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語文 > 題目詳情
下列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C.可謂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詳述之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
A.思厥先祖父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C.可謂智力孤危
D.或叩以往事,一一詳述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中學教材標準學案高二  語文(上冊) 題型:013

下列加粗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至于顛覆、其實百倍、鬯钾氏祖父 ④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菘芍^智力孤!、迯牧鶉仆鲋故事、呷缓蟮靡幌安寢

[  ]

A.①③
B.②⑤
C.③⑥
D.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梅山縣東山中學2012屆高三第二次月考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史思明,寧夷州突厥種,初名窣于,玄宗賜其名。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朝義,其長子也,常從思明將兵,頗謙謹,愛士卒,將士多附之;無寵于思明,思明愛少子朝清,使守范陽,常欲殺朝義,立朝清太子,左右頗泄謀。思明既破李光弼,欲乘勝西入關,使朝義將兵為前鋒,自北道襲陜城,思明自南道將大軍繼之。三月,甲午,朝義兵至礓子嶺,衛(wèi)伯玉擊,破之。朝義數進兵,皆陜兵所敗。思明退屯永終斬此賊!背x憂懼,不知所為。

  思明在鹿橋驛,令腹心曹將軍將兵宿衛(wèi);朝義宿于逆旅,部將駱悅、蔡文景說朝義曰:“悅等與王,死無日矣!自古有廢立,請召曹將軍謀之。”朝義俯首不應。悅等曰:“王茍不許,悅等今歸李氏,王亦不全矣。”朝義泣曰:“諸君善為之,勿驚圣人!”悅等乃令許叔冀之子季常召曹將軍,至,則其謀告之;曹將軍知諸將盡怨,恐禍及己,不敢違。是夕,悅等以朝義部兵三百被甲驛,宿衛(wèi)兵怪之,畏曹將軍,不敢動。悅等引兵入至思明寢所,值思明如廁,問左右,未及對,已殺數人,左右指示之。思明聞有變,逾垣至廄中,自備馬乘之,悅傔人周子俊射之,中臂,墜馬,遂擒之。思明問:“亂者為誰?”悅曰:“奉懷王命!彼济髟唬骸拔页瘉碚Z失,宜其及此。然殺我太早,何不待我克長安!今事不成矣!睈偟人退济柳泉驛,囚之,還報朝義曰:“事成矣”。朝義曰:“不驚圣人乎?”悅曰:“無。”時周摯、許叔冀將后軍在福昌,悅等使許季常往告之,摯驚倒于地。朝義引軍還,摯、叔冀來迎,悅等勸朝義執(zhí)摯,殺之。軍至柳泉,悅等恐眾心未,遂縊殺思明,氈裹其尸,橐駝負歸洛陽。朝義即皇帝位,改元顯圣。

(節(jié)選自北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匍遥tu$,通“托”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

衛(wèi)伯玉擊          反

B.

悅等以朝義部兵三百被甲驛  到達

C.

悅等勸朝義執(zhí)摯        逮捕

D.

悅等恐眾心未壹        統(tǒng)一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

①無寵思明  、趷偟人退济柳泉驛

B.

①則其謀告之  ②氈裹其尸

C.

①皆陜兵所敗  ②立朝清太子

D.

①左右頗泄謀 、部將駱悅、蔡文景說朝義曰

(3)

下列各句,都能表現(xiàn)史朝義“謙謹”的一項是

①朝義憂懼,不知所為

②朝義俯首不應

③諸君善為之,勿驚圣人

④不驚圣人乎

⑤畏曹將軍,不敢動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史朝義雖不受寵,但因為人謙和,對士兵很關愛,將士們都很擁戴他。史思明揚言要殺朝義,部下便為朝義出謀劃策,助他奪權。

B.

史思明命令史朝義作前鋒從北道發(fā)起進攻,朝義敗戰(zhàn)后不得不退兵駐守永寧。史思明認為他不能協(xié)助完成大業(yè),要按軍法斬殺他。

C.

史朝義手下大批武裝士兵前去捕捉史思明,史思明身邊的人及時發(fā)現(xiàn)了,并報告給史思明。史思明跳墻來到馬廄,打算騎馬逃跑。

D.

領兵駐扎在福昌的周摯,從許季?谥械弥匪济鞅磺艚南⒑篌@倒在地,史朝義班師回朝之后,駱悅便勸說朝義把周摯殺掉。

(5)

斷句和翻譯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斷句。

戊戌命朝義筑三隅城欲貯軍糧期一日畢朝義筑畢未泥思明至詬怒之令左右立馬監(jiān)泥斯須而畢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史思明猜忍好殺,群下小不如意,動至族誅,人不自保。

②王茍不許,悅等今歸李氏,王亦不全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隨堂練1+2 講·練·測 高中語文·必修2 題型:048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B)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C)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狍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1)

對“先祖父、舉、然后、判”四個加粗詞語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

已逝世的祖父;全;這樣以后;判斷

B.

先前祖輩父輩;拿;這樣以后;判斷

C.

先人祖輩、父輩;拿;順承連詞“然后”;分得清清楚楚

D.

先人祖輩、父輩等;全;順承連詞相當于現(xiàn)代的“然后”;分得清清楚楚

(2)

下列各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

秦之欲無厭      霜露,斬荊棘

B.

厥先祖父       弦弦掩抑聲聲

C.

秦相較,或未易量  嬴而不助五國也

D.

彌繁,侵之愈急   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

(3)

“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币痪鋺原到文中A、B、C三處的何處?

_______________

(4)

對“古人云:‘以地事秦,猶狍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論證方法和作用分析正確的是

[  ]

A.

比喻論證,“抱薪救火”這一形象比喻雄辯地證明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

B.

類比論證,“抱薪救火”,越燒越旺,“以地事秦”,秦的貪欲越來越大。

C.

引證法,引用蘇洵的話雄辯地說明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

D.

引證法,用秦代的“抱薪救火”這一形象比喻雄辯地說明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

(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句是

[  ]

A.

文中蘇轍的觀點是“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B.

文章寫作目的是借史論政,托古諷今,抓住六國賂秦一點來發(fā)揮,暗諷當時宋王朝不應采取賂遼政策,并非全面評價六國滅亡的原因。

C.

文章開篇即提出論點,然后由兩個分論點分別論證:一是“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边@是直接提出的;一是“不賂者以賂者喪!笔窃谝粏栆淮鹬刑岢龅。

D.

文中用引證法,用“抱薪救火”這一形象的比喻說明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這一分論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東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六國論》
蘇洵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邪?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袓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戰(zhàn)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下列加粗實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思厥先袓父,霜露,斬荊棘    (暴:暴露,這里可譯為“冒著”)
B、暴秦之欲無                (厭:厭倦)
C、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附,結交)
D、至丹以荊卿為計,始禍焉     (速:招致)
2.下列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賂者賂者喪  /  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B、賂秦而力虧,破滅道也  /  則吾恐秦人食不得下咽也
C、較秦之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  /  則秦之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D、燕趙之君,有遠略  /  至丹以荊卿為計,速禍焉
3.翻譯下列句子:
(1)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選自蘇洵《六國論》)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后秦擊趙者再/再:兩次    
B. 嬴而不助五國也/與:幫助
C. 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矣/判:決定    
D. 向使三國各其地/愛:愛惜
2.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指代對象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實百倍 (其:秦戰(zhàn)勝而得到的土地)
B.子孫視不甚惜(之:土地)
C.奉之彌繁,侵愈急(之:賂秦各國)
D.惜用武而不終也(其:趙國)
3.下列句子加粗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思厥先祖父         
B.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C.暴霜露,斬荊棘     
D.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段開宗明義,提出全文論點,并從“不賂者”和“賂者”兩方面進行分析,鞏固論點。
B.第二段從“賂者”入手,運用對比、比喻等論證方法,說明以地事秦必然招致滅亡的結局。
C.第三段從“不賂者”入手,以齊、燕、趙三國滅亡的進程,具體論證“賂秦力虧,破滅之道”的道理。
D.本文剖析透徹,邏輯性很強。文中還使用形象描寫的手法,使得論證鮮明曉暢,生動感人。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校同步練習 高一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并回答問題。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

選出詞義與其它不同的一項是(  )

[  ]

A.

擇師而

B.

猶且師而問焉

C.

沛公旦日百余騎來見項王

D.

茍以天下之大,而六國破亡之故事

(2)

選出詞義與其它不同的一項(  )

[  ]

A.

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B.

,非吾業(yè)也

C.

然吾居是鄉(xiāng),見人者好煩其令

D.

之以嚴刑

(3)

選出詞性與其他不同的一項(  )

[  ]

A.

茍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國

B.

懼滿盈,則思江海百川

C.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

D.

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

(4)

選出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 。

[  ]

A.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B.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C.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D.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

(5)

下列加粗詞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 。

[  ]

A.

割,以趨于亡

B.

貌恭而不

C.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D.

天下

(6)

選出句式不同的一項(  )

[  ]

A.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B.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C.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D.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7)

《阿房宮賦》《過秦論》《六國論》三篇都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都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fā),規(guī)勸當朝要引為鑒戒。各篇又有獨立的主張,請用原文寫出各篇主張。

《阿房宮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過秦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國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海南省期中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題。
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六國喪:交互/子孫之不甚惜:對待
B.思厥祖父:對已去世尊長的敬稱/賂秦耶:全部,一概
C.至丹以荊卿為計始禍焉:迅速/終繼五國滅:改變
D.后秦擊趙者:第二次/以天下之大:如果
2.選出加粗字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組(    )
A.割/以趨于亡強者夭而病者
B.駝業(yè)種樹/李牧連
C.不有佳,何伸雅懷/一夫
D.憂勞可以國,逸豫可以身/以天下之民
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趙嘗五戰(zhàn)于秦/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C.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D.禍患常積于忽微/且何謂閣子也
4.下列加粗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豈非人事
B.不抑耗其實而已
C.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D.視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5.翻譯下列句子。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古者富貴而名滅 摩:通“磨”

B.唯倜儻非常之人焉 稱:稱道

C.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窮

D.網羅天下放舊聞 失:失去

(2)加粗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

A.

B.

C.

D.

(3)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會”的用法與“會遭此禍”的“會”相同的一組是

①遷客騷人,多于此

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與皆來計事

征促織

不相從許

⑥俱大道口

其怒

[  ]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5)句式與“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項是

[  ]

A.石之鏗然有聲者

B.洎牧以讒誅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6)聯(lián)系上下文,寫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內容。

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__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________________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________________

③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________________

(8)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文中談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發(fā)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況。

B.作者身受“腐刑”卻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C.在作者看來富貴順達者難成大事,唯有歷經磨難、卓越非常之人才能發(fā)憤而有所成就。

D.司馬遷著史記的目的在于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見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節(jié)選自杜牧《阿房宮賦》)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草,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節(jié)選自蘇洵《六國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勝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勝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夫之心    獨夫:失去人心的統(tǒng)治者    
B.思先祖父   厥:其
C.理宜然    固: 本來                 
D.八州而朝同列 序:順序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有尺寸之地       然秦區(qū)區(qū)之地   
B.多于南畝農夫      暴秦欲無厭
C.不敢言敢怒       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3.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義。
①思厥先祖父(        )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         )
③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矣   (        )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