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出下列畫線的字所指代的人物。 1、特別是有一天,我帶著槍在海邊散步,尋思著我目前的處境的時候,我的理智就用反面的理由勸解我。 A、魯濱遜 B、格林兄弟 2、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zhàn)友們留下了一封短信。 A、劉連滿 B、屈銀華 C、王富洲 3、她是一位教師,不僅是她的學生們的教師,而且是全國人民的教師。 A、麥考利芙 B、羅納德 C、格里高利 4、棄其杖,化為鄧林。 A、夸父 B、蚩尤 C、皇帝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①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___________(交界 交匯)處,有一個(a)“死海”。遠遠望去,死海的波濤此起彼伏,無邊無際。但是,誰能想到,如此浩蕩的海水中竟沒有魚蝦、水草,甚至連海邊也寸草不生?這___________(大概 大約)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②然而,令人驚嘆的是,人們在這無魚無草的海水里,___________(竟能 還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真是(b)“死海不死”。
③傳說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下令處決俘虜來的奴隸。奴隸們被投入死海,并沒有沉到水里淹死,卻被波浪送回岸邊。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將俘虜扔進海里,但是奴隸們依舊安然無恙。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只好下令將他們?nèi)酷尫拧?/span>
④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么這樣大呢?因為海水的咸度很高。據(jù)___________(估計 統(tǒng)計),死海水里含有多種礦物質(zhì):有135.46億噸氯化鈉(食鹽);有63.7億萬噸氯化鈣;有20億噸氯化鉀;另外還有溴、鍶等。把各種鹽類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質(zhì)量的23%~25%。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
1.選文中a、b兩處引號的作用分別是:a.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正確的詞語,依次填入選文橫線處。
3.第①段中加點的詞“這”指代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畫線句子的排列順序是否恰當?為什么?
5.依據(jù)“咸度”“密度”“人沉不下去”三者的因果關系,仔細閱讀第④段后填空。
因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人不會被淹死。
6.下列對選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span> )
A.①②段引出“死海不死”的結(jié)論,其中的兩個“死”字含義迥異,從不同方面反映了死海的特征。
B.第③段引用羅馬統(tǒng)帥狄杜處決俘虜?shù)膫髡f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強死海的神奇色彩,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C.第④段所用的四個數(shù)據(jù)都是確數(shù),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死海的含鹽量,具有科學性。
D.死海的生態(tài)特征是海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死海的本質(zhì)特征是海水的浮力大。
E.選文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紹了死海的特征。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選文,思考文后的問題。
論美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nèi)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菲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jīng)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作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yōu)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1)“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與“彼”分別指什么?(用第1段中的詞語回答。)
“此”指代:________
“彼”指代:________
(2)選文中提到了多個有關“美”的概念,其中與“最高的美”內(nèi)涵基本相同的有(寫出兩個即可):________ 、________
(3)意大利克羅齊說:“美不是物理的事實,它不屬于事物,而屬于人的活動,屬于心靈的力量�!边@句話可以幫助理解第2段中的哪一觀點?
(4)下列句子的意思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
A.美貌的人并不具有其他方面的可能
B.按照幾何比例不可能畫出最美的人像
C.外形不美的人事業(yè)上卻大有作為
D.各種形式的美都是難于直觀的
(5)下列對選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第l段文字以兩種人為例,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人生“內(nèi)在美”的重要。
B.第2段文字通過三個層次美的比較,充分說明內(nèi)在美即品德美重于外在美。
C.第2段文字末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是說美是整體的、和諧的、不可分割的。
D.選文論述的是人生哲理,雖然都是理論分析,但文筆生動,頗有幽默感。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選文,思考文后的問題。
論美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nèi)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菲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jīng)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作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像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yōu)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1)“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中“此”與“彼”分別指什么?(用第1段中的詞語回答。)
“此”指代:________
“彼”指代:________
(2)選文中提到了多個有關“美”的概念,其中與“最高的美”內(nèi)涵基本相同的有(寫出兩個即可):________ 、________
(3)意大利克羅齊說:“美不是物理的事實,它不屬于事物,而屬于人的活動,屬于心靈的力量。”這句話可以幫助理解第2段中的哪一觀點?
(4)下列句子的意思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
A.美貌的人并不具有其他方面的可能
B.按照幾何比例不可能畫出最美的人像
C.外形不美的人事業(yè)上卻大有作為
D.各種形式的美都是難于直觀的
(5)下列對選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第l段文字以兩種人為例,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人生“內(nèi)在美”的重要。
B.第2段文字通過三個層次美的比較,充分說明內(nèi)在美即品德美重于外在美。
C.第2段文字末畫橫線的句子,意思是說美是整體的、和諧的、不可分割的。
D.選文論述的是人生哲理,雖然都是理論分析,但文筆生動,頗有幽默感。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力提升指導叢書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 2006年初中語文總復習(下冊)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題。(12分)
氣候變化的利與弊
①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對環(huán)境溫度升降1℃,似乎不太關心,但是氣象經(jīng)濟學家發(fā)現(xiàn),氣溫變化1℃,不僅事關全球氣候變化,還跟經(jīng)濟發(fā)展,特別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息息相關。
②美國氣象學家對全球平均氣溫變化1℃的評價是:氣溫上升1℃,經(jīng)濟效益也跟著上升;氣溫下降1℃,經(jīng)濟效益也跟著下降。世界平均氣溫下降1℃,全球產(chǎn)值就減少70億美元。
③氣溫變化1℃,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著更驚人的影響。美國達爾奇教授認為:若全球氣溫比20世紀70年代平均氣溫下降1℃時,玉米在全球60%的地區(qū)增加收成2100萬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圍內(nèi)歉收,損失約22億美元;水稻65%的地區(qū)損失9.56億美元。中國氣候?qū)W家張家誠研究論述了若氣溫升降1℃,對中國糧食作物的影響:據(jù)測試,氣溫變化1℃,大體相當于農(nóng)作物變化一個熟級。每變化一個熟級,產(chǎn)量變化10%,意即氣溫上升或下降 1℃,糧食產(chǎn)量具有增產(chǎn)或減產(chǎn)10%的潛力。例如,我國著名商品糧生產(chǎn)基地——東北地區(qū),若當年平均氣溫出現(xiàn)了“涼夏”,則糧食肯定減產(chǎn)200億至300億斤。反之,若出現(xiàn)了“熱夏”,則糧食可多收幾百億斤。
④氣溫升高1℃雖然會使農(nóng)作物增產(chǎn),經(jīng)濟有所增長,但是氣溫升高所帶來的環(huán)境及社會問題也著實令人擔憂。
⑤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gòu)最新報告預測,假若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計劃得不到有效的實施,21世紀全球的平均氣溫將上升 1.8℃至4℃。如此下去,人類總有一天會掉進自掘的“熱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國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黃河三角洲、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qū)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風暴潮的危害也會加重。由于氣溫上升,導致黃河和內(nèi)陸河地區(qū)的蒸發(fā)量可能增長 15%左右,北方水資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澇等災害出現(xiàn)頻率也會增加。
⑦德國刑偵專家也研究發(fā)現(xiàn),每年3月犯罪率開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達頂峰,9月開始下降。統(tǒng)計分析:每當氣溫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氣溫達到37℃時,碰到紅燈待停時間長,司機間爭吵的概率比氣溫32℃時高出30%以上。
⑧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相信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經(jīng)過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夠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4.選文采用了哪種說明順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請指出第②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到2030年,中國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黃河三角洲、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qū)洪水泛濫的機會增大,風暴潮的危害也會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氣候變暖會給人類帶來諸多危害,但選文也介紹了氣溫升高帶來的好處,請你從內(nèi)容或?qū)懛ǖ慕嵌确治�,作者這樣安排的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渡排放導致全球變暖,“低碳生活”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結(jié)合鏈接材料完成下面問題。(2分)
【材料連接】
中國環(huán)境保護部新聞發(fā)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體通報,2010年“六·五”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為“低碳減排?綠色生活”,號召公眾從我做起,為建設生態(tài)文明、構(gòu)建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
請你為“六·五”世界環(huán)境日寫一條倡導“低碳減排”的宣傳標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詞么(有刪改)
顧遠
①前不久我去了趟韓國進行訪問。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參觀,其中有一個村莊尤其有特色。
�、谖挥谕曛莸腂ibi-Hill村據(jù)說曾經(jīng)是個“窮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戶、八十幾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shù)。前任村長眼看著村莊凋敝村民又紛爭不斷,因而愧jiù自殺。公益組織“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來實施鄉(xiāng)村發(fā)展計劃。他們一心想發(fā)動村民,充分
利用本地的資源來改變家鄉(xiāng)面貌,然而村民們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邸跋M谱魉睕]有灰心。他們召集了一批專業(yè)攝影師來到村莊拍下許多風景照,再做成圖片展出。村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視無睹的事物原來可以是這樣美的。村民們的信心開始恢復,村子里的那些從未被重視的“資源”也被一一發(fā)掘利用。我們?nèi)⒂^的時候,村頭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們(這是以前外人對她們的稱呼)正在開心地勞作。田地被用石塊精心地圍出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小塊區(qū)域,既方便老人邊做農(nóng)活邊聊天,也給這片土地平添了許多生趣。
�、茉谕曛莸摹班l(xiāng)村發(fā)展中心”,一樓的墻壁上全都是當?shù)睾⒆永L制的圖案,斑駁絢爛;而二樓的墻壁上張貼的是當?shù)卮迕窭L制的幾幅鄉(xiāng)村規(guī)劃圖。他們沒有學過專業(yè)的工程繪制技術(shù),卻用最形象最質(zhì)樸的方式描繪出了自己心目中家鄉(xiāng)的未來圖景。
⑤遍布韓國各地的公益機構(gòu)不少都擁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名字也許最能直觀地反映出一個人一個機構(gòu)的“精氣神兒”來。知道“給自然大地做針線活兒”是家什么機構(gòu)嗎?他們是一家社會企業(yè),用廢舊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禮上用的婚紗和禮服,又別致又環(huán)保,同時還倡導了“節(jié)約型婚禮”的理念。
⑥照片、圖畫、名字,這些點滴細節(jié)看起來好像只是些小技巧小情趣,然而透露出的卻是一種對“美”的習慣性追求。用“美”來激勵公益的參與者——不管你是助人還是受助,公益活動的過程也成為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而更美好的生活、更美麗的世界不正是所有公益組織與公益事業(yè)努力的最終目標嗎?
⑦可是我們很多時候似乎忘記了這一點。公益于是變得苦情、悲情、濫情,好像只有痛苦才最打動人,只有沉重才最真誠,只有苦難才最民間。
�、辔蚁嘈湃绻麚Q另一群人來幫助那個叫做Bibi-Hill的村子,他們可能會選擇拍下村民們滿是皺紋的愁苦面容與干涸荒蕪的土地,來喚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剛剛收到的一段來自某愛心捐助機構(gòu)的宣傳短片,其中不厭其煩地介紹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們居住在偏遠的農(nóng)村,個個家境貧寒,只要有愛心人士的一點點捐助,他們就能吃飽穿暖,從此過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日子……
⑨我相信一定會有人被打動。但我也知道,過多地面對苦難,愛心也會變得日漸麻木和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難來博得同情,最終只會使公益變成一場展示“誰比誰更苦”的競賽,當真成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鈳啄昵�,我曾去藏區(qū)做過一次助學調(diào)查,拍下了很多照片。盡管我接觸的那些孩子大多數(shù)來自單親家庭或是孤兒,我還是選擇拍下了他們的笑容而不是滿是凍瘡的手。在一張照片里,這群孩子在塵土飛揚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著一只拋向天空的籃球。我給照片起的標題是:我們不懂籃球,可我們懂得快樂。
很多時候,打動人的,正是這平凡日子里一點點對“美”的追求。
16.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為加點字注音。(2分)
(1)愧jiù( ) (2)召( )集
17.本文第②—⑤段的位置能否互換?為什么?(5分)
18.第⑦段中的“這一點”所指的是 這一觀點。(3分)
19.(1)請閱讀第⑩段,從畫面和標題兩方面分析一下這張照片“美”在何處?(3分)
(2)前文已經(jīng)有了第②—⑤段的一組事實論據(jù),那么第⑩段的這則事實論據(jù)是否有些重復?為什么?(4分)
20.本文采用的論證結(jié)構(gòu)是(2分)
A. 總分式 B. 并列式 C. 層進式 D.對照式
21.以下對本文論點表達最恰當的一項是(4分)
A.呈現(xiàn)悲苦不應成為公益宣傳的方式。
B.公益就應該用“美”來激勵人們的參與。
C.打動人的往往是平凡日子里一點點對“美”的追求。
D.公益同樣可以用“美”來吸引公眾的視線。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