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下列句子中多義詞“情緒”的含義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組是

A.自從接受了這項科研任務以來,他情緒高漲,干勁更大了。
B.我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活動觀念,進行“訓練思維,準備情緒,投入創(chuàng)作”的活動。
C.我們真的要用行動證明我們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嗎?
D.因為不滿單位給他的待遇,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在鬧情緒。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中多義詞“情緒”的含義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自從接受了這項科研任務以來,他情緒高漲,干勁更大了。
B.我在作文教學中,引進活動觀念,進行“訓練思維,準備情緒,投入創(chuàng)作”的活動。
C.我們真的要用行動證明我們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嗎?
D.因為不滿單位給他的待遇,最近一段時間他一直在鬧情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0113 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為一種自然物,本來不具有“文化”的涵義。但是,桃花以它俏麗的色彩、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中國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被滲透,融匯了審美主體的心理因素,并且作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一種信息載體,世世代代承襲相傳,于是,如同中國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樣,“桃花”也成為我們民族集體記憶和心理深層的積淀物,形成了中國的“ 桃花文化”。
  中國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緣。早在先秦的《詩經·周南》中,就有一首關于桃花的詩。“桃之夭夭”,描寫茂盛、火紅的桃花,并用桃花來比喻年輕美貌的女子。春秋時代,息國的國君夫人息媯容貌美麗,被人稱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護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訪,人去桃花在,崔護感傷不已,題詩慨嘆,“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詩。還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劇《桃花扇》,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為有黛玉葬花寫的《葬花辭》和《桃花行》。源遠流長的桃花文化,從古代《詩經》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開的大江南北。
  在中國,“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民間吉祥喜慶活動,特別是戀愛、婚姻這類人生喜慶之事里,桃花是“尚紅”禮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塢、桃花酒、桃花運,包含“桃花”一詞的人名地名更是不勝枚舉。我國由歷史沿襲形成眾多的桃花觀賞景點,早春二月,人們踏青采擷歸來,多是幾枝早開的桃花。至于與桃樹桃花桃實相關的文化現象,幾乎無處不在:傳說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樹叫“桃都”,上有天雞,天雞一叫,天下的雄雞也跟著叫。在中國神話中,仙桃又是長壽的象征,神話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樹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們又用“桃李滿天下”比喻老師的學生之多……
  那么,中國桃花文化為何如此獨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的自然觀。大自然最美的季節(jié)是萬物復生、欣欣向榮的春天,中國文人對春天傾注了十分熾熱的情感,“詠春”的詩文特別發(fā)達。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于是,自我們所能見到的《詩經》始,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激發(fā)了中國文人的藝術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愿。中國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識的對應物加以抒寫。他們借桃花歌頌自然美、勞動美、創(chuàng)造美,表達對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還滲透著“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是中國文人兩種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們要身體力行,去實現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現實不斷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于是造成了他們的失落心理,他們只好“窮則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回歸田園,在莊禪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脫。于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他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他們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原的《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哲學的思維模式。
1.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
A.“桃花文化”貫穿了中國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全過程,尤其在表現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遠流長,代代沿襲,從先秦到今天,以至將來綿綿不絕。
C.中國文人雖有“經世治國”的人生理想,但是現實往往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所以他們對桃花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情結。
D.獨特的中國“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思考和認識。
2.根據文意,不符合中國“桃花文化”形成條件的一項是
[     ]
A.桃花具有一種自然物的觀賞價值。
B.桃花俏麗的色彩和繽紛的落英會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豐富的聯想。
C.人們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審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為一種共同認可的移情物。
D.在具備了以上條件之后,中國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漸形成。
3.第三段寫桃花文化在民間有哪些現象?體現了中國人怎樣一種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為一種自然物,本來不具有“文化”的涵義。但是,桃花以它俏麗的色彩、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中國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被滲透,融匯了審美主體的心理因素,并且作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一種信息載體,世世代代承襲相傳,于是,如同中國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樣,“桃花”也成為我們民族集體記憶和心理深層的積淀物,形成了中國的“ 桃花文化”。

中國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緣。早在先秦的《詩經?周南》中,就有一首關于桃花的詩!疤抑藏病,描寫茂盛、火紅的桃花,并用桃花來比喻年輕美貌的女子。春秋時代,息國的國君夫人息媯容貌美麗,被人稱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護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訪,人去桃花在,崔護感傷不已,題詩慨嘆,“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詩。還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劇《桃花扇》,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為有黛玉葬花寫的《葬花辭》和《桃花行》。源遠流長的桃花文化,從古代《詩經》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開的大江南北。

 在中國,“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民間吉祥喜慶活動,特別是戀愛、婚姻這類人生喜慶之事里,桃花是“尚紅”禮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塢、桃花酒、桃花運,包含“桃花”一詞的人名地名更是不勝枚舉。我國由歷史沿襲形成眾多的桃花觀賞景點,早春二月,人們踏青采擷歸來,多是幾枝早開的桃花。至于與桃樹桃花桃實相關的文化現象,幾乎無處不在:傳說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樹叫“桃都”,上有天雞,天雞一叫,天下的雄雞也跟著叫。在中國神話中,仙桃又是長壽的象征,神話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樹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們又用“桃李滿天下”比喻老師的學生之多……

那么,中國桃花文化為何如此獨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的自然觀。大自然最美的季節(jié)是萬物復生、欣欣向榮的春天,中國文人對春天傾注了十分熾熱的情感,“詠春”的詩文特別發(fā)達。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于是,自我們所能見到的《詩經》始,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激發(fā)了中國文人的藝術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愿。中國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識的對應物加以抒寫。他們借桃花歌頌自然美、勞動美、創(chuàng)造美,表達對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還滲透著“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斑_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是中國文人兩種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們要身體力行,去實現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現實不斷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于是造成了他們的失落心理,他們只好“窮則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回歸田園,在莊禪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脫。于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他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人學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他們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原的《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哲學的思維模式。

1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5分)

A.“桃花文化”貫穿了中國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全過程,尤其在表現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遠流長,代代沿襲,從先秦到今天,以至將來綿綿不絕。

C.中國文人雖有“經世治國”的人生理想,但是現實往往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所以他們對桃花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情結。

D.獨特的中國“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思考和認識。

E.“桃都”、“蟠桃宴”、“桃李滿天下”等美好傳說都與民間“尚紅”的禮俗有關。

F.“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體現了中國文人“入世”追求和自我解脫的矛盾統(tǒng)一。

13.根據文意,不符合中國“桃花文化”形成條件的一項是(3分)

A.桃花具有一種自然物的觀賞價值。

B.桃花俏麗的色彩和繽紛的落英會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豐富的聯想。

C.人們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審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為一種共同認可的移情物。

D.在具備了以上條件之后,中國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漸形成。

14.第三段寫桃花文化在民間有哪些現象?體現了中國人怎樣一種愿望?(4分)

 

 

15.中國的一些文人,“他們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原的《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哲學的思維模式。”作者把文人學士尋找桃花源“上升為一種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哲學的思維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為一種自然物,本來不具有“文化”的涵義。但是,桃花以它俏麗的色彩、繽紛的落英觸動了中國人的某種情緒和情感,被滲透、融會了審美主體的心理因素,并且作為人們共同認可的一種信息載體,世世代代承襲相傳,于是,如同中國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樣,“桃花”也成為我們民族集體記憶和心理深層的積淀物,形成了中國的“桃花文化”。

中國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緣。早在先秦的《詩經·周南》中,就有一首關于桃花的詩!疤抑藏病保鑼懨、火紅的桃花,桃花來比喻年輕美貌的女子。春秋時代,息國的國君夫人息媯容貌美麗,被人稱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護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訪,人去桃花在,崔護感傷不已,題詩慨嘆,“人面桃花相映紅”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詩。還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劇《桃花扇》,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為有黛玉葬花寫的《葬花辭》和《桃花行》。源遠流長的桃花文化,從古代《詩經》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開的大江南北。

在中國,“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民間吉祥喜慶活動

特別是戀愛、婚姻這類人生喜慶之事里,桃花是“尚紅”禮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塢、桃花酒、桃花運.包含“桃花”一詞的人名地名更是不勝枚舉。我國由歷史沿襲形成眾多的桃花觀賞案點。早春二月,人們踏青采物采擷歸來,多是幾枝早開的桃花。至于與桃樹、桃花、桃實相關的文化現象,幾乎無處不在:傳說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樹叫“桃都”,上有天雞,天鳴一叫,天下的雄雞也跟著叫。在中國神話中,仙桃又是長壽的象征,神話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樹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們又用“桃李滿天下”比喻老師的學生之多……

那么,中國桃花文化為何如此獨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的自然觀。大自然最美的季節(jié)是萬物復生、欣欣向榮的春天,中國文人對春天傾注了十分熾熱的情感,“詠春”的詩文特別發(fā)達。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于是,自我們所能見到的《詩經》始,鋪陳春景,不能不寫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極富生命力的桃花,激發(fā)了中國文人的藝術想象力和熱愛生活的心愿。中國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質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識的對應物加以抒寫。他們借桃花歌頌自然美、勞動美、創(chuàng)造美,表達對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還滲透著“儒與莊禪互補”的文化精神!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中國文人兩種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文化心里。一方面,他們要身體力行,去實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經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現實不斷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于是造成了他們的失落心理。他們只好“窮則獨善其身”,寄情山水,回歸田園,在莊禪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脫。于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他自己,也為與他一樣的失意文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虛幻的世界。桃花源作為中國文人的精神棲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著文士,形成了他們的“桃花源情結”。他們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尋,他們尋找桃花源,幾乎與屈原《天問》一樣,上升為一種探索宇宙、社會和人生哲學的思維模式。

1.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

A、“桃花文化”貫穿了中國文學藝術發(fā)展的全過程,尤其表現在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遠流長,代代沿襲,從先秦到今天,以至將來綿綿不絕。

C、中國文人雖有“經世治國”的人生理想,但是現實往往擊碎他們的理想之夢,所以他們對桃花就有了一種特殊的情結。

D、獨特的中國“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國文人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思考和認識。

2.第三段寫桃花文化在民間有哪些現象?

3.說說中國桃花文化如此獨特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2年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羅曼羅蘭(節(jié)選)》練習卷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小題。

解讀畢加索

①面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強悍茁壯、偉大狂放的藝術家,我們常常只有驚嘆。其他都是驚嘆之余或曲終之后的惋惜與回味,或許還有細細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澀。

②在人類的歷史上,有一些藝術家是難以超越的,他們本來就是這樣一些強大特異的生命。這些生命仿佛有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一生可以縱橫涂抹而不知疲倦。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擁有一個長長的生命、漫漫的創(chuàng)造歷史:從很早即開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緩緩終止。畢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歲左右畫出的,如十四歲的《裸腳女孩》、《老漁民》等杰出的作品——僅此一條就決定了這是一個非凡的繪畫天才。

③縱觀他—生的無數作品,可以從中找到各種風格傾向各種情緒,這些奇跡領略不完也詮釋不盡。它們本身即組成—個宇宙,其中繁星閃爍,風云變幻,既有風和日麗也有雷鳴電閃,更有驚濤駭浪,那種動人的美,讓人過目不忘的最為獨到的呈現與表達,簡直比比皆是。我們可以—口氣列舉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與孩子》、《奧爾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時難以窮盡。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心底從來都是充斥了不安:懷疑自己的意義、自己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道路,這種懷疑的結果就是藝術生涯中的無數次激變,是無頭無尾的探求,大嬉戲和大玩笑,包括大絕望大痛苦;還有惡作劇,裝傻與佯瘋,傲世與自卑,欺世與自欺……這一切綜合一起,讓后來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極為困難地分揀。后來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這亙古未見的一大堆斑駁燦爛面前,大半只有嘆息,而沒有能力去鑒別——他們甚至在這樣的生命面前連起碼的冷靜都要喪失,視聽失靈,這就是藝術家和受眾的雙重悲劇。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現代繪畫史上的“巨靈”,除了“野獸派”以外,幾乎開創(chuàng)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們使當時和后來的藝術處于激活狀態(tài),它們也使各種嘗試變得可信和可能。但當我們面對—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時直接就是丑陋怪異到目不忍睹的東西時,難道不應該產生—些懷疑嗎?是我們錯了還是當年的大師錯了?追問的結果是:大概誰都沒錯,是時代錯了。在一個人類正被物化、異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現代荒漠的時代,作為個體,一個生命,你盡可以呼號,但沒有回音,更沒有應答……至此,我們或許可以稍稍窺見畢加索當年的傷痛。面對那樣的時代,人們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當時的大師那樣,做下這瘋癲無忌的大喧嘩和大游戲了。他要可意地盡情地嘲諷一番,既嘲諷自己,又嘲諷時代;既嘲諷去者又嘲諷來者。因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達心中的全部感觸、百纏糾結無從擺脫的矛盾與痛苦。

⑤不僅如此,他還要面對一個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時代,特別是一個虛榮的時代?磥怼獋藝術家被逼到了盡頭,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為樂——他與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覺與清醒。畢加索興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兒童一樣嬉戲不休,上下游蕩,四方徘徊,進入化境般的流暢自如,實際上卻是隱含了一個生命的全部悲涼無告。這兒有淚水,有傻笑,更有絕境的哀求,在他這兒等于是以歌當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義來說,畢加索是消極的。

⑦他沒有將一個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將這種生命的搏斗進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屈服。我每—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創(chuàng)造,就在心里悄悄發(fā)出嘆息:偉大的畢加索,屈服的畢加索。

注:畢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畫家,法國現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畫法和風格迭變。

1.給弧線的字注音。

(      )    瘋(      )    咀(      )    呼(      )

2.下面橫線處相對的兩組詞能否前后對調,為什么?

其他都是驚嘆之余或曲終之后的惋惜與回味,或許還有細細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澀。

3.文中說畢加索的作品“奇跡領略不完也詮釋不盡”,畢加索的作品中有這些“奇跡”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三段“這就是藝術家和受眾的雙重悲劇”一句中的“雙重悲劇”指什么?請結合文意分析作答。

5.文章開頭說,畢加索是一個“偉大狂放的藝術家”,畢加索的“偉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請根據文章內容概括說明。

6.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第三自然段說“這些奇跡領略不完也詮釋不盡”,其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能力鑒別,只有嘆息。

B.第三段中“其中繁星閃爍……更有驚濤駭浪”一句以多種自然現象作比喻,形象地表現了畢加索作品多樣化的風格和種種復雜的情緒。

C.人類被物化異化,正走入失去自我的現代荒漠時代,而個人的呼號又無回音,這使畢加索心中有著“無從擺脫的矛盾與痛苦”。

D.“自覺與清醒”是畢加索與其他藝術家的不同之處,他的“自覺與清醒”表現為借助作品長歌當哭。

E.本文開篇以“驚嘆”和“惋惜”總領下文,然后先對應“驚嘆”突出畢加索的“偉大”,再對應“惋惜”表現其“屈服”,最后以“偉大的畢加索,屈服的畢加索”作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0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擬考試語文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題。

娛園

周作人

       有三處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懷念的——因為戀愛的緣故。第一是《初戀》里說過了的杭州,其二是故鄉(xiāng)城外的娛園。

       娛園是“皋社”詩人秦秋漁的別業(yè),但是連在住宅的后面,所以平常只稱作花園。 這個園據王眉叔的《娛園記》說,是“在水石莊,枕碧湖,帶平林,廣約頃許。曲構云綜,疏筑花幕。竹高出墻,樹古當戶。離離蔚蔚,號為勝區(qū)!眻@筑于咸豐丁已(一八 五七年),我初到那里是在光緒甲午,已在四十年后,遍地都長了荒草,不能想見當時 “秋夜聯吟”的風趣了。園的左偏有一處名叫潭水山房,記中稱它“方池湛然,簾戶 靜鏡,花水孕觳,筍石恒藍”的便是!秺蕡@詩存》卷三中有諸人題詞,樊樊山的《望 江南》云:   

                                       冰谷凈,山里釣人居。[來源:學|科|網Z|X|X|K]

                                       花覆書床偎瘦鶴,波搖琴幌散文魚:

                                       水竹夜窗虛。

       陶子繽的一首云:   

                                       橙潭瑩,明瑟敞幽房。

                                       茶火瓶座山蠣洞,柳絲泉筑水鳧床:

                                       古幀寫秋光。

       這些文字的費解雖然不亞于公府所常發(fā)表的駢體電文,但因此總可約略想見它的幽雅了。我們所見只是廢墟,但也覺得非常有趣,兒童的感覺原自要比大人新鮮,而且在 故鄉(xiāng)少有這樣游樂之地,也是一個原因。

       娛園主人是我的舅父的丈人,舅父晚年寓居秦氏的西廂,所以我們常有游娛園的機會。秦氏的西鄰是沈姓,大約因為風水的關系,大門是偏向的,近地都稱作“歪擺臺門”。據說是明人沈青霞的嫡裔,但是也已很是衰頹,我們曾經去拜訪他的主人,乃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跛著一足,在廳房聚集了七八個學童,教他們讀《千家詩》。 娛園主人的兒子那時是秦氏的家主,卻因吸煙終日高臥,我們到傍晚去找他,請他畫家 傳的梅花,可惜他現在早已死去了。

       忘記了是哪一年,不過總是庚子以前的事吧。那時舅父的獨子娶親(神安他們的魂 魄,因為夫婦不久都去世了),中表都聚在一處,凡男的十四人,女的七人。其中有一 個人和我是同年同月生的,我稱她為姊,她也稱我為兄,我本是一只“丑小鴨”,沒 有一個人注意的,所以我隱秘的懷抱著的對于她的情意,當然只是單面的,而且我知道 她自小許給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但總感著固執(zhí)的牽引,此刻想起來,倒似乎頗有中古詩人的余風了。當時我們住在留鶴庵里,她們住在樓上。白天里 她們不在房里的時候,我們幾個較為年少的人便“乘虛內犯”走上樓去掠奪東西吃。有 一次大家在樓上跳鬧,我仿佛無意似的拿起她的一件雪青紡綢衫穿了跳舞起來,她的一 個兄弟也一同鬧著,不曾看出什么破綻來,是我很得意的一件事。后來讀木下壟太郎的 《食后之歇》,看到一首《繹絹里》不禁又引起我的感觸。

                                       到龕上去取筆去,   

                                       鉆過晾著的冬衣底下,   

                                       觸著了女衫的袖子。   

                                       說不出的心里的擾亂,   

                                       “呀”的縮頭下來:   

                                       南無,神佛也未必見罪罷,   

                                       因為這已是故人的遺協(xié)了。

       在南京的時代,雖然在日記上寫了許多感傷的話(隨后又都剪去,所以現在記不起 它的內容了),但是始終沒有想及婚嫁的關系。在外邊飄流了十二年之后,回到故鄉(xiāng), 我們有了兒女,她也早已出嫁,而且抱著痼疾,已經與死當面立著了,以后相見了幾回,我又復出門,她不久就平安過去。至今她只有一張早年的照相在母親那里,因她后來自己說是母親的義女,雖然沒有正式的儀節(jié)。

       自從舅父全家亡故之后,二十年沒有再到娛園的機會,想比以前必更荒廢了。但是她的影象總是隱約的留在我腦底,為我心中的火焰的余光所映照著。                      

1923年3月

(選自周作人《知堂小品》)

1.作者最后說:“但是她的印象是隱約的留在我腦底,為我心中的火爭的余光所映照著!蹦阍鯓永斫膺@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2.本文引用日本詩人木下木太郎《絳絹里》一詩有何妙處?(5分)

3.作者是怎樣寫娛園景象的?請聯系全文,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寫。(6分)

4.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文中提到“我知道她自小許給人家了,不容再有非分之想”,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下,意味著“我”的戀情不可能有美好的結局。

B.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真”,反映的是人的真性情。文章描繪了一對情竇初開的少年男女的一段真實戀情,不夸飾、不造作,達到了藝術與真實完美統(tǒng)一的境界。

C.文中提到娛園主人的兒子雖因吸煙終日高臥,卻著畫家偉的梅花。又寫到沉青霞的嫡裔,雖殘疾,卻教學童讀《千家詩》,主要表現作者對當時娛園中風雅人物的喜愛。

D.文中用白描手法,寫我“拿起她的一件雪紡綢衫穿了跳舞起來”一事,簡單的幾句話,將少年時“我”“隱密的懷抱”生動傳神地勾勒出來,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E.作者在敘述往事時,表現出異常的平靜甚至冷靜,隱而不顯,含而不露 ,在平淡質樸的文字下,隱含著纏綿悱惻,憂思難忘的情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美麗的漢字書法

楊  鍵

蔣勛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說,漢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視覺會意的基礎上,而我們今天熟悉的歐美語言,甚至亞洲的新語言(原也受漢字影響的韓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漢字靠視覺,圖像思考使?jié)h文化趨向快速結論式的綜合能力,與拼音文字靠聽覺記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兩種文化思維的基本走向不同。

書法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波磔”,用來形容隸書水平線條的飛揚律動,以及尾端筆勢揚起出鋒的美學。蔣勛對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說,“波磔”如同中國建筑里的“飛檐”,漢字隸書里的水平“波磔”,與建筑上同樣強調水平飛揚的“飛檐”,是同一個時間完成的時代美學特征,而歐洲的建筑則與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種垂直線的上升,比如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體不斷拉高,觀賞者的視覺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線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國漢代水平美學影響下的建筑,兩千年間沒有發(fā)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卻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長、拉遠,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翹,如同漢代隸書,完成流動飛揚漂亮的一條水平“波磔”!对娊洝防镆灿小白鲝R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飛張的屋宇,如同鳥翼飛揚。

談到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蔣勛說,《蘭亭》真跡雖不在人世了,但是《蘭亭》確立了漢字書法“行草”美學的本質——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保留創(chuàng)作者最飽滿也最不修飾、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緒。在此意義上,被稱頌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實際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亂中喪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劃更多,同樣也是一篇沒有謄錄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蘇軾被貶黃州,在流放的苦悶中寫了《寒食帖》,詩中也有錯字別字的涂改,線條時而沉郁,時而尖銳,變化萬千,《寒食帖》同樣也是一篇“草稿”。三件書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卻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也許可解開行草美學的關鍵,那就是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

蔣勛一再談到漢字書寫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比如山海關的城樓上有一塊匾,大字正書“天下第一關”。如果少掉這幾個字,也許就會失去氣壯山河的雄強氣派。歐洲的城堡宮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爾賽宮也想不起來有什么地方適合題字,然而文字書寫在中國或東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他說,臺南孔廟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漢字書寫的“至圣先師孔子神位”,與希臘以降西方的人像紀念完全不同。長久以來,漢字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歷史的核心命脈。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還可以在現代科技的電腦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輕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寫下的“旦”字,和我們今天慶祝一年第一個日出的“旦”是同一個字。

蔣勛說,每次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會起大震動,尤其是法師晚年刺血寫經,字跡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詳靜定,仿佛千萬劫來的滄;梢缓鄣⑿Γ匀皇谷藢h字書寫有真正敬意。

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A.漢字是建立在視覺會意基礎上的表意文字,受漢字影響的韓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漢字隸書的“波磔”特點與中國建筑“飛檐”的美學特征都是漢代形成的。

C.中國建筑之所以具有“飛檐斗拱”的特征,歐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線的上升,分別是源于隸書書寫的美學特點和拼音文字的書寫特點。

D.漢字可以輸入電腦,證明漢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優(yōu)勢。

E.匾額、楹聯和斗拱等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幾次對東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目的是突顯漢字書法的獨特之美。

B.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它的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脈。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詞有三處用了引號,這三處引號的作用是表否定。

D.漢字靠視覺,拼音文字靠聽覺,不同的文字決定了文化思維的不同走向。

詩人楊鍵在寫作《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時應該先擬寫了一個寫作提綱。請將《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壓縮提煉成一個提綱。(要求:(1)寫出文章的中心論點;(2)按文章的順序分條寫出分論點;(3)100字左右。)

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都是草稿這一現象,包含了什么樣的美學規(guī)律?(可用原文回答)請你舉一個書法以外的例子,進一步說明這個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卷 題型:現代文閱讀

美麗的漢字書法
楊 鍵
蔣勛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說,漢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視覺會意的基礎上,而我們今天熟悉的歐美語言,甚至亞洲的新語言(原也受漢字影響的韓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漢字靠視覺,圖像思考使?jié)h文化趨向快速結論式的綜合能力,與拼音文字靠聽覺記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兩種文化思維的基本走向不同。
書法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波磔”,用來形容隸書水平線條的飛揚律動,以及尾端筆勢揚起出鋒的美學。蔣勛對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說,“波磔”如同中國建筑里的“飛檐”,漢字隸書里的水平“波磔”,與建筑上同樣強調水平飛揚的“飛檐”,是同一個時間完成的時代美學特征,而歐洲的建筑則與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種垂直線的上升,比如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體不斷拉高,觀賞者的視覺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線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國漢代水平美學影響下的建筑,兩千年間沒有發(fā)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卻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長、拉遠,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翹,如同漢代隸書,完成流動飛揚漂亮的一條水平“波磔”!对娊洝防镆灿小白鲝R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飛張的屋宇,如同鳥翼飛揚。
談到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蔣勛說,《蘭亭》真跡雖不在人世了,但是《蘭亭》確立了漢字書法“行草”美學的本質——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保留創(chuàng)作者最飽滿也最不修飾、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緒。在此意義上,被稱頌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實際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亂中喪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劃更多,同樣也是一篇沒有謄錄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蘇軾被貶黃州,在流放的苦悶中寫了《寒食帖》,詩中也有錯字別字的涂改,線條時而沉郁,時而尖銳,變化萬千,《寒食帖》同樣也是一篇“草稿”。三件書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卻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也許可解開行草美學的關鍵,那就是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
蔣勛一再談到漢字書寫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比如山海關的城樓上有一塊匾,大字正書“天下第一關”。如果少掉這幾個字,也許就會失去氣壯山河的雄強氣派。歐洲的城堡宮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爾賽宮也想不起來有什么地方適合題字,然而文字書寫在中國或東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他說,臺南孔廟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漢字書寫的“至圣先師孔子神位”,與希臘以降西方的人像紀念完全不同。長久以來,漢字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歷史的核心命脈。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還可以在現代科技的電腦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輕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寫下的“旦”字,和我們今天慶祝一年第一個日出的“旦”是同一個字。
蔣勛說,每次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會起大震動,尤其是法師晚年刺血寫經,字跡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詳靜定,仿佛千萬劫來的滄;梢缓鄣⑿Γ匀皇谷藢h字書寫有真正敬意。
【小題1】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漢字是建立在視覺會意基礎上的表意文字,受漢字影響的韓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漢字隸書的“波磔”特點與中國建筑“飛檐”的美學特征都是漢代形成的。
C.中國建筑之所以具有“飛檐斗拱”的特征,歐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線的上升,分別是源于隸書書寫的美學特點和拼音文字的書寫特點。
D.漢字可以輸入電腦,證明漢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優(yōu)勢。
E.匾額、楹聯和斗拱等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題2】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幾次對東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目的是突顯漢字書法的獨特之美。
B.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它的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脈。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詞有三處用了引號,這三處引號的作用是表否定。
D.漢字靠視覺,拼音文字靠聽覺,不同的文字決定了文化思維的不同走向。
【小題3】詩人楊鍵在寫作《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時應該先擬寫了一個寫作提綱。請將《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壓縮提煉成一個提綱。(要求:(1)寫出文章的中心論點;(2)按文章的順序分條寫出分論點;(3)100字左右。)(4分)
【小題4】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都是草稿這一現象,包含了什么樣的美學規(guī)律?(可用原文回答)請你舉一個書法以外的例子,進一步說明這個規(guī)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卷 題型:現代文閱讀

美麗的漢字書法
楊 鍵
蔣勛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說,漢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視覺會意的基礎上,而我們今天熟悉的歐美語言,甚至亞洲的新語言(原也受漢字影響的韓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漢字靠視覺,圖像思考使?jié)h文化趨向快速結論式的綜合能力,與拼音文字靠聽覺記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兩種文化思維的基本走向不同。
書法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波磔”,用來形容隸書水平線條的飛揚律動,以及尾端筆勢揚起出鋒的美學。蔣勛對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說,“波磔”如同中國建筑里的“飛檐”,漢字隸書里的水平“波磔”,與建筑上同樣強調水平飛揚的“飛檐”,是同一個時間完成的時代美學特征,而歐洲的建筑則與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種垂直線的上升,比如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體不斷拉高,觀賞者的視覺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線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國漢代水平美學影響下的建筑,兩千年間沒有發(fā)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卻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長、拉遠,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翹,如同漢代隸書,完成流動飛揚漂亮的一條水平“波磔”!对娊洝防镆灿小白鲝R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飛張的屋宇,如同鳥翼飛揚。
談到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蔣勛說,《蘭亭》真跡雖不在人世了,但是《蘭亭》確立了漢字書法“行草”美學的本質——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保留創(chuàng)作者最飽滿也最不修飾、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緒。在此意義上,被稱頌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實際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亂中喪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劃更多,同樣也是一篇沒有謄錄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蘇軾被貶黃州,在流放的苦悶中寫了《寒食帖》,詩中也有錯字別字的涂改,線條時而沉郁,時而尖銳,變化萬千,《寒食帖》同樣也是一篇“草稿”。三件書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卻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也許可解開行草美學的關鍵,那就是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
蔣勛一再談到漢字書寫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比如山海關的城樓上有一塊匾,大字正書“天下第一關”。如果少掉這幾個字,也許就會失去氣壯山河的雄強氣派。歐洲的城堡宮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爾賽宮也想不起來有什么地方適合題字,然而文字書寫在中國或東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他說,臺南孔廟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漢字書寫的“至圣先師孔子神位”,與希臘以降西方的人像紀念完全不同。長久以來,漢字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歷史的核心命脈。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還可以在現代科技的電腦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輕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寫下的“旦”字,和我們今天慶祝一年第一個日出的“旦”是同一個字。
蔣勛說,每次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會起大震動,尤其是法師晚年刺血寫經,字跡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詳靜定,仿佛千萬劫來的滄;梢缓鄣⑿,仍然使人對漢字書寫有真正敬意。
1.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漢字是建立在視覺會意基礎上的表意文字,受漢字影響的韓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漢字隸書的“波磔”特點與中國建筑“飛檐”的美學特征都是漢代形成的。

C.中國建筑之所以具有“飛檐斗拱”的特征,歐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線的上升,分別是源于隸書書寫的美學特點和拼音文字的書寫特點。

D.漢字可以輸入電腦,證明漢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優(yōu)勢。

E.匾額、楹聯和斗拱等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2.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幾次對東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目的是突顯漢字書法的獨特之美。

B.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它的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脈。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詞有三處用了引號,這三處引號的作用是表否定。

D.漢字靠視覺,拼音文字靠聽覺,不同的文字決定了文化思維的不同走向。

3.詩人楊鍵在寫作《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時應該先擬寫了一個寫作提綱。請將《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壓縮提煉成一個提綱。(要求:(1)寫出文章的中心論點;(2)按文章的順序分條寫出分論點;(3)100字左右。)(4分)
4.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都是草稿這一現象,包含了什么樣的美學規(guī)律?(可用原文回答)請你舉一個書法以外的例子,進一步說明這個規(guī)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深圳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16分)
美麗的漢字書法
楊 鍵
蔣勛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說,漢字的象形是建立在視覺會意的基礎上,而我們今天熟悉的歐美語言,甚至亞洲的新語言(原也受漢字影響的韓文、越南文),大多都是拼音文字。漢字靠視覺,圖像思考使?jié)h文化趨向快速結論式的綜合能力,與拼音文字靠聽覺記音的分析能力很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兩種文化思維的基本走向不同。
書法史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波磔”,用來形容隸書水平線條的飛揚律動,以及尾端筆勢揚起出鋒的美學。蔣勛對此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說,“波磔”如同中國建筑里的“飛檐”,漢字隸書里的水平“波磔”,與建筑上同樣強調水平飛揚的“飛檐”,是同一個時間完成的時代美學特征,而歐洲的建筑則與此完全不同,它追求那種垂直線的上升,比如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用尖拱使得建筑本體不斷拉高,觀賞者的視覺也因此震撼于垂直線的陡峻上升,而在中國漢代水平美學影響下的建筑,兩千年間沒有發(fā)展垂直上升的野心,卻用屋檐下一座一座斗拱,把水平屋檐拉長、拉遠,在尾端微微拉高起翹,如同漢代隸書,完成流動飛揚漂亮的一條水平“波磔”!对娊洝防镆灿小白鲝R翼翼”,形容巨大建筑有飛張的屋宇,如同鳥翼飛揚。
談到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蔣勛說,《蘭亭》真跡雖不在人世了,但是《蘭亭》確立了漢字書法“行草”美學的本質——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保留創(chuàng)作者最飽滿也最不修飾、最不做作的原始情緒。在此意義上,被稱頌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實際是一篇草稿!而唐代中期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祭悼安史之亂中喪生的侄子,泣涕淋漓,涂改圈劃更多,同樣也是一篇沒有謄錄以前的“草稿”。最后一篇,北宋蘇軾被貶黃州,在流放的苦悶中寫了《寒食帖》,詩中也有錯字別字的涂改,線條時而沉郁,時而尖銳,變化萬千,《寒食帖》同樣也是一篇“草稿”。三件書法名作都是“草稿”,但卻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也許可解開行草美學的關鍵,那就是追求原創(chuàng)當下的即興之美。
蔣勛一再談到漢字書寫在中國歷史的重要,比如山海關的城樓上有一塊匾,大字正書“天下第一關”。如果少掉這幾個字,也許就會失去氣壯山河的雄強氣派。歐洲的城堡宮殿建筑上很少看到文字,凡爾賽宮也想不起來有什么地方適合題字,然而文字書寫在中國或東方的建筑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他說,臺南孔廟大成殿里,孔子不是一尊人像,是用漢字書寫的“至圣先師孔子神位”,與希臘以降西方的人像紀念完全不同。長久以來,漢字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歷史的核心命脈。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唯一的非拼音文字,唯一還可以在現代科技的電腦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輕的文字。五千年前看到黎明日出寫下的“旦”字,和我們今天慶祝一年第一個日出的“旦”是同一個字。
蔣勛說,每次看到弘一法師的書法會起大震動,尤其是法師晚年刺血寫經,字跡只是血痕。一句“慈悲喜舍”,安詳靜定,仿佛千萬劫來的滄;梢缓鄣⑿,仍然使人對漢字書寫有真正敬意。
【小題1】
13.下列說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漢字是建立在視覺會意基礎上的表意文字,受漢字影響的韓文,也是“象形”的文字。
B.漢字隸書的“波磔”特點與中國建筑“飛檐”的美學特征都是漢代形成的。
C.中國建筑之所以具有“飛檐斗拱”的特征,歐洲建筑之所以追求垂直線的上升,分別是源于隸書書寫的美學特點和拼音文字的書寫特點。
D.漢字可以輸入電腦,證明漢字具有取代拼音文字的優(yōu)勢。
E.匾額、楹聯和斗拱等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題2】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幾次對東西方文字和建筑的不同特點進行比較,目的是突顯漢字書法的獨特之美。
B.漢字是人類文明里唯一傳承超過五千年的文字,它的傳承一直是東方文明史的核心命脈。
C.文章第三段里,“草稿”一詞有三處用了引號,這三處引號的作用是表否定。
D.漢字靠視覺,拼音文字靠聽覺,不同的文字決定了文化思維的不同走向。
【小題3】詩人楊鍵在寫作《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時應該先擬寫了一個寫作提綱。請將《美麗的漢字書法》一文壓縮提煉成一個提綱。(要求:(1)寫出文章的中心論點;(2)按文章的順序分條寫出分論點;(3)100字左右。)(4分)
【小題4】中國最偉大的三件行書作品都是草稿這一現象,包含了什么樣的美學規(guī)律?(可用原文回答)請你舉一個書法以外的例子,進一步說明這個規(guī)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