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句是 |
A、足以極視聽之娛。 譯:足以用來極盡視聽的樂趣。 B、凌萬頃之茫然。 譯: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譯:因?yàn)樗剿魉妓鞯蒙钊氩⑶覠o處不在地實(shí)踐。 D、其孰能譏之乎? 譯: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世;蛉≈T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小題1】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錯誤的—項(xiàng)是
A.信可樂也信:相信 |
B.雖趣舍萬殊趣:同“取” |
C.終期于盡期:至、及 |
D.修短隨化修短:長短,這里指壽命的長短 |
A.當(dāng)其欣于所遇/而君幸于趙王 |
B.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
C.已為陳跡/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 |
D.夫人之相與/耳得之而為聲 |
A.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著眼“死生”二字行文。 |
B.選文第二段,承上文“樂”字而來,談“欣”,談“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然后急轉(zhuǎn),談得意總有盡頭,人生總有盡頭,從而導(dǎo)出本文正題“死生’二字。 |
C.轉(zhuǎn)入“死生”這一正題后,作者否定了在當(dāng)時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場的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diǎn),很有積極意義。 |
D.文章結(jié)尾處,作者以曠達(dá)的話作結(jié),有無窮逸趣。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試題。
[甲文]李陵敗處去塞百余里,邊塞以聞。后聞陵降,上怒甚。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fēng)。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jǐn)?shù)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弩(無箭的強(qiáng)弓),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以報漢也!
。ā稘h書??李廣蘇建傳》)
[注] [1]媒蘗:醞釀之意,喻構(gòu)陷誣害,釀成其罪。[2]弮(quān):弩弓
[乙文]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茍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fù)德?答曰:設(shè)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于世,刑不加親;戰(zhàn)功足以冠當(dāng)時,壯節(jié)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嗚呼,予聞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輕于鴻毛!比羲乐赜诹x,則視之如泰山也;若義重于死,則視之如鴻毛也。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白居易《漢將李陵論》)
5、下列各項(xiàng)中對加點(diǎn)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
A.陵事親孝,與士信 信:講信義
B.今舉事一不幸 一:一旦
C.提步卒不滿五千 提:率領(lǐng)
D.遽加厚誅 誅:誅殺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字,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①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B.①死或重于泰山,生或輕于鴻毛 ②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C.①若死重于義,則視之如泰山也 ②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②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
7、對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馬遷和白居易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對照原文,以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司馬遷認(rèn)為李陵戰(zhàn)功顯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則認(rèn)為李陵當(dāng)死不死,違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諒。
B.司馬遷認(rèn)為大臣們不應(yīng)落井下石,極力為李陵辯護(hù);白居易則認(rèn)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來掩蓋李陵實(shí)質(zhì)性的錯誤。
C.司馬遷認(rèn)為李陵雖敗,但他的戰(zhàn)功顯赫;白居易則認(rèn)為李陵如果能在失敗之后以死繼之,那么戰(zhàn)功就無人能比。
D.司馬遷說“誠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话拙右渍f“惜哉”,惜的是李陵兵敗不死,違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蘗其短,誠可痛也!
(2)武帝不能明察而茍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fù)德?
(3)若死重于義,則視之如泰山也;若義重于死,則視之如鴻毛也。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二下期聯(lián)考語文卷(B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19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小題1】下列各項(xiàng)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3分)
A.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修:修長 |
B.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信:確實(shí) |
C.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期:至,到 |
D.雖世殊事異殊:特殊 |
A.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 |
B.每覽昔人興感之由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 |
C.亦足以暢敘幽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D.列坐其次吾其還也 |
A.第一段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diǎn)、目的、與會的人物,也寫了蘭亭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和活動情況。 |
B.第三段寫了喜歡“靜”和喜歡“躁”的人,他們在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兩者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由此引發(fā)作者的感慨。 |
C.東晉許多名士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wù)實(shí)際,思想虛無。對他們 “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diǎn),作者有深深的共鳴,表示認(rèn)同,所以悲痛。 |
D.作為文集的“序”,作者在結(jié)尾不忘提及結(jié)集的目的,記載與會之人并收錄他們賦的詩,目的是讓后世讀者有感于他們的情致。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