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浩然:盛大而流動的樣子。
B.宋人有其苗之不長——閔:同情,憐憫。
C.今日矣——。浩>耄瑒诶。
D.是得為大丈夫乎——焉:哪里,怎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浩然:盛大而流動的樣子。
B.宋人有其苗之不長——閔:同情,憐憫。
C.今日矣——。浩>,勞累。
D.是得為大丈夫乎——焉:哪里,怎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寧波市2011-2012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俏乙,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下列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河內        兇:年成不好,饑荒。

B.

數(shù)罟不入洿池     洿:池塘。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檢:通“撿”,撿起來。

D.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發(fā):開倉賑濟。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戰(zhàn)喻        斧斤時入山林

B.

棄甲曳兵走      吾嘗終日思矣

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丘聞有國有家者

D.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斯天下民至焉

(3)

下列對《寡人之于國也》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  ]

A.

文中孟子在對話開始之際,一上來就針對梁惠王的錯誤觀點直接進行反駁,語言犀利,不留任何余地,從而占據對話的主動性。

B.

孟子的文章善用排比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同時也增強了論辯的效果。

C.

孟子善于設喻,通過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把抽象道理形象化,使說理顯得生動化。

D.

文中末段仁政理想圖景與暴政虐民情形的對比,形成極大的反差,對比之下,突出了仁政前景的美好,也突出了仁政治國的必要性。

(4)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請用四個四字短語概括文中加粗的句子所體現(xiàn)的孟子理想社會圖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全部正確的是

[  ]

 、儆蓄愰荫務摺☆悾侯悇e

 、诿夜坍敗∶好郑Q

 、垴剺I(yè)種樹 業(yè):以……為業(yè)

 、茉鐚嵰赞崳簩嶋H情況

 、萜渫劣省」剩号f

  ⑥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本:樹干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③④

(2)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因舍其名,(郭橐駝)亦自謂“橐駝”云。

  B.皆爭迎取養(yǎng)(郭橐駝)

  C.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郭橐駝)也。

  D.有問之,(人)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匐m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

   譯:

 、谖嵊趾文転樵

   譯:

  下列加粗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鄉(xiāng)人號之“駝”、诿業(yè)

  B.①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 ②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C.①他植者則不 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D.①爪其膚驗其生枯、跀抠D財送其行

(4)對本文的理解和賞析,以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開頭介紹郭橐駝身世側重介紹他的名字,“駝”并不雅,郭橐駝卻要以此自稱,表現(xiàn)其豁達、身殘而自信的性格特點。

  B.第二段寫駝種樹本領全面高超,是種樹行家,以正面描寫為主。

  C.“他植者”種樹的不當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粗疏大意,漫不經心,一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D.作者寫“他植者”的兩種錯誤態(tài)度,沒有平均使用筆墨,在“態(tài)度馬虎”方面只寫了三句,而“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方面則寫得較為詳細,共寫了十三句。其原因在于此寫法照應后文“長人者好煩其令”的社會弊端,突出主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江蘇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范希文傳
  公諱仲淹,字希文。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yǎng)。
  公少有大節(jié),于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逼涫律嫌鋈耍灰宰孕,不擇利害為趨舍。其所有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圣賢不能必,吾豈茍哉!”
  天圣中,晏丞相薦公文學,以大理寺丞為秘閣校理。以言事忤章獻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記其忠,召拜右司諫。當太后臨朝聽政時,以至日大會前殿,上將率百官為壽,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無北面,且開后世弱人主以強母后之漸,其事遂已。又上書請還政,天子不報。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時事,欲深治之。公獨以謂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終十年,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自公坐呂公貶,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呂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為黨,或坐竄逐。及呂公復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歡然相約戮力平賊。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黨之論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
  公為人外和內剛,樂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賓客,食不重肉。臨財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視其私,妻子僅給衣食。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其行己臨事,自山林處士、里閭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樂道其事者甚眾。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譜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論著,著其系天下國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歟!(選自《歐陽修文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或夜昏——。豪Ь搿 
B.人主以強母——弱:看輕  
C.宜掩其——。何⑿  
D.皆以此二公——多:稱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范仲淹具有“大節(jié)”的一組是(     )
①慨然有志于天下
②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③其所有為,必盡其力
④公為人外和內剛  
⑤臨財好施,意豁如也
⑥其為政,所至民多立祠畫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范仲淹幼年喪父,家貧無依,母親改嫁,他感傷家世之變,離家求學,嚴格自勵,學有所成! 
B.天圣年間,因為上書言事觸怒了章獻太后,范仲淹受到貶官的處分。他反對太后親政,上疏請求還政,但沒有得到回復! 
C.因為呂夷簡的事情,范仲淹被降職,士大夫們認為他的做法是錯誤的。直到呂夷簡恢復丞相之職,他們才改變原來的觀點! 
D.范仲淹少有大志,胸懷天下,為人和氣剛直,為官清正廉潔,造福一方,深得人心,受到人們的敬仰!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于仁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圣賢不能必,吾豈茍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既賢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議而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范純仁字堯夫,始出仕,知襄城縣。縣有牧地,衛(wèi)士牧馬,以踐民稼,純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隸縣,主者怒曰:“天子宿衛(wèi),令敢爾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純仁言:“養(yǎng)兵出于稅畝,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詔釋之,且聽牧地隸縣。
  拜同知諫院,奏言:“王安石變祖宗法度,掊克財利,民心不寧!稌吩唬骸关M在明,不見是圖!副菹聢D不見之怨!鄙褡谠唬骸昂沃^不見之怨?”對曰:“杜牧所謂‘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納之,曰:“卿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备诲鲈谙辔,稱疾家居。純仁言:“弼受三朝眷倚,當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憂疾過于憂邦,致主處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語多激切。
  知慶州。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僚屬請奏而須報,純仁曰:“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被蛑r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歡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移齊州,齊俗兇悍,人輕為盜劫;蛑^:“此嚴治之猶不能戢,公一以寬,恐不勝其治矣!奔內试唬骸皩挸鲇谛裕魪娨悦,則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兇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滿,皆屠販盜竊而督償者。純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輸納邪?”通判曰:“此釋之,復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斃于獄中,是與民除害爾。”純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殺之,豈理也邪?”盡呼至庭下,訓使自新,即釋去。期歲,盜減比年大半。
  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純仁凡薦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議,其人不知自純仁所出。或曰:“為宰相,豈可不牢籠天下士,使知出于門下?”純仁曰:“但朝廷進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誼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宋史·列傳第七十三》)
  [注]①掊:搜括。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牧地初不縣——隸:隸屬
B.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視——按:考察
C.皆屠販盜竊而償者——督:督促
D.則挺然不少——屈:屈從
2.以下四組句子,分別表現(xiàn)范純仁“敢諫”和“愛民”的一組是(     )
A.愿陛下圖不見之怨/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
B.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純仁性夷易寬簡,不以聲色加人
C.寬出于性,若強以猛,則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輸納邪
D.法不至死,以情殺之,豈理也邪/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范純仁認為朝廷軍費是由田稅所出,故懲治了毀損百姓莊稼的宮廷衛(wèi)士。他反對以變法搜括錢財,侵害百姓,認為這將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純仁敢于彈劾權貴,他指出宰相富弼身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顧倚重,卻稱病家居,這是不肯效力君主、擔當重任的行為,也是立身處世方面的缺失。
C.范純仁為政寬緩,對輕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樣使他們在獄中患疾病而死,而是給他們自新的機會。這樣一年之后,被關押的囚犯大半出獄了。
D.范純仁擔任宰相時,依據公議薦舉人才,并不為了自己將人才羅致到自己門下,也不要被舉薦的人知曉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會秋大稔,民歡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盡呼至庭下,訓使自新,即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山東省日照一中2011-2012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許衡,字仲平,懷之河內人也,世為農。幼有異質,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既逃難徂徠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言動必揆諸義而后發(fā)。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比嗽唬骸笆纴y,此無主!痹唬骸袄鏌o主,吾心獨無主乎?”

  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德,稍從之。居三年,聞亂且定,乃還懷。凡喪祭娶嫁,必征于禮,以倡其鄉(xiāng)人,學者浸盛。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財有余,即以分諸族人及諸生之貧者。人有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姚樞嘗被召入京師,以其雪齋居衡,命守者館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秦人新脫于兵,欲學無師,聞衡來,人人莫不喜幸來學。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還懷,學者攀留之不得,從送之臨潼而歸。

  中統(tǒng)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師。未幾,衡謝病歸。至元二年,帝以安童為右丞相,欲衡輔之,復召至京師,命議事中書省。

  阿合馬為中書平章政事,領尚書省六部事,因擅權,勢傾朝野,一時大臣多阿之,衡每與之議,必正言不少讓。俄除左丞,衡屢入辭免。

  帝久欲開太學,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八年,以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為擇蒙古弟子俾教之。衡聞命,喜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樸未散,視聽專一,若置之善類中涵養(yǎng)數(shù)年,將必為國用。”時所選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嚴若君臣。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

  以疾請還懷。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懷人無貴賤少長,皆哭于門。四方學士聞訃,皆聚哭。有數(shù)千里來祭哭墓下者。

(節(jié)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五》)

(1)

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衡夜思晝誦,身而力踐之  體:體驗

B.

衡獨坐樹下自若      危:端正

C.

人有所遺          遺:遺留

D.

尚書省六部事,因擅權   領:兼任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

非其有取之,不可也    夫列子御風

B.

分諸族人及諸生之貧者  是君子遠庖廚也

C.

會衡請罷益力,從其請   今其智反不能及

D.

擇蒙古弟子俾教之    誰大王為此計者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許衡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項是

①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

②凡喪祭娶嫁,必征于禮

③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讓

⑤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

⑥課誦少暇,即習禮

[  ]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  ]

A.

許衡從小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七歲上學時,就表露出對單純讀書做官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有不凡的穎悟力,年紀稍長,嗜學若渴,即使在避難中也晝夜勤學不輟。

B.

許衡具有很強的自律意識,一次酷暑天外出,別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許衡毫無所動;許衡做事又嚴格遵從禮法,姚樞上調京師,要把原住宅讓他住,他堅辭不受。

C.

許衡曾擔任京兆提學,其間,各地郡縣紛紛建立起了學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來當許衡離職還鄉(xiāng)時,學生們依依不舍,一直將他送到臨潼才回來。

D.

許衡后來被任命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灑,在對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嚴格要求,又愛之如子。后來當他因病去世,這些學生紛紛哭拜在他的靈前。

(5)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師。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4)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

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莩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予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不同          B.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相同

      C.①②意義不相同,③④意義不相同       D.①②意義不相同,③④意義相同

  2.下列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B.不抑耗其實,非能早而蕃之也

  C.若不過焉則不及

  D.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3.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爭迎取養(yǎng)(爭著迎接雇傭)

  B根拳而土易(樹根伸展不開)

  C.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停止吃飯)

  D傳其事以為官戒(傳揚這件事)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僭鐚嵰赞  ②若甚憐焉

      A.①早結果實而且結得多                ②好像很可憐百姓啊

      B.①很早就結出了許多果實             ②好像很可憐百姓啊

      C.①早結果實而且結得多                ②好像很憐愛百姓啊

      D.①很早就結出了許多果實              ②好像很憐愛百姓啊

  5.全能表現(xiàn)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的一組是(。

 、倨浔居妫渑嘤,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②不害其長  ③不抑耗其實  ④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⑤其蒔也若子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6.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先談養(yǎng)樹,后論養(yǎng)人,以種樹喻“治民”。

  B.作者借郭橐駝之口,啟發(fā)上層的統(tǒng)治者清肅吏治,使百姓按照生活習慣生活,按照生產規(guī)律辦事。

  C.敘事語言簡潔形象,旨趣含蓄委婉。

  D.對比和映襯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政治觀點更加鮮明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

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瘺,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

  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莩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予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詞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不同          B.①②意義相同,③④意義相同

      C.①②意義不相同,③④意義不相同       D.①②意義不相同,③④意義相同

  2.下列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

  B.不抑耗其實,非能早而蕃之也

  C.若不過焉則不及

  D.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3.對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皆爭迎取養(yǎng)(爭著迎接雇傭)

  B根拳而土易(樹根伸展不開)

  C.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停止吃飯)

  D傳其事以為官戒(傳揚這件事)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僭鐚嵰赞  ②若甚憐焉

      A.①早結果實而且結得多                ②好像很可憐百姓啊

      B.①很早就結出了許多果實             ②好像很可憐百姓啊

      C.①早結果實而且結得多                ②好像很憐愛百姓啊

      D.①很早就結出了許多果實              ②好像很憐愛百姓啊

  5.全能表現(xiàn)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的一組是(。

  ①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②不害其長  ③不抑耗其實  ④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  ⑤其蒔也若子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6.對文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先談養(yǎng)樹,后論養(yǎng)人,以種樹喻“治民”。

  B.作者借郭橐駝之口,啟發(fā)上層的統(tǒng)治者清肅吏治,使百姓按照生活習慣生活,按照生產規(guī)律辦事。

  C.敘事語言簡潔形象,旨趣含蓄委婉。

  D.對比和映襯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政治觀點更加鮮明突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