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小學數學 > 題目詳情
小明和媽媽兩人原來一共有存款2200元,小明取出自己存款的
2
5
,媽媽取出自己存款的
3
8
捐給了災區(qū)的小朋友,這時小明和媽媽一共有存款1350元.小明和媽媽原來各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此題可用假設法來解答,假設二人都取出自己存款的
2
5
,那么共取出2200×
2
5
=880(元),剩余2200-880=1320(元),
少了1350-1320=30(元),就是因為把
3
8
也當作了
2
5
,于是可求出媽媽的存款30÷(
2
5
-
3
8
),小小明的存款就好求了.
解答:解:方法一:[1350-2200×(1-
2
5
)]÷(
2
5
-
3
8
),
=30÷(
2
5
-
3
8
),
=1200(元);
2200-1200=1000(元);
方法二:設小明原有x元,則他媽媽原有(2200-x)元,由題意得:
2
5
+(2200-x)×
3
8
=2200-1350,
解得x=1000,
則(2200-x)=1200.
答:小明原有存款1000元,媽媽有存款1200元.
點評:本題采用假設法來解答,有兩種假設法,也可以假設都取出
3
8
,同樣得出結果.此題也可以用方程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小學數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與理解
小明在一次數學考試中考了78分,全班31人的平均成績是77分,他回到家里對媽媽說:“他這次考試成績在班上處于中上水平”.可實際情況是:
分數 100 90 80 78 77 10 2
人數 1 4 22 1 1 1 1
小明在31人的班級里是倒數第四名,可怎么還是在班上處于中上水平呢?是平均分算錯了嗎?不是,全班31人的平均成績的確是77分.那又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呀,平均數容易受極端數(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數.如上表中的10分、2分都是極端數)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有了極端數,這時平均數就不能代表這組數的一般水平.數學是一種工具,既然平均數不能代表一般水平,于是,人們就引進了一種新的數--中位數.那什么是中位數呢?
把一組數據從小到大依次排列,處于中間位置的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就取最中間的那個數作中位數;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就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中位數.如上表中列舉的31個數,它們的中位數是80,用80分來代表該班這次考試成績的一般水平就比較合理,小明考78分,應該處在全班的中下水平.
解決問題:
(1)下面兩組數的中位數各是多少?
①78、73、81、99、100、75、76、74
答:中位數是
77
77

②95、87、75、83、47、98、92
答:中位數是
87
87

(2)有位幼兒園的老師帶著一群幼兒在做游戲,他們的年齡分別是:56歲、3歲的2人,5歲的2人、4歲的2人.這組年齡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各是多少?你認為用平均數和中位數哪個能代表這群幼兒年齡數據的一般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小學數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小明和媽媽兩人原來一共有存款2200元,小明取出自己存款的
2
5
,媽媽取出自己存款的
3
8
捐給了災區(qū)的小朋友,這時小明和媽媽一共有存款1350元.小明和媽媽原來各有存款多少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