貝盧斯科尼在那不勒斯市召開他上任后的首次內閣全體會議,承諾新政府成立后,首要任務之一就是解決那不勒斯垃圾的處理問題。為這個問題,他先后更換了八位官員。以前很不起眼的垃圾問題,今天會演變成這么大的政治問題。垃圾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愈演愈烈的災難,人類終究面臨著被垃圾埋葬的危險!
垃圾場旁的人群
⑧近年來,大型垃圾填埋場周圍大多形成了高發(fā)病區(qū),環(huán)境糾紛案件在不斷增多,現(xiàn)已發(fā)展為國內外重大環(huán)境問題的焦點之一。
�、岜本┝锿屠盥駡龈浇痪用駞^(qū),患腫瘤類病和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已明顯增多。在民眾提供的一份名單中,七年來僅患有腫瘤類病及其死亡人數(shù)就多達70人。以北京阿蘇衛(wèi)垃圾填埋場附近村莊為例,牲畜死亡、植物怪長,阿蘇衛(wèi)附近成了枯樹、傻羊和病人的村莊。據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患有呼吸系統(tǒng)類疾病、腦血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的人數(shù)和死亡人數(shù)比以前明顯增多;村民家中自備吸氧裝置的戶數(shù)超過半數(shù);三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腦血栓的人數(shù)比例達60%以上。
�、鈬H上,以焚燒為主要處理方式的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同樣威脅到附近居民的健康。據綠色和平組織《焚化爐與人類健康》研究報告,焚燒爐潛在地損害人類健康,主要表現(xiàn)在誘發(fā)癌癥、呼吸疾病、性別比例失調、先天性缺陷、多胎妊娠、心臟病、皮膚病、泌尿科疾病、甲狀腺激素變化等10個方面。
在英國、西班牙和日本,老式和現(xiàn)代化的焚燒廠雇員,均發(fā)現(xiàn)體內二惡英總毒性當量水平升高,影響健康;在意大利,市區(qū)接近垃圾焚燒的居民,患癌率大大增加,肺癌死亡率上升6.7倍;1962年至1992年,一垃圾焚燒廠的工人,胃癌死亡率增加2.79倍。在英國,70個城市的焚燒爐和307醫(yī)院醫(yī)療物焚燒爐研究表明,居住在附近的兒童癌癥死亡概率增加兩倍;在比利時,維爾賴克兩座焚燒爐附近居民新生兒先天性畸形增加了1.26倍。
垃圾已經逐漸形成一種愈演愈烈的災難,如果真如美國科學家預測,地球正處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中期,那么一定與人類自身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密切相關!人類也很有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滅絕!這樣的判斷絕非聳人聽聞。
(選自《讀者》2010年第8期,有刪改)
1.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全球的垃圾形成了怎樣的困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粗詞語“至少”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畫線句子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1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請列舉一處,說說其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完文章后,你對如何解決垃圾困局,有什么妙招嗎?請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具體措施。(至少2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13分)
三種諸葛亮 (鄧 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
有的人對于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里,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么呢?大概因為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不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贊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xiàn)時仍然流行于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
這些當然還是贊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和小說、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于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
但是,我現(xiàn)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后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為他有先見之明。并且由此推論,凡是有先見之明者,都可以稱之為諸葛亮。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么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于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俗等等,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對于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于過分加以夸大。實際上,他并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的。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
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后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于事后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待?
常�?梢月犚�,有些人把事后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于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不能不是從無數(shù)次事后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么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fā)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fā)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后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后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于岳飛的孫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郭棣帥淮東,倪從焉�!h論自負,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髮覕。咦远炔粡驼�,對客泣數(shù)行。時彭法傳師為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fā)笑,也令人發(fā)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1962年3月(選自《鄧拓散文選集》,有刪改)
【小題1】閱讀全文,分別概括作者對三種諸葛亮的態(tài)度。(3分)
①事前諸葛亮:
②事后諸葛亮:
③帶汁的諸葛亮:
【小題2】閱讀文章第⑤小節(jié),回答問題。(3分)
(1)概括“這些”指代的內容。(1分)
(2)簡要分析這一小節(jié)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2分)
【小題3】 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2分)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
C.知識豐富、善于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
D.“事后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
C.知識豐富、善于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
D.“事后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州卷)語文(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18 分)
三種諸葛亮
鄧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有的人對于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里,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么呢?大概因為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不像我們現(xiàn)在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贊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xiàn)時仍然流行于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這些當然還是贊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小說和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于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但是,我現(xiàn)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后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為他有先見之明。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么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于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俗等等,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對于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過分加以夸大。實際上,他并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后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于事后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常�?梢月犚�,有些人把事后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于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無不是從無數(shù)次事后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么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fā)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fā)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后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后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于岳飛的孫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郭棣帥淮東,倪從焉�!h論自負,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髮覕�,倪自度不復振,對客泣數(shù)行。時彭法傳師為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fā)笑,也令人作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
1962年3 月
(選自《鄧拓散文選集》百花出版社,有刪改)
【小題1】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
C.知識豐富、善于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
D.“事后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
A.諸葛亮這個人物在歷史學家、文學家的筆下是有區(qū)別的。 |
B.諸葛亮享有先見之明的美譽,是人們喜歡他而想象出來的。 |
C.諸葛亮不能作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誤用馬謖使街亭失守。 |
D.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諸葛亮”常因多嘴而壞事。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廣州卷)語文(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小題。(18 分)
三種諸葛亮
鄧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有的人對于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數(shù)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里,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么呢?大概因為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不像我們現(xiàn)在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贊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xiàn)時仍然流行于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這些當然還是贊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小說和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于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但是,我現(xiàn)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后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為他有先見之明。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么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于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俗等等,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對于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過分加以夸大。實際上,他并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后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于事后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常常可以聽見,有些人把事后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于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無不是從無數(shù)次事后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fā)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么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fā)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fā)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后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后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于岳飛的孫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郭棣帥淮東,倪從焉。……議論自負,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髮覕�,倪自度不復振,對客泣數(shù)行。時彭法傳師為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fā)笑,也令人作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
1962年3 月
(選自《鄧拓散文選集》百花出版社,有刪改)
1.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C.知識豐富、善于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D.“事后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2.下列的說法,屬于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3分)
A.諸葛亮這個人物在歷史學家、文學家的筆下是有區(qū)別的。
B.諸葛亮享有先見之明的美譽,是人們喜歡他而想象出來的。
C.諸葛亮不能作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誤用馬謖使街亭失守。
D.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諸葛亮”常因多嘴而壞事。
3.下面兩個句子中“諸葛亮”的意思一樣嗎?請解釋。(4 分)
①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現(xiàn)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
4.文中“帶汁的諸葛亮”有哪些特點?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 分)
5.有專家認為:“讀書時,如果能從作者的身份、立場、角度考慮作品的觀點,我們會得到更多�!闭堖\用文中的例子,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4 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