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
C.“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
D.“長樂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對人的尊稱。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年人教新課標(biāo)版高中語文必修二游褒禪山記練習(xí)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

C.“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

D.“長樂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對人的尊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
C.“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
D.“長樂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對人的尊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題。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夫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
B.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u>觀觀:觀看。
C.而人之所至焉罕:少。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者名:說明情況。
小題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B.列坐其次
C.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D.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小題3:下列句中加點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褒禪山亦謂華山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歟 ③以故其后名曰“褒禪” ④后楚日以削,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A.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其”字不同。
B.兩個“之”字相同,兩個“其”字相同。
C.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其”字相同。
D.兩個“之”字不同,兩個“其”字不同。
小題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①余與四人擁火入②引為流觴曲水
B.①至于幽暗昏惑無物以相之②吾從師之
C.①唐浮圖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②頒白者不負(fù)戴道路矣
D.①而人之所罕至②萬鐘于我何加
小題5:下列句子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3分)
A.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D.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小題6:對上面文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段闡述了要到險遠(yuǎn)之處,觀“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需要有堅定的志向、足夠的力量和一定的外物相助。
B.作者的心得是盡了自己的志向而沒有到達(dá),可以沒有后悔。
C.作者特別強(qiáng)調(diào)“志”——志向、意志,這和他后來百折不撓的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對人生和事業(yè)的追求,也是需要堅定的志向。
小題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7分)
⑴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新疆農(nóng)七師高級中學(xué)2011-2012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文言文閱讀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實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1)

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 卒:死。

B.

以其華山之陽名之也      乃:是。

C.

不出,火盡          且:并且。

D.

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給出的例句中的加橫線的詞的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

[  ]

A.

順流而

B.

幽壑之潛蛟

C.

魚蝦而友麋鹿

D.

火尚足以

(3)

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與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  ]

A.

引以為流殤曲水

B.

然力足以至焉

C.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D.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4)

下面各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王安石,北宋人,字臨川,號半山,有《臨川先生文集》,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

文中所謂“浮圖”和“廬!奔礊楹蜕泻退略。

C.

作者在記敘和議論之間注意承接過渡,如第三段一句“于是予有嘆焉”緊承上文的“悔”,自然過渡到下面的議論。一個“嘆”字意味深長,承上啟下,使文章過渡自然,銜接緊密。

D.

本文以游山因事見理,闡述了“志、力、物”三者的重要意義,前半部分側(cè)重記游,后半部分側(cè)重說理,二者結(jié)合自然緊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