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②太尉笑且入 ③不知老之將至 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A.兩個“且”字相同,兩個“之”字也相同 B.兩個“且”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且”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D.兩個“且”字不同,兩個“之”字也不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
A.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 B.臣具以表聞 |
C.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 D.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二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biāo)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shù)數(shù)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1.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與“故夫知效一官”中的“故”字意義相同的是(。
A.廣故數(shù)言欲亡。
B.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
C.親故多離其災(zāi)。
D.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2.下列句中劃線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A.定乎內(nèi)外之分
B.若夫乘天地之正
C.猶有所待者也
D.以游無窮者
3.比較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是( )
、俜蛄凶佑L(fēng)而行 ②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坜以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4.比較下列句式特點,其中不同類的一項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彼且奚適也
C.彼且惡乎待哉 D.辯乎榮辱之境
5.以下各題中的語句在文中正確的意思是(。
①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②彼于致福者
A.①他們看待自己也像過去一樣 ②列子對于求福的事
B.①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類一樣 ②列子對于求福的事
C.①他們看待自己也像過去一樣 ②他們對于求福的事
D.①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樣 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薄叭粍t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愛,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①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②之縣解。
(節(jié)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
[注]①適,偶然。②帝,天,萬物的主宰。
1.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佚吊之 吊:吊喪
B.必有不蘄言而言 蘄:祈求,希望
C.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遁:逃避,違反
D.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樂:音樂
2.下列劃線字不屬于通假字的一項是(。
A.是遁天倍情
B.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C.此小大之辯也
D.安時而處順
3.比較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偃粍t吊焉若此
②向吾入而吊焉
、凼家参嵋詾槠淙艘,而今非也
、鼙赜胁惶I言而言
A.①與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式特點,找出與“然則吊焉若此”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項( )
A.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定乎內(nèi)外之分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何以伐為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老聃死,秦佚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薄叭粍t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愛,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①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②之縣解。
(節(jié)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
[注]①適,偶然。②帝,天,萬物的主宰。
1.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佚吊之 吊:吊喪
B.必有不蘄言而言 蘄:祈求,希望
C.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遁:逃避,違反
D.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樂:音樂
2.下列劃線字不屬于通假字的一項是(。
A.是遁天倍情
B.古者謂是帝之縣解
C.此小大之辯也
D.安時而處順
3.比較下列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偃粍t吊焉若此
、谙蛭崛攵焉
③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
④必有不蘄言而言
A.①與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式特點,找出與“然則吊焉若此”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的一項(。
A.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B.定乎內(nèi)外之分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何以伐為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8 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5屆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試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1.下列加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破滅之道也道:規(guī)律
B.不能獨完完:保全
C.與戰(zhàn)敗而亡者亡:滅亡
D.固不在戰(zhàn)矣固:所以
2.下列加線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李牧連卻之
B.與戰(zhàn)敗而亡者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D.至于顛覆師不必賢于弟子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shè)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B.文章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明了“賂”的損失遠遠不及戰(zhàn)爭的損失。
C.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chǔ)上用巧妙的引用,精當(dāng)?shù)谋扔,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論點,在結(jié)構(gòu)上也有收束之意。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2)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試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小題1】下列加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破滅之道也道:規(guī)律 |
B.不能獨完完:保全 |
C.與戰(zhàn)敗而亡者亡:滅亡 |
D.固不在戰(zhàn)矣固:所以 |
A.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李牧連卻之 |
B.與戰(zhàn)敗而亡者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
C.不賂者以賂者喪洎牧以讒誅 |
D.至于顛覆師不必賢于弟子 |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論點。先用雙重否定,既而又自為設(shè)問,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
B.文章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證明了“賂”的損失遠遠不及戰(zhàn)爭的損失。 |
C.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
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chǔ)上用巧妙的引用,精當(dāng)?shù)谋扔,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論點,在結(jié)構(gòu)上也有收束之意。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