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句中劃線詞用法不同的一項:

A、越國以遠(yuǎn)
B、吾從而
C、既東
D、若不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單選題

指出下列句中劃線詞用法不同的一項:
[     ]
A、越國以遠(yuǎn)
B、吾從而
C、既東
D、若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文段“晉侯、秦伯圍鄭……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完成1?題。

1.下列加橫線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臣壯也,猶不如人             B.夫晉,何厭

C.君所知也                 D.行李往來,共其乏困

2.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夜而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B.越國以遠(yuǎn)(邊遠(yuǎn))

C.行李之往來,其乏困(通“供”,供給)

D.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使……缺,損害)

3.下列加橫線的“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或以為死,或以為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以為得之矣

4.下列句子分別屬于哪種情況?

①意動 ②名詞作狀語 ③名詞作動詞 ④賓語前置

(1)越國以鄙遠(yuǎn)(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3)夫晉,何厭之有(4)夜縋而出

5.下列燭之武所言于秦有利無害的一句是(  )

A.亡鄭以陪鄰              B.越國以鄙遠(yuǎn)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6.對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其”指鄭國,“貳于楚”是說鄭對晉懷有二心,同楚親近。

B.焉用亡鄭以陪鄰

“以陪鄰”的意思是:而給鄰國(指晉國)擴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內(nèi)容是“晉國早晨渡河回國,晚上就筑墻將焦、瑕兩地劃給秦國了”。

D.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唯君圖之”的意思是:希望秦君考慮“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7.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①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A.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B.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兩城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C.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把焦、瑕兩座城池給了他,可晉君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經(jīng)在東邊把鄭國作為了它的邊邑,勢必會繼續(xù)向西邊擴展疆土。

D.①您曾經(jīng)對晉君有恩,他答應(yīng)以焦、瑕作為酬謝,可是他早晨剛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備您,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東邊把疆土擴大到鄭國,就會再向西邊擴展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西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題。
焦菊隱與老舍的兩部戲
  焦菊隱在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導(dǎo)演的第一個戲是老舍的劇本《龍須溝》。那時候,劇院剛剛成立,演員隊伍可以說是一支雜牌軍。他們各自所走過的藝術(shù)道路不同,各有自己的演劇習(xí)慣,因此,如何統(tǒng)一其創(chuàng)作方法,是焦菊隱遇到的第一大困難。
  為此,焦菊隱決定運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劇方法,從體驗生活、培養(yǎng)“心象”、進(jìn)入角色、化為形象的途徑,建立起他們和諧、一致的新的演劇觀念。焦菊隱一面花大力氣修改老舍的劇本,一面動員演員們進(jìn)入龍須溝去體驗生活。他告誡演員,體驗生活,不是去學(xué)習(xí)某些人的局部動作,而是作為勞動人民中的一個,去體驗一種真實、自然的生活。體驗生活要避免兩種錯誤:一是置身生活之外,作為旁觀者、同情者、調(diào)查者去體驗生活;二是直接向生活里去尋找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的典型。
  在排戲時,焦菊隱有意識地要消滅演員演戲的感覺,要求他們從人物出發(fā),進(jìn)入規(guī)定情境,實現(xiàn)舞臺上的“一片生活”。朱旭說:“焦先生在劇院有個外號,叫‘面人焦’,因為他愛捏咕演員,直到你的演戲到了位為止!睋(jù)歐陽山尊回憶:“排《龍須溝》,焦先生讓人在排練場擺了很多磚頭,讓演員踮起腳尖走路,體會遍地泥濘的感覺。”
  焦菊隱一向強調(diào)演員要謙虛地吸收觀眾的意見,但在1953年演出《龍須溝》時,當(dāng)他意識到于是之、葉子為了迎合某些批評者的意見,提高說話聲調(diào),損害了角色的心理和性格邏輯的時候,他異常憤怒,說那是16世紀(jì)的表演,他甚至引用莎士比亞的話加以諷刺,說“像是上帝不在家時由他仆人創(chuàng)造的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了曲曲折折、反反復(fù)復(fù)的藝術(shù)磨練之后,《龍須溝》走向了藝術(shù)的成功。
  提起焦菊隱與老舍的再度合作,還有一段劇壇佳話呢。原來,在排演《龍須溝》時,焦菊隱就親自動手刪改了老舍的劇本,舒乙回憶說:“這讓老舍不高興了。后來老舍寫的《方珍珠》就拿給了中國青年劇院去演。但是,他們最終發(fā)現(xiàn),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合作才是最合適的!恫桊^》讓兩個人又走到了一起!
  其實,焦菊隱對老舍是很尊重的,他逢人便說:“老舍先生的劇本是一座金山,越往里挖金子越多!睆亩葎(chuàng)作出發(fā),焦菊隱仍舊幫助老舍整理劇本。在第一場的開場,焦菊隱增加了20多個茶客,著意渲染大茶館在繁盛期紛繁、撩亂、熙熙攘攘的場面。第一幕里出現(xiàn)了個吃洋教的小惡霸馬五爺,本來不過短短的幾句臺詞,一個明顯的過場人物,但焦菊隱卻讓這個形象在舞臺上變得豐富起來:馬五爺傲慢地坐在雅座里,他只一句話就讓兩個潑皮服了軟,他目中無人地走過一排茶桌,聽見教堂鐘聲,他立即收住腳步,煞有介事地在胸前畫起十字。就是這么幾個焦菊隱加進(jìn)去的舞臺動作,一下子把吃洋教的人的威風(fēng)盡顯無遺。第二幕劉麻子給大兵牽線做媒,本來上場后沒什么行動,但焦菊隱卻為他設(shè)計了慌慌張張連喝數(shù)碗剩茶根兒的舉動,既表現(xiàn)了劉麻子的落魄潦倒,也表現(xiàn)了市面上的兵荒馬亂。第一幕結(jié)尾時,太監(jiān)娶老婆的丑劇已經(jīng)演完,這時兩位下棋的茶客,突然來了一句“將!你完了!”一切盡在不言中,大幕就此關(guān)閉,這同樣表現(xiàn)了焦菊隱對藝術(shù)韻味的追求。
  《茶館》排練場空前活躍,老舍經(jīng)常光顧,他與大家一起朗誦、討論劇本,給演員做示范動作。在劇組里,演員“暈進(jìn)”角色之中,每個人都充分調(diào)動想象,展開聯(lián)想,充分發(fā)揮藝術(shù)創(chuàng)作才能。鄭榕回憶說:“有一天排開場戲,焦先生讓大家盡情發(fā)揮,后臺的音響效果也配合著轟鳴起來,焦先生聽著,看著,然后發(fā)出命令,讓這一桌的聲音再大一點,讓那一桌的聲音再弱一點。他像個交響樂的指揮大師一樣,讓舞臺上形成了多個聲部,各個聲部此起彼伏,在他的調(diào)理下,非常富有層次。撒紙錢一場,焦先生把前三排觀眾席給劃出來,讓我們直接對著觀眾傾訴。慢慢地我們終于找準(zhǔn)了那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從1958年首演至今,《茶館》已經(jīng)演出了500多場了,不僅在法、美等國被譽為“東方舞臺藝術(shù)的奇葩”,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臺戲劇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魅力。(摘編自宋寶珍《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1)下列對傳記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nbsp;    )
A.“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焦菊隱在整合演員“雜牌軍”時,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經(jīng)驗,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體驗生活要避免的兩種錯誤。
B.于是之、葉子為迎合某些批評者意見,擅自提高說話聲調(diào),與當(dāng)今好多演員嘩眾取寵的表演別無二致,因而遭到焦菊隱的諷刺與嚴(yán)厲痛斥。
C.老舍將《方珍珠》拿給中國青年劇院去演,本想表示對焦菊隱刪改自己劇本的不滿,但終因排演效果不佳,只好再度與焦菊隱合作。
D.焦菊隱在排戲時,經(jīng)常因地制宜,幫助演員“暈進(jìn)”角色,如排《龍須溝》在排練場擺磚頭,排《茶館》“撒紙錢”劃出前三排觀眾席。
E.本文通過記述焦菊隱排演老舍兩部戲的曲折過程,表現(xiàn)了他在話劇導(dǎo)演方面的天賦與成就,展示了他執(zhí)著敦厚、誨人不倦的大師風(fēng)范。
(2)《龍須溝》最終走上藝術(shù)的成功,從導(dǎo)演角度講,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菊隱從二度創(chuàng)作出發(fā),是如何幫助老舍整理《茶館》劇本的?收到了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請概括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菊隱和老舍,一位是大師級的導(dǎo)演,一位是大師級的劇作家,兩人個性都很強,甚至為排演鬧過別扭,但“《茶館》讓兩個人又走到了一起”,并最終創(chuàng)造了不朽經(jīng)典。這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目捶ā?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年人教新課標(biāo)版語文必修二《燭之武退秦師》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小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選出下列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A.   夜而出                         zhuì

B.   其乏困                         gòng

C.   秦伯                             yuè

D.   使杞子、孫、楊孫戍之                 páng

2.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

A.      焉用亡鄭以鄰             陪:增加

B.      朝而夕設(shè)版焉             濟:救濟

C.      既東封鄭,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擴張

D.      秦以利晉                 闕:侵損,削減

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4.與“夫晉,何厭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過也

C.   鄰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5.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燭之武從秦國的立場上勸說秦伯退兵。

B.              燭之武在勸說秦伯的過程中指出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

C.              從燭之武對形勢的分析中可知,晉國的實力比秦國強。

D.              晉侯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yīng)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并沒有履行諾言。

6.翻譯下面兩句話。

①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25分)
阿慶基“造反”
[芬蘭]本蒂·韓佩
一條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來休息。累了!是的,難道這還有什么奇怪的嗎?一個人在七十年歲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長的、急的、慢的。板凳被發(fā)明和制造出來正是為了人們能夠坐它;蛟S這條板凳還有別的目的,因為冷飲亭就在它的旁邊……
托比亞斯·阿慶基多次感到奇怪,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人們僅僅是在散步途中想讓腿腳歇上一歇時,才意識到它的存在。
托比亞斯·阿慶基坐在板凳上,他的頭發(fā)斑白,但精神卻很矍鑠,他用大拇指托著煙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沒過多久,越來越近的歌聲喚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現(xiàn)在是生活在動亂時期。罷工、騷亂……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這么干難道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如果像被拴著鼻子的小牛犢那樣發(fā)瘋似的掙扎,能行嗎?托比亞斯·阿慶基已經(jīng)七十歲了,現(xiàn)在世道是不是變了?也許是吧,也許人們的眼界有所不同?墒巧钍遣皇呛眠^些了?嗯,他們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過得更好些。這就有足夠理由去進(jìn)行斗爭……
他聽見一個過路人說,罷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亞斯·阿慶基,已上了年紀(jì),只能坐在板凳上觀望。在這種時期,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隊伍過來了,人不少,除了兩旁土路,整個街道都擠滿了人群。
他們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詞句:“法律騙人,政府壓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隊伍過去了,托比亞斯·阿慶基朦朧地感覺到,他們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著遙遠(yuǎn)的未來走去……他們在前進(jìn),先頭部隊消失在轉(zhuǎn)彎處的建筑物后面。后來那里發(fā)生了阻塞,盡管后面的隊伍還在前進(jìn),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劃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亞斯·阿慶基被子彈的呼嘯聲驚呆了。這似乎是不應(yīng)該的……然而后來他還是平靜下來,覺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觀者。
游行隊伍一下子散了,猶如受到旋風(fēng)襲擊似的揚起了滿天塵土,人們掉轉(zhuǎn)頭紛紛跑了。托比亞斯·阿慶基看到警察握著步槍和皮鞭,正在尋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這時,警察突然發(fā)現(xiàn)坐在板凳上發(fā)呆的托比亞斯·阿慶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聲。
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張了張嘴,還沒來得及解釋自己僅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觀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脫的困境,不禁頓時火冒三丈。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過坐在板凳上……可是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沒有完結(jié),他確實陷入了解脫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訊、受審,最后被帶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參與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亞斯·阿慶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僅僅是在板凳上坐一會兒而已。而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對警察咆哮起來,他怎么也難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難道會熱昏了頭腦干下這等事!可憐蟲……怎么會想得出來:他是狡猾地假裝坐在板凳上,企圖逃過劫難,實際上是個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運首腦……
警察就是認(rèn)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塊,你就是參與了造反……
托比亞斯·阿慶基搔了搔頭皮,覺悟過來:也許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為旁觀者準(zhǔn)備的板凳!
【小題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5分)

A.托比亞斯·阿慶基是一位七十歲的老人,他過著孤獨而又沒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觀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樂趣。
B.“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罷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慶基這樣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對社會現(xiàn)實認(rèn)識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慶基參與造反,是個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軟怕硬、玩忽職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態(tài)度。
D.這篇小說刻畫人物非常成功,運用了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刻畫阿慶基老人,使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沒有用更多筆墨正面去寫警察與罷工工人的沖突,這就使得阿慶基老人的被捕情節(jié)更加突出,有力地彰顯主題。
【小題2】小說前后兩次寫道“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題3】小說中阿慶基的心理活動,前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請作簡要概括分析。(6分)
【小題4】小說結(jié)尾處的畫線句有什么含意?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25分)
阿慶基“造反”
[芬蘭]本蒂·韓佩
一條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來休息。累了!是的,難道這還有什么奇怪的嗎?一個人在七十年歲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長的、急的、慢的。板凳被發(fā)明和制造出來正是為了人們能夠坐它;蛟S這條板凳還有別的目的,因為冷飲亭就在它的旁邊……
托比亞斯·阿慶基多次感到奇怪,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人們僅僅是在散步途中想讓腿腳歇上一歇時,才意識到它的存在。
托比亞斯·阿慶基坐在板凳上,他的頭發(fā)斑白,但精神卻很矍鑠,他用大拇指托著煙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之中。沒過多久,越來越近的歌聲喚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現(xiàn)在是生活在動亂時期。罷工、騷亂……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這么干難道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如果像被拴著鼻子的小牛犢那樣發(fā)瘋似的掙扎,能行嗎?托比亞斯·阿慶基已經(jīng)七十歲了,現(xiàn)在世道是不是變了?也許是吧,也許人們的眼界有所不同?墒巧钍遣皇呛眠^些了?嗯,他們應(yīng)當(dāng)盡可能過得更好些。這就有足夠理由去進(jìn)行斗爭……
他聽見一個過路人說,罷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亞斯·阿慶基,已上了年紀(jì),只能坐在板凳上觀望。在這種時期,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隊伍過來了,人不少,除了兩旁土路,整個街道都擠滿了人群。
他們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詞句:“法律騙人,政府壓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隊伍過去了,托比亞斯·阿慶基朦朧地感覺到,他們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著遙遠(yuǎn)的未來走去……他們在前進(jìn),先頭部隊消失在轉(zhuǎn)彎處的建筑物后面。后來那里發(fā)生了阻塞,盡管后面的隊伍還在前進(jìn),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劃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亞斯·阿慶基被子彈的呼嘯聲驚呆了。這似乎是不應(yīng)該的……然而后來他還是平靜下來,覺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觀者。
游行隊伍一下子散了,猶如受到旋風(fēng)襲擊似的揚起了滿天塵土,人們掉轉(zhuǎn)頭紛紛跑了。托比亞斯·阿慶基看到警察握著步槍和皮鞭,正在尋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這時,警察突然發(fā)現(xiàn)坐在板凳上發(fā)呆的托比亞斯·阿慶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聲。
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張了張嘴,還沒來得及解釋自己僅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觀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脫的困境,不禁頓時火冒三丈。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過坐在板凳上……可是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亞斯·阿慶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沒有完結(jié),他確實陷入了解脫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訊、受審,最后被帶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參與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亞斯·阿慶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僅僅是在板凳上坐一會兒而已。而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對警察咆哮起來,他怎么也難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難道會熱昏了頭腦干下這等事!可憐蟲……怎么會想得出來:他是狡猾地假裝坐在板凳上,企圖逃過劫難,實際上是個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運首腦……
警察就是認(rèn)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塊,你就是參與了造反……
托比亞斯·阿慶基搔了搔頭皮,覺悟過來:也許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為旁觀者準(zhǔn)備的板凳!
小題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5分)
A.托比亞斯·阿慶基是一位七十歲的老人,他過著孤獨而又沒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觀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樂趣。
B.“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實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罷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慶基這樣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對社會現(xiàn)實認(rèn)識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慶基參與造反,是個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軟怕硬、玩忽職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態(tài)度。
D.這篇小說刻畫人物非常成功,運用了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刻畫阿慶基老人,使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沒有用更多筆墨正面去寫警察與罷工工人的沖突,這就使得阿慶基老人的被捕情節(jié)更加突出,有力地彰顯主題。
小題2:小說前后兩次寫道“這條板凳看來完全是條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小題3:小說中阿慶基的心理活動,前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請作簡要概括分析。(6分)
小題4:小說結(jié)尾處的畫線句有什么含意?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