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正確的一項是
(1)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   )
(2)“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焙镒蝇F(xiàn)在雖說看不見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么不同的。( �。�
(3)登上帝國大廈和世貿中心,有如越過雪線。雖不見白雪皚皚,氣溫卻驟降,寒氣砭骨。(   )

A、(1)比喻、排比;(2)解釋;(3)比喻
B、(1)比喻、排比;(2)引用;(3)夸張
C、(1)擬人、排比;(2)引用;(3)比喻
D、(1)比喻、排比;(2)引用;(3)比喻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福建省晉江市初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变秩救龒{一帶險峻、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

B “仲春”是指春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三月。

C作者在《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中抒發(fā)了對青海湖的贊美,對美好大自然的神往,也流露出作者的感慨:希望人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D“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這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三峽一帶險峻、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
B “仲春”是指春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三月。
C作者在《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中抒發(fā)了對青海湖的贊美,對美好大自然的神往,也流露出作者的感慨:希望人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D“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边@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1. A.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三峽一帶險峻、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
  2. B.
    “仲春”是指春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歷三月。
  3. C.
    作者在《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中抒發(fā)了對青海湖的贊美,對美好大自然的神往,也流露出作者的感慨:希望人們愛護自然,保護自然。
  4. D.
    “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边@個句子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中華題王 語文九年級上�。ㄌK教版) 蘇教版 題型:048

閱讀《唐宋詩中的物候》,回答文后問題。

  我國古代相傳有兩句詩說道:“花如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钡珡默F(xiàn)在看來,石頭和花卉雖沒有聲音的語言,卻有它們自己的一套結構組織來表達它們的本質。自然科學家的任務就在于了解這種本質,使石頭和花卉能說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現(xiàn)在,自然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頭而論,譬如化學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頭說出自己的年齡;地球物理學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巖石能表白自己離開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以地層學的方法,初步地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殼里三四十億年以來的石頭歷史。何況花卉是有生命的東西,它的語言更生動,更活潑。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里所指出的那樣,杏花開了,好像它傳語農民趕快耕土;桃花開了,好像它暗示農民趕快種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鳥來了,我們農民知道它講的是什么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睆倪@一角度來看,花香鳥語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重要的是我們要能體會這種暗示,明白這種傳語,來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我國唐宋的若干大詩人,一方面關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詞、民歌;一方面又熱愛大自然,善能領會鳥語花香的暗示,模擬這種民歌、竹枝詞,編成詩句。其中許多詩句,因為含有至理名言,傳下來一直到如今,還是被人稱道不置。明末的學者黃宗羲說:“詩人萃天地之清氣,以月、露、風、云、花、鳥為其性情,其景與意不可分也。月、露、風、云、花、鳥之在天地間,俄頃滅沒,而詩人能結之不散。常人未嘗不有月、露、風、云、花、鳥之詠,非其性情,極雕繪而不能親也�!睋Q言之,月、露、風、云、花、鳥乃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從這種語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質,即自然規(guī)律,而大詩人能掌握這類語言的含義,所以能編為詩歌而傳之后世。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云、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對于物候的歌詠,唐宋大詩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唐白居易(樂天)15歲時,曾經寫過一首詠芳草(《古原草》)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詩人顧況看到這首詩,大為賞識。一經顧況的吹噓,這首詩便被傳誦開來。這四句五言古詩,指出了物候學上兩個重要規(guī)律;第一是芳草的榮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環(huán);第二是這循環(huán)是隨氣候為轉移的,春風一到,芳草就蘇醒了。

  在溫帶的人們,經過一個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來。但是,春天來臨的指標是什么呢?這在許多唐、宋人的詩中我們可找到答案的。李白詩“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蓖醢彩砟曜≡诮瓕�,有句云:“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據(jù)宋洪邁《容齋續(xù)筆》中指出:王荊公寫這首詩時,原作“春風又到江南岸”,經推敲后,認為“到”字不合意,改了幾次才留下了“綠”字。李白、王安石他們在詩中統(tǒng)用綠字來象征春天的到來,到如今,在物候學上,花木抽青也還是春天的重要指標之一。王安石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能說明物候是有區(qū)域性的。若把這首詩哼成“春風又綠河南岸”,就很不恰當了。因為在大河以南開封、洛陽一帶,春風帶來的征象,黃沙比綠葉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風豪士歌》,便有“洛陽三月飛胡沙”之句。雖則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亂,但河南春天風沙之大也是事實。

  樹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標,這是肯定的。但是,各種樹木抽青的時間不同,哪種樹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標呢?從唐、宋詩人的吟詠看來,楊柳要算是最受重視的了。楊柳抽青之所以被選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為柳樹抽青早;第二,因為它分布區(qū)域很廣,南從五嶺,北至關外,到處都有。它既不怕風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臨滹沱見蕃使》詩:“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劉禹錫在四川作《竹枝詞》云:“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糓文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弊阋姀哪系绞駯|,人人皆以綠柳為春天的標志。王之渙著《出塞》絕句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這句寓意詩是說塞外只能從笛聲中聽到折楊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無論天山南北,隨處均有楊柳。所以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送瘟神》詩中就說:“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而今春風楊柳不限于玉門關以內了。

  唐、宋詩人對于候鳥,也給以極大注意。他們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鵑,在華北、華東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對于杜鵑鳥的分布,在詩中說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云安有杜鵑。我昔游錦城,結廬錦水邊,有竹一頃余,喬木上參天,杜鵑暮春至,哀哀叫其間……”

  南宋詩人陸游,在76歲時作《初冬》詩:“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這證明陸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還用以預告農時,如《鳥啼》詩可以說明這一點:“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二月聞子規(guī),春耕不可遲;三月聞黃鸝,幼婦憫蠶饑;四月鳴布谷,家家蠶上簇;五月鳴雅舅,苗稚憂草茂……”像陸游可稱為能懂得大自然語言的一個詩人。

  我們從唐、宋詩人所吟詠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換言之,物候在我國南方與北方不同,東部與西部不同,山地與平原不同,而且古代與今日不同。為了了解我國南北、東西、高下、地點不同,古今時間不同而有物候的差異,必須與世界其他地區(qū)同時討論,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

“自然科學家的任務就在于了解這種本質”,根據(jù)文意,對“本質”一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石不能言

B.

結構組織

C.

宇宙秘密

D.

自然規(guī)律

(2)

對“月、露、風、云、花、鳥乃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月、露、風、云、花、鳥能說出宇宙的秘密,理解它,可以改造自然。

B.

大詩人既關心民生疾苦,又熱愛自然,善于領會月、露、風、云、花、鳥的暗示。

C.

月、露、風、云、花、鳥反映著物候推移變遷的過程,包含著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

D.

所謂“語言”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實質上是指某種自然現(xiàn)象。

(3)

根據(jù)文中提供的信息,指出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物候”現(xiàn)象的一項

[  ]

A.

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B.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C.

鳥語花香,雄雞曉唱

D.

萃天地之清氣,極造化之大觀

(4)

下面四首詩,不含有對物候歌詠的一首是

[  ]

A.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云安有杜鵑。

C.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D.

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精神的殿堂
       人死了,便住進一個永久的地方——墓地。生前的親朋好友,如果對他思之過切,便來到墓地,隔著一層冰冷的墓室的石板“看望”他。掃墓的全是親人。
        然而,世上還有一種墓地屬于例外。去到那里的人,非親非故,全是來自異國它鄉(xiāng)的陌生人。有的相隔千山萬水,有的相隔數(shù)代。就像我們,千里迢迢去到法國。當?shù)氐呐笥褑栁覀兿肟凑l。我們說:盧梭、雨果、巴爾扎克,莫奈、德彪西等等一大串名字。
        朋友笑著說:“好好,應該,應該!”
        他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這些人,于是他先把我們領到先賢祠。
        先賢祠就在我們居住的拉丁區(qū)。有時走在路上,遠遠就能看到它頗似倫敦保羅教堂的石綠色的圓頂。我一直以為是一座教堂。其實,我猜想得并不錯,它最初確是教堂�?墒窃诜▏蟾锩陂g,曾用來安葬故去的偉人,因此它就有了榮譽性的紀念意義。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確定為安葬已故偉人的處所。從而,這地方就由上帝的天國轉變?yōu)槿碎g的圣殿。人們再來到這里,便不是聆聽神的旨意,而是重溫先賢的思想精神來了。
       重新改建的建筑的人口處,刻意使用古希臘神廟的樣式。寬展的高臺階,一排聳立的石柱,還有被石柱高高舉起來的三角形楣飾,莊重肅穆,表達著一種至高無上的歷史精神。大維·德安在楣飾上制作的古典主義的浮雕,象征著祖國、歷史和自由。上邊還有一句話:“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 
       這句話顯示這座建筑的內涵,神圣又崇高,超過了巴黎任何建筑。
       我要見的維克多·雨果就在這里。他和所有這里的偉人一樣,都安放在地下。因為地下才意味著埋葬。但這里的地下是可以參觀與瞻仰的。一條條走道,一間間石室。所有棺木全都擺在非�?季亢途碌拇罄硎_子上。雨果與另一位法國的文豪左拉同在一室,一左一右,分列兩邊。每人的雪白大理石的石棺上面,都放著一片很大的美麗的銅棕櫚。
       我注意到,展示著他們生平的“說明牌”上,文字不多,表述的內容卻自有其獨特的角度。比如對于雨果,特別強調由于反對拿破侖政變,堅持自己的政見,遭到迫害,因而到英國與比利時逃亡19年。
1870年回國后,他還拒絕拿破侖第三的特赦。再比如左拉,特意提到他為受到法國軍方陷害的猶太血統(tǒng)的軍官德雷福斯嗚冤,因而被判徒刑。顯然,在這里,所注重的不是這些偉人的累累碩果,而是他們非凡的思想歷程與個性精神。
       比起雨果和左拉,更早地成為這里“居民”的作家是盧梭和伏爾泰。將盧梭和伏爾泰安葬此處,是一種象征。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這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們的巨大價值,是對法蘭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在這里的盧梭的生平說明上寫道,法蘭西的“自由、平等、博愛”就是由他奠定的。
       盧梭的棺木很美,雕刻非常精細,正面雕了一扇門。門兒微啟,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來。世上如此浪漫的棺木大概惟有盧梭了!再一想,他不是一直在把這樣燦爛和芬芳的精神奉獻給人類?從生到死,直到今天,再到永遠。
       于是,我明白了,為什么在先賢祠里,我始終沒有找到巴爾扎克、斯丹達爾、莫伯桑和繆塞;也找不到莫奈和德彪西。這里所安放的偉人們所奉獻給世界的,不只是一種美,不只是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的杰出的藝術,而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他們是魯迅式的人物,卻不是徐志摩。他們都是撐起民族精神大廈的一根根擎天的巨柱,不只是藝術殿堂的棟梁。因此我還明白,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就任總統(tǒng)時,為什么特意要到這里來拜謁這些民族的先賢。
       1955年4月20日居里夫人和皮埃爾的遺骨被移到此處安葬。顯然,這樣做的原由,不僅由于他們?yōu)槿祟惪茖W做出的卓越的貢獻,更是一種用畢生對磨難的承受來體現(xiàn)的崇高的科學精神。
       讀著這里每一位偉人生平,便會知道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世俗的幸運兒。他們全都是人間的受難者,在燒灼著自身肉體的烈火中去找尋真金般的真理。他們本人就是這種真理的化身。當我感受到,他們的遺體就在面前時,我被深深打動著。真正打動人的是一種照亮世界的精神。故而,許多石棺上都堆滿鮮花,紅黃白紫,芬芳撲鼻。這些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天天獻上的。有的是一小支紅玫瑰,有的是一大束盛開的百合花。它們總是新鮮的。
       這里,還有一些“偉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墻上雕刻著許多人的姓名。它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為國捐軀的作家的名單。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共197名。我想,兩次大戰(zhàn)中的烈士成千上萬,為什么這里只是作家?大概法國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個體的思想者”。他們更能夠象征一種對個人思想的實踐吧!雖然他們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們的精神則被后人鐫刻在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東尼·德·圣·遜貝利的充滿勇氣的浪漫派詩人也安葬在這里。除去寫詩,他還是第一個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開辟往非洲航郵的功臣。1943年他到英國參加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抵抗運動。在地中海的一次空戰(zhàn)中不幸犧牲,尸骨落人大海,無處尋覓。但人們把他機上的螺旋槳找到了,放在這里,作為紀念。他生前不是偉人,死后卻得到偉人般的待遇。因為,先賢祠所敬奉的是一種無上崇高的純粹的精神。
       對于巴黎,我是個外國人,但我認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愛菲爾鐵塔,不是盧浮宮,而是先賢祠。它是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靈魂。只有來到先賢祠,我們才會真正觸摸到法蘭西的民族性,它的氣質,它的根本,以及它內在的美。
       我還想,先賢祠的“祠”字一定是中國人翻譯出來的。祠乃中國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人入祠堂,為的是表達對祖先的一種敬意、崇拜、紀念、感謝,還有延續(xù)下去并發(fā)揚光大的精神。這一切意義,都與法國人這個“先賢祠”的本意極其契合。這譯者真是十分的高明。想到這里,轉而自問: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                                (選自 馮驥才《巴黎,藝術至上》)
1、作者在文中一再寫到楣門上“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就任時第一件事就是來這里拜謁、“我被深深打動著”以及石館上堆放著世界各地獻上的鮮花有何作用?
                                                                                                                                                           
                                                                                                                                                           

2、為什么作者要說“巴黎真正的象征是先賢祠”呢?
                                                                                                                                                           
                                                                                                                                                           

3、作者在先賢祠中看到的“偉人”,你認為可以分為哪幾類,請簡單概括各類“偉人”們能夠安置在這里的原因。
                                                                                                                                                             
                                                                                                                                                             

4、下面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人死后親朋好友到墓地表達對他的思念,并強調“掃墓的全是親人”,其作用是既引起下文,又映襯了先賢祠里“偉人”們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敬仰。
      B、作者在先賢祠里始終沒有找到巴爾扎克、斯丹達爾、莫泊桑和繆塞是因為他們不是法國人,沒有被安置在這里。 
      C、“魯迅式的人物”指不僅具有永久的欣賞價值的杰出藝術,更有撐起民族精神大廈的思想和精神;“徐志摩”指只是奉獻給世界一種美--具有欣賞價值的杰出藝術作品。
      D、文中劃線句子運用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抒寫了盧梭象征著的民族精神過現(xiàn)將來永久地影響著人類。
      E、文章最后一句“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的祠堂如今在哪里呢?”,點明作者呼吁要建立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祠堂,讓自己的先賢、先烈、先祖安有定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
  【甲】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读鶆t》節(jié)選)
  【乙】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滕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粗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宋鐮《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1.下列各組 中加粗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色愈恭,禮愈   每晴初霜旦(酈道元《三峽》)
B.同舍生皆綺繡   唯見布覆尸(范曄《強項令》)
C.何有我哉   霜葉紅二月花(杜牧《山行》)
D.擇其善者從之   日出林霏開(歐陽修《醉翁亭記》)
2.下面加粗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騰人持沃灌
B.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列論戰(zhàn)》)
C.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BR>D.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3.下面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談論學習方法及個人修養(yǎng)。
B.乙文中“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體現(xiàn)了作者從師求學之艱苦
C.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乙文還將自己讀書的艱苦和太學生讀書的優(yōu)越進行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求學意志的堅定。
D.甲乙兩文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學習的執(zhí)著追求。
4.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甲乙兩文古人對學習的態(tài)度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你又是怎樣對待學習的?請聯(lián)系實際簡要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探究題

第一只玫瑰花
       店子坐落在小街的中間,不大,但很精致。
       花的品種也不很多,名貴的花尤其少。最多的是玫瑰花,紅紅的玫瑰花特別艷麗,火一樣的燃燒。
       賣主是個少婦,愛笑,有兩個甜甜的酒窩。多數(shù)時候,她端端正正坐在門口,向來來去去的人投以平靜的目光。
       生意實在清淡。
       因為是小縣城。因為是冬天。因為雨雪總是不斷。
       他并不知道這些。他是外地人,因為出差來到這個小縣城。他在花店對門的咖啡屋里坐了好一陣子。沒有誰注意他。而他也沒有注意別人。他注意的是花店。
       他首先為這樣一個小縣城有這么一個精致的花店感到吃驚。隨后,他為花店前生意清淡而遺憾。
       這是一個貧困縣,人們還在為溫飽奔波,也就談不上對鮮花的消費了。既如此,這個有酒窩的女人為什么還開一個花店呢?
        他注意到來來去去的人經過花店時,都放慢了腳步,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花店。暗香襲人。
        外面積雪未融,寒風刺骨。而花店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女店主的笑更加春天般的溫暖。
       但花店一定不是擺設。也一定不是讓行人看看而已。他想。他不停地望望花店。試圖發(fā)現(xiàn)有人買花。
       很失望。又一杯咖啡干了。他任然一無所獲。
       突然,他發(fā)現(xiàn)走來四個人,每人手里提著兩個小花籃。他發(fā)現(xiàn)女店主同他們有說有笑。那四人中一人付了錢后,招呼大伙走了。
       原來,小花籃是從店里租出去的。
       但花店靠租花終究維持不了。
       他走過去,說是要買花,乘機同女店主聊開了。
       他說:“生意不好?”
       女店主又笑笑,算是默認了。
       他說:“你這樣開店必定要虧本的�!�
       女店主又笑笑,還是沒做聲。
       他提高聲音說:“你明明知道要虧本為什么還要開呢?”
       女店主先是驚愕地望這他,隨即粲然一笑,說:“我喜歡花�!蓖A艘幌拢盅a充道,“既然我喜歡花,因此,我沒想到要靠它去賺錢。何況,它每天帶給我好心情,這本身就是收獲�!�
       他的臉紅了。他覺得女店主說話的神態(tài)很迷人。他猜想她一定有一個會賺錢的丈夫……
      “先生,您想買什么花?”女店主見他有點發(fā)愣,就提醒他。
      “哦,一枝玫瑰,一枝紅玫瑰�!彼B連說。女店主挑了一枝最好的玫瑰,遞給他,說:“這是我今天賣出的第一枝玫瑰花�!� 
      “多少錢?”他問。
      “兩塊�!� 太便宜了,他想。
       他本來要把這枝玫瑰花送給女店主的,但他拿到手里后,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天空飄起了雪花。他捧著紅玫瑰離開了花店。路上碰上的每一個人都向他投來友好的一瞥,使身處異鄉(xiāng)的他感覺到了回家的溫暖……
1、給劃線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
       啡       驚      
A、ɡuī           jiā            é          piē 
B、ɡuì           kā            è          piē 
C、ɡuī           kā            è          piē 
D、ɡuì          kā             è          piě
2、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描寫方法。 
①店子坐落在小街的中間,不大,但很精致。(               ) 
②最多的是玫瑰花,紅紅的玫瑰花特別艷麗,火一樣的燃燒。(               ) 
③多數(shù)時候,她端端正正坐在門口,向來來去去的人投以平靜的目光。(                 ) 
④賣主是個少婦,愛笑,有兩個甜甜的酒窩。(                ) 
⑤這是一個貧困縣,人們還在為溫飽奔波,也就談不上對鮮花的消費了。既如此,這個有酒窩的女人為什么還開一個花店呢?(                )  
⑥女店主挑了一枝最好的玫瑰,遞給他,說:“這是我今天賣出的第一枝玫瑰花。”(                )
3、“因為是小縣城。因為是冬天。因為雨雪總是不斷�!边@三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它解釋了            的原因。
A、生意實在清淡。
B、他并不知道這些。他是外地人,因為出差來到這個小縣城。
4、本文前半部分極力渲染花店生意清淡和“他”對店主開設花店的疑惑,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5、“外面積雪未融,寒風刺骨。而花店洋溢著蓬勃的生命”�!�
①這句話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     ]
A、擬人  
B、夸張
C、對比 
②上面這句話所起的作用是:
[     ]
A、通過對花店內外截然不同環(huán)境、氛圍的描寫,為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了場
B、通過對比,烘托了女店主的笑給人帶來的溫暖。 
C、通過對比,襯托女店主生命和美好的生活的熱愛,以及女店主對“他”的情緒的強烈渲染。
6、有關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本段注意色彩的對比,以白茫茫的純潔的雪的世界反襯紅玫瑰的蓬勃的生命和熱情。 
B、本段的景物描寫與文章開頭起到了相互照應的作用。 
C、“路上碰到的每一個人”雖然不曾知道“他”的經歷,卻由他手中的玫瑰花感受到了他的愛心。
D、“友好的一瞥”既含著友愛、善意的直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北國的春風
  北京人說:“春脖子短�!蹦戏絹淼娜擞X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冬天剛剛過去,夏天就來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見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實,意思里說的景象不冬不夏,還得承認是春天。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確。褒貶起來著重在于春風,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懷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雹�這樣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這四句沒有提到風,風原是看不見的,又無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風撫摸著大地,像柳絲飄拂,體貼萬物,像細雨滋潤。這才草、花、鳥,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到土嗎?后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我下鄉(xiāng)的好處。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東的山邊上,曾數(shù)度“春脖子”。背陰的巖下,積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臺,還是泉邊,凡帶水的地方,都堅持著冰塊、冰硯、冰溜、冰會…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原野,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
  轟的一聲,是哪里的河水開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亂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膊腿,渾身關節(jié)挨個嘎吧嘎吧松動。
  麥苗在霜凍里返青了,山桃在積雪里拱苞了。清早,人們穿著老羊皮背心,用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繞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風呼啦呼啦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撒勻凈,好不痛快人也。
  北國的山民,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得喜歡得不行時,連捎來的粗暴,也只覺得解氣。要不,猜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又怎么踢打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積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陽光,牛尾蒙蒙的陰雨,整天好比穿著濕布衫,墻角落里發(fā)霉,長蘑菇,有死耗子味兒……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1、文中多處使用象聲詞,頗為生動,請列出五個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義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劃線句①中的“這樣”指代什么?這句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色香味”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多處使用擬人修辭手法。試找出兩句并談談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為何懷念北國的春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與朱自清的《春》比較閱讀,下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春》的主旨是通過對春天美好景物的描寫,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本文的主旨是通過對北京春風獨有魅力的描寫,贊美春風帶來了勞動的美好感受。
B、《春》描寫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語言清新明麗;本文描寫的是北京春風的陽剛之美,語言質樸剛健。
C、這兩篇都屬于寫景抒情散文,在描寫景物特征時,都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D、《春》的思路是:盼春,賞春,贊春�!洞猴L》的思路是:從北京與江南春風的對比性議論和描繪入手,對北京的春風欲揚先抑;然后酣暢淋漓地描繪北京春風的陽剛之美;最后呼應全文,在對比中強化對北京春風的贊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