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對《陋室銘》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xiàn)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練習 語文 九年級 上冊 題型:048
站在托爾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現(xiàn)出托爾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
他以82歲的高齡,在一個冬天的早晨,毅然離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幾天后,在車站站長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人們悲痛地將他從阿斯塔波沃送回玻里亞納。
82歲是個令人尊敬的年齡。
82歲的人是一個古稀之人。
82歲,燦爛的晚霞,托爾斯泰滿可以咀嚼一生奮斗的快樂。
但是,托爾斯泰卻以82歲高齡,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托爾斯泰在臨出走前寫給妻子的訣別信中說:“我的走會使你難過,不過請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實在沒有別的辦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我不能再在這種奢華的環(huán)境中生活……”
這個念頭他已經(jīng)忍了13年。13年前,他69歲。當時他在一封信中寫道:“索妮婭,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不相協(xié)調(diào),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繼續(xù)下去了,因此,我已經(jīng)決定現(xiàn)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
一年一年,無比激烈的心靈搏斗,無比痛苦的心路歷程,他的實際生活與他倡導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終于讓他義無反顧地走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他是去追求“言行一致”。他是以82歲的高齡,無比執(zhí)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雖然沒有完成,但他有了一個令人尊敬的開始。
細雨中,我從思考中回來,注視矮矮的墳丘。托爾斯泰還用得著墓碑,用得著墓志銘嗎?對于他來說,一切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稇�(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哪一部書不是一座紀念碑?他確是生活在偏僻的圖拉,埋葬在圖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個讀者的心里。
我看到過一份材料,講托爾斯泰與諾貝爾文學獎如何失之交臂。1901年是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的第一年。有三部不朽巨著蜚聲全球的托爾斯泰,被公認是最具實力的競爭者,但那一年,俄羅斯作家沒有參與角逐,沒有報名。1902年,托爾斯泰正式獲得提名。他的名氣也如日中天,獲獎是眾望所歸。但瑞典科學院的評委們沒有把獎授給他。原因是這些評委們認為托爾斯泰晚年的思想、晚年的世界觀不符合入選的標準。1903年,這個獎又授予非常敬佩托爾斯泰作品的挪威劇作家。
托爾斯泰到底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評委們還真有“眼光”,他們還真明白了托爾斯泰的理想和追求。他們感到托爾斯泰晚年的思想很危險,讓他們恐慌。但用他們的“眼光”評出來的書,有幾部可以和托爾斯泰的作品比美?又有多少作品并不被評委之外的讀者承認!
我在托爾斯泰的故居里參觀了他寫作《戰(zhàn)爭與和平》的房間。那間房在整幢房子的最下層。室內(nèi)兩側(cè)各有一個小窗戶,光線很暗,有點像儲藏室。他寫作的桌椅還在。一個很平常的小木桌子。桌面大概只有三尺長、二尺寬。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真是想不到。正是坐著這把木椅,伏在這簡陋的小桌子上,托爾斯泰以藝術(shù)形象提出了當時社會的重大問題。
從這間樸素、簡陋的工作室,到那幾乎難以辨認的墓地,讓我思緒連連。托爾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爾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訴我們什么叫追求。
(選自2002年11月《中華讀書報》楊牧之文)
1.根據(jù)全文大意,你以為托翁晚年出走而未曾實現(xiàn)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爾斯泰到底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句,獨立成段。試簡要分析這樣的作用和“到底”一詞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說,本文結(jié)構(gòu)行文頗為注意前后照應的話,那么,首段的“浮現(xiàn)”與末段哪個詞語意義關(guān)聯(lián)比較緊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的練習中,引導作用多表示特指和直接引用。本文使用的引號是否也沒有超出這個范圍呢?如果有超出,請舉例簡單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托翁的三部名著,你是否有所閱讀?假如讀過,你獲得的印象是怎樣的?可否將故事梗概向未讀過的同學傳播傳播?(字數(shù)在80字左右,此題可加分,5分為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上海市虹口區(qū)2011年中考二模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初二下學期半期檢測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比較閱讀下面兩則古文選段,回答題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 ?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劃線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不足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B無案牘之勞形 聞之,欣然規(guī)往
C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鐘愛,人該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長上碧綠的臺階,青草的顏色映入青翠的簾子。 |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
3.下面各句是對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甲文中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總括蓮花的品格,再分別從幾個方面贊揚了蓮花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美名遠揚等美好品質(zhì)。 |
C.乙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xiàn)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 |
D.甲文通過對所居房屋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鐘愛,人該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長上碧綠的臺階,青草的顏色映入青翠的簾子。 |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
A.甲文中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總括蓮花的品格,再分別從幾個方面贊揚了蓮花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美名遠揚等美好品質(zhì)。 |
C.乙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xiàn)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 |
D.甲文通過對所居房屋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四川省仁壽聯(lián)誼學校初中初二下學期半期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比較閱讀下面兩則古文選段,回答題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俊�? ? ——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劃線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不足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B無案牘之勞形 聞之,欣然規(guī)往
C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小題2】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鐘愛,人該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長上碧綠的臺階,青草的顏色映入青翠的簾子。 |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云的亭子。 |
A.甲文中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總括蓮花的品格,再分別從幾個方面贊揚了蓮花象征了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美名遠揚等美好品質(zhì)。 |
C.乙文從始至終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地寫來,其中涵蓋了大量社會現(xiàn)象,文雖短而意蘊無窮。 |
D.甲文通過對所居房屋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尚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