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分別為蜀、秦的分野)
C.朱顏(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開國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B.捫參歷井仰脅息(捫,觸摸;參、井均為星宿名,相傳分別為蜀、秦的分野)
C.朱顏(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D.以手撫膺坐長嘆(撫摸著雙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題。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游學(xué)徐士,兼通數(shù)經(jīng)。沛相陳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shù),時人以為 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fù)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則愈。當(dāng)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yīng)除。若當(dāng)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dāng)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yīng)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jié)積在內(nèi),針?biāo)幩荒芗埃?dāng)需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逢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fù)矣。
  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dāng)下之延當(dāng)發(fā)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nèi)實固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并起。
  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yī)曹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臥不安。”佗曰:“刺不的胃管,誤中肝也,食當(dāng)日減,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y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旁有買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dāng)去!奔慈缳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嬉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奔舱咔叭胱,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dāng)?shù)!⒅^技,凡此類也。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心解劑,不復(fù)稱量/分:分量
B.逢腹摩,四五日差/膏:用藥膏
C.或其異/難:詰問
D.縣車邊,欲佗/造:成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破、趬郛,請以劍舞,擊沛公于坐,殺之
B.①督郵徐毅得病,佗往省②古學(xué)者必有師
C.①刺不的胃管,誤中肝②嗚呼!師道之不傳久矣
D.①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十?dāng)?shù)②雖董之嚴(yán)刑
3.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華佗曾游學(xué)徐州一帶,沛相陳圭推薦他,太 尉黃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職。
B.華佗在給病人動手術(shù)時,先讓病人喝下一種叫做麻沸散的藥,病人便無知覺,他這才開始手術(shù)。
C.華佗在給徐毅看病時,發(fā)現(xiàn)他針灸時誤中了肝臟,雖然飲食每天減少,但五天就不治自愈了。
D.華佗為一吃不下飯的病人看病,這個病人到他家拜訪,看見華佗家北邊的墻上掛了十幾條蛇,和他吐出的蛇類似。
4.給下列語句加上標(biāo)點。
佗曰尋當(dāng)下之延當(dāng)發(fā)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nèi)實固治之宜殊
5.翻譯下列句子。
①曉養(yǎng)性之術(shù),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101網(wǎng)校同步練習(xí) 高一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biāo) 2002年審查) 人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一則文言文,完成下題: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開寶中拜參知政事。時趙普在中書,嘗曰:“吾觀呂公奏事,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真臺輔之器也!碧谟喽,或曰:“端為人糊涂!碧谠唬骸岸诵∈潞,大事不糊涂!币庖詫俣恕6藶橄喑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wù)。慮與寇準(zhǔn)同到,先居相位,恐準(zhǔn)不平,乃請參知政事,與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從之。時同列奏對,多有異議,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內(nèi)出手札,戒諭自今中書事必經(jīng)呂端詳酌,乃得聞奏。端益謙讓不自當(dāng)。初,李繼遷②擾西鄙,保安軍奏獲其母,至是太宗欲誅之。以寇準(zhǔn)居樞密副使,獨召與謀。準(zhǔn)退,過相幕,端疑謀大事,曰:“邊鄙常事,端不必與知。若軍國大計,端備位宰相,不可不知也!睖(zhǔn)遂告其故。端曰:“何以處之?”準(zhǔn)曰:“欲斬于保安軍北門外,以戒兇逆。”端曰:“必若此,非計之得也。愿少緩之,端將復(fù)奏!比朐唬骸拔繇椨鸬锰胫。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舉大事不顧其親,況繼遷悖逆乎?陛下今日殺之,明日繼遷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結(jié)怨仇,愈堅其叛心爾!碧谠唬骸叭粍t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親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撫髀稱善,曰:“微卿,幾誤我事。”即用其策。至繼遷之子竟納款請命,端之力也。

 、俳鳎杭唇ò,陳述意見或有所倡議。

  ②李繼遷(963-1003):北宋時黨項族人,西夏國的建立者,與北宋時戰(zhàn)時和。

(1)

對下列句子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

太宗欲端 相:察看

B.

與宰相分日班知印 押:率領(lǐng)

C.

李繼遷擾西 鄙:邊境

D.

夫舉大事不顧其 親:父母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

A.

B.

C.

D.

(3)

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從分句間語意關(guān)系的角度看,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①恐準(zhǔn)不平,乃請參知政事

②邊鄙常事,端不必與知

③欲斬于保安軍北門外,以戒兇逆

④必若此,非計之得也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4)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表現(xiàn)呂端“小事糊涂”或“大事不糊涂”的性格的一組是(  )

①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

②端為相持重,識大體,以清簡為務(wù)

③時同列奏對,多有異議,惟端罕所建明

④必若此,非計之得也

⑤繼遷之子竟納款請命

[  ]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

A.

呂端有宰相的氣度,因而受到趙普的稱贊,同時得到太宗的賞識,但也有人認(rèn)為呂端為人辦事糊涂,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太宗決意任命他做宰相。

B.

呂端很注意團(tuán)結(jié)其他人士,他首先提任宰相,引起寇準(zhǔn)不平,于是呂端請寇準(zhǔn)參與國家大事,與他一起上朝登政事堂,消除了寇準(zhǔn)的不平。

C.

同僚們上奏章應(yīng)對時,常常提出不同的見解,只有呂端很少這樣做,因為他不愿意人云亦云,步人后塵。

D.

呂端知道太宗要處死李繼遷之母后,諫以有關(guān)項羽、劉邦的典故,力陳殺死李母并不能達(dá)到預(yù)期的目的,反會激化矛盾,他建議善待李母,果然成就了國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精段閱讀。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眨骸笆钦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作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為加粗字加注音。

厲王,國人謗王( 。

史獻(xiàn)書,師(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財用衣食者也(  )

(2)劃線處標(biāo)點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滂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觸之意。

B.吾能弭謗矣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C.阜財用衣食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D.其與能幾何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zé)。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jié)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譯為:周厲王非常暴虐,國民都諷刺、挖苦他。

B.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

譯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導(dǎo)。

C.史獻(xiàn)書,師箴。

譯為:史官進(jìn)獻(xiàn)史書、典籍,當(dāng)老師的進(jìn)勸誡、規(guī)勸的言論。

D.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譯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會有山川一樣,財用就出來了。

(7)把下列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語文 必修3。◤V東教育版課標(biāo)本) 廣東教育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下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1)

給下列加粗字詞注音。

(1)噫吁嚱      噫吁( 。ā 。

(2)百步九折縈巖  巒( 。

(3)飛湍瀑流爭喧  豗(  )

(4)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砯( 。

(2)

解釋句中加粗的詞語。

(1)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2)百步九折巖巒

(3)以手撫坐長嘆

(4)使人聽此凋朱顏

(3)

開頭第一段極言蜀道之難,有什么作用?

(4)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的含意是什么?這句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5)

文中極言山勢的高危,請找出兩句正面描寫的句子。

(6)

詩人在寫山勢高險的時候運用了襯托的手法,請找出運用這一手法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7)

下列對文段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

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

B.

詩人以夸張的筆墨描繪了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的情形。由秦人蜀,必經(jīng)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其低缺處飛過。

C.

千里翱翔的黃鶴不能飛渡,輕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難了。詩人的夸張、襯托之筆極寫蜀道的高不可攀。

D.

青泥嶺為唐入蜀要道,詩人著重寫其峰路的縈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加以描寫,困危之狀如在目前,是寫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精段閱讀。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眨骸笆钦现病7烂裰,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作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玻茢∮谑呛跖d。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為加粗字加注音。

厲王,國人謗王( 。

史獻(xiàn)書,師( 。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財用衣食者也( 。

(2)劃線處標(biāo)點正確的一項是

[  ]

A.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B.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滂者。以告,則殺之。

C.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D.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

(3)解釋下列詞語有誤的一項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笔窍喾、抵觸之意。

B.吾能弭謗矣

其中“弭”意為阻止、消除。

C.阜財用衣食

其中“阜”意為使……增多。

D.其與能幾何

其中“與”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C.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周厲王殘暴兇狠,采用高壓政策來鎮(zhèn)壓百姓的批評指責(zé)。

B.召公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勸說厲王要廣開言路,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

C.周厲王拒絕召公的諫言,引起百姓的強烈反抗,在周厲王三年,厲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厲王被流放到彘的結(jié)局,有力地說明了召公諫言的正確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譯無誤的一項是

[  ]

A.厲王虐,國人謗王。

譯為:周厲王非常暴虐,國民都諷刺、挖苦他。

B.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

譯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導(dǎo)。

C.史獻(xiàn)書,師箴。

譯為:史官進(jìn)獻(xiàn)史書、典籍,當(dāng)老師的進(jìn)勸誡、規(guī)勸的言論。

D.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譯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會有山川一樣,財用就出來了。

(7)把下列兩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這兩首古典詩歌,完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對下面詩歌的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東皋”,泛指王績家鄉(xiāng)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暗指詩人隱居的地方。

B.徙倚:遷徙依靠。

C.落暉: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將落之時。

2.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野望的地點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

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iào)。

D.“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著力刻畫視野所見山野放歸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jìn)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

B.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通過寫景來間接抒發(fā)詩人喜歡田園生活的情感,尾聯(lián)進(jìn)行議論,表達(dá)自己彷徨苦悶之情。

C.中間四句的景色描寫手法多樣,不但有光與色的展現(xiàn),而且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yuǎn)(以……為邊邑)

B.晉軍函陵(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使者)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擴(kuò)張)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6.分別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以亂易整,不武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B.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C.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D.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7.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這兩首古典詩歌,完成: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對下面詩歌的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東皋”,泛指王績家鄉(xiāng)絳州龍門附近的水邊高地,暗指詩人隱居的地方。
B.徙倚:遷徙依靠。
C.落暉: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將落之時。
2.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東皋”、“薄暮”、“望”點明詩人野望的地點和時間,野外一片荒涼,時值蒼茫暮色。
B.“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這是詩人對眼前景觀的粗線條的描繪,著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層層樹林已染上蕭瑟的金黃的秋色,起伏的山巒惟見落日的余暉,這是多么寧靜、開闊、美麗的畫面。
C.從全詩看,詩人在暮色時分看見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圖,美麗的景色讓詩人像田園詩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樂于隱居的生活,整首詩歌彌漫著愉悅的基調(diào)。
D.“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敝坍嬕曇八娚揭胺艢w的生動場景,為整個靜謐的畫面,注進(jìn)一股跳動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對下面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中的幾個動詞“驅(qū)”、“返”、“帶”、“歸”,用得自然而精警。這種動態(tài)式的描寫愈發(fā)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寧靜,詩人于一靜一動的描寫之中,把山山樹樹、牛犢獵馬交織成一幅絕妙的藝術(shù)畫卷。
B.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景,通過寫景來間接抒發(fā)詩人喜歡田園生活的情感,尾聯(lián)進(jìn)行議論,表達(dá)自己彷徨苦悶之情。
C.中間四句的景色描寫手法多樣,不但有光與色的展現(xiàn),而且遠(yuǎn)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都搭配得恰到好處。
D.“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yuǎn)(以……為邊邑)
B.晉軍函陵(駐扎)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使者)      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擴(kuò)張)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夜縋而出,見秦伯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D.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6.分別比較下列四個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②以亂易整,不武
③夜縋而出,見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B.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C.①②兩個“以”相同, ③④兩個“而”相同
D.①②兩個“以”不同, ③④兩個“而”不同
7.下列句子與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A.焉用亡鄭以陪鄰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廣西自治區(qū)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敏求字次道,賜進(jìn)士及第,為館閣校勘。預(yù)蘇舜欽進(jìn)奏院會,出簽書菜慶軍判官。王堯臣修《唐書》,以敏求習(xí)唐事,奏為編修官。持祖母喪.詔令居家修書。卒喪,同知太常禮院。
  石中立薨,子繼死,無他子。其孫祖仁疑所服,下禮官議。敏求謂宜為服三年,當(dāng)解官,斬衰。同僚援據(jù)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議,遂定為令。加集賢校理。從宋庠辟,通判西京。為群牧度支判官。墜馬傷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為仁宗實錄檢討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判大常寺。
  英宗在殯,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為大行未發(fā)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義服,服降而練,可嫁娶矣。坐前后議異,貶秩知絳州。王珪、范鎮(zhèn)乞留之,使成實錄。神宗曰:“典禮,國之所重,而誤謬如是,安得無責(zé)!比幻羟笞h初不誤,曾公亮惡禮院劉瑾附敏求為說,故因是去之。是歲,即詔還。
  徐國公主以夫兄為侄奏官,敏求疏其亂天倫,執(zhí)正之。王安石惡呂公著,誣其言韓琦欲因人心,如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cè)之惡,出之潁州。敏求當(dāng)草制,安石諭旨使明著罪狀,敏求但言敷陳失實。安石怒白于帝,命陳升之改其語,敏求請解職,未聽。
  會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還詞頭,遂以本官右諫議大夫奉朝請。策試賢良方正,孔文仲對語切直,擢置優(yōu)等,安石愈怒,罷文仲。人為敏求懼,帝獨全護(hù)之,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xué)士。鄧潤甫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訐,非國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變薄俗”乃加敏求龍?zhí)镩w直學(xué)士,命修《兩朝正史》,掌均國公箋奏。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贈禮部侍郎。(《宋史·敏求列傳》有刪節(jié))
  [注]①斬衰:喪服名,衰(cuī)通“縗”!拔宸敝凶钪氐膯史。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均服斬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禮。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同僚援據(jù)不一,判寺宋祁其議 是:贊同
B.集賢校理 加:升任
C.曾公亮惡禮院劉瑾附敏求為說,故因是之 去:離開
D.王安石惡呂公著,誣其言韓琦欲人心 因:利用
2.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現(xiàn)敏求剛正方直的一組是(     )
①判寺宋祁是其議,遂定為令
②敏求疏其亂天倫,執(zhí)正之
③敏求當(dāng)草制,安石諭旨使明著罪狀,敏求但言敷陳失實
④安石怒白于帝,命陳升之改其語,敏求請解職
⑤策試賢良方正,孔文仲對語切直,擢置優(yōu)等
⑥乃加敏求龍圖閣直學(xué)士,命修《兩朝正史》,掌均國公箋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敏求認(rèn)為石中立之孫石祖仁應(yīng)為石中立穿斬衰服喪三年。后來,敏求官職幾度升遷,應(yīng)宋庠的請求,先后擔(dān)任西京通判、群牧度支判官、亳州知府、仁宗實錄檢討宮等職務(wù)。
B.敏求在宋英宗死后較疏遠(yuǎn)的皇族成員什么叫候可以婚嫁這個問題,看法前后不一,因而被降為絳州知府。但同年就被召回京。
C.王安石因不喜歡呂公著而想誣陷呂公著,并傳旨讓敏求在詔書中說明呂公著的罪狀,敏求認(rèn)為不妥而沒有照做,之后想辭官,但皇帝并末批準(zhǔn)。
D.敏求在主持賢良方正的考試時,因為孔文仲對答時語言剛正不阿,所以把他放在優(yōu)等的位置上,卻因此又觸怒了王安石。在人們?yōu)槊羟蟮奶幘硴?dān)憂時.皇帝卻保全了他。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典禮,國之所重,而誤謬如是,安得無責(z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群臣多尚告訐,非國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士,以變薄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三點一測叢書 高中語文 必修5 (江蘇版課標(biāo)本) 江蘇版課標(biāo)本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題。

與陳伯之①書

丘遲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jī)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zhàn),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nèi)審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責(zé)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cè)于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喋血于友于,張秀剚刃于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于當(dāng)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yuǎn)而復(fù),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jié),奉疆場之任。并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面見顏借命,驅(qū)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焦?fàn)。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dāng)系頸蠻邸,懸首藁街,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良。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guī),自求多福。

  當(dāng)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huán)西獻(xiàn),木苦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注①:陳伯之本是南齊將領(lǐng),后歸降粱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監(jiān)元年(502)投降北魏。天監(jiān)四年,臨川王蕭宏率軍伐北魏,命記室(當(dāng)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丘遲給陳伯之寫了這封勸降信,信中陳說利害,曉以大義。陳伯之見信后,率兵歸降。

(1)

對下列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

漢主不以為  疑:心病、仇恨

B.

主上法申恩  屈:改變、廢除

C.

帷幄之謀  贊:贊揚、稱道

D.

往懷  布:陳說、述說

(2)

下列各組加粗的虛詞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

不假仆一二談

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

B.

故知霜露之

將軍之

C.

迷途知反

以慕容超之強

D.

其壯也

可言

(3)

下面選自文中的句子分為四組,不屬丘遲對陳伯之“動之以情”的一項是

①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

②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③想早勵良規(guī),自求多福。

④將軍……高臺未傾,愛妾尚在

⑤見故國之旗鼓……豈不愴恨。

⑥北虜……惡積禍盈,理至焦?fàn)。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各句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丘遲首先對陳伯之過去與目前的境況進(jìn)行了對比:過去是威風(fēng)八面,現(xiàn)在是狼狽不堪。

B.

丘遲認(rèn)為陳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撥,迫不得已;如果歸降,宅心仁厚的梁朝皇帝定會像光武和曹操那樣對他網(wǎng)開一面的。

C.

丘遲用慕容超和姚泓的例子說明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不會長久,他寄身北魏,將來不會有什么好的前途。

D.

丘遲特別指出,梁朝國泰民安,四方的部落都來進(jìn)貢請降,北魏僅是茍延殘喘,勸告陳伯之要仔細(xì)考慮。

(5)

翻譯選文中的句子。

(1)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zhàn),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

(2)將軍面見顏借命,驅(qū)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3)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