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劃線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

A.水陸草木花,可愛者甚蕃。
B.牡丹愛,宜乎眾矣。
C.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
D.閉,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月考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
A.水陸草木花,可愛者甚蕃。
B.牡丹愛,宜乎眾矣。
C.無絲竹亂耳,無案牘勞形。
D.閉,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劃線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無絲竹亂耳


  1. A.
    孔子云:何陋
  2. B.
    無案牘勞形
  3. C.
    春冬
  4. D.
    正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蘇省泰興市濟(jì)川中學(xué)九年級10月階段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約法三章》一文,完成小題。(14分)
漢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2)。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3),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枳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4)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蹦艘郧赝鯇倮�,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5),偶語者棄市(6)。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7)。吾當(dāng)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蹦耸谷伺c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xiàn)餉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fèi)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注](1)漢元年:指劉邦被封為漢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漢高祖劉邦。霸上;古地名。(3)組:繩索。(4)懷王:即楚懷王。(5)族:滅族,殺害違犯者及其親屬。(6)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古代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在街頭,稱為棄市。(7)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古代要塞、天險。(8)吏人:指當(dāng)時的大、小官員。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題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文言字詞。(4分)
①諸將言誅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諸吏人皆案堵如___________ ④人又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系頸以組

A.不以物喜(《岳陽樓記》)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
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D.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小題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兩處)。(2分)
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
【小題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4分)
(1)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2)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小題4】楚漢戰(zhàn)爭,劉邦最終贏得了勝利,請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勝利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江蘇省泰興市實(shí)驗初級中學(xué)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宋濂傳》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題。(14分)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shí)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唬骸按瞬痪�,此誹謗非法�!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小題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濂以實(shí)對(      )  ②然(      )  ③帝問其(     ) ④景濂(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    

A.虎因喜《黔之驢》B.余因得遍觀全書《送東陽馬生序》
C.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D.問塔動之因《梵天寺木塔》
【小題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biāo)兩處)。(2分)
既而帝覽其書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渡趹n患 死于安樂》
【小題4】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宋濂是個怎樣的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蘇省泰興市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宋濂傳》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題。(14分)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shí)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蛑钙鋾唬骸按瞬痪�,此誹謗非法�!眴栧�,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濂以實(shí)對(      )   ②然(      )   ③帝問其 (     )  ④景濂(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    

A.虎因喜《黔之驢》           B.余因得遍觀全書《送東陽馬生序》

C.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D.問塔動之因《梵天寺木塔》

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biāo)兩處)。(2分)

既而帝覽其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4.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宋濂是個怎樣的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蘇省泰興市九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宋濂傳》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題。(14分)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shí)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書萬余言。帝怒,問廷臣。或指其書曰:“此不敬,此誹謗非法。”問濂,對曰:“彼盡忠于陛下耳,陛下方開言路,惡可深罪?”既而帝覽其書,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詰責(zé),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幾誤罪言者。”

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濂以實(shí)對(      )   ②然(      )   ③帝問其 (     )  ④景濂(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    

A.虎因喜《黔之驢》           B.余因得遍觀全書《送東陽馬生序》

C.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D.問塔動之因《梵天寺木塔》

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biāo)兩處)。(2分)

既而帝覽其書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

(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渡趹n患  死于安樂》

4.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宋濂是個怎樣的人?(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約法三章》一文,完成小題。(14分)
漢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2)。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3),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枳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4)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蹦艘郧赝鯇倮�,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5),偶語者棄市(6)。吾與諸侯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7)。吾當(dāng)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蹦耸谷伺c秦吏行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xiàn)餉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fèi)人�!比擞忠嫦玻ǹ峙婀粸榍赝�。
[注](1)漢元年:指劉邦被封為漢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漢高祖劉邦。霸上;古地名。(3)組:繩索。(4)懷王:即楚懷王。(5)族:滅族,殺害違犯者及其親屬。(6)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古代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在街頭,稱為棄市。(7)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古代要塞、天險。(8)吏人:指當(dāng)時的大、小官員。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題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文言字詞。(4分)
①諸將言誅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諸吏人皆案堵如___________ ④人又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系頸以組
A.不以物喜(《岳陽樓記》)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
C.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D.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小題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兩處)。(2分)
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
小題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文。(4分)
(1)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2)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小題4:楚漢戰(zhàn)爭,劉邦最終贏得了勝利,請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勝利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江蘇省興化市四校七年級第三次月度檢測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羅燁的《醉翁談錄》一文,完成小題。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為鼻曰:“爾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北怯衷唬骸叭羧唬瑒t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與諸君廝爭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個面皮安放哪里?”
【注】① 神:靈性。② 廝:相互。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吾位居汝上(       )         ②居汝上也(     )
③若,則眉有何能(       )     ④吾居眼鼻之下(     )
【小題2】與所給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例句:吾若居眼鼻之下

A.而忘操之(《鄭人買履》)B.故時有物外之趣 (《幼時記趣》)
C.是吾劍之所從墜(《刻舟記》)D.觀之正濃(《幼時記趣》)
【小題3】用“/”劃出下列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吾 能 別 香 臭 然 后 子 方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
【小題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⑴爾有何能,而位居吾上?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三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通讀全文后,你從眉、眼、口、鼻之爭中得到什么啟示?(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蘇省泰州二中附屬中學(xué)九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蘇軾的《齊王筑城》一文,完成題目。(14分)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日:“吾國介于數(shù)強(qiáng)國間,歲苦支備①,今欲調(diào)丁壯,筑大城,自東海起,連即墨,經(jīng)大行,接軒轅,下武關(guān),逶迤四千里,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楚不得竊吾南,韓魏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fù)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曰:“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cè)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故。答日:‘大雪應(yīng)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當(dāng)在何人也�!�
(選自《艾子雜說》,題目為編者所加)
【注釋】①支備:調(diào)度戰(zhàn)備。支,調(diào)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應(yīng)侯:順應(yīng)時令。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苦支備                             ②而異日不復(fù)有征戍侵虞之         
③今大雪                             ④臣                 
【小題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記》)B.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
C.為壇而盟(《陳涉世家》)D.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小題3】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百 姓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當(dāng) 在 何 人 也
【小題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 
譯文:                                                                     
(2)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譯文:                                                                     
【小題5】通過艾子的話,作者想要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江蘇省九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蘇軾的《齊王筑城》一文,完成題目。(14分)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日:“吾國介于數(shù)強(qiáng)國間,歲苦支備①,今欲調(diào)丁壯,筑大城,自東海起,連即墨,經(jīng)大行,接軒轅,下武關(guān),逶迤四千里,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楚不得竊吾南,韓魏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fù)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曰:“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cè)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故。答日:‘大雪應(yīng)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當(dāng)在何人也�!�

(選自《艾子雜說》,題目為編者所加)

【注釋】①支備:調(diào)度戰(zhàn)備。支,調(diào)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應(yīng)侯:順應(yīng)時令。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苦支備                             ②而異日不復(fù)有征戍侵虞之         

③今大雪                             ④臣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記》)

B.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記》)

C.為壇而盟(《陳涉世家》)

D.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3.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百 姓 不 知 享 永 逸 者 當(dāng) 在 何 人 也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 

譯文:                                                                     

(2)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譯文:                                                                     

5.通過艾子的話,作者想要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