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習周報 語文 中考版 貴州專用 2009-2010學年 第52期 總第208期 貴州中考版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5題
世博會: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趙致真
①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現,莫過于對環(huán)境危機的發(fā)現。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轉折。從畏懼自然到征服自然,我們的祖先一路披荊斬棘和高歌猛進。只有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終于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當“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少數精英的盛世危言,而化作了全世界的共同呼聲,環(huán)境問題便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天”大問題。
②1901年布法羅世博會開幕時,美國總統(tǒng)麥金來收到的“請柬”空前絕后——這是一張完整的美洲豹皮。正面毛色燦然,反面用烙鐵燙出“恭請總統(tǒng)參觀世博會野生動物館”的文字。當年的美洲豹沒有享受“國家一級保護”待遇,世上也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存在。早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上,獅子、老虎、北極熊等兇猛動物的毛皮隨處可見,來自非洲的各種象牙分外搶眼。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展出的整張大象皮長20英尺,寬16英尺。“獸中之王”們一個個“斬首示眾”和“剝皮萱草”,A______(映射、影射)了人類征服者的心態(tài)。海上同樣“捷報頻傳”,捕鯨技術是早期世博會漁業(yè)館的重頭戲,著名科學機構史密森尼學院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上展出的鯨標本栩栩如活。我們這個行星上的野生動物從來沒有遇到這樣強大兇狠的敵人,只能不斷走進瀕危物種的清單。
③木材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另一種“戰(zhàn)利品”。1876年費城世博會加拿大館里,超巨型的桌子用一棵289英尺長、12英尺直徑的松樹做成,橫斷面上能數出603個年輪。1909年西雅圖世博會上,一根加工完畢的阿拉斯加大木可并排坐下53個兒童,巨形的方木“骰子”有一人多高。最先進的伐木器材的圓鋸片的直徑達4米。人類就是亮出這樣前所未有的“利齒”向原始森林長驅直入。隨著無數參天古木轟然倒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序幕也迅速拉開了。
④2005年愛知世博會把主題確定為“自然的睿智”,人類終于懂得以謙卑的態(tài)度來欣賞大自然的高明和理解“造物主”的奇跡。世博會最轟動的展品,是來自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猛犸象尤卡吉爾的遺骸。這個40齡的“冰原巨獸”生活在18000年前。由于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帶消融而得以重見天日。和物證猛犸象同時來到愛知世博會的“人證”是南太平洋11個島國聯(lián)合展館。旖旎的風光、悠久的文化和質樸的民風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參觀者,但南北極冰川B________(熔化、融化)和地球水體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在過去的世紀里不斷升高,如今正以每年3.2毫米的速度加快上升。這串“太平洋的珍珠”將面臨滅頂之災。愛知世博會在8月15日為圖瓦盧舉行國慶日紀念活動,莊嚴美麗的國歌聲中透出悲壯和凄婉,因為在50年內,擁有3000年歷史的圖瓦盧有可能被從地圖上抹掉,成為在環(huán)境災難中消亡的第一個國家。
⑤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城市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越來越面臨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huán)境污染等一系列挑戰(zhàn)。尤其在城市快速擴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人們在憧憬城市、融入城市的時候,不得不忍受污染、擁擠和無序所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的煩惱。在全球加快城市化,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的當今世界,城市問題是環(huán)境問題的核心,人類對于城市問題的探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節(jié)能減排的最新環(huán)保技術將密集涌現,上海世博會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低碳世博會”。因此,世博各國都愿意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上,參與上海世博會,開展有關城市發(fā)展的對話與合作,從而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教訓,共同創(chuàng)造未來更加美好和諧的城市生活。
(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
1.從全文看,為什么說環(huán)境問題是“天”大的問題?
2.第②段中加點的“空間絕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為文中A、B空線處選填詞語。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畫線例子中所列舉的數字有什么作用?
5.2005年愛知世博會與以往的世博會有何根本的不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模擬題 題型:問答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鳳城片區(qū)2010年中考第一次學業(yè)質量檢查語文試題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土地上如釉的月光
陳 原
①那年冬天,我回到魯南鄉(xiāng)間,為父親的新墳焚紙?zhí)硗痢?/p>
②老屋的院落外是一片不大的楊樹林。正是初冬,樹上茂密的葉子已被另一個季節(jié)帶走,僵硬的枝杈裸露在月光中,血管一樣印在夜晚幽藍的天空。疏朗的枝杈間可以看到一個個草窠,月光染黑了它們,那是鳥的家,那些疲倦了的鳥兒正沉在它們酣甜的夢中。月亮像我孤獨的靈魂在枝杈間徘徊。那懸掛在枝杈間的古老的月亮啊,是所有中國文人共同的心境!
③故鄉(xiāng)土地上的月亮飽滿、明亮。我在林子間走著,月光把我照耀成一棵樹,一棵走動著的樹。林間的空地上是樹的影子和滿地的碎銀。殘葉和枯草靜默在地下,肅穆在古老的月光中。只有我的雙腳踩在上面發(fā)出干裂的聲音,那是古代的夜行者腳下都曾有過的聲音。歲月仿佛在倒行,我有些釋懷,內心的沉重似乎瀉得一干二凈。
④我站在這里,該是生命歷程中對于土地的回歸吧,就像鳥兒在季節(jié)中飛翔。月光和土地使我的精神清純而又澄澈。愛月宜眠遲。古詩文中充滿了朗月的意境,充滿了古代文人面對明月的柔膩情懷,以及面對世態(tài)的閑達境界。我想那些文人墨客肯定也是將生命降生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又在異地的漂泊中憶起故鄉(xiāng)明月的,就像我一樣。此時我沒有一絲倦意,沒有了任何生命中的沉重,我的五臟六腑都是透明的。我的思緒飄得很遠,不知不覺已處在了土地的深處,像一葉扁舟處在了大海深處。土地從我腳下向四周漫延。擁有了這樣的土地和月光,我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土地。∥倚闹械耐恋匕!此時對你的一切感受都從腳下向我傳來,傳遍我的全身,我的靈魂何曾這般踏實安詳!
⑤夜很深了,連偶爾的狗吠也已聽不到。我轉身往回走,踩著如釉般晶瑩的月光,穿過來時的那片林子,推開我出來時虛掩的門,從無邊的月光中跨進了門檻,像農人一樣掩上了這農家的門,把整個原野和浩瀚的月光關在了門外,而我將在靈魂的深處將這一切永恒地珍藏。
⑥這樣想著,我流淚了——一個孤獨的歸鄉(xiāng)的男人,在月光下的土地上流下了久違的幸福的淚水!因為城市的上空沒有這樣的月亮,那里的天空被擁擠的樓頂占據。望月,只能透過樓與樓之間的縫隙。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月光沉不到地面,只灑在荒涼的樓頂,地面只留下厚重的令人窒息的影子……
⑦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但我很幸運,我擁有一片月光下的土地,能夠讓我在漂泊的間隙回首眺望。
(節(jié)選自《2011中國散文年度佳作》,有改動)
19.用文中詞語填空,梳理作者思想情感的變化。(4分)
→ 釋懷 → → 幸福
20.說說第②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21.按提示答題。(4分)
(1)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說說這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2分)
(2)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說說這句話的含義)(2分)
22.下列古詩文名句中與第④段畫線句內涵完全吻合的一項是(2分)(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夜游》)
B.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土地上如釉的月光
陳 原
①那年冬天,我回到魯南鄉(xiāng)間,為父親的新墳焚紙?zhí)硗痢?/p>
②老屋的院落外是一片不大的楊樹林。正是初冬,樹上茂密的葉子已被另一個季節(jié)帶走,僵硬的枝杈裸露在月光中,血管一樣印在夜晚幽藍的天空。疏朗的枝杈間可以看到一個個草窠,月光染黑了它們,那是鳥的家,那些疲倦了的鳥兒正沉在它們酣甜的夢中。月亮像我孤獨的靈魂在枝杈間徘徊。那懸掛在枝杈間的古老的月亮啊,是所有中國文人共同的心境!
③故鄉(xiāng)土地上的月亮飽滿、明亮。我在林子間走著,月光把我照耀成一棵樹,一棵走動著的樹。林間的空地上是樹的影子和滿地的碎銀。殘葉和枯草靜默在地下,肅穆在古老的月光中。只有我的雙腳踩在上面發(fā)出干裂的聲音,那是古代的夜行者腳下都曾有過的聲音。歲月仿佛在倒行,我有些釋懷,內心的沉重似乎瀉得一干二凈。
④我站在這里,該是生命歷程中對于土地的回歸吧,就像鳥兒在季節(jié)中飛翔。月光和土地使我的精神清純而又澄澈。愛月宜眠遲。古詩文中充滿了朗月的意境,充滿了古代文人面對明月的柔膩情懷,以及面對世態(tài)的閑達境界。我想那些文人墨客肯定也是將生命降生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又在異地的漂泊中憶起故鄉(xiāng)明月的,就像我一樣。此時我沒有一絲倦意,沒有了任何生命中的沉重,我的五臟六腑都是透明的。我的思緒飄得很遠,不知不覺已處在了土地的深處,像一葉扁舟處在了大海深處。土地從我腳下向四周漫延。擁有了這樣的土地和月光,我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土地!我心中的土地啊!此時對你的一切感受都從腳下向我傳來,傳遍我的全身,我的靈魂何曾這般踏實安詳!
⑤夜很深了,連偶爾的狗吠也已聽不到。我轉身往回走,踩著如釉般晶瑩的月光,穿過來時的那片林子,推開我出來時虛掩的門,從無邊的月光中跨進了門檻,像農人一樣掩上了這農家的門,把整個原野和浩瀚的月光關在了門外,而我將在靈魂的深處將這一切永恒地珍藏。
⑥這樣想著,我流淚了——一個孤獨的歸鄉(xiāng)的男人,在月光下的土地上流下了久違的幸福的淚水!因為城市的上空沒有這樣的月亮,那里的天空被擁擠的樓頂占據。望月,只能透過樓與樓之間的縫隙。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月光沉不到地面,只灑在荒涼的樓頂,地面只留下厚重的令人窒息的影子……
⑦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但我很幸運,我擁有一片月光下的土地,能夠讓我在漂泊的間隙回首眺望。
(節(jié)選自《2011中國散文年度佳作》,有改動)
19.用文中詞語填空,梳理作者思想情感的變化。(4分)
→ 釋懷 → → 幸福
20.說說第②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21.按提示答題。(4分)
(1)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說說這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2分)
(2)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說說這句話的含義)(2分)
22.下列古詩文名句中與第④段畫線句內涵完全吻合的一項是(2分)(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夜游》)
B.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12分)
土地上如釉的月光
陳 原
①那年冬天,我回到魯南鄉(xiāng)間,為父親的新墳焚紙?zhí)硗痢?/p>
②老屋的院落外是一片不大的楊樹林。正是初冬,樹上茂密的葉子已被另一個季節(jié)帶走,僵硬的枝杈裸露在月光中,血管一樣印在夜晚幽藍的天空。疏朗的枝杈間可以看到一個個草窠,月光染黑了它們,那是鳥的家,那些疲倦了的鳥兒正沉在它們酣甜的夢中。月亮像我孤獨的靈魂在枝杈間徘徊。那懸掛在枝杈間的古老的月亮啊,是所有中國文人共同的心境!
③故鄉(xiāng)土地上的月亮飽滿、明亮。我在林子間走著,月光把我照耀成一棵樹,一棵走動著的樹。林間的空地上是樹的影子和滿地的碎銀。殘葉和枯草靜默在地下,肅穆在古老的月光中。只有我的雙腳踩在上面發(fā)出干裂的聲音,那是古代的夜行者腳下都曾有過的聲音。歲月仿佛在倒行,我有些釋懷,內心的沉重似乎瀉得一干二凈。
④我站在這里,該是生命歷程中對于土地的回歸吧,就像鳥兒在季節(jié)中飛翔。月光和土地使我的精神清純而又澄澈。愛月宜眠遲。古詩文中充滿了朗月的意境,充滿了古代文人面對明月的柔膩情懷,以及面對世態(tài)的閑達境界。我想那些文人墨客肯定也是將生命降生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又在異地的漂泊中憶起故鄉(xiāng)明月的,就像我一樣。此時我沒有一絲倦意,沒有了任何生命中的沉重,我的五臟六腑都是透明的。我的思緒飄得很遠,不知不覺已處在了土地的深處,像一葉扁舟處在了大海深處。土地從我腳下向四周漫延。擁有了這樣的土地和月光,我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土地!我心中的土地!此時對你的一切感受都從腳下向我傳來,傳遍我的全身,我的靈魂何曾這般踏實安詳!
⑤夜很深了,連偶爾的狗吠也已聽不到。我轉身往回走,踩著如釉般晶瑩的月光,穿過來時的那片林子,推開我出來時虛掩的門,從無邊的月光中跨進了門檻,像農人一樣掩上了這農家的門,把整個原野和浩瀚的月光關在了門外,而我將在靈魂的深處將這一切永恒地珍藏。
⑥這樣想著,我流淚了——一個孤獨的歸鄉(xiāng)的男人,在月光下的土地上流下了久違的幸福的淚水!因為城市的上空沒有這樣的月亮,那里的天空被擁擠的樓頂占據。望月,只能透過樓與樓之間的縫隙。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月光沉不到地面,只灑在荒涼的樓頂,地面只留下厚重的令人窒息的影子……
⑦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但我很幸運,我擁有一片月光下的土地,能夠讓我在漂泊的間隙回首眺望。
(節(jié)選自《2011中國散文年度佳作》,有改動)
1.用文中詞語填空,梳理作者思想情感的變化。(4分)
→ 釋懷 → →幸福
2.說說第②段畫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按提示答題。(4分)
(1)月亮孤獨冷落,在樓群的天空上。(說說這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2分)
(2)走出月光,在異鄉(xiāng),我永遠是一個流浪的稻草人。(說說這句話的含義)(2分)
4.下列古詩文名句中與第④段畫線句內涵完全吻合的一項是(2分)(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夜游》)
B.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A.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夜游》) |
B.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
D.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