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例句中加粗的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例:填然之,兵刃既接

A.晉函陵,秦軍汜南
B.趙王之子孫者,其繼有在者乎
C.能謗譏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D.大夫女于大夫
C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例句中加粗的詞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

例:填然之,兵刃既接
A.晉函陵,秦軍汜南
B.趙王之子孫者,其繼有在者乎
C.能謗譏于市朝,寡人之耳者
D.大夫女于大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2002最新高考命題趨向及解題技巧高三 題型:048

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詩可以怨(節(jié)錄)

錢鐘書

  

  司馬遷舉了一系列“發(fā)憤”的著作,有的說理,有的記事,最后把《詩三百篇》籠統(tǒng)都歸于“怨”,也作為一個例子。鐘嶸①單就詩歌而論,對這個意思加以具體發(fā)揮。《詩品·序》里有一節(jié)話,我們一向沒有好好留心!凹螘脑娨杂H②,離群托詩以怨③。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魂逐飛蓬④;或負戈外戍⑤,殺氣雄邊⑥,塞客衣單⑦,孀閨淚盡⑧;或士有解佩出朝⑨,一去忘反,女有揚蛾入寵⑩,再盼傾國(11)。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12)?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13)!关氋v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說也奇怪,這一節(jié)差不多是鐘嶸同時人江淹(14)那兩篇名文--《別賦》和《恨賦》--的提綱!缎颉方Y(jié)尾又舉了一連串的范作,除掉失傳的篇章和泛指的題材,過半數(shù)都可以說是“怨”詩。至于《上品》里對李陵(15)的評語:“生命不諧,聲頹身喪,使(16)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更明白指出劉勰(17)所謂“蚌病成珠”,也就是后世常說的“詩必窮而后工”。還有一點不容忽略。同一件東西,司馬遷當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鐘嶸卻認為是活人的止痛藥和安神劑。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只說“舒憤”而著書作詩,目的是避免“姓名磨滅”、“文采不表于后世”,著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鐘嶸說:“使貧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強調(diào)了作品在作者生時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艱辛冷落的生涯妥協(xié)相安;換句話說,一個人潦倒愁悶,全靠“詩可以怨”,獲得了排遣、慰藉或補償。隨著后世文學體裁的孽生,這個對創(chuàng)作的動機和效果的解釋也從詩歌而蔓延到小說和戲劇。例如周楫(18)《西湖二集》卷一《吳越王再世索江山》講起瞿佑(19)寫《剪燈新話》和徐渭(20)寫《四聲猿》:“真?zhèn)哭不得,笑不得,叫不得,跳不得,你道可憐也不可憐!所以只得逢場作戲,沒緊沒要,做部小說!l(fā)抒生平之氣,把胸中欲歌欲哭欲叫欲跳之意,盡數(shù)寫將出來。滿腹不平之氣,郁郁無聊,借以消遣!崩顫O(21)《笠翁偶寄》卷二《賓白》講自己寫劇本,說來更淋漓盡致:“予生憂患之中,處落魄之境,自幼至長,自長至老,總無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詞之頃,非但郁藉以舒、慍(22)為之解,且嘗僭(23)作兩間最樂之人!从姓婢持鶠,能出幻境縱橫之上者。我欲做官,則頃刻之間便臻榮貴!矣魅碎g才子,即為杜甫、李白之后身。我欲娶絕代佳人,即作王嬙、西施之原配!闭耜愖育堃詾椤度倨防铩半m頌皆刺”,李漁承認他劇本里歡天喜地的“幻境”正是他生活里跼天蹐地(24)的“真境”的“反”映--劇本映照了生活的反面。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25)的有名理論;在實際生活里不能滿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創(chuàng)造出文藝來,起一種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來過癮。假如說,弗洛伊德這個理論早在鐘嶸的三句話里稍露端倪,更在周楫和李漁的兩段話里粗見眉目,那也許不是牽強拉攏,而只是請大家注意他們似曾相識罷了。

  [注釋]

 、夔妿V:南朝梁文學批評家。字仲偉!对娖贰肥撬脑姼柙u論專著,以五言詩為主,品評自漢至梁一百多個詩人,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一部重要而有影響的著作。

 、诩螘脑娨杂H:古人于賓主歡宴時,有互以詩贈答之習俗。

  ③離群托詩以怨:古人于親人、朋友分別之際,互贈詩歌以釋思念之情。怨:離恨。

 、芑辏汗砘。蓬:蓬草。

  ⑤負:肩負。外戍:守衛(wèi)邊疆。

  ⑥殺氣:戰(zhàn)爭時兇險氛圍。雄:雄威。邊:邊塞、邊關(guān)、邊疆。

  ⑦塞客:赴邊疆之游子。

 、噫组|:閨中寡婦,其夫為戰(zhàn)爭中的死難者。

 、峤馀宄龀簰仐壒俾,退出仕途。解:除。佩:表示官階的飾物。

 、鈸P娥:揚與蛾均指眉。入寵:入宮受寵。

  (11)傾國:即傾國傾城,言貌美好。

  (12)陳詩:古制,采風,搜集民間詩歌陳獻于上。展:展現(xiàn)。義:思想感情。長歌:放聲高歌。騁:縱馬奔馳,引申為奔放,謂感情奔放。

  (13)可以群:指詩歌有感染、振奮、鼓動人的作用?梢栽梗褐冈姼栌兄S刺不良政治的作用。

  (14)江淹:南朝梁文學家。字文通。在文學上,他詩、文、賦均有成就。其賦以抒情小賦見長,《別賦》和《恨賦》等為其代表作。

  (15)李陵:西漢人,字少卿。李廣孫。善騎射。武帝時,為騎都尉,率兵出擊匈奴貴族,戰(zhàn)敗投降。后病死匈奴。

  (16)使:倘使。

  (17)劉勰:南朝梁文學理論家。字彥和。代表作是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該書共10卷50篇,涉及到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批評、文學特點和規(guī)律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見解,富有獨創(chuàng)性。因此它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8)周楫:字清原,號濟川子,錢塘人。生卒年月不詳,約明神宗萬歷末前后在世。生平無考。著有通俗短篇小說《西湖一集》及《西湖二集》專演西湖故事。

  (19)瞿佑:明文學家!坝印币蛔鳌暗v”,別號存齋。著有傳奇小說《剪燈新話》,情節(jié)曲折,文筆清新,對后世頗有影響,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20)徐渭:明杰出畫家、戲曲家。作有戲曲論著《南詞敘錄》和雜劇《四聲猿》。

  (21)李漁:明末清初戲曲作家,戲曲理論家。字笠翁,一字謫凡。呈湖上笠翁。

  (22)慍:怨恨。

  (23)僭:超越本分,過分。

  (24)跼天蹐地:即局天踏地。局:彎腰。踏:小步。戒慎、畏懼貌。多用以形容處境困厄窘迫。

  (25)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病醫(yī)師,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所創(chuàng)立的精神分析學,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他的學說接觸了傳統(tǒng)心理學較為忽視的潛意識,擴大了心理學研究領(lǐng)域。他的學說在文學、醫(yī)學、哲學等方面都引起了反應。

  

1.對“司馬遷舉了一系列‘發(fā)憤’的著作,有的說理,有的記事,最后把《詩三百篇》籠統(tǒng)都歸于‘怨’,也作為一個例子”這句話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

A.司馬遷認為作家應當“發(fā)憤”著書,或者說理,或者記事,《詩經(jīng)》也應看作“發(fā)憤”之作。

B.司馬遷認為沒有“怨”就沒有“發(fā)憤”之作,不管是說理的、敘事的還是抒情的作品,都能證明這一點。

C.司馬遷用說理、記事的方式抒發(fā)憤激之情,《詩經(jīng)》則是用歌詠方式抒寫哀怨。

D.司馬遷主張用“怨”來分析說理、記事類作品,《詩經(jīng)》也應歸入“怨”的范疇。

2.“鐘嶸單就詩歌而論,對這個意思加以具體發(fā)揮”。下面所列各項中不屬“這個意思”的一項是

[  ]

A.嘉會寄詩以親

B.離群托詩以怨

C.蚌病成珠

D.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3.文中說“司馬遷當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這句話側(cè)重要說明的是(限在15字以內(nèi)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說“鐘嶸卻認為是活人的止痛藥和安神劑”,這句話側(cè)重要說明的是(限在30字以內(nèi)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周楫、李漁、弗洛伊德的話要證明什么觀點?(限在20字以內(nèi)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

A.李漁說的話“惟于制曲填詞之頃,非但郁藉以舒,慍為之解,且嘗僭作兩間最樂之人”要證明的觀點是:作家往往借創(chuàng)作排遣苦悶,使內(nèi)心獲得慰藉和補償。

B.“還有一點不容忽略。同一件東西。司馬遷當做死人的防腐溶液,鐘嶸卻認為是活人的止痛藥和安神劑。”這樣比喻闡明的道理是:同是主張“詩可以怨”,但作品的社會效果可以不同。

C.劉勰所說的“蚌病成珠”與司馬遷、鐘嶸的看法是一致的。

D.作者從創(chuàng)作起因與創(chuàng)作目的、功用兩個角度論述了“詩可以怨”。

E.鐘嶸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是對司馬遷觀點的發(fā)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 題型:013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團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绷家蚬种蛟唬骸爸Z!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去,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傾,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固異立。常習誦讀之。

(1)下面四句中加粗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謂良日;“孺子,下取履!”
顧:探望、拜訪。
B.父以足受,笑而
去:離開。
C.與老人
期:約會。
D.良業(yè)為取履
業(yè):已經(jīng)。

(2)下面每句都有“履”字,詞性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孺子,下取履
②因長跪履
③父日:“履我!”
④直墮其履圮下
⑤履至尊而制六合
⑥足下躡絲履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③⑤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3)比較下列每組句中加粗的詞,從意義和用法看是否相同,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①衣褐至良……
②父去里,復還。
③與老人期,,何也?
五日早會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有一老父,衣褐
老父:老父親。
B.孺子,下取履
孺子:小子,小孩子。
C.五日平明,良往
平明:天剛亮。
D.五日,良夜未半
夜未半:不到半夜。

(5)從詞類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各句加粗的詞中與例句加粗的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良固之,跪曰:“諾!

[  ]

A.以故其后之日“褒禪”

B.良因之,常習誦讀之

C.且庸人尚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6)“良殊大驚,隨目之”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張良特為此大吃一驚,跟著老父并用眼看著他。

B.張良特為此大吃一驚,跟著老父并用眼看著他。

C.張良非常吃驚,用眼看著老父離去。

D. 張良非常吃驚,跟著老父用眼睛看著他。

(7)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良忍辱為老父取履,穿履,雖被老父取笑,終有所得。

B.張良不守時被老父辱罵,但能聽從訓導,終有所得。

C.張良能忍辱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聽從老父訓導,如期赴約,終有所得。

D.老父先辱張良,再怒張良,最后送張良《太公兵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13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問題。

  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團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去,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傾,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固異立。常習誦讀之。

(1)下面四句中加粗的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謂良日;“孺子,下取履!”
顧:探望、拜訪。
B.父以足受,笑而
去:離開。
C.與老人
期:約會。
D.良業(yè)為取履
業(yè):已經(jīng)。

(2)下面每句都有“履”字,詞性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孺子,下取履
②因長跪履
③父日:“履我!”
④直墮其履圮下
⑤履至尊而制六合
⑥足下躡絲履
A.①④⑥/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③⑤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

(3)比較下列每組句中加粗的詞,從意義和用法看是否相同,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   ]

①衣褐至良……
②父去里,復還。
③與老人期,,何也?
五日早會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

A.有一老父,衣褐
老父:老父親。
B.孺子,下取履
孺子:小子,小孩子。
C.五日平明,良往
平明:天剛亮。
D.五日,良夜未半
夜未半:不到半夜。

(5)從詞類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各句加粗的詞中與例句加粗的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良固之,跪曰:“諾!

[  ]

A.以故其后之日“褒禪”

B.良因之,常習誦讀之

C.且庸人尚

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6)“良殊大驚,隨目之”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  ]

A.張良特為此大吃一驚,跟著老父并用眼看著他。

B.張良特為此大吃一驚,跟著老父并用眼看著他。

C.張良非常吃驚,用眼看著老父離去。

D. 張良非常吃驚,跟著老父用眼睛看著他。

(7)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張良忍辱為老父取履,穿履,雖被老父取笑,終有所得。

B.張良不守時被老父辱罵,但能聽從訓導,終有所得。

C.張良能忍辱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聽從老父訓導,如期赴約,終有所得。

D.老父先辱張良,再怒張良,最后送張良《太公兵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必修二設(shè)計指導語文粵教版 粵教版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秦者,秦也(滅族,殺盡)

B.

后人哀之而不之(借鑒)

C.

而族滅也(必須,應該)

D.

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傳遞,順著次序傳下去)

(2)

對下列句子中“使”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②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③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④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

[  ]

A.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

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例句中加粗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

A.

則思正身以黜

B.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C.

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D.

辭樓下殿,來于秦

(4)

對下列句中“后人”的含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

[  ]

A.

“后人”①是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

B.

“后人”②是指秦朝以后的人。

C.

“后人”③是指唐朝以后的人。

D.

“后人”④是指秦朝以后的唐朝人。

(5)

根據(jù)要求默寫課文有關(guān)語句。

(1)最后總結(jié)出秦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作者給后人敲警鐘的一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高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
筆墨的超越
 、倜P、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原本并無奇特之處,不過分別是由獸毛與熏燒的煙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國的書畫藝術(shù)史上,它們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跐h代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钡拇_,毛筆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shù)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澳治迳保阋哉宫F(xiàn)萬類的繽紛,更是中國藝術(shù)家的常識。毛筆的錐體造型,具有“鋒出八面”的能力;墨與水的調(diào)和,經(jīng)過宣紙的涸化,可產(chǎn)生變幻莫測的效果。
 、酃P墨的造型過程一般不可重復,書法和繪畫,雖是靜態(tài)地呈現(xiàn)在紙上,卻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沈尹默說,在欣賞書法時,“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到音樂般輕重痰徐的節(jié)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靜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節(jié)奏”!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shù),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xiàn)能力與藝術(shù)魅力。簡單的書寫或皴擦、普通的黑白兩色,竟然以簡馭繁、以靜寓動,勝過了許多復雜的藝術(shù)。宗白華認為:“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取代了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shù)!逼渲谢蛴幸缑乐~,但也足見中國人對筆墨藝術(shù)的特殊感情。
 、苓@種特殊感情的形成,不僅由于筆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莨P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因此,筆可以“歇”,墨可以“舞”,“妙筆”可以“生花”,筆底可走“龍蛇”,甚至文人也被稱為“墨客”——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在長迭數(shù)千年的歷史里,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xiàn)手段之一。相傳鍾繇說過:“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惫P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文人傳統(tǒng)。
 、拊谶@一傳統(tǒng)中,筆墨超越了物質(zhì)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潛說:“例如寫字,橫、直、鉤、點等等筆畫原來都是墨涂的痕迸,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么‘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常覺到‘骨力’、‘姿態(tài)’、‘神韻’和‘氣魄’!边@些感受,與其說是一個普通的欣賞者通過想象、移情獲得的,毋寧說是中國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觀念向筆墨藝術(shù)活動持續(xù)貫注的結(jié)果。
 、咴谥袊糯逃,對調(diào)筆用墨,有一系列的規(guī)范!兜茏右(guī)》說:“墨磨偏,心不端。”執(zhí)筆要求“腕平掌豎”,因為“心正則筆正”,反之“筆正”可見“心正”。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中鋒”和“藏鋒”,因為:中則正”、“君子藏器”。何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因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書論家項穆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惫P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靈才是目的,看起來似乎是技術(shù)性的活動,所寄寓的卻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煉的目標。
 、嘤谑恰凹歼M乎道”,筆墨的訓練轉(zhuǎn)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黃庭堅認為,蘇軾能拔萃于宋代書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終莫能及爾”。而人格的修煉,最終又服從于社會的總體目標,所以項穆又說:“正人心,所以嫻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觀念,在此被落實到了筆墨的操守中。這種筆墨活動,已經(jīng)不再以藝術(shù)家的培養(yǎng)為鵠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會人的塑造為旨歸。
  ⑨有趣的是,與這種道德目標明確的修煉方式并存的,還有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游戲筆墨”成為一個成語——( 。┧3V缸魑牡膽B(tài)度。宋代米芾說:“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痹谶@種游戲中,筆墨的藝術(shù)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技術(shù)的工巧與否并非關(guān)鍵。莊禪的哲學,由此流動于筆墨之中,與道德人格的修煉一樣,浸潤著中國文人的情懷。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析第③段中兩處畫線句作用的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對第④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這種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說的中國人對藝術(shù)的贊美之情。
B.“不僅由于”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于中國人的意義。
C.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一段有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nèi)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
4.第⑤段中加粗詞“性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5.聯(lián)系上下文,填人第⑨段空格處恰當?shù)囊豁検?/div>
[     ]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6.從全文看,筆墨的“超越”可以歸納為哪些要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訓儉示康
司馬光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吾記天圣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棗、柿之類;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shù)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nèi)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shù)月營聚,然后敢發(fā)書。茍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背迍t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缫陨菝铱淙耍湟源怂罇|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余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shù),聊舉數(shù)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選自《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有刪節(jié))
  【注釋】①康:指司馬康,司馬光的兒子。②御孫: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夫,孔子的遠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季孫行父。三君,指魯文公、魯宣公、魯襄公。⑤服行:實行。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吾不以為——病:疾病
B、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也——非:不對
C、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家——豐:豐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人——達:顯達
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現(xiàn)作者“以儉素為美”的一組是(     )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②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③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⑤夫儉則寡欲
⑥聊舉數(shù)人以訓汝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第一段多處引用孔子的話語,又把“古人”與“今人”對“儉”的不同態(tài)度作對比,目的都是為了能更明確地提出論點。
B、文中敘舉“先公”宴客從儉之事,是以長輩的身分,從家風的角度進行正面教誨,娓娓而談中尤顯親切,讓人更易接受其主張。
C、文章最后一段舉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從正面說明“以儉立名”,舉石崇、寇萊公的例子則是為了從反面說明“不儉”必“自敗”。
D、從這篇深入淺出的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已敏銳地洞察到,一個人對待物質(zhì)生活的態(tài)度,將會影響到他事業(yè)的成功或失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題。
一生坎坷陳同甫
[明] 李贄
        陳亮,字同甫,永康人。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shù)千言立就,。嘗著《酌古論》,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國士也!及葵執(zhí)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     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復詣闕上書。書奏,孝宗赫然震動,欲榜朝堂,用種放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左右大臣惡其直言,遂有都堂審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為社稷開數(shù)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歸,日與邑之狂士飲。醉中戲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嘗為考試官,黜亮,亮不平,語數(shù)侵澹,澹聞而噪之,即繳狀以聞。事下大理,笞掠亮無完膚。孝宗知為亮,及奏入取旨,帝日:“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劃其牘于地。亮遂得免。     居無何,亮家僮殺人。適被殺者嘗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聞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獄,而屬臺官論亮,情重,下大理。時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棄疾,援之尤力,復得不死。     光宗即位。未幾,光宗策進士,問以禮樂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師道對。時光宗不朝重華宮,群臣更進迭諫,皆不聽。得亮策,乃大喜,以為善處父子之間。奏名第三,御筆擢第一。既知為亮,則大喜。授僉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亮志存經(jīng)濟,重許可,人人見其肺肝。雖為布衣,薦士恐弗及。家僅中產(chǎn),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葉適請于朝,命補一子官,非故典也。     李卓吾曰:終始知公者葉。乃郡守周葵早歲便知亮,異哉!士唯患不粗豪耳,有粗有豪,而后精細出矣;不然,皆假也。
        (選自《明代散文名篇選讀》,有刪改)
        [ 注] ①種放:北宋隱士,屢辭征辟,后詔至京,“對崇政殿,以幅巾見,命坐與語!慈帐谧笏局G,直詔文館,賜巾服簡帶”。②繇:通“由”。③不朝重華宮:指光宗與退位為太上皇的孝宗不和。重華宮為孝宗居處。④經(jīng)濟:經(jīng)國濟民。
1 .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復詣上書     闕:朝廷
B.帝欲之,亮笑曰     官:讓……做官
C.以其事刑部侍郎何澹   首:告發(fā)
D.而屬臺官亮     論:討論,評定
2.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成語中加粗詞的用法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例句:孝宗赫然震動,欲朝堂
①沐猴而
②風餐露宿
③衣錦鄉(xiāng)
衣足食
菅人命
⑥揚長
⑦不期而
⑧不恥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②③⑦
D.④⑤⑧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亮才華卓絕。他喜歡談論軍事,而且文思敏捷,幾千字的文章一會兒就寫好;郡守周葵非常器重他,認為他將來一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后來被光宗皇帝親筆提為第一名。
B.陳亮見解獨到。和金人議和以后,大家都很高興,認為終于可以喘口氣了,唯獨陳亮保持清醒的頭腦,呈獻了《中興五論》。但是奏折送上了,卻沒有得到回復。
C.陳亮一生坎坷。先是因酒后亂說大話招致牢獄之災被拷打得體無完膚;后又因家僮殺人案陷于一場官司之中,只是因為皇帝和辛棄疾的極力營救才免于一死。
D.陳亮既有經(jīng)國濟民之志向,又有經(jīng)國濟民之才能。他雖然最后被授予僉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的官職,但沒有到任就去世了。在文中,作者既贊揚了陳亮,又深深同情他的遭遇。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葵執(zhí)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欲為社稷開數(shù)百年之基,寧用以博一官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終始知公者葉。乃郡守周葵早歲便知亮,異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上海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泰山,鴻毛
陳  霽
 。1)我一下車就看見了那些龍柱。十二根。排列在大道兩邊,有皇家氣派。泰山就在龍柱的前方。山上一半是石頭,一半是樹,袒露著非同一般的嵯峨、凌厲與霸氣。
  (2)從這里到山頂,十來公里的路程,司馬遷、李白、杜甫之類名人的腳印,早已密密地疊加在六千多級石級上。五六千處石刻擠滿沿途的石壁,隱藏著中華民族一個個朝代的一些秘密。一般平庸的皇帝,沒有底氣,是不敢厚著臉皮來覲見泰山的。
 。3)游人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都在趕路,所有的人都仰望著山頂。所有的人到此一游,直接或者間接都與一個人有關(guān)。
 。4)他叫孔子。泰山上的人流物流,孔子都是源頭。
 。5)作為中國最早的職業(yè)教師,孔子讓教育從貴族走向民間,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也沒有過時。作為文化集大成者,他是一個火炬手,有他點燃火種,領(lǐng)跑,薪火相傳,才有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生生不息。作為思想家,“仁者愛人”閃耀著最具普世價值的人道主義光芒。除了孔子,誰還可以代表和象征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除了孔子,誰還可以被視為中國的精神符號?
 。6)從登山的第一步開始,石刻就是繞不開的景觀。它們像是人身上過度的文身,沖擊著我們的視覺。
 。7)從古至今的中國人,都喜歡將“某某某到此一游”往石上樹上亂刻亂畫。前年春天,那位退休的常州老漢,本來是去寶島為臺灣同胞提振旅游業(yè)做貢獻的,但就是因為骨子里這樣的傳統(tǒng)沉淀太深,也就隨手在臺灣知名的野柳地質(zhì)公園的巖壁上刻下自己的大名,結(jié)果把老臉丟盡。不過,在巖石上刻字,似乎也應了那句話: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即便是泰山上那幾千處石刻,也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到此一游”。勒石留名,很少有人經(jīng)得起這種誘惑;实蹅儯瑢⑾鄠,巡撫、知府甚至縣令們,到了這里都手癢癢地想在泰山寫點刻點什么。不能留名青史,難道不能留名青山么?他們握有大權(quán)。那些題詞,看似深刻,細看也不過是虛張聲勢或者裝腔作勢的空話大話?此圃诙Y贊泰山,實際是想通過對泰山的攀附滿足自己的虛榮。
 。8)但是,泰山上最氣勢磅礴最有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的《金剛經(jīng)》石刻卻沒有留下作者的姓名。作者是誰?他躲在這藝術(shù)巨制的背后,讓我們永遠敬仰。也沒有看見甚至也沒有聽說孔子在這里刻了什么,但是他與泰山同在。
 。9)山腳的槐花、山腰的梨花和山頂?shù)臋鸦ǎ㈤_如雪。
 。10)我找到了“孔子登臨處”,準備從孔子的起點開始與孔子一路同行。但是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還是決定從半山腰開始我的泰山之旅。然而,到了十八盤才知道泰山的威嚴。才一個多小時,我覺得體能已經(jīng)嚴重透支。這時,每向上跨一步都在挑戰(zhàn)極限。望了一眼遠在云端的南天門,更加感到了壓力和威懾。再看一路的游客,個個氣喘吁吁,表情痛苦地在蹬道上艱難地挪動腳步。就是下山的人們也是相互攙著攀著,一瘸一拐,甚至還有倒退著走的。 
 。11)我相信,這是人的退化。
  (12)我相信,在兩千五百年前,這里一定沒有整齊的石級,配套的服務,更沒有汽車和纜車。但是,孔子的泰山之行一定是健步如飛的。他那高一米八的碩大身板,在泰山崎嶇山道上的移動,是一幅怎樣令人欽慕的風景啊。
 。13)中華五千年文明,孔子總結(jié)了前兩千五百年,又深深地影響了后兩千五百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不但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孔子,相反,他那些生機勃勃原汁原味的學說,卻被歷代統(tǒng)治者反復閹割,篡改,曲解,僵化,神化,為已所用,中華文明進化的進程也一次次被內(nèi)亂與外患打斷。歷史已經(jīng)進入二十一世紀,今天,許多人竟還要孔子——一個兩千五百年前的教師、一個生前并不怎么得意的政治人物,來為他們眼中中國的一切看不順眼負責。
 。14)孔于被神化、妖魔化,由此而導致中華文明的停滯不前、中國在近代的落后挨打,這是更大的退化。
 。15)退化,也包括孔子的子孫后代們。除了孫子孔伋在文化上略有建樹外,此后的孔子后裔們大都是平庸之輩,坐吃俸祿,不勞而獲。第七十六代嫡孫、衍圣公孔令貽勸袁世凱稱帝,與辮帥張勛結(jié)為異姓兄弟,更是孔府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墮落?鬃,和他身后那些“衍圣公”們,各自在朝著相反的方向飛奔。
  (16)流動的游人成為十八盤活的血肉。借勢于這條飛動的長龍,我終于也有了一個眺望的高度。
  (17)仁者樂山。孔子登泰山并非是慕泰山之名。因為那時皇帝們還沒有來,詩仙、詩圣們也還沒有來。他們都是隔好多年甚至幾十代以后,才踏著孔子的腳跡來泰山的?鬃拥牡桥R幾乎是前無古人的,他的腳下是一條罕有人跡的道路,他登的還是一座“素”山。
 。18)孔子一生都在山上攀登,最終抵達中華文明的人文絕頂,與泰山雙峰并峙,成為一個民族五千年的高度,供我們仰望。
 。19)在南天門,我接受了泰山的洗禮。云開霧散的時候,世界不再神秘。泰山顯出原形,山下的泰安城區(qū)也清晰可見。像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于天下。像是夢境回到人間。
 。20)我無法理清這里面紛披的哲學和美學的思緒,只是在日觀峰撿起一塊石頭、一小塊閱盡人間滄桑的花崗巖石,放進背包。 
 。21)迎著層層疊疊的山峰和拾階而上的人群,我在下山的梯級上健步如飛。蹬道像是孔夫子的一部竹簡,在前面徐徐展開。我覺得我就是一羽鴻毛,在上面輕輕地飛了起來。
1.第(7)段加粗詞“攀附”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第(9)段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對文章理解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A.寫排列在大道兩邊充滿皇家氣派的龍柱,意在表現(xiàn)泰山的嵯峨、凌厲與霸氣。
B.司馬遷、李白、杜甫等人文化成就之高,致使平庸的皇帝們不敢貿(mào)然覲見泰山。
C.孔子由于其學說遭反復曲解、神化,所以不能為今天中國的一切看不順眼負責。
D.第(17)段中的畫線句,是實寫也是虛寫,強調(diào)了孔子的中華文化拓荒者的地位。
E.第(19)段中“洗禮”一詞既指作者為泰山云霧所侵染,又指其思索后的精神升華。
F.文章重在記游,以作者游覽泰山的蹤跡為線索,完整地交代了游歷泰山的經(jīng)過。
4.第⑥-⑧段作者用“對比”和“類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對泰山石刻的情感態(tài)度,試作具體分析(各舉一例)。對比:__________________。類比:__________________。
5.第(11)段作者說“我相信,這是人的退化”,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
6.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自選一個角度對文題“泰山,鴻毛”進行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語文 來源:一課3練  高三(全年) 題型:048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討論文化問題,可以列舉文化的各個部門:科學、文學、藝術(shù)、政治、宗教、倫理……請注意,數(shù)學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數(shù)學和任何其他學科不同,它幾乎是任何科學所不可缺少的。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像它那樣澤被天下。它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語言和工具,這一點大概沒有什么人會懷疑了。它的思想是許多物理學說的核心,并為它們的出現(xiàn)開辟了道路,了解這一點的人就比較少了。它曾經(jīng)是科學革命的旗幟,現(xiàn)代科學之所以成為現(xiàn)代科學,第一個決定性的步驟是使自己數(shù)學化。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數(shù)學在人類理性思維活動中有一些特點。這些特點的形成離不開各個時代的總的文化背景,同時又是數(shù)學影響人類文化最突出之點。我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數(shù)學文化,而只是就它對人類精神生活影響最突出之處提出一些看法。誠然,其他的學科也可能有這些特點,但大抵是與受數(shù)學的影響分不開的。

  首先,它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在這本小書里可以看到許多被吸引到數(shù)學中來的人正是因為數(shù)學有這樣的特點。例如說,歐幾里德平面上的三角形內(nèi)角和為,這絕不是說“在某種條件下”,“絕大部分”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在某種誤差范圍內(nèi)”為,而是在命題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一切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不多不少都為。產(chǎn)生這個特點的原因可以由其對象和方法兩個方面來說明。從希臘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數(shù)學的對象并不只是具體問題,數(shù)學所探討的不是轉(zhuǎn)瞬即逝的知識,而是某種永恒不變的東西。所以,數(shù)學的對象必須有明確無誤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須由明確無誤的命題開始,并服從明確無誤的推理規(guī)則,借以達到正確的結(jié)論。通過純粹的思維竟能在認識宇宙上達到如此確定無疑的地步,當然會給一切需要思維的人以極大的啟發(fā)。人們自然會要求在一切領(lǐng)域中都這樣去做。正是因為這樣,而且也僅僅因為這樣,數(shù)學方法既成為人類認識方法的一個典范,也成為人在認識宇宙和人類自己時必須持有的客觀態(tài)度的一個標準。就數(shù)學本身而言,達到數(shù)學真理的途徑既有邏輯的方面也有直覺的方面,但就其與其他科學比較而言,就其影響人類文化的其他部門而言,它的邏輯方法是最突出的。這個方法發(fā)展成為人們常說的公理方法。迄今為止,人類知識還沒有哪一個部門應用公理方法得到如數(shù)學那樣大的成功。但是,如果到今天某個知識部門還是只有論斷而沒有論據(jù),只是一堆相互沒有邏輯聯(lián)系的命題,前后又無一貫性,恐怕是不會有人接受的了。每個論點都必須有根據(jù),都必須持之有理。除了邏輯的要求和實踐的檢驗以外,無論是幾千年的習俗、宗教的權(quán)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風尚統(tǒng)統(tǒng)是沒有用的。這樣一種求真的態(tài)度,傾畢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維去解開那偉大而永恒的謎——宇宙和人類的真面目是什么?——是人類文化發(fā)展到高度的標志。這個偉大的理性探索是數(shù)學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過來也是數(shù)學貢獻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績之一。

1.加粗詞在句中用比喻義的是

[  ]

A.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像它那樣澤被天下

B.并為它們的出現(xiàn)開辟了道路

C.它曾經(jīng)是科學革命的旗幟

D.但大抵是與受數(shù)學的影響

E.而是在命題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

F.當然會給一切需要思維的人以極大的啟發(fā)

2.分別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指代的內(nèi)容。

的思想是許多物理學說的核心,并為它們的出現(xiàn)開辟了道路。了解這一點的人就比較少了。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們”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一點”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以“歐幾里德平面上的三角形內(nèi)角和為”為例來闡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的哪個句子告訴我們數(shù)學研究的對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句子和第一段中的哪個句子照應?

這個偉大的理性探索是數(shù)學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過來也是數(shù)學貢獻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績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