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選)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古今相同的有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B、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C、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D、感慨系之矣  
ACD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語文 必修5。ńK版課標(biāo)本) 江蘇版課標(biāo)本 題型:048

閱讀《報任安書》(節(jié)選)的部分,完成下題。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jì)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fù)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fù)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俘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jìn)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

  謹(jǐn)再拜。

(1)

對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空文以自見  垂:使流傳

B.

稽其成敗之紀(jì)  紀(jì):規(guī)律

C.

詞以自飾  曼:隨意的

D.

亦欲以窮天人之  際:關(guān)系

(2)

下列各組加粗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

然后是非

今少卿教以推賢進(jìn)士

B.

與時俯仰,以通狂惑

會遭此禍,惜不成

C.

蓋文王拘演周易

是以腸一日九回

D.

累百世,垢彌甚矣

萬被戮,豈有悔哉

(3)

下面選自文中的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說明作者“忍辱而茍活”原因的項是

①思垂空文以自見

②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③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④亦欲以究天人之際

⑤藏之名山,傳之后人

⑥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各句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選文開頭列舉先賢受到沉重打擊后發(fā)奮著書的史實,是借古人以自況,抒發(fā)了滿腔的憤激之情。

B.

司馬遷向任安表示為著成《史記》,即使受到再厲害的刑罰,也沒有悔恨之心。

C.

最后司馬遷針對任安的指責(zé),陳說了自己艱難的處境和不能推賢進(jìn)士的原因。

D.

司馬遷雖然有了為寫史而活的決心,可我們從他復(fù)信的最后還是可以看出他滿腔的憤怒之情。

(5)

翻譯選文中畫線的句子。

(1)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2)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3)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求諫(節(jié)選)
吳兢
  太宗威容儼肅,百僚進(jìn)見者,皆失其舉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嘗謂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藉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故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至于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前事不遠(yuǎn),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nèi)可安。朕雖不明,幸諸公數(shù)相匡救,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敝G議大夫王珪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爭臣七人,言而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圣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愿罄其狂瞽!碧诜Q善,詔令自是宰相入內(nèi)平章國計,必使諫官隨入,預(yù)聞?wù)。有所開說,必虛己納之。
  貞觀五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則濫賞無功,怒則濫殺無罪。是以天下喪亂,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恒欲公等盡情極諫。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hù)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求諫》)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主欲知過,必忠臣/藉:借助。
B.憑直言鯁議/冀:希望。
C.實愿其狂瞽/罄:竭盡。
D.自古帝王多情喜怒/任:使用。
2.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皆失舉措②吾還也
B.①幸諸公數(shù)匡救②未得與項羽
C.①愚臣處不諱朝②哀民生多艱
D.①是天下喪亂,莫不由此②具沛公言報項王
3.下列語句編成四組,均能表現(xiàn)太宗“求諫”的一項是(    )
①欲自照,必須明鏡。
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
③冀憑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
④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
⑤朕今夙夜未嘗不以此為心。
⑥公等亦須受人諫語。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有關(guān)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須照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樣,皇帝要知道自己的過失,也必須依靠忠正之臣的諫諍。
B.唐太宗以隋朝滅亡的史實為例,指出隋朝的滅亡雖然是隋煬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極言規(guī)諫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為魚和水的關(guān)系。在他看來,君臣都有正邪兩類,正主和邪臣的組合、正臣和邪主的組合,都不能使國家太平。
D.唐太宗認(rèn)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最后結(jié)果只能導(dǎo)致“天下喪亂”。為避免這種情況,大臣們應(yīng)該“盡情極諫”。
5.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等亦須受人諫語,豈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護(hù)短不納?若不能受諫,安能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北京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年大將軍羹堯,兒時性黠獷,力復(fù)過人,入塾不肯讀書,師偶威以夏楚,反受其侮,齒已舞勺,尚不識一丁字。(其父)都統(tǒng)患之,遍托人物色名師,有能教化其子者不吝厚俸。有叟突然不介來謁,自稱愿為公子師。都統(tǒng)謂叟曰:“豚兒蠢劣異常,先生惠然肯來,敢問教化當(dāng)用何法?  ”叟曰:“如公不棄老朽,請擇鄉(xiāng)村僻地筑花園一所,池沼山石、竹木花草畢具,備設(shè)經(jīng)史圖籍及一切兵器日用各物。園中惟居師弟二人,不用仆從。四圍高其墻垣,不必設(shè)門,僅留圭竇,按時以進(jìn)飲食。比及三年,老朽自有以報公也!倍冀y(tǒng)如言部署。叟與羹堯居園中,日自兀坐觀書,聽羹堯所為,絕不過問。羹堯日浚沼填池、移山運石、種竹木、栽花草,嬉戲自得,亦與叟從不通一語。自春徂秋,園中池沼、山石、竹木、花草,或自東遷西,或由南徙北,遷徙既遍,羹堯頗自厭煩。一日飯畢,見叟觀書孜孜不倦,旁觀良久,似有羨心,卒然問曰:“先生竟日看書,其中果有味耶?  ”叟漫應(yīng)曰:“書味極好,非汝所知也。汝第戲耳,勿來相嬲!痹唬骸叭粍t我亦可學(xué)乎?  ”叟曰:“有何不可?  但恐汝不肯用心耳!痹唬骸拔胰粲眯,汝肯教否乎?  ”叟笑曰:“汝如肯用心,我有何不肯教?  ”羹堯喜曰:“請從今天始,愿師有以教我幸甚。然究竟讀書有何好處?  敢請!臂耪唬骸皶锰幧醵,上焉者為圣賢,其次立功名,又其次取富貴,不知汝欲自居何等也?  ”曰:“敢問何謂為圣賢?  ”曰:“則古稱先躬行不倦,明體達(dá)用,可仕可隱,道重一時,教垂百世,是謂為圣賢。”曰:“何謂立功名?  ”曰:“貫通天人,經(jīng)緯文武,伐罪戡亂,拓地開疆,帶礪山河,勛銘鐘鼎,是謂立功名!痹唬骸昂沃^取富貴?  ”曰:“簡練揣摩,務(wù)趨時尚,弋獲科第,雍容華瞻,婦嬉子笑,溫飽自甘,是謂取富貴!备䦂虺烈骶弥,曰:“圣賢非所敢望,尋常富貴又非所屑,愿師教我以立功名者可乎?  ”叟曰:“汝果真心從學(xué)乎?  ”羹堯乃拔劍斫樹誓之曰:“如不真心從學(xué),有如此樹!”叟知其志已決,大喜,于是先取經(jīng)史,日與講論,又教其攻習(xí)舉業(yè),暇則談?wù)摫,早晚或?xí)射、或舞刀劍干戈,相與為樂。羹堯天資固優(yōu),凡事一學(xué)即精,三年學(xué)果有成,其齒甫成童也。(節(jié)選自《清代名人軼事》(葛虛存著))
1.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聽羹堯為        聽:傾聽
B.自春秋         徂:及,至
C.汝戲耳              第:只管
D.勛鐘鼎         銘:銘刻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先生惠肯來           卒問曰
B.按時進(jìn)飲食           老朽自有報公也
C.書好處甚多           羹堯沉吟久
D.中果有味耶           叟知志已決
3. 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bǔ)出詞語,補(bǔ)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都統(tǒng)患之,(乃)遍托人物色名師
B聽羹堯所為,(卻)絕不過問
C我若用心,(則)汝肯教否乎
D圣賢非所敢望,(而)尋常富貴又非所屑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都統(tǒng)對年幼的羹堯頑皮不肯讀書很擔(dān)憂,就不吝厚俸物色名師教化他,并如叟師所言,耗巨資建筑花園,部署一切,表現(xiàn)了為人父者對兒子深深的愛與期望。
B.叟師對羹堯教化有方,“聽羹堯所為”欲擒故縱,“書味極好,非汝所知也”吊足胃口,“但恐汝不肯用心耳”“汝果真心從學(xué)乎”激將有法,終使他真心從學(xué)!
C.年羹堯兒時很頑皮,蠢劣異常,不肯讀書,但一經(jīng)叟師激發(fā)出學(xué)習(xí)之志趣,就變得聰明優(yōu)秀,經(jīng)史舉業(yè),兵法兵器,凡事一學(xué)即精,居園學(xué)習(xí)三年就學(xué)有所成。
D.年羹堯由“齒已舞勺,尚不識一丁字”到“三年學(xué)果有成,其齒甫成童也”的轉(zhuǎn)變,足以說明在學(xué)習(xí)成才上教師的教育方法與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志趣二者都非常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08年上海模擬)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21分)

瓷的中國心

瓷還有什么秘密嗎?可能對只是淺淺地面對過它的人們來說,應(yīng)該是還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們對于自然的依戀。譬如柳葉瓶,就像柳葉給人的感覺,這線條清新中總有些凄婉。這柳葉就不僅是對自然界的柳葉的臨摹,而是因為柳葉在中國人心里的曉風(fēng)殘月楊柳岸的凄婉回味了。還有膽瓶,就有一對好聯(lián)記著它的美好的:“拳石畫臨黃子久;膽瓶花插紫丁香”。還有海棠碗,曾見過唐越窯的一個海棠碗,那種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覺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時細(xì)細(xì)想來,這四、五、六的區(qū)分,還是有心跡可尋的,那就是人心在漸漸變得細(xì)致了。就像唐詩和宋詞那樣,忽略不計和時時關(guān)心的內(nèi)心特征區(qū)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貼己的產(chǎn)物。古人對斗笠的依戀,其實就是對自然的依戀。問題是斗笠作為碗的形制,吃飯喝茶都不必?fù)P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飯和茶吃喝干凈。不揚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莊,這是古人把斗笠作為碗的形制的又一種依戀的原因。還有譬如橄欖瓶、蒜頭瓶、葫蘆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薺瓶,鳳尾尊、魚簍尊、瓜棱尊,蘋果尊、蘿卜尊,馬蹄杯、菊瓣盤、梨壺、秋葉洗,真是舉不勝舉,中國瓷在和自然的因緣上,實在是密不可分。

還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對青色和花容的認(rèn)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單色釉。單色釉的單純和清澈的美,是中國文化純美境界的一種表達(dá),或許也可以說,單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單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紅。燕支也就是胭脂,從草中提煉出來,是古代女子用來抹口紅的。宋詞詞牌“點絳唇”也是這個意思。豇豆紅紅中帶紫,這種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這么美的顏色,瓷上還真有了。單色釉中黃鼬為貴,黃是帝王的顏色。藤黃是色彩中的名貴。而瓷讓許多的黃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鱔背黃,活脫是鱔背的黃色,只是這黃現(xiàn)今的鱔背上很難見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黃鱔背上才能見到了。瓷上的鱔背黃,黃釉中依稀可見墨紋和散點,而且這黃厚道和沉穩(wěn)。物是人非,黃鱔背上的這點美意,如今也沒了。還有青色。青色可以說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劃花,或是草或是魚,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間。越窯是青瓷的重鎮(zhèn)。晉時清峻,唐代肥潤,之后真可以說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銘心的氣色。譬如蠶豆青,從蠶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經(jīng)歷過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跡。最讓人心動的大概是雨過天晴的那一種青色,那時最名貴的宋代汝窯的釉色,也是所謂秘色瓷的釉色。人居住在天空之下,頭上的天空永遠(yuǎn)讓人敬畏,也永遠(yuǎn)讓人向往。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臨摹著雨過天晴的青色。

瓷對自然的依戀,還在于它關(guān)系著天意人心。哪怕一個瓷杯,也要經(jīng)歷七十二道工序。在景德鎮(zhèn)每道工序都設(shè)專人制作。也就是說一件瓷器的完成,至少要經(jīng)歷七十二人之手。這在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中有詳細(xì)記載。然而這樣的流水作業(yè),還是少不了天意的參與。譬如釉色在燒制過程中的所謂“窯變”,這種釉色只能歸之于天生地養(yǎng)。這樣的釉色不能復(fù)制,是永遠(yuǎn)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哥窯,就是在燒制過程中,出現(xiàn)了冰裂的紋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窯的冰裂面貌。高嶺土是最好的瓷用土,而這種神奇的瓷用土,竟是在景德鎮(zhèn)成為瓷都許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的。它的出現(xiàn),讓景德鎮(zhèn)成為名副其實的景德鎮(zhèn)。瓷在英語里就是中國的意思。全世界后來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畢竟在中國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瓷對自然的依戀,除了上述的天意,還有就是人心。中國人對釉色和形制的感覺,無一不在中國人審美的范疇里。譬如釉色,無一不在中國人的生活和風(fēng)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國人端莊謙和的模樣完全一致。觀看瓷器,如果感覺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銷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處線條有些別扭,就可能是東洋瓷。中國瓷曠世無雙,因為它團(tuán)聚的是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選自《解放日報》2007年7月3日)

1.“瓷還有什么秘密嗎?”這里的“秘密”指得是                               

                   (2分)

2.“柳葉在中國人心里的曉風(fēng)殘月楊柳岸的凄婉回味”這句話中套用了宋代詞人     

創(chuàng)作的詞《             》中的句子。(2分)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4分)

A.從唐代到宋代,花瓣口的碗花瓣數(shù)量的變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心理在漸漸變得細(xì)致了。

B.唐詩和宋詞相比,“忽略不計和時時關(guān)心的內(nèi)心特征區(qū)分得很充分”,意思是說,唐代的人觀察和認(rèn)識事物往往比較粗心。

C.生活中,人們喜歡“斗笠碗”的形制,是和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莊”心理一致的。

D.第二段中,“物是人非,黃鱔背上的這點美意,如今也沒了!边@句話中,隱含了作者對于當(dāng)下人們的審美心理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變得雜亂、浮躁的憂慮。

E.宋代“哥窯的冰裂面貌”,實際上是在燒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冰裂”紋路,也就是說是失敗之作。

4.最后一段中,“觀看瓷器,如果感覺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銷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處線條有些別扭,就可能是東洋瓷。”這兩句話顯然是推測語氣,其中加點的詞表明推測的肯定程度有差異,試分析其原因,并說說這兩句話在全文的作用。(6分)

                                                                           

                                                                           

                                                                            

                                                                           

5.為了說明中國瓷對自然的依戀,本文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的?本文最突出使用的說明方法是什么?(3分)

                                                                           

                                                                            

6.讀罷全文,談?wù)勀銓Α按傻闹袊摹焙x的理解。(4分,80字以內(nè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項脊軒志》選段,完成下面問題。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吾妻來歸                   嫁過來
B.吾妻歸寧                   回娘家
C.乃使人復(fù)南閣子           修葺
D.其稍異于前               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后六年                   制稍異于前
B.余既此志                 賦以吊屈原
C.使人復(fù)葺南閣子           不知有漢
D.自后余多在外             何為其
3、翻譯選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項脊軒志》選段,完成1-2題。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吾妻來歸嫁過來
B.吾妻歸寧回娘家
C.乃使人復(fù)南閣子修葺
D.其稍異于前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后六年/制稍異于前
B.余既此志/賦以吊屈原
C.使人復(fù)葺南閣子/不知有漢
D.自后余多在外/何為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項脊軒志》選段,完成下面的題。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吾妻來歸/嫁過來
B.吾妻歸寧/回娘家
C.乃使人復(fù)南閣子/修葺
D.其稍異于前/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后六年/制稍異于前
B.余既此志/賦以吊屈原
C.使人復(fù)葺南閣子/不知有漢
D.自后余多在外/何為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安徽省肥西農(nóng)興中學(xué)2010-2011學(xué)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文言文閱讀賞析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總稱

B.

圣心備焉   圣心:圣人之心

C.

騏驥一躍   騏驥:駿馬

D.

金石可   鏤:雕刻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B.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C.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D.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3)

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

A.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B.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C.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4)

對上面選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個比喻論證學(xué)習(xí)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

B.

人們掌握知識、培養(yǎng)品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積累、逐步發(fā)展、由不知到知、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C.

“騏驥”、“駑馬”兩個比喻暗示了客觀條件有好有壞,在作者看來,好的客觀條件對于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D.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進(jìn)行對比論證,意在說明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用心專一。

(5)

對下列橫線上詞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  ]

A.

學(xué)(鼓勵,勉勵)  中規(guī)(圓規(guī))  槁(曬干)

B.

繩(合乎)     者(挺拔)  受繩(經(jīng)墨線比量過)

C.

礪(接近)     就(磨刀石) 參(驗、檢查)

D.

(多次)省     須臾(片刻)  博見(見得廣)

(6)

下列句子加橫線的詞,與例句中加粗橫線的詞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君子博學(xué)而參省乎己

[  ]

A.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B.

蚓無爪牙之,筋骨之強(qiáng)

C.

食埃土,飲黃泉

D.

木直中,輮以為輪

(7)

翻譯以下句子

①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我們這個一向以詩歌國度為驕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經(jīng)基本上與詩無緣了。除了教科書中的古典詩詞和一些因時而變的所謂新詩,供孩子們形成概念外,大多數(shù)的讀者,并不知曉也不關(guān)心今天中國詩人的存在與否,無論自何種角度,也看不到詩歌與當(dāng)代中國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的證據(jù)。原因很簡單,從生活樣態(tài)和社會意識來看,經(jīng)濟(jì)頭腦和市場邏輯的強(qiáng)力主導(dǎo),使遣詞造句、吟風(fēng)弄月之事看上去純屬多余,從寫作者或者說詩歌的發(fā)生狀況來看,仍在不斷發(fā)表作品的極少數(shù)從業(yè)者,已經(jīng)日趨流落為邊緣群體。

現(xiàn)代社會對詩歌榮譽(yù)、詩人地位的取締已經(jīng)是事實。關(guān)于詩歌的話題也就只能在所謂專業(yè)化的語境中自說自聽——近三十年來,以“現(xiàn)代”、“國際化”為旗號的中國詩人們孜孜以求的,正是“個人”、“私人”和“純詩”一類的東西,拒斥通俗,反對大眾化審美,夢想與眾不同的成就和價值,這本身就為詩歌的命運自設(shè)了陷阱。

我們從現(xiàn)有標(biāo)本看到的,是從《詩經(jīng)》到漢魏時期的古風(fēng)、樂府這樣一些帶有先民原初思維特質(zhì)的歌詠,是唐宋以來的詩體自覺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極。后世的人們,在將早期漢語固有的聲韻和節(jié)奏逐步書面化、文本化的同時,漸漸游離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嘆,又被儒道之類的政治文化轄制,成為千年不變的教化工具,即便屢屢出現(xiàn)反抗載道、逃離世俗、解放心靈的沖動,卻終歸是游戲性質(zhì)的,在認(rèn)識上,在精神層面則是宿命論的和停滯的。古代中國的詩歌,粗樸純真,感時傷事,但少有對人的意識的深層觀照,少有對精神世界的持續(xù)探求。

近世白話文運動的副產(chǎn)品之一就是所謂新詩的誕生!靶略姟彼坪跏且环N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體的浪漫——胡適、徐志摩、郭沫若這樣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鋪陳,為情造文,因時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體翼然展翅。有人稱此處發(fā)生了文化的斷裂,其實非也。白話文運動也就是漢語的現(xiàn)代化,其功也許可比近代社會歷史運動中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因為只有少數(shù)人掌握的書寫、表意系統(tǒng),被空前地大眾化了,文化的神秘與特權(quán)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經(jīng)初現(xiàn)。但詩歌卻很快停滯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脫離了讀者大眾。原因在于,新詩對體制有解放而無建設(shè),基于語言的音韻節(jié)奏等特質(zhì)的形式生命,渙散為七零八落的長短句,沒有了任何抑揚抗墜、頓挫起伏,所謂“內(nèi)在節(jié)奏”的形成也并無章法,詩人們只是率性為。最重要的是,新文化運動起初的精神動因——與呼喚民主、科學(xué)、自由,反對封建專制文化,吁求健康國民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銳氣,在詩歌中不僅未見光大,反而屢被強(qiáng)加的戰(zhàn)禍與社會的癲狂所壓制干擾,及至消弭不見了。百年間,扔掉了舊式枷鎖的新詩人們,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識的荒蕪而言,其實仍舊是破衣爛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狀態(tài)或曰畸變,我們看到,今天的中國詩人們,的確是沒有太多體面可言的。

(節(jié)選自殷實《語言和諧與價值和諧》,《讀書》2012年第1期)

5.下列關(guān)于“新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包括新詩在內(nèi)的現(xiàn)代詩歌已經(jīng)遠(yuǎn)離當(dāng)代中國社會生活,主要是因為經(jīng)濟(jì)頭腦和市場邏輯在當(dāng)代生活樣態(tài)和社會意識中占主導(dǎo)力量。

       B.新詩的沒落與中國詩人“個人”“私人”化的追求,排斥通俗和大眾化審美,企圖非凡的成就與價值有密切關(guān)系。

       C.新詩作為自由體詩歌,有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典型人物大肆鋪陳,為情為事創(chuàng)作,真正實現(xiàn)了思想的浪漫和文體的浪漫。

       D.在白話文運動中產(chǎn)生的新詩,體制上有解放無建設(shè),內(nèi)容上與“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銳氣卻沒有發(fā)揚光大。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曾是以詩歌為驕傲的國度,而今天的人們基本與詩歌無緣,以至寫詩的人逐漸淪落為邊緣群體。

       B.今天的孩子們對詩歌形成概念一般是依靠教科書上出現(xiàn)的古典詩詞和一些所謂的新詩而已。

       C.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讀者既不知道又不關(guān)心當(dāng)今中國詩人的存在與否,也不見詩歌與當(dāng)代社會生活的緊密關(guān)聯(lián)。

       D.從詩歌的傳承與發(fā)展歷程來看,詩歌一旦變得書面化、文本化,就失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嘆,一直充當(dāng)教化工具。

7.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今詩歌榮譽(yù)和詩人地位已被現(xiàn)實社會所排斥,有關(guān)詩歌的話題也只限在專業(yè)化的小圈子里傳播,很難在更廣闊的領(lǐng)域引起共鳴。

       B.從《詩經(jīng)》到漢魏時期的古風(fēng)、樂府再到唐宋以來的中國古代詩歌,大多數(shù)缺乏對人的意識的深層觀照和對精神世界的持續(xù)探求。

       C.因為只有少數(shù)人掌握的書寫和表意系統(tǒng)的詩歌被空前地大眾化了,文化的神秘與特權(quán)色彩被抹去,所以給新詩帶來希望的曙光。

       D.今天的中國詩人們沒有太多體面可言,這與詩歌發(fā)展的先天性不足、商品經(jīng)濟(jì)社會的特殊現(xiàn)狀以及詩人本身等諸方面的因素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