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未曾廢離 ②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③拜臣郎中 ④謹拜表以聞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 高二語文 蘇教版(新課標·2004年初審) 蘇教版(新課標·2004年初審) 題型:013
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未嘗廢離、谑且詤^(qū)區(qū)不能廢遠、鄄矜名節(jié) ④愿陛下矜憫愚誠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6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1)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粗字與“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楚人伐宋以救鄭
C.引以為流觴曲水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3)比較下列各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修”字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修”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修”字不同,兩個“之”字不同
D.兩個“修”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4)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 ]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B.悟言一室之內(nèi)
C.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面的文字著重議論了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6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1)解釋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粗字與“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楚人伐宋以救鄭
C.引以為流觴曲水
D.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3)比較下列各組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兩個“修”字相同,兩個“之”字相同
B.兩個“修”字相同,兩個“之”字不同
C.兩個“修”字不同,兩個“之”字不同
D.兩個“修”字不同,兩個“之”字相同
(4)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 ]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B.悟言一室之內(nèi)
C.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D.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面的文字著重議論了什么?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導練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桂壯紅皮書·高考總復(fù)習系列·高考紅皮書·語文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下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樂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1.下列加粗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C.失其所與,不知
D.秦伯說,與鄭人盟
2.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D.夫晉,何厭之有
3.分別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甲組:越國以鄙遠 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
乙組: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 ]
A.“以”和“而”相同,兩個“封”也相同
B.“以”和“而”不同,兩個“封”也不同
C.“以”和“而”相同,兩個“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兩個“封”相同
4.對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兵的一番話,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燭之武先分析滅鄭于秦所失和存鄭于秦所得,再分析晉之不講信義和野心很大,以此說服了秦伯。
B.燭之武采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從情、理、利多方位展開說服工作。
C.燭之武在分析鄭國的命運對秦的影響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
D.燭之武自始至終將秦、晉兩國加以對照,在對照中使秦伯看透了晉國的目的。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