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中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B.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C.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D.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D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中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B.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C.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
D.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疏食飲水——飯:吃飯
B.不以其道得之,不也——處:接受
C.事思——敬:尊敬
D.忿思——難:后患
2.下列各組詞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樂亦在中矣——于亂石間,擇一二扣之
B.我如浮云——其身也,則恥師焉
C.君子尚勇——吾射不亦精
D.吾憂——巨凡人,偏在遠郡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 高考總復(fù)習全解 語文 一輪復(fù)習·必修課程 山東人民版 題型:048

閱讀下列短文,做下題。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也。父暢,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農(nóng)陳奇舉咨至孝有道,仍遷博士。靈帝初,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官所誅,咨乃謝病去。太尉賜特辟,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舉高地,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躬率子孫耕農(nóng)為養(yǎng)。盜嘗夜往劫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shè)依,謝曰:“老母八十,疾病須養(yǎng),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逼拮游镉,一無所請。盜皆慘嘆,跪而辭曰:“所犯無狀,干暴賢者!毖援叡汲,咨追以物與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議郎,辭疾不到,詔書切讓,州郡以禮發(fā)遣,前后再三,不得已應(yīng)召。復(fù)拜東海相。之官,道經(jīng)滎陽,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謂主簿曰:“趙君名重,今過界不見,必為天下笑!”即棄印綬,追之東海。謁咨畢,辭歸家。其為時人所貴若此。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jié)。視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議郎?辜簿⿴,將終,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使薄殮素棺,籍以黃壤,欲令速朽,早歸后土,不聽子孫改之。朱祗、蕭建送喪到家,子胤不忍父體與土交合,欲更改殯,祗、建譬以顧命,于是奉行,時稱咨明達。

(《后漢書·趙咨傳》有刪節(jié))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子孫改之 聽:聽從,聽便。

B.

詔書切 讓:責備。

C.

咨乃病去 謝:謝罪。

D.

所兇無狀,暴賢者 干:冒犯。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父暢,博士、谝蛘設(shè)食 ③將終,告故吏朱祗、蕭建等、為時人所貴若此

[  ]

A.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

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C.

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D.

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3)

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

A.

暠送至亭次,望塵不及

B.

咨恐母驚懼

C.

居貧,朝夕無儲

D.

前后再三,不得已應(yīng)召

(4)

以下句子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趙咨清廉儉樸的一組是

①州郡召舉孝廉,并不就、诠首訉O耕農(nóng)為養(yǎng)、劬迂殻o儲,乞少置衣糧 ④妻子物余,一無所請 ⑤咨在官清簡,計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使薄殮素棺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⑤

(5)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趙咨少年喪父,因行孝道而聞名,州郡長官推薦他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辭不就。

B.

有一伙強盜到趙咨家搶劫,趙咨怕強盜嚇壞母親,先到門口迎盜,強盜被他的孝行感動,慚愧而去。

C.

趙咨上任途中,經(jīng)過滎陽,不因為曹暠效法自己的孝廉而停留,于是曹暠感到很慚愧,拋棄印綬,追至東海,拜見趙咨后就辭官歸家。這件事,足以說明趙咨在當時的影響力很大。

D.

趙咨去世之后,其子趙胤不忍父親簡葬,打算更改葬法。趙咨的故吏將趙咨臨終遺命相告,終于按原計劃實行。

(6)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靈帝初,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官所誅,咨乃謝病去。

________

2.之官,道經(jīng)滎陽,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咨不為留。

________

3.即棄印綬,追之東海。謁咨畢,辭歸家。其為時人所貴若此。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福建師大附中2011-2012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沛公旦日從百余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沛公旦日從百余來見項王 騎:騎馬。

B.

而聽細說         細說:詳細地說。

C.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變故

D.

項王按劍而跽       跽:站起來。

(2)

下列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

①君王人不忍

②客何

B.

①然不自能先入關(guān)破秦

②其常在沛公也

C.

①項王即日留沛公與飲

擊沛公于坐

D.

①沛公參乘樊噲者也

②天下皆叛

(3)

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項是

[  ]

A.

劉邦親自帶著一百多人馬來到鴻門向項王賠罪,使矛盾得到緩解。

B.

項伯掩護劉邦,使項莊不能擊殺劉邦。

C.

范增屢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堅決反對。

D.

樊噲闖帳化解了一觸即發(fā)的危險,使劉邦得以順利脫身。

(4)

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

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下列各題,共22分)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順治十八年,授廣西羅城知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民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fā)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盡力耕耘。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建學宮,創(chuàng)設(shè)養(yǎng)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偠奖R興祖等薦卓異。
康熙六年,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后,州中遺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岳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十九年,擢直隸巡撫。宣化舊有水沖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fù)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zāi),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復(fù)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鄙显唬骸盀檎斨獮檎斨篌w,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并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至江南,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gòu)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diào)。二十三年,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tǒng)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謚清端。內(nèi)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
(節(jié)選自《清史稿·于成龍傳》)
小題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解釋錯誤的一組是(    )(3分)
A.有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shù)千人,獄成,當駢戮。獄:監(jiān)獄
B.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論:定罪
C.為政當知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察:明曉
D.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素:樸素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方兵后,遍地榛莽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B.人貴始終一節(jié),爾其勉旃
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
C.招民墾田,貸以牛種
寧許以負秦曲
D.履謙過而不改
拔劍撞而破之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正面表現(xiàn)于成龍“廉”和“能”的一組是(    )(3分)
A.白康親王杰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
居數(shù)月,政化大行
B.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
勢家懼其不利,構(gòu)蜚語
C.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
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
D.惟笥中綈袍一襲、床頭鹽豉數(shù)器而已
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羅城民風獷悍且剛經(jīng)歷戰(zhàn)爭,于成龍任知縣后,重建制度,整頓治安,發(fā)展生產(chǎn),興辦教育,這些措施使羅城秩序井然。
B.任四川合州知州期間借給百姓種子和耕牛,鼓勵人民開荒種田,又經(jīng)常微服暗訪,為民請命避免了因為株連而產(chǎn)生的冤獄。
C.朝廷軍隊正在岳州攻打進犯湖南的吳三桂時,命令于成龍建造浮橋讓軍隊渡河,浮橋剛修好,暴發(fā)的山洪沖毀了浮橋,于成龍竟然因此而被免官。
D.權(quán)貴們散布關(guān)于于成龍的流言,當權(quán)大臣明珠又與于成龍不和,在有人彈劾于成龍后,皇帝依然讓他留任,表現(xiàn)了皇帝對于成龍的信任。
小題5:斷句:(4分)
宋 人 或 得 玉 獻 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獻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以 為 寶 也 故 敢 獻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貪 為 寶 爾 以 玉 為 寶 若 以 與 我 皆 喪 寶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寶
小題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fā),橋圮,坐奪官。(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7屆高三語文綜合測試(一)新課標 新課標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后,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漢末,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lǐng)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于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數(shù)有戰(zhàn)功,遷裨將軍。袁紹破,別遣遼定魯國諸縣。與夏侯淵圍昌豨于東海,數(shù)月糧盡,議引軍還,遼謂淵曰:“數(shù)日已來,每行諸圍,豨輒屬目視遼。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計猶豫,故不力戰(zhàn)。遼欲挑與語,儻可誘也?”乃使謂豨曰:“公有命,使遼傳之!必g果下與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豨乃許降。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边|謝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遼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孫權(quán)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fā)”。俄而權(quán)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fā)教,教曰:“若孫權(quán)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zhàn)。”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zhàn),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于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zhàn)。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quán)麾下。權(quán)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quán)下戰(zhàn),權(quán)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shù)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fù)還突圍,拔出余眾。權(quán)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quán)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fù)獲權(quán)。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復(fù)征孫權(quán),到合肥,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乃增遼兵,多留諸軍,徙屯居巢。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1)

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并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  從事:刺史的下屬官吏

B.

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遼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薄 ≈x:感謝,道謝

C.

公遠征在外,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

D.

牛饗將士,明日大戰(zhàn)  椎:名詞活用為動詞,用椎擊殺

(2)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以:兵屬董卓    走登高冢,長戟自守

B.

乃:眾心安     聚遼數(shù)重

C.

函:梁君臣之首   署邊曰:“賊來乃發(fā)。”

D.

奪:自旦戰(zhàn)至日中,吳人氣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志也

(3)

下列句子正面體現(xiàn)張遼膽識的一項是

①太祖破呂布于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②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③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quán)麾下

④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

⑤權(quán)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⑥太祖復(fù)征孫權(quán),到合肥,循行遼戰(zhàn)處,嘆息者良久

[  ]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4)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張遼之所以敢“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為昌豨已與張遼暗中約降,所以是萬無一失的。

B.

張遼約降昌豨一事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見識與膽略,當曹操責怪他“此非大將之法”時,他的回答表現(xiàn)了他不居功的優(yōu)秀品質(zhì)。

C.

“‘將軍棄我乎!’遼復(fù)還突圍,拔出余眾”充分顯示出了將士們對張遼的信任,也傳神地寫出了張遼勇猛無敵的英雄形象,后文“權(quán)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也為此作了有力的注腳。

D.

張遼先后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和曹操手下做過事,最終在曹操麾下成為一代名將。

(5)

將下列文中有下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遼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自旦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普寧一中2006-2007學年度第一次階段性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題。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郡人也。漢太尉嵩之曾孫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jīng)》云:‘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币驀@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缺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qū)χ魈椤Vk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wù)。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后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

  或勸謐修名廣交。謐以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蛴畜鹌溥^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城陽太守梁柳,謐從姑子也,當之官,人勸謐餞之。謐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柳不出門,食不過鹽菜,貧者不以酒食為禮。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時魏郡召上計掾,舉孝廉;景元初,相國亦嘗詔之,謐皆不應(yīng)。其后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陳,辭切言至,遂見聽許。自表求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晉書·皇甫謐傳》)

  

(1)

對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修身學,自汝得之  篤:重視,專心

B.

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  稼穡:種植和收割,泛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

C.

耽玩典籍,忘寢與食  耽玩:潛心玩味

D.

求帝借書  表:表達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

何爾魯鈍甚也  甚矣,汝不惠

B.

心不入道,無慰我  臣乃得有報太子

C.

當之官,人勸謐餞  胡為乎遑遑欲何

D.

所著甚多,并重世  吾長見笑大方之家

(3)

以下八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皇甫謐專注學業(yè)行為的句子是

①修身篤學,自汝得之

②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③居貧,躬自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

④后得風痹疾,猶手不輟卷

⑤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

⑥“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⑦自表求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

⑧其后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上疏自陳,辭切言至

[  ]

A.

①③④

B.

②⑤⑦

C.

③④⑥

D.

⑤⑦⑧

(4)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皇甫謐原來不好學,游蕩無節(jié)制,經(jīng)過叔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誨,終于受到感激,從此勤學不輟。

B.

有人規(guī)勸皇甫謐追求美名,到官府廣交朋友,皇甫謐則認為身處田園也可享受堯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

皇甫謐與梁柳有親戚關(guān)系,當梁柳要去就任城陽太守的時候,有人勸皇甫謐為梁柳餞行,而皇甫謐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貧者不把酒食作為禮節(jié)。

D.

官府、相國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謐出來做官,皇甫謐都沒有應(yīng)召。在皇上下詔敦促催逼不止的情況下,皇甫謐上奏不做官,結(jié)果不但被允許,還賜給一車書。

(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孝經(jīng)》云:“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

譯文:______

(2)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

譯文:______

(3)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譯文:______

(6)

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

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缺何爾魯鈍之甚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教材全解 高中語文必修1(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韓愈的《進學解》,回答下列問題。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wù)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觗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勞矣。沉浸釀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疐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名一藝者無不     用

B.

貪多務(wù)得,細大不   捐獻

C.

先生之于儒,可謂有矣 辛勞

D.

可謂閎其中而其外矣  奔放流暢

(2)

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________

②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

________

(3)

韓愈總結(jié)的寶貴的治學經(jīng)驗是什么?“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是什么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州市東環(huán)中學2007屆高三語文摸底測試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題。

豐樂亭記

歐陽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千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計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guān),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劃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于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人樂樂

B.

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美  蓋亦反其本矣

C.

嘗以周師破李計兵十五萬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

欲問事,而遺老盡矣  其日牛馬嘶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豐樂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和“風俗美”的一組是

[  ]

A.

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  而故老皆無在者

B.

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  而喜與予游也

C.

向之憑恃險阻,劃削消磨  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

D.

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3)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滁州介于江淮之間,雖有商賈往還,但四方賓客并不來此偏僻的豐樂亭。盡管此處環(huán)境優(yōu)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聽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綿清涼。

B.

文章描寫山泉景色之美,敘述建亭游賞之樂,文筆簡潔生動。如用“聳然”“窈然”“翁然”,就點出了山水的獨特情貌;用“掇”“蔭”就表現(xiàn)出了游賞之樂。

C.

滁州在五代時兵禍不斷,至宋統(tǒng)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贊頌朝廷使人民休養(yǎng)生息的功德,歌頌太平氣象,從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應(yīng)予珍惜的命意。

D.

作者反復(fù)指出“故老皆無在者”“遺老盡矣”,透露出對人們居安而不思危的隱憂,要人們記住“幸生無事之時”,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的職責。

(4)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2)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

(3)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5)

用“/”線為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徐九思,貴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縣。始視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竊印者,九思擿其奸,論如法?だ魹檫殿^請,不許,于是人人惴恐。為治,于單赤務(wù)加恩,而御豪猾特嚴。訟者,抶不過十。諸所催科,預(yù)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隸莫敢至鄉(xiāng)落。縣東西通衢七十里,塵土積三尺,雨雪,泥沒股。九思節(jié)公費,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數(shù)遣中貴醮神三茅山,縣民苦供應(yīng)。九思搜故牒,有鹽引金久貯于府者,請以給賞,民無所擾。歲侵,谷涌貴。巡撫發(fā)倉谷數(shù)百石,使平價糶而償直于官。九思曰:“彼糴者,皆豪也。貧民雖平價不能糴!蹦艘詴r價糶其半,還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餓者。谷多,則使稱力分負以去,其山谷遠者,則就旁富人谷,而官為償之,全活甚眾。積九載,遷工部主事,歷郎中,治張秋河道。漕河與鹽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則泛濫為田患。九思議筑減水橋于沙灣,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則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則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為永利。(節(jié)選自《明史·徐九思傳》)
  【注】①單赤:孤苦無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稅。③中貴:有權(quán)勢的太監(jiān)。④鹽引:商人運銷官鹽的憑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始視事,恂恂若不能——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
B.不許,于是人人惴恐——惴恐:恐懼
C.塵土積三尺,雨雪,泥沒股——雨雪:下雪
D.甃以石,行旅便之——行旅:行走旅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郡吏叩頭請,不許/誰大王為此計者
B.請給賞,民無所擾/天將酬長厚者
C.使平價糶償直于官/萬鐘則不辨禮義受之
D.漕水溢泛濫為田患/公使陽處父追之,在舟中矣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俄有吏空牒竊印者
B.而以余谷煮粥餓者
C.其山谷遠者,則旁富人谷
D.而官為償之,全活甚眾
(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說明徐九思為民謀利的一組是(     )
①九思擿其奸,論如法 
②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 
③有鹽引金久貯于府者,請以給賞 
④巡撫發(fā)倉谷數(shù)百石 
⑤乃以時價糶其半,還直于官 
⑥少則有所限而不至于涸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徐九思吏治嚴明,堅決處罰違紀官吏,盡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則盡力施恩于孤苦無依的平民,嚴加管束邪惡奸猾的勢力。
B.徐九思關(guān)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擾民的情況下,請求動用府庫中的鹽稅收入賞賜百姓,以減輕百姓的負擔。
C.徐九思處理政事靈活變通,災(zāi)荒年份巡撫平價賣糧,他認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買糧,因而動用部分糧食無償周濟瀕于死亡的饑餓貧民。
D.徐九思注意水利建設(shè),為避免河水泛濫淹沒良田,他興建工程溝通漕河、鹽河,使水溢時能泄水入海,水少時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隸莫敢至鄉(xiāng)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貧民雖平價不能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以時價糶其半,還直于官。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谷多,則使稱力分負以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