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有誤的一項是 A、齊之習辭者(善于辭令,很會說話) B、今方來,吾欲辱之(羞辱) C、吏二縛一人詣王(所達到的程度) D、齊人固善盜乎(本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年四川省瀘州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回憶文言文《論語》十則,完成10—14題(共15分)
填空(7分)
(1)《理想》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現(xiàn)代詩人 。
(2)《論語》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書,共20篇,是______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
(3)孔子,名 ,字 ,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在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著名的 家、 家。
(4)我國古代四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詞語(4分)
A.不亦說乎? ( ) B.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 )
C. 傳不習乎? ( ) D.其恕乎 ( )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2分)
A.任重而道遠。 B.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C.溫故而知新…… D. 學而時習之。
12.下列句子中理解錯誤的一項( )(3分)
A.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從個人修養(yǎng)角度談為人的態(tài)度。
B. “吾日三省吾身”強調(diào)每天自我反省,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對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視。
C.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diào)要當老師就必須“溫故”,從而“知新”。
D.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強調(diào)言行要謹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即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13.這六則語錄中流傳至今的成語有(至少寫出兩個):(2分)
14.翻譯下面語句。(4分)
①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
譯文: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新圍初中九年級上學期學習能力測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逼淙嗽唬骸澳硞溆懈呙币话伲耆溯m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1]也.�!睅熍唬骸拔彷呏钡朗氯耍涡枞绱�!”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額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逼淙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2],必以其說駕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郁離子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惟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斎孙嬛�,皆以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褡右苑鹂溆杩梢玻终娣鹬ψ痈`其糟也。”
【注]】[1]齟齬(jǐi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chǎn)生矛盾。[2]道理:這里指宋元道學、理學。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吾輩直道事人(侍奉) | B.師頷其首曰(下巴) |
C.主酒家(主持、掌管) | D.索而飲之(索取) |
A.外官不易為為天下笑 |
B.必以其說駕之公將鼓之 |
C.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不以千里稱也 |
D.往別其師門人弟子填其室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級上學期學習能力測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逼淙嗽唬骸澳硞溆懈呙币话伲耆溯m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1]也.�!睅熍唬骸拔彷呏钡朗氯�,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額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與人論道理[2],必以其說駕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郁離子謂之曰:“昔者魯人不能為酒,惟中山之人善釀千日之酒。魯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謂人曰‘中山之酒也�!斎孙嬛�,皆以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來,聞有酒,索而飲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褡右苑鹂溆杩梢�,恐真佛之笑子竊其糟也。”
【注]】[1]齟齬(jǐi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chǎn)生矛盾。[2]道理:這里指宋元道學、理學。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吾輩直道事人(侍奉) B.師頷其首曰(下巴)
C.主酒家(主持、掌管) D.索而飲之(索�。�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4分)
A.外官不易為為天下笑
B.必以其說駕之公將鼓之
C.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不以千里稱也
D.往別其師門人弟子填其室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
②必以其說駕之,欣欣然自以為有獨得焉。
4.兩則故事都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吾輩直道事人(侍奉) | B.師頷其首曰(下巴) |
C.主酒家(主持、掌管) | D.索而飲之(索取) |
A.外官不易為為天下笑 |
B.必以其說駕之公將鼓之 |
C.取其糟粕以魯酒漬之不以千里稱也 |
D.往別其師門人弟子填其室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壯族“干欄”
① 壯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腳下向陽、通風好的地方,“干欄”(如下圖)即是壯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 “干欄”一次是壯語的音譯,“干”是“上面”,“欄”是“房屋”,連起來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與文獻所記載的“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相符。
③ “干欄”的建造形式多樣,因地制宜,一般分為全樓居住式、半樓居住式、地居式三類。全樓居住式多見于比較偏遠的山區(qū);半樓居住式常出現(xiàn)在丘陵、半山區(qū);地居式多見平原地區(qū)。無論哪種居式,都分上層、下層和樓閣三個部分,在層與層之間用木梯連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層為居住層;下層架空,專門用來圈養(yǎng)牲畜,存放農(nóng)具、雜物;樓閣在上層的頂部,多用來儲存糧食。有的“干欄”還依居住層伸延,建成望樓、排樓、曬樓等,以增加使用面積。
④ 至于“干欄”的建造原理,雖然古籍上沒有專門的論述,但相關的文獻也能讓我們悟出其中的道理�!短藉居钣洝酚性唬骸皹�(gòu)木為巢,以避瘴氣。”張華的《博物志》說:“南越巢居,避寒暑也�!备绲摹俄n非子》則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鳥獸蟲蛇,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笨梢姡案蓹凇边@種建筑形式是壯族先人為了應對高溫潮濕天氣和蛇蟲猛獸二創(chuàng)造出來的。
⑤ 如同漢族地區(qū)的村莊一樣,在悠久的歷史中,壯族也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干欄”居住群落。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對集中居住的需要來布局的,通常根據(jù)地勢的特點順勢伸展,錯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組合方式。
⑥ 例如:從山腳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個“干欄”,前后用帶頂棚的飛橋連接起來,這往往是一大家子幾兄弟分別居住的院落,稱為“串聯(lián)式”;而如果只有兩排“干欄”,中間留出通道,兩端有圍墻及院門,形成相對封閉的長方形院落,則透露出氏族社會的遺風,稱為“并聯(lián)式”;而“輻射式”則多見于較寬闊的山腳,常與“串聯(lián)式”相結(jié)合,“干欄”自上而下展開輻射,中間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門。
⑦ 在坡度較大的山腳,人們常將屋基壘成“梯田式”,每一級“梯田”橫向排列出若干“干欄”,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與下一排屋頂齊平,形成了風情濃郁的“梯田式山寨”。
(根據(jù)《壯族通史》改寫)
9.下列對本文的說明順序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邏輯順序 D.數(shù)理順序
10.下列對本文引用古籍資料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引用古籍使文章更有說服力,通史也增加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B.第②段有壯語音譯詞的闡釋,也有古籍的引用,都是對“干欄”進行解說。
C.第④段的三則引文,從不同的角度印證壯族先人創(chuàng)造“干欄”建筑的原理。
D.本文引用的古籍,都是四字句,語言平實,集中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1.下列對文中“干欄”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干欄”氛圍全樓居式、半樓居式以及地居式三類,只在比較偏遠的山區(qū)才發(fā)現(xiàn)。
B.“干欄”分成三部分,上層住人,下層圈養(yǎng)牲畜、存放農(nóng)具和雜物,樓閣多儲存糧食。
C.“干欄”民居是壯族先人為了應對高溫潮濕天氣和蛇蟲猛獸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D.“干欄”群落有一家?guī)仔值芫幼〉摹按?lián)式”,也有透露出氏族社會遺風的“并聯(lián)式”。
12.下列表述與原文內(nèi)容不一致的一項是
A.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干欄”就多建在山腳下向陽、通風好的地方。
B.為了增加使用面積,有的“干欄”還依居住層伸延,建成望樓、排樓、曬樓等。
C.“干欄”群落按家族、宗族聚居的需要布局,常依地勢特點形成不同的組合方式。
D.“干欄”自上而下輻射,中間留有石道,形成風情濃郁的“梯田式山寨”。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年浙江省紹興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