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分別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顏(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一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biāo)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精段閱讀。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眨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作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為加粗字加注音。
厲王虐,國人謗王( 。 |
史獻(xiàn)書,師箴( 。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
(2)劃線處標(biāo)點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滂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
A.事行而不悖 |
其中“悖”是相反、抵觸之意。 |
B.吾能弭謗矣 |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
C.阜財用衣食 |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
D.其與能幾何 |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
D.而后王斟酌焉 |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zé)。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jié)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譯為:周厲王非常暴虐,國民都諷刺、挖苦他。
B.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
譯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導(dǎo)。
C.史獻(xiàn)書,師箴。
譯為:史官進(jìn)獻(xiàn)史書、典籍,當(dāng)老師的進(jìn)勸誡、規(guī)勸的言論。
D.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譯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會有山川一樣,財用就出來了。
(7)把下列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語文 必修3。◤V東教育版課標(biāo)本) 廣東教育版 題型:048
|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精段閱讀。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眨骸笆钦现病7烂裰,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作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為加粗字加注音。
厲王虐,國人謗王( 。 |
史獻(xiàn)書,師箴( 。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
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
(2)劃線處標(biāo)點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滂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
A.事行而不悖 |
其中“!笔窍喾、抵觸之意。 |
B.吾能弭謗矣 |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
C.阜財用衣食 |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
D.其與能幾何 |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
D.而后王斟酌焉 |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zé)。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jié)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譯為:周厲王非常暴虐,國民都諷刺、挖苦他。
B.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
譯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導(dǎo)。
C.史獻(xiàn)書,師箴。
譯為:史官進(jìn)獻(xiàn)史書、典籍,當(dāng)老師的進(jìn)勸誡、規(guī)勸的言論。
D.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譯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會有山川一樣,財用就出來了。
(7)把下列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兩首古典詩歌,完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對下面詩歌的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東皋”,泛指王績家鄉(xiāng)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暗指詩人隱居的地方。
B.徙倚:遷徙依靠。
C.落暉: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將落之時。
2.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野望的地點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
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iào)。
D.“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jìn)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
B.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通過寫景來間接抒發(fā)詩人喜歡田園生活的情感,尾聯(lián)進(jìn)行議論,表達(dá)自己彷徨苦悶之情。
C.中間四句的景色描寫手法多樣,不但有光與色的展現(xiàn),而且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yuǎn)(以……為邊邑)
B.晉軍函陵(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使者)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擴(kuò)張)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6.分別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以亂易整,不武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B.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C.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D.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7.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語文 必修5 (江蘇版課標(biāo)本) 江蘇版課標(biāo)本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