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項中劃線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三餐而返,腹猶果然 B.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C.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 D.唯非常倜儻之人稱焉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是歲十月之望 望:農(nóng)歷月半 | B.江流有聲,斷岸千尺斷:阻絕 |
C.顧安所得酒乎顧:可是 | D.踞虎豹,登虬龍虬龍:指山上龍形巨石 |
A.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 B.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
C.是故事修而謗興 | D.而后可以動于險 |
A.①予乃攝衣而上②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
B.①霜露既降,木葉盡脫②既戰(zhàn)養(yǎng)其氣,既勝養(yǎng)其心 |
C.①蓋二客不能從焉②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 |
D.①歸而謀諸婦②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山東省濟寧市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顏斐字文林,有才學。丞相召為太子洗馬,黃初初轉(zhuǎn)為黃門侍郎,后為京兆太守。始,京兆從馬超破后,民人多不專于農(nóng)殖,又歷數(shù)四二千石①,取解目前,亦不為民作久遠計。斐到官,乃令屬縣整阡陌,樹桑果。是時,民多無車牛。斐又課民以間月取車材。使轉(zhuǎn)相教匠作車。又課民無牛者,令畜豬狗,賣以買牛。始者民以為煩,一二年間,家家有丁車、大牛。又起文學,聽吏民欲讀書者,復其小徭。又于府下起菜園,使吏役間鋤治。又課民當輸租時,車牛各因便致薪兩束,為冬寒冰炙筆硯。于是風化大行,吏不煩民,民不求吏。京兆與馮翊、扶風接界,二郡道路既穢塞,田疇又荒萊,人民饑凍,而京兆皆整頓開明,豐富常為雍州十郡最。斐又清己,于是吏民恐其遷轉(zhuǎn)也。
至青龍中,司馬宣王在長安立軍市,而軍中吏士多侵侮縣民,斐以白宣王。宣王乃發(fā)怒召軍市候,便于斐前杖一百。時長安典農(nóng)與斐共坐,以為斐宜謝,乃私推筑斐。斐不肯謝,良久乃曰:“斐意觀明公②受分陜③之任,乃欲一齊眾庶,必非有所左右也。而典農(nóng)竊見推筑④,欲令斐謝;假令斐謝,是更為不得明公意也!毙跛靽莱掷羰。自是之后,軍營、郡縣各得其分。
后數(shù)歲,遷為平原太守,吏民啼泣遮道,車不得前,步步稽留,十馀日乃出界,東行至崤而疾困。斐素心戀京兆,其家人從者見斐病甚,勸之,言:“ 平原當自勉勵作健!膘吃唬骸拔倚牟辉钙皆,汝曹等呼我,何不言京兆邪?”遂卒。京兆聞之,皆為流涕,為立碑,于今稱頌之。
(節(jié)選自《三國志·顏斐傳》)
【注】①二千石,在古代指代郎將、郡守或知府等職任。
②明公:古代社會對權貴長官的稱呼。
③分陜:封建社會中指王朝的中央官員出任地方長官。
④推筑:輕推提醒。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斐又課民以間月取車材課:督促
B.步步稽留稽:留止
C.斐素心戀京兆素:樸素
D.以為斐宜謝謝:道謝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乃令屬縣整阡陌何乃太區(qū)區(qū)
B.又于府下起菜園月出于東山之山
C.為冬寒冰炙筆硯于人為可譏
D.而典農(nóng)竊見推筑君既若見錄
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夠說明顏斐為京兆老百姓生計著想的一組是(3分)
①乃令屬縣整阡陌,樹桑果。
②課民以間月取車材。使轉(zhuǎn)相教匠作車
③課民無牛者,令畜豬狗,賣以買牛。
④于府下起菜園,使吏役間鋤治。
⑤軍中吏士多侵侮縣民,斐以白宣王。
⑥汝曹等呼我,何不言京兆邪?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②④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顏斐初到京兆太守任,針對京兆現(xiàn)狀,積極舉措,致力于發(fā)展從事農(nóng)耕種植的基礎條件,并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
B.顏斐重視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也注意采取措施推行詩書教化,從而使京兆地方“ 整頓開明”“豐富常為雍州十郡最”,贏得了老百姓的極大信任。
C.顏斐針對宣王所設軍市的現(xiàn)狀,不顧長安典農(nóng)的提醒,秉持公心,大膽向宣王陳述軍中吏士侵侮縣民的情況,很好地解決了軍營、郡縣在地方的關系。
D.在治理京兆的為官歷程中,顏斐與京兆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老百姓舍不得顏斐離任,顏斐直到離開人世也割舍不下自己與京兆的感情。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1分)
(1)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5分)
(2)二郡道路既穢塞,田疇又荒萊,人民饑凍,而京兆皆整頓開明,豐富常為雍州十郡最。(6分)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題目。(15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人,劬力數(shù)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庇谑橇和つ嗣磕阂垢`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惄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于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
語曰:“轉(zhuǎn)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崩献釉唬骸皥笤挂缘。”此之謂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雜事四》)
【小題1】上文選自《新序》,由西漢時 進行采集史實、編纂而成。(1分)
【小題2】加點字解釋。(2分)
(1)構怨,禍之道也( ) (2)此梁之陰讓也( 。
【小題3】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老子曰:“報怨以德!贝酥^也。
【小題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2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 B.則又皆以灌矣 |
C.瓜日以美 | D.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④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 B.則又皆以灌矣 |
C.瓜日以美 | D.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④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 名:稱呼……的名字 |
B.存諸故人,請謝賓客 存:問候 |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輩,輩分 |
D.莊稍遷為魯中尉、濟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
A.①脫張羽于厄,聲聞梁楚之間。 | B.①其慕長者,如恐不見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 |
C.①請治行者何也 | D.①與官屬言,若恐傷之 |
A.鄭莊的先祖曾因不奉詔而被逐,鄭莊也以行俠仗義而自豪,因解救張羽而聞名,雖然年小官微,卻能交結天下名士。 |
B.鄭莊在朝廷上,常常揣測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確地決斷是非。但一有機會,他也會向皇帝推薦士人及下屬好的言論。 |
C.鄭莊為人謙和平易,從不擺架子。他交流十分廣泛,連皇帝都有所耳聞。 |
D.鄭莊在任用官吏的問題上,與司馬安意見不合,后來司馬安乘隙誣陷他,使他一度丟了官職。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棄疾間與之游游:交往 |
B.說下之,使隸京說:通“悅”,高興 |
C.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壯:以……為壯 |
D.州罹兵燼,井邑凋殘罹:遭受 |
A.①懷英遇“坎”,因留事金②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
B.①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②以其無禮于晉 |
C.①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②月出于東山之上 |
D.①乃創(chuàng)奠枕樓,繁雄館②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
A.辛棄疾與黨懷英同學時曾經(jīng)一起占卜仕途,黨懷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為金主做事,而辛棄疾得到“離”卦,于是南歸大宋。 |
B.辛棄疾曾勸說義端投奔耿京,但義端卻竊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為此大怒并要殺辛棄疾,辛棄疾請求耿京給自己三天期限去抓義端。 |
C.辛棄疾曾邀約統(tǒng)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直奔金營,當著眾人將殺害耿京投降金的張安國捆綁起來帶走。 |
D.乾道六年,孝宗召見大臣們在延和殿對策,在恢復中原問題上態(tài)度堅決,辛棄疾趁機談了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的人才,所持的觀點強硬而直露。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魏縣一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叔孫建,代人也。父骨,為昭成母王太后所養(yǎng),與皇子同列。建少以智勇著稱。太祖之幸賀蘭部,建常從左右。登國初,以建為外朝大人,與安同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參軍國之謀。隨秦王觚使慕容垂,歷六載乃還。拜后將軍。頃之,為都水使者,中領軍,賜爵安平公,加龍驤將軍。出為并州刺史。后以公事免,守鄴城園。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為正直將軍,相州刺史。饑胡劉虎等聚黨反叛,公孫表等為虎所敗。太宗假建前號安平公,督表等以討虎,斬首萬余級。余眾奔走,投沁而死,水為不流,虜其眾十萬余口。
司馬德宗將劉裕伐姚泓,令其部將王仲德為前鋒,將逼滑臺。兗州刺史尉建率所部棄城濟河,仲德遂入滑臺。乃宣言曰:“晉本意欲以布帛七萬匹假道于魏,不謂魏之守將便爾棄城。”太宗聞之,詔建自河內(nèi)向枋頭以觀其勢。仲德入滑臺月余,又詔建渡河曜威,斬尉建,投其尸于河。呼仲德軍人與語,詰其侵境之意。
遷廣阿鎮(zhèn)將,群盜斂跡,威名甚震。久之,除使持節(jié)、都督前鋒諸軍事、楚兵將軍、徐州刺史,率眾自平原濟河,徇下青兗諸郡。建濟河,劉裕兗州刺史徐琰奔彭城,建遂東入青州。司馬受之、秀之先聚黨于濟東,皆率眾降。建入臨淄。劉義符前東牟太守清河張幸先匿孤山,聞建至,率二千人迎建于女水,遂圍義符青州刺史竺夔于東陽城。義符遣將檀道濟、王仲德救夔,建不克而還。建以功賜爵壽光侯,加鎮(zhèn)南將軍。
建與汝陰公長孫道生濟河而南,彥之、仲德等自清入濟,東走青州。劉義隆兗州刺史竺靈秀棄須昌,南奔湖陸。建追擊,大破之,斬首五千余級,遂至鄒魯。還屯范城。世祖以建威名南震,為義隆所憚,除平原鎮(zhèn)大將,封丹陽王,加征南大將軍、都督冀青徐濟四州諸軍事。太延三年薨,時年七十三。世祖悼惜之。謚曰襄王,賜葬金陵。
(節(jié)選自《魏書·列傳第十七》)
【小題1】下列各項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之幸賀蘭部幸:駕臨 |
B.念建前功念:考慮 |
C.加鎮(zhèn)南將軍加:加封 |
D.建與汝陰公長孫道生濟河而南南:向南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叔孫建是代郡人。他的父親是叔孫骨,曾被昭成帝的母親王太后撫養(yǎng),和皇子同等對待。 |
B.司馬德宗的將領劉裕討伐姚泓,命令他的部將王仲德?lián)吻颁h,在將要逼近滑臺時,兗州刺史尉建率領部眾棄城池渡過黃河逃走,仲德趁機占領滑臺。 |
C.叔孫建威震四方,如司馬受之、秀之原先聚集黨羽在濟水以東,但是在叔孫建占領彭城以后,兩人都率領部眾投降。 |
D.世祖因叔孫建威名震撼南方,讓劉義隆畏懼,升任叔孫建為平原鎮(zhèn)大將,封為丹陽王,加授征南大將軍,都督冀、青、徐、濟四州諸軍事。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3屆四川雙流棠中外語學校高三九月月考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17分)
獨 樂 園 記
司馬光
孟子曰:“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者所及也。孔子曰:“飯蔬(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圣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①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②”,各盡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樂也。
熙寧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買田二十畝于尊賢坊北關,以為園。其中為堂,聚書出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堂南有屋一區(qū),引水北流,貫宇下,中央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階,懸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為二渠,繞庭四隅,會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軒。堂北為沼,中央有島,島上植竹,圓若玉玦,圍三丈,攬結其杪,如漁人之廬,命之曰釣魚庵。沼北橫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開戶東出,南北軒牖,以延涼飔,前后多植美竹,為清暑之所,命之曰種竹齋。沼東治地為百有二十畦,雜蒔草藥,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徑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為屋。植竹于其前,夾道如步廊,皆以蔓藥覆之,四周植木藥為藩援,命之曰采藥圃。圃南為六欄,芍藥、牡丹、雜花,各居其二,每種止植兩本,識其名狀而已,不求多也。欄北為亭,命之曰澆花亭。洛城距山不遠,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見,乃于園中筑臺,構屋其上,以望萬安、轘轅,至于太室,命之曰見山臺。
迂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圣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源,探禮樂之緒,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達無窮之外,事物之理,舉集目前。所病者、學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纴⑤采藥,決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惟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框,耳目肺腸,悉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間復有何樂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或咎迂叟曰:“吾聞君子所樂必與人共之,今吾子獨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謝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樂恐不足,安能及人?況叟之所樂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棄也,雖推以與人,人且不取,豈得強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樂,則再拜而獻之矣,安敢專之哉!”
【注】①鷦鷯(jiāo liáo):一種鳥。②“若夫”四句:語出《莊子·逍遙游》。③迂叟:作者自稱。④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陽,全力編修《資治通鑒》。⑤纴(rèn):紡織。
【小題1】下列各句中,對劃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疏水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 疏:稀疏 |
B.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厚:深厚 |
C.曲肱而枕之 枕:枕頭 |
D.濯熱盥手,臨高縱目 盥:洗手 |
A.四周植木藥為藩援 / 蓬門今始為君開 |
B.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C.每種止種兩本,識其名狀而已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D.因合而命之曰獨樂園 /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
A.文章開篇引用孟子、孔子、顏子、莊子等人關于樂趣的論述,目的是通過對比比較,引出對獨樂園的描寫,并肯定了莊子論斷的正確。 |
B.作者精心具體地描繪了獨樂園的布局及構筑,每一處都突出了他對獨樂園的喜愛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在建筑設計上的造詣很深。 |
C.整篇作品,不論是對獨樂園的寫景狀物還是抒情議論,除作者外,沒有提及家人或友人,這一構思符合文章“獨樂之趣”的宗旨。 |
D.本篇名為敘寫作者居住于“獨樂園”的種種樂趣,實則表達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隱洛陽的孤獨寂寞、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